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很少有罷工事件?
三句話看完:日本曾經是罷工非常多、非常頻繁的國家。日本過去罷工多的原因是工人和工會的力量強大。經過59年三井三池「總勞動對總資本」決戰的失敗和75年國鐵「為罷工權的罷工」失敗,民間部門和公共部門的工會被擊垮,93年日本55年體制瓦解,隨後左翼的社會黨解體,日本再無對抗資本家聯盟的工會和在野黨勢力。
1、紅色日本時期(1946-1949) 二戰後日本左翼勢力飛速發展,社會黨曾經一度執政,有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機會,這就是1947年的「二一罷工」。 由於日本戰敗,右翼勢力遭到清算,共產主義活動解禁,戰後日本的階級關係一度出現逆轉。美國佔領當局(GHQ)最初提出的民主化方案里包括「勞動組合(工會)育成」一項,在此背景下,特別是1946、1947年,各地相繼成立工會,46年的工會加入率飛速上升到40%(現在為17%)。與此相對應的是工人運動的頻繁化和左翼政黨的興起:戰前日本兩大共產主義勢力的一支(講座派)日本共產黨重新合法化,並在選舉中大勝;左翼的另一支(勞農派)社會黨一度執政(片山內閣1947年5月24日—1948年3月10日)。同時,工人運動主要以產別會議(全日本産業別労働組合會議)為首的左翼力量主導,鬥爭十分激烈,形勢一度對社會主義力量非常有利。在此背景下,由產別會議領導決定在1947年發動二一總罷工,當時動員了官公民(公務員、公共部門和民間部門)工人數百萬,資方已經放棄了抵抗,社會黨和日本共產黨甚至已經準備著手聯合執政,建立東亞首個社會主義政權了。
然而,由於冷戰對立,極端反共的GHQ司令麥克阿瑟以「安定日本」的名義要求總罷工撤回。考慮到日本剛剛戰敗,根本無力對抗佔領美軍,被美軍帶到NHK前的伊井彌四郎(罷工領袖這一)被迫含淚宣布罷工中止。來源:二?一ゼネスト
隨後,為準備朝鮮戰爭,GHQ在1948年發布了公務員罷工禁令(政令201號),成為1975年國鐵罷工的導火索。
1949年前後,為保證朝鮮戰爭時期聯合國軍大後方的安全,日本右翼執政黨夥同美國佔領當局炮製了三鷹事件、下山事件等一系列鐵道事故,將其栽贓到日本共產黨頭上,並對鐵道工會進行清洗,日本重新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紅色日本」時代終結。2、三井三池決戰:總勞動對總資本 但是,日本的左翼勢力並沒有屈服。尤其是朝鮮戰爭結束後,GHQ撤出日本,日本共產黨再次合法化,工會和左翼政黨力量重新活躍起來,並形成了總評(日本労働組合総評議會)、新產別、全勞會議等全國性工會,其後總評成為社會黨的支持母體,後兩者發展為全勞聯,成為日本共產黨的支持母體。 與此同時,資本家陣營也聯合起來,組建了經團聯。後期出現了對工人妥協的溝通機構日經聯。在90年代工人運動徹底失敗後,兩者合併成為日本經團聯。 由於兩大階級的全國性陣營已經形成,決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這一次工人運動的頂峰即九州煤礦三井三池罷工。佐野, 博:《三井三池の決戦 : その內幕と見通し》,日本政治経済研究所, 1960
這場罷工從最開始的2萬人規模,後來逐漸發展為全國的工會聯盟和全國資本家聯盟的總對決。鬥爭的最終失敗導致民間部門的工會遭受沉重打擊,隨後全民反安保運動失敗,日本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夢想短期內徹底破滅。
