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唯識學中,真如能作為種子生起出世之法嗎?

呂澄先生的《種姓義》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曰︰出世之法,由真如所緣緣為種子而生,此以真如為種子,由真如因屬所緣緣稱為種子。種子即因,因以生果得名,範圍甚廣。出世法不談因緣生,但顯其從真如所緣生。

我個人對這段話的理解是:真如=所緣緣=種子,它受到正聞熏習有漏順無漏生成無漏種子(此呂澄先生後文有提)。

如果真的是我理解的這樣,豈不是跟《瑜伽師地論》的「(名、相、正智、真如)問:如是五事,幾因?幾非因?答:四是因,真如非因。」(引自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二)表現的「真如非因」思想矛盾?

如果不是我理解的這樣,應當作何理解?


先說結論:真如非種,不能生起任何法。

對於您的疑惑,慧詔大師有一段文字剛好可以解決。

《能顯中邊慧日論》卷4:

問:若不許真如為佛正因。如何《佛性論》說真如理為佛正因,信般若等為佛緣因。《瑜伽》復雲「從真如所緣緣種子生」?

答:此二論文如前已會,今更重釋。

雲「真如所緣緣種子生」者,似說所緣緣為種子,真如實非所為法種。如說信般若等為四德種子,法身四德非彼所生,是常住法由彼顯故。似名為種。故梁《攝論》云:「聞熏習但是四德道種子,四德道能成顯四德,四德本來是有,不從種子生,從因作名,故稱種子」。准此故知,四智心品緣彼如生,似說真如名為種子。若許真如實是種子,能生有為,即違《瑜伽》種子七義第一無常法為因等,亦違《佛性論》三性中一有體能生有體文。」

略說真如和種子的差別:

種子即第八識的相分,是世俗有,依他起攝。它既是一切法的因,又是緣(增上緣)。

真如是識上實性所顯,是勝義有,圓成實攝。非因生,也不為一切法的因。

下面就呂澄的原話一一解釋:

出世之法,由真如所緣緣為種子而生,此以真如為種子,由真如因屬所緣緣稱為種子。

種子即因,因以生果得名,範圍甚廣。

出世法不談因緣生,但顯其從真如所緣生。」」

呂澄這段話是在轉述《瑜伽師地論》意地攝抉擇分中有關出世間法從何種生的部分:

《瑜伽師地論》卷52: 問:若此習氣攝一切種子,復名遍行麁重者,諸出世間法從何種子生?若言麁重自性種子為種子生,不應道理。

答:諸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種子生,非彼習氣積集種子所生。

《瑜伽師地論》在這裡已經闡述了,「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種子」生,「真如所緣緣種子」可以看作是一個集合詞。若用四緣來闡述,出世間法是以①無漏法種為親生因緣,②解脫分等為增上緣(建立因),③世第一法為等無間緣,④真如為所緣緣。真如只是出世間法的所緣緣。

「真如為種子」,或者說「真如所緣緣種子」,是「出世間法是以①無漏法中為親生因緣,②解脫分等為增上緣,③世第一法為等無間緣,④真如為所緣緣」的略說,隱伏前者,強調後者。不能顧名思義地理解真如就是種子。

種子即因,因以生果得名,範圍甚廣。」這一句對應的是:

《瑜伽師地論》卷2:

「又諸種子,乃有多種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如是等類差別應知。」

最後「出世法不談因緣生,但顯其從真如所緣生。」」

這一句話,是對前面的補充,若正確理解這一句,即能正確理解前面所說的「以真如為種子」的意蘊。出世間法不是從因緣生,而是所「顯」。

對於「真如所緣緣種子生」,《瑜伽論記》引用《成唯識論》卷二護法菩薩的本有、新熏二意,詳細解釋為什麼說真如是所緣緣而生、顯諸出世間法。

無論哪種,真如都只是所緣緣,而不是生因、建立因,無漏種才是,它既是因又是緣。為顯示真如作為所緣緣的殊勝之處,名曰「真如所緣緣種」

《瑜伽論記》卷13:

一云:本有無漏種子為增上緣,真如為所緣緣故,順解脫分等善根得生。

二云:以本有無漏種子為因緣,解脫分等為增上緣,世第一法為等無間緣,真如為所緣緣故,初地出世間法得生。《(瑜伽師地)論》從後緣說,故云:「諸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生」。

另外,樓上 @齊天大聖 說「唯識宗發展到護法論師的時候,提出來五種性的說法,其中一個種性叫無種性,屬於闡提眾生,因為不具備無漏種子,永遠不可以成佛

此說不盡理。

第一、建立五種姓不是根據是否具備無漏種。

反之,唯識認為一切有情平等無差別地具備無為無漏種(即他宗所謂的一切眾生本具之佛性,一切眾生皆有成佛之可能性),並不是「不具備無漏種子」。

《佛地經論》卷3:「清淨法界者(也名「本來自性清凈涅槃」),謂離一切煩惱所知客塵障垢,一切有為無為等法無倒實性,一切聖法生長依因,一切如來真實自體,無始時來自性清淨,具足種種過十方界極微塵數性相功德,無生無滅,猶如虛空遍一切法,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非有非無,離一切相,一切分別、一切名言皆不能得,唯是清淨聖智所證,二空無我所顯真如為其自性,諸聖分證、諸佛圓證,如是名為清淨法界。」

