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苟同。」如何做是可隨,又如何做到不苟同呢?

如題。

不是問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哈,而是,該如何用這個思想來指導我們的生活?

「俗者」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謝邀。

這話其實最難。意思無非是:有些事沒到底線,你可以隨著他人,不用刻意求異;有些事不可以,不用刻意求同。

大方面來說,前半段有點道家的意思,讓人別拘泥;後半段又儒家了,讓人別隨附。

我覺得這話里,兩個點。一是「可」與「不可」的標準。二是「苟」這個字。

可與不可的標準,其實就看你的底線。苟者苟且也,就是看你的底線被觸犯時的態度。

好比我愛吃肉,是軟愛好 ;但不偷搶,這是硬標準。有人請我吃面,因為反正是軟愛好,沒必要刻意逼人請我吃肉,那就吃肉吧;但有人拉我去搶東西,不行,也不能就隨大流應聲附和我去我去。

這到最後,無非是涉及各人態度不同了。

各人有各人的底線,所以可隨俗不可隨俗的,因人而異。各有所好,只要不犯法,不便強求。

只說這個不「苟」。

我的看法是:人許多時候會「苟」,無論是同還是異,很大程度是心理需求。苟同隨附,是犧牲自己標準去迎合群體;苟異顯不同,許多時候是為了耍帥求存在感。但無論如何「苟」,最後都是背離了自己的本心,累得慌。耍帥或附和高興一時,心裡憋屈一輩子。

如果考慮到「反正一個人永遠都不會了解另一個人。自己在他人眼裡的形象其實永遠是單面的,被誤會是人的義務,所以何必先構思著別人看自己的形象,來用一些苟且言行建構自己的形象呢」,就可以放開一些了。說穿了,我覺得人會苟且,除了一些不得已的生計原因,大多數時候還是「太希望自己在他人眼裡是個什麼什麼形象」了。把這層去掉,一切都好的多。


不管喜歡與否,尊重他人;但如果不喜歡不接受的事情他人強迫我做,拒絕


推薦閱讀:

被普通的朋友問到「苟富貴,勿相忘」如何回答?
如何成為一個深藏不露,有城府的人?
有人說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鼓勵壞人壓制好人的國家,如何反駁?
如何看待好人有好報這句話?
為何壞人成佛只需放下屠刀?

TAG:人文 | 君子 | 為人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