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哲學研習者在社交網路上只有很少的關注者?

我無意貶低哲學學者,事實上我非常崇拜學習哲學的人。我有一點困惑,我認為你們理解能力非常強,抽象能力非常強,思路清晰且自覺,總是不斷地跳出以一個旁觀者審視生活。按理說,應該有很多深刻的道理指導生活,或者說有很多感悟類似格言。而我觀察知乎很多雞湯類贊數高的嚇人,一句簡單的生活感悟,心理分析可以贏得上萬贊。

我認為,如果哲學學者寫這些那真是分分鐘的事,憑藉強大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不僅寫一些分析情感類的文章,感悟類的文章,就是一個學期重新學一些工科類的課程也可以學的很好。可現實是學習哲學的人,關注者寥寥,對工科的學習不敢想,說自己學不了。

就拿關注者來說,前提 我認為哲學學者也是想有更多的關注者的 他們的能力水平足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者 可結果是他們的關注者確實不多 是前提錯了嗎,還是我對哲學學者的能力太高估了

希望得到回答,解我迷惑。

(補充一點明確的提問,像是一些,電影分析(邏輯梳理),人物內心情感的洞察(出現的原因),現象背後的本質(人際,學習等等),哲學學者你們是根本不care,所以不想寫嗎?還是確實沒有能力在其它領域)


1. 因為社交網路上的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哲學。

2. 因為社交網路上的大多數並不適應哲學所需要的嚴謹的邏輯。

我認為,從根本來講,是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鍋。

當然,一些哲學學習者不加解釋地過度使用術語以及專有名詞也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要邀請我...好想打人...

我就說一點,我在知乎答的題當中有價值的很少,知乎上關心我答的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為一個哲學學徒,離開了我所關注的那小片領域,我什麼也不會,也什麼都答不了。即使在我所關注的領域裡,我也無法確切肯定地給出看法,更多的時候就只能拾人牙慧而已。

我見過理解力很好的人,也結交過天賦和加點都很完美的人,但更多的時候,在這個圈子裡,我看到的還是像我這樣的半吊子。


我是學中文的。我們老師經常給我們推薦劉小楓,又勸誡我們不要信進去。有的老師言必稱鮑德里亞。現當代文學裡動不動用存在主義重新詮釋一下,魯迅、錢鍾書都逃不過。我們平時寫論文的時候,不引用福柯、哈貝馬斯,幾乎是不可能的。

隨意舉的一些例子,可能不是很嚴謹。總之,不學哲學,不關注哲學家,文學批評是進行不下去的。我覺得整個人文社科都有這樣的需要,哲學對整個人文社科都有極深的羈絆。

至於社會大眾……社會大眾關心什麼嗎?大眾不是不關心哲學家,其實他們也不關心詩人,不關心真正的歷史學家(而不是說書的),不關心政治學研究(而不是公知鍵盤俠),他們什麼也不關心。


我也是服氣……我一個民哲都看不下去了

貴哲高考並沒有形成收割,對同層次第一梯隊人才也沒有很強吸引力,大部分修雙學位畢業干非本專業工作……

好了,不比慘了

你學哲學專業,學完了之後學習工科能力要是比工科生還叼,我們工科上學活該天天打dota,太簡單了

這個思路就是太極練好了,比橄欖球還會打橄欖球……


誒? @劉秩 dalao邀請我?誒?

這個我覺得很簡單啊……想寫電影分析我幹嘛還來學哲學……直接學電影學不就好了……題主你知道除了「不care」和「沒能力」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叫「沒興趣」嗎……

話說回來關注者多能幹啥……

當然了……以後要是申不到phd/phd畢不了業/phd畢業了找不到教職必須找別的辦法糊口的話,可能確實是需要一些關注者來變現……? @任天行 dalao我們一起辦邪教?第一步攻陷貼吧?

搞個什麼,新柏拉圖主義神秘學復興?

那這樣的話到時候再看看……?

那你一定要問我哲學系的學生能不能做好別的事情……那……有、有的能;有的不能……?


要不然對那些問題不感興趣,要不然沒時間。

寫一點有自己分析的文章,而不僅僅是轉載複述別人的觀點是一件非常花時間的事。寫一篇一千字的文章背後的調查研究不少於十個小時。再考慮到課內課業負擔很重,節約出那麼多時間不用來娛樂消遣而是做調查研究,對問題的有趣程度會有極高的要求。然而很少有那麼有趣的問題值得一寫,所以就繼續潛水下去了。


因為哲學不是普羅大眾的關注點。

1、網路小說比哲學書更受大眾歡迎。

《明朝那些事兒》街知巷聞,可有幾個人知道《理想國》?

同樣,《三體》比之《形而上學》更討大眾的歡喜。

《人性的弱點》比《人性論》《倫理學》更吸引眼球。

逛逛新華書店,哲學雜論比哲學名著好賣,心靈雞湯書籍又比哲學雜論好賣,成功學書籍佔據了書店熱銷榜的半壁江山。

人們關心的是功利性話題,娛樂性話題,潮流性話題。

鮮有人關心過作為知識的知識、作為思想的思想、作為方法的方法–哲學到底有啥用?

