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年輕人追求自由意識主要是體現在哪個方面?

是否集中於個人財務自由,或者是更傾向於政治思考?

又或者是其他?歡迎補充


自由是什麼?自由是一個人擁有想做什麼事的權力,也擁有不做什麼事的權力。底線在哪?底線是法律。在法律允許範圍內,一個人想做什麼,別人全都無從干涉。

那麼就從知乎上各個大V撕逼來撕逼去的事情說開去,作為引子。

一、王威和沈聽雪

我挺討厭這兩個人的。但是其他反對這兩個人的朋友,所舉的例證經常要提到這倆人「聽不進去別人反對意見、動不動就刪評論、拉黑」。這一項批評我覺得不太好。首先,知乎給了每一個用戶100%把控自己評論區的權力,這是知乎的遊戲規則,既然來了,你就要遵守。那麼人家就算在這方面有點獨斷專行,把你的反對意見(無論你說得多正確)給刪了,把你給拉黑了,那也是人家的自由。如果你遵循自由的精神,完全可以一笑而過,自己另開答案寫出自己的觀點。對方如果來你評論區搗亂,你一樣可以選擇採取措施,也同樣可以選擇不採取任何措施。噴人是噴子的自由,拉黑是所有人的自由,知乎給了用戶控制評論區的權力,就是要建立「底線」,讓不喜歡被噴的用戶擁有不被噴的權力,無論是王威還是沈聽雪,無論是你還是我。

雖然我的確挺討厭這倆人的。

二、自由有了,那麼平等是什麼?

政治語境里,自由和平等並不完全兼容。自由一旦成了主義,那麼平等就很難保障;平等一旦成了主義,自由一樣要受損。

但我這裡說的不是政治語境的自由與平等,而是社會和生活層面的自由與平等。

自由,保障的是誰的自由?我們當然指的是全體公民里每一位遵紀守法的公民的自由(不包括作姦犯科被剝奪自由的)。那麼每個人的自由千千萬,互相矛盾了怎麼辦?於是我們得提到平等。一個人的自由許可權如果無限膨脹,就會覆蓋別人的自由許可權,這時候就是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比如我身材魁梧力量過人,於是就想管閑事,粗暴指導他人該怎麼做,不按我說的做我就要動手絕不BB,這行嗎?不行。

每一個個人之間,都必須有這樣的平等。無論是同齡人之間,還是代際之間。父母仗著自己的經驗,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行么?不行;樹立家長權威,無形中會壓制孩子成長過程中獨立感的發展,獨立感受挫,人就要自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有主見,決斷力差。抱歉不小心說到心理範疇去了。

教育和控制是兩回事。控制是樹立家長權威,有形無形地干預和控制孩子的決策和成長軌跡;而教育是父母用自己的所見所聞,結合優秀的三觀,用合適的方法教授給孩子。區別在哪裡?區別在於控制往往獨斷、干涉、甚至體現父母的私利訴求;而教育不同就不同在於父母會把能教的都教給孩子,包括看待世界和做出決策的方法,鼓勵孩子依據所學所見所聞,自己獨立做出決策。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控制是為了家長自己,而教育是將孩子培養成獨立完整的人。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說一下,我國大多數父母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因為我國長期處於封建帝王的中央集權文化,解放後又是舉國體制(我其實是贊同的,但這裡不展開),導致家庭方面也往往是威權文化而不是平等文化。什麼「孝順孝順,核心就是一個順字」,「孩子不能頂嘴」,憑什麼呢?如果父母說的不對,為什麼不能反駁呢?就因為你是我們的父母,就一定是你對我們錯嗎?這方面,不少中國父母是需要檢討的,但我們更要檢討的是我們自己的文化中殘留的一些糟粕。

三、自由到底是什麼。

綜合前面兩點,我們可以知道,自由和平等(不是政治語境里的!是社會和生活語境里的)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由,於是我們同時也需要一些「平等」的原則來保障「每個人」都能擁有差不多限度的自由。