據此意,難陀認為「有情本來種姓差別,不由無漏種子有無,但依有障無障建立。」因為一切有情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成唯識論》卷二(難陀菩薩義):

有情本來種姓差別,不由無漏種子有無,但依有障無障建立

如《瑜伽》說:於真如境若有畢竟二障種者,立為不般涅槃法姓,

若有畢竟所知障種非煩惱者一分立為聲聞種姓、一分立為獨覺種姓,

若無畢竟二障種者即立彼為如來種姓,故知本來種姓差別依障建立非無漏種。。

而護法菩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釋說,這裡的有障無障之說是有密意的。「依障建立種姓別者,意顯(有為)無漏種子有無」。因為護法菩薩認為「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這是前陳。後文隨釋「依障建立種姓別者,意顯無漏種子有無」。據前文意,這裡的「意顯無漏種子有無」不應是全部的有為無漏和無為無漏法種 ,應是「意顯(有為)無漏種子有無」,這就是難陀菩薩「有情本來種姓差別,不由無漏種子有無,但依有障無障建立。」未盡之意。即「有情本來種姓差別,不由(無為)無漏種子有無,但依(有為無漏法種所顯)有(二)障無(二)障建立。」

《成唯識論》卷二(護法菩薩申論)

1、申正義

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後勝進位熏令增長,無漏法起,以此為因。無漏起時,復熏成種,有漏法種類此應知。

2、釋相違

2.1 會內種熏習文

諸聖教中,雖說內種定有熏習,而不定說一切種子皆熏故生,寧全撥無本有種子?然本有種亦由熏習,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說內種定有熏習。

2,2 會聞熏習

其聞熏習非唯有漏,聞正法時亦熏本有無漏種子,令漸增盛,展轉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說此名聞熏習。

2.3 會出世種子

聞熏習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斷,感勝異熟,為出世法勝增上緣。無漏性者非所斷攝,與出世法正為因緣。此正因緣微隱難了,有寄麁顯勝增上緣,方便說為出世心種。

2.4會五種姓文

依障建立種姓別者,意顯無漏種子有無,謂:若全無無漏種者,彼二障種永不可害,即立彼為非涅槃法;若唯有二乘無漏種者,彼所知障種永不可害,一分立為聲聞種姓,一分立為獨覺種姓;若亦有佛無漏種者,彼二障種俱可永害,即立彼為如來種姓。故由無漏種子有無,障有可斷、不可斷義,然無漏種微隱難知,故約彼障顯性差別。不爾,彼障有何別因而有可害、不可害者?若謂法爾有此障別,無漏法種寧不許然?若本全無無漏法種,則諸聖道永不得生,誰當能害二障種子,而說依障立種姓別?既彼聖道必無生義,說當可生,亦定非理。

3、曲文總結

然諸聖教處處說有本有種子,皆違彼義,故唯始起,理、教相違。

4、總結

由此應知,諸法種子各有本有、始起二類。

附《瑜伽師地論》相關原文:

問:若此習氣攝一切種子,復名遍行麁重者,諸出世間法從何種子生?若言麁重自性種子為種子生,不應道理。

答:諸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種子生,非彼習氣積集種子所生。

問:若非習氣積集種子所生者,何因緣故建立三種般涅槃法種性差別補特伽羅,及建立不般涅槃法種性補特伽羅?所以者何?一切(眾生)皆有真如所緣緣故

答:由有障、無障差別故,若於通達真如所緣緣中有畢竟障種子者,建立為不般涅槃法種性補特伽羅;若不爾者,建立為般涅槃法種性補特伽羅。

若有畢竟所知障種子布在所依,非煩惱障種子者,於彼一分建立聲聞種性補特伽羅,一分建立獨覺種性補特伽羅。

若不爾者,建立如來種性補特伽羅,是故無過。

若出世間諸法生已,即便隨轉,當知由轉依力所任持故。然此轉依與阿賴耶識互相違反,對治阿賴耶識,名無漏界,離諸戲論。

第二、五種姓也並非唯識最開始施設,在《大般若經》中已有建立,更不是到了護法時期才建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93:

「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我今哀愍一切有情,為作利益安樂事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通攝聲聞、獨覺、菩薩及正等覺一切法故。唯願世尊哀愍我等,為具宣說如來境智!

