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結束時間是1453年準確一點?還是1492年準確一點?


中世紀結束的時間,史學界有這麼幾個分期傳統:

1.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同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英法民族國家開始形成。

2.1492年卡斯提爾-阿拉貢王國(西班牙的前身)攻佔格瑞那達,結束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的統治。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3.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入侵倫巴第,長達六十多年的義大利戰爭爆發。

這些事件都對整個西方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時間跨度不大,幾乎同時發生。1450年的歐洲和1500年是如此不同。大體上說中世紀結束於1450-1500年之間的某個點是沒錯的。


教宗恩仁四世對奧斯曼虛弱不堪的傳言深信不疑,故而在1443年號召十字軍向他們發起了東征。此時西歐仍深陷百年戰爭的泥沼,故而匈牙利-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擔起重責,意圖將「基督之鞭」逐出歐洲。「白騎士」匈雅提·亞諾什率領的匈牙利軍隊在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最終還是被打敗了。棄政隱居的蘇丹穆拉德二世複位以輔助他的兒子,並親率奧斯曼軍隊在瓦爾納之戰中取勝,而瓦迪斯瓦夫三世則在那場戰鬥中戰死。雙方最終簽訂了和平協議,但奧斯曼在東歐進一步擴張的大門已經打開……

在1444年,非洲充斥著新興的王國。在東邊,信仰基督教的衣索比亞帝國在札拉·雅各布的統治下正處於黃金時代。在西非,衰退的馬里帝國留下的真空正在被桑海等新興國家所填充。在西北非,一場正在馬格里布發生的危機很快將導致一個強大的摩洛哥王國再生,與此同時東北非將成為歐洲和土耳其帝國主義者的角斗場。

在哥倫布到來的50年前,美洲是一個廣闊無垠的地區。在南方,庫斯科才剛剛從一個小王國崛起發展成龐大的印加帝國。在中美洲,新形成的阿茲特克三角聯盟還只不過是許多強大的地方勢力中的一支。在北美洲,或許這裡是群雄割據最嚴重的地方了,易洛魁休倫聯盟才剛剛起步。

作為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家園和絕大多數手工藝品的產地, 從很多角度來說,亞洲在1444年仍然是世界的中心。 從中國的大明王朝到印度和印度支那的數不盡的小國家,再到搖搖欲墜的帖木兒帝國和它北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亞洲此時對瓦爾納十字軍和百年戰爭這樣的衝突漠不關心。

總之吧,一個大歷史時代的結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幾個標誌性事件,你自己選吧。

1453,東羅馬滅亡

1517,宗教改革

1688,光榮革命

1789,法國大革命

唔,我就知道你會嫌晚。

1444,奧斯曼的崛起(逃)

不,嚴肅點說,我認為要配套開始時間一起算,這樣才能從概念上定義何謂始終。


用時間段而不要用時間點,15-16th是中世紀向近代早期轉變最主要的演進時段,至於選哪個時間點是你個人的偏好,甚至我都已經不選時間點了


當然是1444的光棍節,奧斯曼的崛起了(滑稽)


1444年?


一名男性,高和矮的分界線在哪裡?

個人認為對於一個長達千年的時期,三五年的差距根本不足為道,就好像170.2cm和172cm的身高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中世紀結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舊制度的消亡,封建式莊園解體,商人與市民階級崛起,專制的加強


1453,

1492以前,葡萄牙已經開始了大航海的探索。

順便,只是需要一個標誌性事件罷了。具體時間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個人習慣1453,畢竟以西羅馬滅亡作為中世紀開始,東羅馬滅亡作為結束的話更好記,也更有意義,畢竟我是個希臘羅馬腦殘粉。


其實按照火藥分比較科學。東羅苟延殘喘的活著和死了有啥區別。


中世紀又不是一場電影,怎麼會有準確的開始結束時間。

考試的話,以教科書為準。


讀過的書不多,但說說對這個分界限的理解;