三井三池的工會曾經擁有英雄的傳統。在1953年的罷工中,為抗議資方無故解僱2700名工會成員,舉行了史稱「沒有英雄的113天抗爭」的罷工並取得成功,獲得了極高的知名度。1955年,該工會經過一系列鬥爭爭取了大量權利,建立了「煤炭工人自治區」。 資方視此為眼中釘,肉中刺,經過長期周密準備,終於先發制人。1959年(昭和34年)1月19日,公司提出了辭退6000人的公司再建案。同年8月29日發表了削減4580人的人員削減案。隨後12月2日?3日規勸1492人辭職,對拒絕回應的1278人通告解僱。 資方的挑釁立即遭到工會的反擊,開始封鎖礦場。 隨後,資方開始向財界求援,得到了經團聯和自民黨的支持,自民黨政府排除了機動隊(武裝警察)試圖驅散罷工人群。另一邊,總評全面支持三井三池工會。由於正值全民反安保運動的高潮期,大量大學畢業生趕赴九州支援工人抗爭,其中不乏東大、京大、明治大等名校,學生志願者據稱超過了1萬人。 由於事態最終發展為資本家聯盟對市民聯盟的對抗,這次罷工又被成為「總資本對總勞動」的階級決戰。資方先是使用收買政策,分化工會隊伍,1960年3月17日,約3000名工人組成第二工會(三池新勞),破壞罷工。對此,三井三池工會和前來支援的志願者築成街壘封鎖礦山,形成對峙。
接著,經團聯僱傭暴力團襲擊工人,多名工人負傷。3月25日,暴力團刺殺了工會成員久保清。不少受到恐嚇的工會成員被迫退出罷工。(與警方機動隊衝突的工會成員和志願者) 隨後,自民黨政府宣布工會對礦山的佔領違法,派出大批警察、機動隊排除抗議的工會和志願者。雙方進行了激烈攻防,形勢一觸即發。迫於大規模流血事件發生的可能,日本煤炭工會、三池礦山和總評被迫承認中央勞動委員會的「妥協」案,即替代「通告解僱」1278人的公司案,這1278人在罷工結束後「主動辭職」。 11月11日,三井三池工會宣布解除無限期罷工,決戰以「總勞動」一方的徹底失敗結束。3、最後的抵抗:75年國鐵「為罷工權的罷工」 三井三池罷工失敗後,日本民間部門的工會遭到重創,勞資鬥爭路線被勞資妥協路線取代,留下的尚有戰鬥力的工會只剩下公共部門的工會,其中最強大的一支就是國鐵工會。 對此,蓄謀已久的自民黨當局籌劃鐵道分割民營化,挑釁國鐵工會。國鐵工會在取得了幾個小的勝利後終於走向冒險路線,決意發動總罷工,奪回1947年總罷工失敗後失去的罷工權。 一橋大學的渡邊雅男教授指出:1975年11月25日,「總評」議長市川誠發表「本次罷工必將決定未來工人運動的方向」演講支持總罷工,以自民黨幹事長、日本新自由主義改革的始作俑者中曾根為首的強硬派宣稱這次事件時「關原之戰」,誓要徹底摧毀工人最後的堡壘。 11月26日,國勞、動勞進入總罷工,全國鐵路停運。中午,自民黨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罷工非法,要求工會停止罷工。另一邊,以三木首相為首的溫和派主張妥協,召開專門會議討論罷工權問題。但是,由於椎名副總裁和中曾根幹事長等強硬派占多數,專門會議的結果只不過再次確認了公共部門工會沒有罷工權而已。總評方發表演講,痛烈批判政府的挑釁行為。在1976年時,我剛好25歲,對這一事件印象非常深刻。到上世紀80年代為止,總資本總勞動對決中,後者失敗,但是,工會在公共部門依然強大。當時支持工人運動的社會黨是非常具有實力的第二大政黨。當時,也有著非常具有戰鬥力的工會組織,總評。這一工會的目的是奪回工人已經失去的罷工權。在美國佔領時期,因為要對朝鮮戰場進行支援,美國佔領當局禁止鐵路工人進行罷工。當時鐵路工人認為,既然同樣是勞動者,因此自己也同樣應該擁有罷工的權利。當時的私營部門因為經歷了六十年代的重大失敗,有戰鬥力的工會幾乎全部解體。親資方的調和工會,並不舉行罷工。當時能夠進行罷工的就是總評。日本的資本家對這一工會非常恐懼。同時這一工會還有社會黨這一政治勢力支撐。因此,資本家,政治上的自民黨,希望消滅這樣一種勢力。當時自民黨使用了各種策略,威逼利誘。直至當時曾提及的中曾根,當選為首相後,工人運動才被徹底鎮壓。