所以我們如果僅僅談自由是不夠的,想要擁有自由,就要先談法律,更要談平等,要談「互相尊重」(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不干涉你做的任何決定,我也同樣認同你有獨立不受侵犯的話語權),因為每個人的自由都必須被尊重,只要他沒有違反法律,沒有危害社會危害他人。

那麼基於自由和平等,我們才有了獨立,因為大眾在一定底限上的平等保護了個人的自由,從而才有了對個人的尊重,對個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尊重。這時候「多樣化」,「百家爭鳴」才成為了可能。

但是,如果有任何一個群體,敢於靠任何一種手段(無論是撒潑,撒汽油,還是撒炸彈)來侵犯其他族群的自由,擴大自己的自由許可權,攫取特權,那麼,我相信所有具有自由精神的群體一定會聯合起來,與這些不一定違法犯罪但卻實實在在侵犯了他人的族群做不妥協的徹底的鬥爭。

那麼自由到底是什麼?

1、對於個人而言,自由是承認和保障每一個人作為鮮活的人本身的獨立和自由的價值;

2、對於社會和國際社會而言,自由是這個社會/國際社會環境對每一個多樣化個體的包容和尊重;

3、對於國家而言,自由就是主權獨立,我在和平的環境下與其他國家相敬如賓,我有獨立做出決策的自由,也有不屈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自由。

答到這裡我再看了一下題目,發現其實還沒答完。題目問的是現代中國青年追求自由意識體現在哪個方面?

說起這個我心情有點複雜。因為自由是個好東西,但追求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你想要擁有獨立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那就要擁有獨立負責自己的能力,無論是經濟獨立還是感情獨立。經濟獨立了,你才能自己有能力負擔自己所做的決策;感情獨立了,才能在感情里保持獨立而不卑微的姿態,遇見不合適的能有權選擇離開。然而有些年輕人還沒做到經濟獨立就開始打獨立戰爭,把父母的建議極端化地描述成粗暴干涉自己的生活,拿著父母的錢過日子卻說我是個追求自由獨立的人,這就顯然讓人覺得不適。

在西方,你成年後的事情父母沒有義務負責,孩子自己也會選擇成年後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婚姻,而後自己成立自己的小家,同時與各自的父母保持互相照顧而非互相干涉的關係,這是比較好的。而我國呢,我只能說想做到這樣不是很容易,大城市紮根的朋友,難免需要向父母和親戚借點錢才能買房;小城市的話,如果思想比較傳統的話父母會要求和婚後的孩子同住。這都會增大孩子在自己的小家婚姻里保持獨立和幸福感的努力難度。

總之,權責利要匹配。自己要獨立權,就要承擔獨立的責任。二者缺一不可。

另外一種比較噁心的現象,就是道德綁架。其實道德這東西本來就是用來個人要求自己的,而不能用來要求他人。比如你開朋友一個玩笑,朋友不是很接受,你卻說對方一句「怎麼那麼開不起玩笑?」這憑什麼呢?憑什麼人家是你的朋友就得憑空讓你開玩笑呢?如果你說你有開對方玩笑的自由,我想說對方也有將你從朋友圈踢出去的自由;又比如你想要問朋友借個東西,朋友不借,你就撇下一句「那麼小氣」。憑什麼人家非得把東西借給你呢?朋友是朋友,他是他,你是你,憑什麼是你的朋友就得一切都聽你的?借給你車,出去就酒駕,撞了,咋辦?借給你一本很珍貴的書,回頭你不肯還了咋辦?污損了咋辦?借是情分,不借那特碼是本分。只有尊重了對方保持本分的權力,才有可能享受對方給予的情分。這也是自由。

真正追求自由的三觀應該是這樣的:

我既然吃你給我做的飯,我就無權嫌棄你做得好不好;如果我不喜歡你做的飯,我就自己做;而不是去嫌棄你鹽放多了還是少了,火候過了還是短了;