首先我認為這個時代是可以相互交疊的,比如一個新生的實務開始萌芽,可以認為是一個新時代的崛起,但也不能認為這個就是舊時代的終結。舊時代的終結應該是新時代的重要方面佔了主導地位才能說是舊時代終結了。

以此來看的話,應該看一下新時代有哪些與中世紀完全不同的東西。簡單的說,大航海讓全球聯通,科學發展引發的巨大改變,民主思想的崛起,如果針對西歐的話,「國家」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國際法的形成也應該是前後比較大的分野。

那麼來看熟早的話,其實民主思想應該是最早的,近代民主萌芽在歐洲可以追溯的比較早,早期民族在11世紀和12世紀已經出現,13世紀德國,荷蘭和北歐地區已經相對成熟了。但相對於能夠佔據歐洲主導,可能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對於科技發展,現在常說的比較早的科學家大概是哥白尼那會兒了,但同樣的,能夠說這個是比較成熟了,至少應該是伽利略,笛卡爾那個年代了,甚至說到牛頓時代也不過,因為科學這個要成一個體系,才能有效的延續下去,所以說這個的標誌事件,英國皇家科學院建立比較合適。

民族國家相對就是更晚的事情了,還有國家法的起源一般被認為是「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這些都是比較晚的事情了。

而大航海應該是這幾件事情裡面最早成熟的事情了。1492年到達了美洲,隨後達伽馬也到了印度,這種商業網路成熟也很快了。所以相對而言,1492年我覺得挺合適的吧。

至於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我是不太理解為什麼這件事對歐洲那麼重要。感覺這事情發生後,歐洲還是那個歐洲,沒有什麼大的改變。


目前學界一般用1500年左右這個說法,另外僅指西歐


難以回答,畢竟時代是一直在發展而不是僵化不動。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你無法清楚地明確了一個過渡時期的起止,而且還是多個國家多個地區多個教派的。即使你指的是英法意奧西葡等大國,不包含瑞士,丹麥,捷克,波蘭,俄羅斯,瑞典,巴爾幹諸國等小國或者邊緣地區

以發展資本主義為界

比如當大多數國家還處在中世紀的王權統治下,威尼斯就已經是資本階級所統治的商人國家了。

你也可以說是1566尼德蘭革命爆發,尼德蘭率先確立民族獨立和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殖民拓張

你也可以用英國內戰的爆發,克倫威爾代表的資產階級的統治確立,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確立。

以國家體制轉型為界,民族國家的崛起為界

你也可以說是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束,或者某某國王的統治(亨利四世,路易十一),導致英法大體奠定今日民族國家的雛形,確定兩國以後的戰略或者國勢取向。

你可以說147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合併,再征服的勝利結束,為大航海時代確立了國家基礎,推動了歷史的變革。

你也可以用1525條頓騎士團國的軍事失敗在宗教改革的影響下被迫轉型,說明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傳統,宗教熱情已經被現實利益所取代

你也可以用1559義大利戰爭的終結,歐洲國際政治鬥爭的強化各國普遍設立外交使節,義大利國家的分裂,和法國的經濟結構和君主專制進步強化。

以宗教文化為界

你也可以說是思想的時代,人性的光輝,宗教的世俗化,以某位著名哲學家或者宗教改革者為起點。

你也可以用奧斯曼土耳其進軍君士坦丁堡,間接造成歐洲歷史的轉變。

歷史的進步正是由於以上因素的帶動才獲得進步的,每種因素都包含著無限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一種合力推動時代的發展。

當然如果是你的歷史作業,請以你的教材為標準


推薦閱讀:

如果道光帝選擇皇六子奕?為皇太子,以奕?的政治智慧,能扭轉我國清末的敗局么?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反詩(詞)?
印度被殖民期間,普通印度人過的如何?如果被剝削嚴重的話,為什麼憑英國的兵力可以殖民 300 年?
為什麼傅作義在北平解放後選擇擔任了水利部部長這樣一個離政治較遠的職位?
一群人可以用很多年(大於10年)的時間DIY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或事情?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世界歷史 | 中世紀 | 歐洲中世紀生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