來源:講座速記|福利國家的危機:從福利國家到新自由主義
実はこの時、政府は、公労協のストに備え、11月中旬以降、內閣審議室を中心に生活物資の確保について検討を行っていたのである。
全日本トラック協會に協力を要請し、振り替え輸送が準備され、一部では繰り上げ輸送による備蓄なども行われていた。スト初日の26日には福田赳夫副総理兼経済企畫庁長官を本部長として関係閣僚からなる「生活物資等確保緊急連絡本部」を設置し、対応にあたっていた。
國鉄スト権奪還スト8日間の攻防
11月27日,國勞總部派遣年輕的工會成員前往東京中央卸賣市場偵查鐵路罷工的影響,卻發現市場意外地活躍。原來,強硬派早已精心謀劃,大力推動公路交通,臨時招募大量貨車司機實施代替運輸。同時,因為準備倉促,缺乏協調,陸運、海運、空運的工會並沒有加入罷工。這導致工會領導層出現動搖。
11月28日,富塚三夫國勞書記長出現動搖,另一邊自民黨最高實力者椎名悅三郎黨副總裁則越來越強硬,決定徹底擊潰國鐵工會。他與中曾根聯手,確保了自民黨內強硬派的多數,並迫使溫和派的三木首相也最終屈服,「帶條件地恢復罷工權」的妥協案遭到否決。 同時,自民黨不顧社會黨、日本共產黨等左翼在野黨反對,強行通過決議宣布罷工非法。另一邊,自民黨的機關報《產經新聞》煽動社會輿論,將市民出行不便的原因全部歸為工會一方,導致輿論對工會方壓倒性不利。 11月30日,政府拿出了最終提案,提案完全向強硬派屈服。 12月1日,溫和派的三木首相最終妥協,發表聲明要求立即停止罷工。12月3日,公勞協(公共部門工會)和總評決定停止罷工。總罷工失敗。
4、工人運動失敗的影響 由於國鐵罷工失敗,國鐵工會不久瓦解。 隨後,喪失了民間部門工會和公共部門最大工會支持的總評最終解體,其成員被黃色工會「聯合」(前民主黨,現民進黨的支持母體)吸收合併。 喪失了支持母體的社會黨又遭受了蘇東劇變的衝擊,轉而承認日美安保和自衛隊存在,徹底失去了選民支持,大選中接連失敗,喪失第二大黨地位,最終在1994年徹底解體。 至此以後,除了日本共產黨支持的幾個少數工會,已經京都總評以外,日本國內幾乎見不到像樣的罷工。 京都地區因為70年代「公害問題」帶來的「保革逆轉」,知事長期由左翼勢力擔任,一度由共產黨單獨執政,尚且保留了較強的地方性工會。目前京都地區也是日本共產黨勢力最強的地區。因為有春斗 秋斗,雖然現在已經是形式上的了,但也算是運動啊。
謝邀。
使用者は労働組合を組織することや加入すること、労働組合を通じて労働運動をすることを理由に不當な待遇をしたり、解僱するなどをすると不當労働行為となる(第7條)。ストライキなどの爭議行動は、本來刑事上では騒亂罪(刑法第106條)、民事上では債務不履行(民法第415條)や不法行為(民法第709條)などに相當するが、日本國憲法上で保障される労働運動の権利を守る観點から、正當な爭議行為に対しては刑法第35條(「法令又は正當な業務による行為は、罰しない。」)が適用され(第1條第2項、但し、いかなる場合においても暴力の行使は労働組合の正當な行為と解釈されてはならない)、またストライキその他の爭議行為によって発生した損害について労働組合又はその組合員に対し賠償を請求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民事免責、第8條)。
