《羅馬帝國衰亡史》是否嚴謹?

無意中看到一篇批判西方歷史的文章http://hi.baidu.com/xpol/blog/item/cdd8a18bec374d749f2fb4a2.html(鏈接已經失效)中提到西方17世紀以前的歷史都不是「信史」,求解答。


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本有著鼎鼎大名,但是真正擺在書架上面的時候你不會看他太久的鴻篇巨著。

這本書本身來說,史料方面相當翔實,但是其分析方式與基本思路與歷史學的研究不同,甚至相悖,吹尤里安黑東羅馬什麼的已經被學術界批爛了,在這裡不多說。

不過我們在帶著批判目的去閱讀這這本書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到吉本本身的大時代背景和傾向,就像對任何一個歷史方面的作者一樣。吉本的觀點中充滿著啟蒙時代的dssq,比如對於古典時代的緬懷,對於多神教被替代的惋惜,以及對於基督教(在他們看來是「黑暗中世紀」的標誌)無限的惡意。

這本書對於歷史研究的里程碑意義可能大於其觀點的意義。


從原版內容上來看,對這本書的批評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個世紀,該挑剔的地方都已經被學術界挑剔完了。不過《羅馬帝國衰亡史》作為一本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歷史書,應當看到它在那個時代的價值和意義,也能夠從中窺見啟蒙時代的歷史學家們在不藉助成熟的考古學工具的狀態下如何完成歷史編纂工作的。

但恕我直言,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翻譯版完全被商務印書館坑了。《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部皇皇巨著,單出一整套精裝版合集都可以,但是被商務印書館摘出來兩本,作為漢譯學術經典·歷史黃皮書系列的一部分出版了。商務印書館的歷史黃皮書系列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翻譯們都是精通各種外語但是漢語水平不及格,編輯把關也不嚴謹。翻譯的精品也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和《羅馬史》、塔西佗著作都可以一讀。翻譯水平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下降,馬基雅維利的《論李維》和《佛羅倫薩史》,翻譯就開始在自己的世界裡神遊了,但也可以勉強啃完。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和席勒的《三十年戰爭史》可以說是商務印書館之恥了。我的一個朋友,酷愛P社《歐陸風雲4》,於是找了席勒的商務印書館版來入坑,發現讀不下去。 @杜思捷 要知道席勒當年寫這本書是作為通識讀物的啊。

過了那麼多年,國人的閱讀習慣和對外語的理解早就變了,商務印書館也開始再版漢譯學術經典系列,只是這些歷史學的版本,只有複印沒有修訂,這讓後來者怎麼入門,很是尷尬。聽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還是哪裡,在著手翻譯全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了,無論結果如何,都是造福世人的好事,希望能夠堅持到底。


1.《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本史料翔實確鑿的書籍。

2.《羅馬帝國衰亡史》對基督教和猶太人的描述都不太客氣,一直受到基督教的抨擊,

為此吉本還遠走他鄉。


恰好《如何讀一本書》中有簡短的評述

吉朋,則缺乏一些後來的歷史學家研究證明所顯示出羅馬淪喪的關鍵點

維基百科上也有評價

當時考古學尚不發達,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是依賴於文獻,吉本不採納第二手的文獻,基本依賴於同時代的文獻,並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所以他這部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根據現代的科學研究考證方法,吉本的作品也有許多沒有非常確切依據的地方,但對當時的歷史學來說,吉本的這部著作是一個飛躍。經過兩個世紀,雖然有沒有確切依據的地方,但幾乎無法找出有真正證實是錯誤的地方,現代的考古發現,有許多地方是當時不知道的,可以補充這部作品,但還沒有一個發現指出這部作品有錯誤的地方,有的地方吉本由於沒有材料是假想的,但現代的發現恰恰證明當時吉本的假想是正確的。(羅馬帝國衰亡史)


建議讀譯本的話,可以讀席代岳的譯本,席代岳的譯本可以說是相當值得稱讚的,文筆優美且風格稱得上是蔚為大觀的。

在探究羅馬衰亡史的原因,當然只是Gibon的一家之見,但是也從他的敘述裡面可以看到羅馬帝國的內部腐敗,基督教的興起和腐敗,野蠻人的入侵甚至於奧古斯都將共和制變為帝制都為羅馬帝國的衰亡埋下伏筆。