我和你在一起,給予你我的愛,是因為我喜歡你,也因為我同時有給予愛的能力,而且我願意給予你我的愛。不是因為任何一方的祈求,也不是因為任何一方的施捨。當然了,既然是基於我有能力給予,願意給予,當然有一天這份願意也可能變成不願意,這也是我的權利。你同樣也有這樣的權利。互相都有這樣的權利。

我生孩子,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因為我的或者你的爹媽喜歡。我生下了TA,TA不是我的、你的私有財產,也不是我爹媽的、你爹媽的私有財產。TA是TA自己,我們只是把TA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們有責任把TA教育好,培養到18周歲以上;但我們無權干涉他對自己的生活的選擇和理想的追求。與此同時,我們享受為人父母所擁有的心酸和成就,雖然這只是一份極其微薄和「賠本」的回報。

我同意你說的話,我也可能不同意你說的話;你也有權贊同我說的話,也有權不同意我說的話。但我無權剝奪你的發言權,你也不可以剝奪我的發言權。我尊重你的禮拜,尊重你吃什麼不吃什麼,也請你尊重我的無神和科學觀念,也請你尊重我有選擇吃什麼不吃什麼的權利。

誰也別騎在誰頭上,就這樣井水別犯河水。

當然最好相敬如賓,一笑而過。


其實都不是,但前者是通往真正自由的必由之路!

現在新一代的中國人其實對政治的興趣不大,這玩意也不能當錢花、當飯吃,虛無縹緲的所謂政治獨立沒有幾個人會去追求,和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年輕一代的中國人也更自我,或者說更以自己為中心,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都想不用工作,天天懶在家裡,但沒錢的日子也很難讓自己的感受好到哪去,追求財務自由,甚至三十歲退休成了很多人的夢想!

這彷彿是題主說的「經濟發財方面」,其實不然,我覺得追求經濟自由自是個過程,其終極目的還是為了追求可以不做什麼的自由,不用工作、不需要看老闆臉色、有無限的自我支配時間!

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選擇專業方面也有體現呢。十幾年前中國留學生學的東西都差不多,CS、純科學、商科,不然就是醫學、法律、會計這類日後當professionals的學科,學人文、藝術(包括設計)類的少之又少。那個年代就連學心理學回國說都會被人覺得是不正經的學科。現在不一樣了呢,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和信息的不斷完善,人們看到並能採納的可能性多了很多。


獲取各種信息,進行自由交流,免於無知、蒙昧的自由。


我看的電視劇和動漫不會被封,不用我每次翻牆看動漫


我覺得是追求一種自由的生存方式,有能力靠勞動過得合理收入,有條件在工作或者愛好的領域創造價值。

家庭關係方面年輕人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老了以後需要承擔很多家庭責任。社會階層流動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考慮下一代人的話教育投資也是極大的負擔。

職業發展方面體會更深。法制不健全,工作也好創業也好都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各行各業都很難沉下心來做實事,人心比較浮躁。有些人鑽法律漏洞賺快錢、賺智商稅,對價值觀有很大的衝擊。

個人愛好、娛樂很難有能力去發展。本身稅收水平就高,再考慮購房就更沒有結餘。有時候想想也挺可笑,房產和土地政策至今沒有定論,房價卻高到絕大多數人難以接受的地步。從經濟學視角看房價早就有泡沫了,但無奈還是要做短期決策,因為在長期我們都死了。

所以看似今天中國的年輕人有很多選擇,其實真正敢於不走尋常路的那些人都是在某些方面做出巨大犧牲的。中國發展這麼快,在個體權利上其實是做出了妥協的,說白了生活可以比較富足,但其實大家過得大同小異,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留給你。


追求每個個體自由發展自己的權利,包括財務自由,政治自由,思想自由,文化自由


請回答英國年輕人的相關觀點,或者問一下英國年輕人知道啥叫政治嗎?