摘自維基百科日語版【労働組合】詞條解釋。
在日本,罷工行為原則上可以按刑事的【騷亂罪】和民事的【拒絕履行債務或其他不法行為】論處。但是根據日本憲法,【正當的爭議行為】可以免受處罰(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一旦發生暴力行為,工會組織的任何行為不再具有正當性)。由於【正當的爭議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屬於民事免責範圍。
近代日本的企業內部,【労働組合(工會組織)】一般以企業為單位相對獨立,很少有按地區、業種組成的跨企業的組合。勞資糾紛主要集中於【賃上げ要求(薪資提升率)】。長期以來,日本人的【以和為貴】和企業與員工之間默認的【終生僱傭制度】的背景下,確實很少有勞資糾紛導致罷工。即使有罷工行為發生,一般也很少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情況發生。大多數情況是勞組設定期限組織罷工(スト突入),以示對資方的決定不滿。完了安靜收場,該幹啥幹啥,很少有過激行為。不很專業的個人分析。每年春天日本都有場「春斗」,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勞總聯(相當於總工會吧)都會與經團聯(代表資方)進行提高員工待遇的談判,一般都是談判,不太會罷工。通常勞資雙方能達成妥協,不至於決裂。我想原因主要有:1.日本人處理各種關係以和為貴,比如個人交往中一旦破臉一旦失去信任就很難繼續交往下去,勞資關係也一樣,雙方總是盡量避免極端事態。2.日本整個社會相對平均,不太清楚怎麼準確表達這個概念,總之社會階層差異、矛盾不那麼突出。雖然是九十年代中期的調查結果,也許也能說明一點情況,當時有個調查,說日本80%的人認為自己處在這個社會的「中流」,迫切希望改變現狀的需求不大。3.日本人普遍的敬業精神。日本對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有個稱呼叫「社會人」,學生臨畢業會受到師長鄭重告誡,從此要成為社會人了,要懂得對工作、對社會的責任,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這不是講大道理,是不這麼做就沒法在社會上混。社會不是自己父母,不會寬容你,撒一次爛污這輩子就很難翻身了)。進公司受到入職教育,強調的也是作為「社會人」的責任(與對本公司的忠誠有微妙的差別)。在公司里一個人如果對工作不負責任,前輩或上司最嚴厲的教訓就是「你怎麼連社會人的常識都沒有?!」就我接觸到的大多數日本人來說,確實也是這樣的。工作還沒做好就談待遇?自己也有沒做到位的地方吧,不好意思多要求對方吧。工作做一半就走人不是撒爛污半吊子?不管怎樣自己的工作總要做好才有說話的權力。這樣想著,不會輕易把工作丟一邊去罷工。當然這也有一個相輔相成的條件,就是資方通常也比較講理,企業在給員工的福利待遇方面還是很誠信的。大家都客客氣氣的,先盡到自己的責任,當然架也不太容易打得起來。
謝取個名字真難邀。
這話題是我不擅長的,但是日本文化是我的研究目標,所以,先回答一下,以後再慢慢修改。
估計是因為「日本文化」這個標籤,所以被列表了。其實我對日本文化,並不太了解:不會日語,也沒到過日本。目前的狀態是通過AKB48研究日語的文化娛樂產業,所以,下面的回答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請讀者注意。
慣例複製問題:為什麼日本很少有罷工事件?