然而至於是否嚴謹,就Gibon的第一卷序言原話,他是翻看了多家經典史料以及相關的學術資料得出的結論,除卻對於基督教的不友好,總體而言事實還是可信的,但是相比較於史學上對於細節的把控和考證,如蒙森《羅馬史》,更加重要的是其文學方面和歷史類作品書寫技巧上的貢獻。

但毫無疑問這本書是本不朽的傑作。


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接著讀《羅馬帝國的興起》(波利比烏斯),輔以《希臘羅馬名人傳》和《凱撒戰記(高盧戰記、內戰記)》、《亞歷山大遠征記》,繼而《羅馬史》(阿庇安)至《羅馬史》(蒙森),最後以西方之離騷《羅馬帝國衰亡史》為系列閱讀終章。

個人感受,對該段歷史做不同觀察角度、不同切入點的整體審視,有助於理解西方文明之源起,進而把握西方文明的核心脈絡及重要傳承基因。基於以上體系閱讀所得之認識,用作建構自身知識體系基礎框架中的西方主梁,頗有助益。

若能讀到《希臘史》(色諾芬)或俄版《古希臘史》作為輔助當然更好。

另,北大歷史系自編教案,據說 特別/也蠻 棒,但我僅有一本早期(1980s)《德意志史》,希臘羅馬時期及更多教案,尚無緣得見。

底層草民,基層地青,低收入群體普通成員,既歷史民科,業餘考古愛好者,偶見收藏考據併發症之文物癖一期患者,過路搗亂客,到此一游。

專家們請無視過路渣渣,並繼續。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克羅齊。


這有點矯枉過正。

1:口頭文化是可以精確傳述的,中國很多少數民族史詩可以輕易證明

羊皮紙的生產雖然相對昂貴,但是對於羅馬大貴族來說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這能比建造自來水道和斗獸場更難?

2:東羅馬傳承長期未斷,西歐蠻子的混亂和落後關東羅馬屁事。

3:西方歷史長期以西歐為中心,實際上中東的歐亞大陸結合部才是一直以來的文明中心,人口和文明程度遠非西歐可比。如果你不從西歐角度來看,那麼根本就沒有什麼中世紀黑暗時代,只有類似中國的長期的治亂循環,中國能在這樣的循環中保留歷史,那麼中東也能;相反西歐崛起才是黑暗時代的開始。


個人觀點,有點柏楊版資治通鑒那種感覺。

具體講不上來,就是「MD說的真真的,可就是有點不太敢信」這種意思。


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啊........

在中國,一場運動就把中國歷史燒掉了一大半,基本只剩下故宮裡的點東西,所以中國只留下了所謂的"信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 :是由啟蒙時代英國著名史學家吉本的傳世名著。它以基督教與蠻族 的勝利為主題, 主旨明確, 結構嚴謹。 全書包括後期羅馬帝國和整個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事件, 是一部體大思精的通史之作。 吉本撰寫該書的一個主要目的, 就是為了探尋羅馬帝國衰亡的 原因。他在尋找羅馬帝國衰亡原因的基礎上,對基督教進行了批判。他以理性主義的態度和 冷峻的筆調對基督教的愚昧主義、禁欲主義進行了深刻批判和辛辣諷刺。在該書的第 15、 16 兩章里,吉本從大量的歷史事實出發,對基督教的禁欲主義進行了有力地批判,認為基 督教的禁欲主義違反人性,閉塞人的心智,這是與人的理性求知不相容的。他是第一個從歷 第 1 頁 共 6 頁 史的角度而不是從神學的角度對基督教進行批判的歷史學家。 《羅馬帝國衰亡史》在歷史編 纂學方面顯示出了嚴謹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特點。吉本的文筆優美,語言生動,使得 《羅馬帝國衰亡史》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史料豐富,但是缺乏創新的獨特的觀點


史料比較豐富,僅此而已

觀點比較陳舊


當然不嚴謹,西方几乎沒有信史可言,所謂的史料大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東西或是後世的杜撰,加上極少量的真正的歷史碎片資料,當三國演義看吧,不對,可能三國演義的歷史事件更可信。


推薦閱讀:

有時外國譯著會在某句話後面注釋「原文為拉丁文」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歐洲人有喝氣泡水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歐洲貴族稱號為啥也是公侯伯子男爵位,是翻譯問題嗎?正確的翻譯是什麼?
歐洲各國人在歐洲都有什麼外號?
歐洲人和中國人有什麼不同的生活習慣嗎?

TAG:閱讀 | 歷史 | 歐洲 | 歐洲文化 | 歐洲歷史 | 愛德華·吉本EdwardGibbon | 羅馬帝國衰亡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