我要交流意見,不是讓你當標本調查的。


賺錢買房娶老婆是第一位的,別的再談。

如果政局已經影響賺錢買房娶老婆了,那就造反。


我正在寫

80年代的政策影響了中國現在的婚戀市場?電鋸綜合價值觀小描述。

寫完了!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自由,只是覺得自己這樣模仿一下,應該會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

不只是中國,包括西方社會,幾乎全世界的老百姓中,也沒有幾個懂得真正的自由的。

大家只是本能地知道什麼是不自由,但對自由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他們所謂的追求自由,很多時候,更像是反不自由,甚至是僅僅用自由這個話題標榜自己、推卸責任。

不是說自由不好,而是一幫連自由是什麼的人在說自己要追求自由。

這感覺就像聽小學生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一樣不靠譜。


我覺得需要看具體哪個階層,什麼背景的中國年輕人。不能一概而論。

舉幾個我所在的社區(community)例子,知乎上的年輕人:不被敏感的自由,不遵守時間守恆的自由,批判某教的自由。再說,自由本身就是你西白左發明出來批判我們的嘛( ♀?

網易上的年輕人:翻牆的自由,看番、劇的自由,變成知乎上人人喊打的美分/五毛的自由。

優秀的高中生(我周圍的大多數是上了不錯的大學的): 獨立於父母,學校的自由,經濟上的自由等等。

總體年輕人(有自己推斷的嫌疑): 獨立經濟,獨立生活 但是社會的高壓力又把很多人推回到父母身邊(自己還沒走上社會不太清楚 but anyway我不可能買得起北京的房子etc))

海外青年 我覺得他們總體和知乎差不多 多是比較開放的保守派(開放因為見識,保守因為所在階級) 所以也沒有所謂追求什麼自由 大多是想獨立生活之類;

獨立思考?我覺得知乎上有很多人都是擁有批判性思維以及接受信息的能力的,但是有些觀點是很固定的 說到底就是一群相似的人的狂歡罷了。獨立思考?

我覺得有些人距離廣大群眾太遠了。知乎上有些瘋狂輸出價值觀的「政鍵俠」其實在生活中是很難和周圍人溝通哪一類。廣大人民群眾在乎自由?還政治自由?不存在的。


我們首先追求的就是話語權的獨立。

憑什麼你說的,你們西方的價值觀,就是正義的?這不科學。憑什麼你認為你們的社會制度就是先進的?難道就是因為幾個字眼?選舉等於民主?民主等於自由?西方等於民主自由?

你們西方人侵略習慣了,2003年伊拉克就成了民主?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出兵不叫侵略?

那麼我想問一下題主怎麼評價兩次鴉片戰爭還有八國聯軍,英國殖民印度還有麥克馬洪線呢?

當然,真理在大炮的射程內,但是不是大炮的射程內都是真理。

我們追求的就是永遠不會再有人,膽敢給我們畫麥克馬洪線,開鴉片戰爭。如果再有追求,就是制止你們英國人美國人,對任何弱小民族和國家發起侵略戰爭!

還什麼自由,人都沒了,還有啥自由?中英南京條約能有什麼自由?死在鴉片下的亡魂,被鴉片撕裂的家庭,有什麼自由?


作為20多歲的大學生,應該現代中國年輕人了吧。但是中國年輕人也有很多,想法各有不同,不敢代表全國人。那我就講講我圈子裡的年輕人對自由的看法,我的圈子是屬於國內一二線城市中產家庭的985高校以及出國留學的同學。

對於我們來說,在不考慮自己獨自在北上廣買一套房子的情況下,財務自由其實並不算是一個問題。所以比起追求財務自由,我們更強調追求另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自由」。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在不違背法律、不傷害他人、不忤逆現代價值觀的前提下,個人選擇是完全自由的。

比如在知乎炒得很火的關於愛國的問題。我認為愛國不愛國就是一個人的自由選擇。一個人不愛國,但是他並不會因此而去犯法,並且按時繳稅,行為舉止得體禮貌,只是不喜歡當一個中國人而已。我們追求的是,不從價值上評價他的想法,而認為他完全有這個選擇的自由。