前置1:關於「春斗」前面的苔青 和排骨 已經介紹了很多,這裡不重複
前置2:日本是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這裡當作結論,不展開論述前置3:對照中國的歷史、文化、國情來分析簡單結論:- 社會模式的根基是儒家的「精英化」
- 抑制個人主張,佛家的「消極化」
- 特殊的工業和商業化進程,泡沫時代的深遠影響
- 沒有希望的日本
--------------- ≯ 正文 ≮ ---------------
一、社會模式的根基是儒家的「精英化」
傳統的儒家社會是「君-臣-民」的三級結構,但是,到了典籍上面,主語只有 聖人、君、主、君子、士這些,也就是說,在文化上是完全忽略民眾的參與的。
而且在社會治理模式上,無論是古代的中國還是幕府的日本,也是按照這種精英治理的模式往下落實的。
反過來來講的話,就是底層民眾,對政治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曹穢論戰》當中的「肉食者鄙」,更是把這種社會的割裂,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但是在那之後上千年過去了,這種結構和文化並沒有什麼改變。而且越過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隔膜,一直影響到今天。
對應的表現就是,大家對政治選舉很漠然。(不太好往深了說,我只能日本的議會選舉,大量的選民不投票這個事實)
到了罷工這件事情上,底層民眾就少了政治述求這一部分動機。而罷工是直接的經濟述求和間接的政治述求組成的綜合型的運動。沒有了政治的部分,就少了一條腿,缺少組織性、綱領性。
另外,儒家的思想到了宋代的理學,就演變成了利己現實主義,雖然說日本的儒家文化以宋代的傳承自詡,但是,我不清楚在日本是怎麼落地的,所以,有機會以後補充進來,現在就不單獨列為章節了。
二、抑制個人主張,佛家的「消極化」
這是我第二次在知乎上提到佛教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這部分我還處於直覺反應的感性階段,尚不能準確地概括出當中深刻地、全面的關聯。
因為宗教都是自洽性的理論,而我又不想在這地方辯論,所以,如果您是佛教徒,請跳過看下一節。
通過近年的綠教問題,我們對比各個宗教的侵略性可知:
綠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坦率地說,以「老莊」為核心教義的話,道教的消極性不比佛教差在哪裡。但是道教是適用於統治階級和精英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事輪不到老百姓考慮,像我這樣為溫飽而掙扎的人,也覺得「操中南海的心」有點遠。
但是佛教是不一樣了,佛教的消極性影響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且事實的影響是,受佛教影響下,老百姓變成了溫順的綿羊,甚至是沒有感情的木頭。
所以的話,就個體而言,中國人、日本人的性格都偏向溫順,兩個國家又都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遠影響,所以,我覺得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佛家的「消極化」影響下,普遍性地看,日本人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個人主張,所以,這是罷工運動不興盛的另一個文化根源。
另一個側面來講,就是日本的「炎上」。
就我看到的情況來講,所謂的「炎上」,多數都是對個人主張的正常表達而已,但是因為「脫離群眾」、與眾不同,而被別眼看待。所以,對個人主張的壓抑和壓制,可見一般。三、特殊的工業化和商業化進程,泡沫時代的深遠影響
我認為,現代化既包括工業化,也包括商業化。工業化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提供了物質基礎,商業化實現了生活方式的轉變,然後推動了社會結構、思想文化上的進步。
出於我對日本各種片斷的整理和片面的認識,我覺得日本可以按照1945年分成這戰前和戰後兩個階段的工業化;日本的商業化,可以用泡沫時代來劃分前中後3個時期。