①若有情類於聲聞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能證得自無漏地;

②若有情類於獨覺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依自乘而得出離;

③若有情類於無上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④若有情類雖未已入正性離生,而於三乘性不定者,聞此法已,皆發無上正等覺心。

唯願如來、應、正等覺為答所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令諸有情善根生長!」


所緣緣和因緣義不同,由真如可以為正智所緣,以此成立因義,是建立因,並非是生因。


我認為呂澄在這個環節是錯誤的,或許是因為他的法相學不夠精。真如在唯識宗屬於理,因此屬於假法,假法是沒有種子的,因此不存在真如種的說法,同時,真如是不生不滅的,而種子會產生結果,因此是變異的。讓人成就出世間法的是苦集滅道的道諦,從經量部到唯識宗,都存在種子的說法,認為一切萬法由種子而生,眾生修行出世法的道諦同樣如此,因此經量部和唯識宗認為產生道諦的種子稱為無漏種子,屬於無漏的有為法,而真如則屬於無為法,和種子不相應。

唯識宗發展到護法論師的時候,提出來五種性的說法,其中一個種性叫無種性,屬於闡提眾生,因為不具備無漏種子,永遠不可以成佛,這個說法在中國古代佛教糟到極大的反對,大家都否認玄奘法師的唯識宗,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實際上這個衝突也是對真如和無漏種子的混淆所導致的。唯識宗的無漏種子是指生起道諦的因緣,沒這個因緣是沒辦法成就出世間法的,唯識宗所講的不能成就的人是指他們沒有修行的因緣,但是並不是說他們不具備佛性,而這個眾生都具備的佛性就是我們說的真如,因此真如和無漏種子都是導致成就出世間法的因素,但是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世間法的生,是孕婦生孩子、種子生長成大樹那種生。真如這種生,是捏目看見各種幻影的妄生,不過實在沒有對應的詞描述這種生,不得已用了這個生字,補充說真如非因。


1. "正智緣如」好像是內院的主要內部爭議,呂澂主張「真如作為正智的疏所緣緣」,正智這裡要作為後起智了;

2. 因為常言道:「根本智見分緣真如」,學習唯識學的都應理解「見分緣」是親所緣緣;

3. 真如在《解深密經》中指法性,也是勝義的圓成實性,在唯識學中指阿賴耶識的體性,也是無為法,所以不能作因;

4. 種子是有為法,由於是依他起的,故此在世俗諦中是真實可依的,可作因;

5. 出世法是「四聖諦」的「道」,是有為法。「滅」是無為法,即是智慧所證得之真如。既然道可以抵達滅,出世法可緣真如。這可緣的本生成為證道的因;

6. 智慧和真如的關係只能是所緣緣,用現代話說就是心中升起直達真理的神秘直覺。由於智慧是有為法,必然是依他起無漏種子的現行。以此類推,佛與菩薩的功德也是有為法;

7. 根據南傳的阿毘達磨,四道心和四果心可緣涅槃無為法,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歸根結底,瑜伽行就是修心的過程,這方面《清凈道論》是受其影響的,當然南傳佛子們是不承認的;

8. 唯識學把佛法框定在修心的境界內,造成了自己的困境,這也是中國大乘的根本問題之一。


真如因屬所緣緣稱為種子,是說心生萬法。

真如非因,是說真如本心,本自清凈,了不可得。如果還有個因,就不清凈了,即非真如。

能生萬法是說真如之作用;非因非果,是說真如其性空寂。用時了了分明,尋時了不可得。

這是兩個角度的定論。

其實研究這些一定要清楚《種性義》、《瑜伽師地論》之類論著是幹什麼的?大家學這些東西,有什麼好處?沒好處誰學他幹什麼,不是白搭功夫嗎?到底能不能滿足眾生吃飯睡覺等生活問題?講這些法究竟要幹什麼?這個一定要研究懂,不懂還是迷惑顛倒。


真如。這個東西如果和如來藏同義。那真如不能是種子。種子只能在阿賴耶識內。只有舍掉阿賴耶識才能趨近真如。有論曰十地菩薩不能見如來藏。那麼真如就是如來的代名詞。就是法華經中所言究竟諸法實相。所以真如不能作為種子。但另一方面真如作為如來清靜法身。隨時等雨法雨。那麼。它從清靜法界平等流出又可以使每個阿賴耶識去緣。所以。又能夠。


事物的自性是依他而起的,所緣緣就是事物必須攀緣其他事物才能顯現性質,而本身無自性。

文中這個意思我理解是:因為事物本身是無自性的,所以事物才具有了因為所攀緣事物的不同而產生不同性質的可能性。

文中所陳述的有種把真如實體化的傾向,有邊見嫌疑。


推薦閱讀:

《中論》用谷去比喻八不緣起,應該怎麼去理解?
能不舍自力去凈土嗎?
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試問何心可無所住?何心無所住竟還能生其心?
西方三聖向信徒索取米糠豆麥乳酪做護摩火供,是不是非常low的表現?

TAG:大乘佛教 | 佛學 | 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