其次,在知乎上也吵得比較凶的話題,關於同性戀的。 同性戀有先天的,也有後天掰彎的。前者是自然選擇,後者是人為選擇。不管如何,如果TA遵紀守法,不在公眾場合做出讓人反感的行為(事實上異性戀做出這種行為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那TA喜歡什麼性別的人,不是個人的自由嗎?有人又要說了,「那我選擇討厭同性戀,也是我的自由。」 這當然是你的自由,但是你沒必要指著他的鼻子說「我討厭你,是我的自由」。 這種行為是很不文明的,你心裡討厭就行了,但是請你尊重他的自由,畢竟你也有自由不跟他來往。

這就是我和我身邊人追求自由意識的側重點。


很明顯是前者,就目前中國多數的80後,90後,賺錢才是頭等大事。大多數我們很樂意討論政治,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把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政治這方面,賺錢養家,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個女性,不如男人自由,我們國家重男輕女,我小時候全聽父母的,包括大學學校和專業也是父母選的,由於不喜歡學的不好,我好像只有上大學的時候挺自由,離家遠爸媽管不到,後來結婚了生孩子了,就更沒有自由了,父母和孩子一起介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國家的父母一旦有了孩子,一輩子都是個羈絆,哪怕他生孩子了也得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我想去很多國家旅遊,喜歡印度尼泊爾還有以色列等,我對宗教的起源有興趣,我老公說不安全不答應,大事小事我基本只能聽他的。我嚮往的自由是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由於感情的牽絆,雖然不自由但是也很幸福。


財務自由應該是現階段大多數中國年輕人追求的主要自由,也是下一階段自由的前提。

中國對於現在年輕人「更自由」的印象的根本來源是從過去以家庭為導向的消費觀轉變為以個人為導線的消費觀。

我們父母輩年輕的時候受限於收入水平和政策,成年後與父母同住是普遍現象,而同住同一屋檐下的一個常見結果就是父母和孩子的收入都會統一管理(或者孩子收入要上交一部分給家裡貼補家用)。這種情況下其實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個人」收入,因為每個人的收入都只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相應的也沒有嚴格意義的個人消費,因為所有的支出都來自各個家庭成員的貢獻。在當時大鍋飯的社會背景下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收入不會有太顯著的差異,這就意味著並沒有誰有絕對的支配權,這也進一步強化家庭導向的消費原則,類似股份制,且沒有人持股超過50%。

在這種賺的錢不算自己的花的錢也不全是自己的情況下,個性化消費幾乎絕跡也不難理解。所以那個年代有所謂買大件的說法,買電視,冰箱,衣櫥甚至555牌鍾都會開家庭會議一起決定是否購買,購買什麼型號。而這些大件都有一個無一例外的特點——都能惠及家庭內部每一個成員。

近來隨著經濟發展,父母的收入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對子女收入的控制沒有客觀上的必要,加之離開家鄉工作已經成為常態,而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更促成子女保留自己大部分收入以供自己消費。在這種情況下個性化的消費成為可能,大量處於「大件奢侈品」和衣食住行基礎消費中間的空白被填補,「沒用的」體驗類消費也興起,這類消費的出現反過來又強化多元化和個性化且進一步促進經濟,從而使精神自由的發展提供土壤。

這個過程一旦開啟則幾乎不可逆轉,國家層面也主張轉型成為消費性經濟體,年輕人更「自由」是個必然結果,而在這個新背景下如果頂層依然沿用老一套的習慣和模式來處理問題,矛盾和割裂只會越來越大。但這已經是另一個問題了,特殊時期前夕,就此打住。


天天在網上罵政府,要求要有言論自由。→_→


人們似乎熱愛自由,其實只是痛恨主子。

——托克維爾


不被資本勢力催眠式洗腦的自由。


推薦閱讀:

理由與借口的區別是什麼?
你會不會特別看不起某一類人群?
國家為什麼不阻止農民工騎摩托返鄉?
房子被強拆,除了轉發微博,我們還能怎麼應對?
如何看待侯聚森在過去的一年中被人肉騷擾,這種人肉騷擾是否觸犯刑律?普通人如何防止他人的人肉騷擾?

TAG:政治 | 文化 | 經濟 | 社會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