戰前是軍政府統治,沒有罷工的政治空間,戰後美軍統治,一樣也沒有政治空間。戰後到韓戰之前,有一段很困難時期,但是那時更多要面對的是生存的問題,矛盾不在工人和機器的鬥爭、工人和資本家的鬥爭上。再往後的韓戰(搞美援朝)、越戰時間,資本家在大發其財的同時,工人也獲得了健全的社會保障,這一部分過程和細節我不清楚,但是結果我們現在都看得到:一方面是形成了日本的終生僱傭制,另一方面形成了日本現今的「匠人精神」,所以,推測就是需求旺盛,工廠全負荷開工,為了應對勞動力不足和勞動力市場上的賣方市場的情況,企業主提供超級待遇。越戰之後,到泡沫經濟這一段時間(1975~1985)的勞資關係,對我來說是一段空白。所以這裡欠奉,以後補充。在泡沫經濟時代的背景和過程可以概括成2部分:先是日本在全世界的產業擴張,其後是「廣場協議」日元升值帶來的信貸膨脹,單獨以勞資關係而言,二者都是利好消息。
而泡沫經濟崩潰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直接、生硬的過程,企業的破產、裁員沒有任何餘地突然到來,而且從現在的情況可以看到,那些「終生僱傭」的大企業,就職方面一直是競爭激烈。總而言之,就是沒有工人和機器衝突、工人和資本家的鬥爭那樣的歷史傳統。「終生僱傭」形成了勞資雙方的默契,後泡沫時代又失去了對抗的底氣。
四、行會和工會
對比最熱衷於罷工的法國可以發現,在日本行會和工會很少出現於媒體。
行會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日本的地域性文化(關東、關西的長期對抗),形成了割裂,影響到了行會的全國聯動。
工會的問題,據說是美佔的麥克阿瑟強力彈壓造成的。
這部分缺少資料,以後補充,並且在提綱上也沒有列出。
五、沒有希望的日本
前面分析的內容,幾乎是中日兩國共同的特色。甚至,日本的國情,在天朝同樣能夠找到類似的情形。這一節,將要進行的是不同的部分,只是同上面的原因一樣,國內的不專表。
「沒有希望的日本」,「失去希望的日本」
這樣的說法來自於國內的媒體,我不確定這樣的翻譯是否準確。但是至少傳達出這樣的觀念:在思想上、民間輿論中,日本人的觀念是低調及至消極的。除了文化、傳統以外,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現狀和趨勢都讓日本看不到希望。日本沒有機會爭奪世界、地區的霸權,相反一直籠罩在太平洋兩岸的霸權陰影之下。相比之下,不論是和平崛起還是苟且崛起,中國成了一個這個世界上除了俄羅斯以外另一個可以對美國說不的國家。同時,軍方也形成了「鷹派」和「鴿派」的不同道路響應著國內的政治、經濟上的不同 述求。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件的洗底,網路之外的情況我不了解,網路上的話,民間的思潮、精英階層的思想動態反應著,當今的中國社會,對儒家文化、佛家文化並沒有完全的一脈相承過來。所以,在這裡要強調,不能完全使用中國的思維方便去揣摩日本。反過來,也不要拿日本的情況精略地套用到中國身上,畢竟中國有一個8000W成員的大組織。
結語:可能是因為帶了一些私貨,寫起來很累,然後自己讀了一遍發現好像也挺亂。但是終究要有結束的時候,哪怕只是階段性的,也要對自己有一個交待。這次只能這樣了,讀者朋友,請允許我先說一聲抱歉,才學淺薄,讓您見笑了。謝謝觀賞。以上。日本有罷工的,只是和泡沫經濟以前比少了很多。日本有一個詞叫春斗,就是每年2月開始-4月前工人要和資本家談工資,要是談不攏那就開始罷工。經常的鐵路工人一罷工就導致日本電車停運,大家都不上不了班,也就順帶都罷工了。不過不管是不是能談攏,罷工都會在4月之前停止,因為不能耽誤學生上學。不過畢竟因為電車工人罷工影響太大,導致大家的口誅筆伐,加上泡沫經濟崩潰以後能保住飯碗就不錯了,工資談判想都不要想,所以現在罷工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就沒人問,為什麼我在新聞上看不到中國有罷工,中國罷工現象平凡嗎
沒空,真心沒空罷工
年工序列制年工序列制年工序列制
大規模罷工可能不報道吧,看過稻盛和夫的自傳裡面就提到過,他最初供職的一家小公司就有過罷工
我只關心:中國為什麼罷工那麼少?如果允許罷工,中國工人待遇會是什麼情況?
少實質性的罷工,有象徵性的罷工
居然有人說日本沒有紅色武裝,無產階級不鬥爭,日本是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公司高層收入也就是普通階層的幾倍,還要怎樣鬥爭?中國可是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沒見多少罷工,特別是工程師這個級別的罷工?
推薦閱讀:
※就拿全亞洲來說,中國人的英語口語發音是相比較來說最好的嗎?
※常見的日本陶瓷餐具品牌有哪些?
※伊邪那美和伊邪那岐到底是什麼?_?
※網上有些人跪舔日本,不惜辱罵自己的國人和祖宗是什麼心理?
※浮世繪,這個女人手裡拿的東西是什麼?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