普羅大眾不認為自己缺少智慧,而認為缺少的是金錢和快樂,儘管也有部分人偶爾也買來看看,大多數沒看幾頁就擱在書架上裝裝門面罷了。

2、知乎作為一個問答平台,人們習慣於大開腦洞的提問和作答,大家往往喜歡抖機靈賣萌,作為嚴謹的哲學作答則顯得無趣,無法吸引眼球。這個年代,要知道啥百度一下吧,誰還在乎答案真不真?多人贊就是好答案。人們喜歡隨俗從眾,喜歡常識喜歡標準答案,對於哲學生的奇談怪論則敬而遠之。

3、時代不同,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價值觀造成了哲學當下的尷尬:愛智慧的比不過愛福貴的,講道理的比不過講利益的,懂邏輯的比不過懂投機的。加上愚民政策影響,人們對哲學真不感冒。

4、人們還有一個錯覺,覺得哲學就是政治課早過時了。現在還有幾個人提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還有幾個人知道洛克盧梭?人人愛自由個個講平等,人們卻不願意花時間去研究自由和平等的知識和歷史,更何況花時間讀一讀哲學著作,想一想人生意義?是的,某種意義上,哲學=無聊,哲學專業=無用,哲學生=無趣。

所以,題主用別的專業生跟哲學生來比較,根本就沒法比。哲學生是一群被中國社會遺忘的物種,他們天生是耐得住寂寞卻耐不住喧囂和熱鬧的生物。既然哲學是少數人的學問,哲學生自然而然是少數人關注的對象了啊!


只說你補充的一點。。。。我也寫影評啊,但是沒人看。。。憂傷。。。

過度解讀 · Overreading - 知乎專欄

隨便寫點introduction類型的理工科類文章,關注倒不少。

λ amp;amp; τ - 知乎專欄

============

可以關注我的播客 「哲·疊」播客主站。


樓上一些答案給人感覺好像學了哲學就必然對影評之類的東西不感興趣,那我為了避免題主產生這種印象,我要舉個反例.我今天累了一天現在在吃晚飯,腦子不太清醒,所以我隨便想一個例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齊澤克

齊澤克喜歡寫影評,政治時評,以及其他種種除論文之外的文章種類,包含大部分你所提到的那些文章種類,並且擅長"內心分析"(廣泛意義上的),隔三差五還自己拍或者客串一把電影,如果題主並不在意齊澤克的激進左翼立場以及某種程度上自負傲慢的語氣還有某種現已固化許久的批判範式(有人說他的一切政治批判都可以歸結一切都是為全球資本主義的原罪,這話其實不全對,但卻很能反映問題)的話可以去搜搜齊澤克的寫作

另外Umberto Eco也寫過很多非論文類但能展現其哲學思想的東西,比如懸疑小說,很多哲學家都寫過虛構作品如小說或劇本,但艾柯不一樣的是他還寫兒童讀物以及像&<帶著鮭魚去旅行&>這種名字一看就很文青的中產布爾喬亞書籍,算是比那些活在沒有電影和網路時代只寫過小說劇本的哲學家更"時髦"一些,&<玫瑰之名&>還被改編成電影,然後我記得他自己在自己後來的著作里還簡要的提到並點評了電影版以及他小說在不同語言中的翻譯版本里文本含義的自然流失和轉變.

當然,我敲完上面那兩段抬頭一看(吃飯的時候並不經常抬頭),樓主問的是"為什麼哲學研習者在社交網路上只有很少的關注者?",而我剛才提的那兩個都是著名大牌人士.算了,我還是低頭吃飯吧......


我有時候翻一些文學話題。

比如有些談論歌德的話題下面,部分答主又在德國留學過,又會德語,又能讀書,文筆又好邏輯又清晰,文學理論和文獻引用都顯得高妙典雅。而寫出來的文章只有一二百贊甚至五六十贊。

每每此刻我都心疼地給答主一個贊表示一下敬意。

而大家也知道,黑一下穆斯林,扯幾句女人不是生育機器,談談性少數有多麽高大上,爆個腿胸屁股,萬贊都不是事兒。一句「蔣介石是鐵骨司令」可以兩萬贊。牛逼牛逼,社會社會,惹不起惹不起。(腦補表情包,表情自選⊙_⊙)

你讓這些人讀哲學,拉倒吧!

引一段 @慧小田哲思學 發的一篇文章的話:

黑格爾對一個術語的用法是極為嚴謹的,他還常常從一個詞的詞根中推出另一個相鄰的術語,如從「思維」(denken)到「思想」(Gedacht)到「默想」(Andacht),「不研究德語的詞形變化,你根本猜不到這裡面的複雜關係」。所以,我在翻譯中給自己訂立了一條規則:

「即一個術語的翻譯,不但要顧到它在上下文中的用法(維特根斯坦:一個詞的含義在於它的用法),而且要顧到它在其他地方的上下文中貫通的用法,甚至要儘可能顧到它在與相鄰術語的關聯中的變形」。

做哲學翻譯與做文學翻譯不同,應該盡量做到「無一字無來由」

上面是引用。

這只是一段對黑格爾的解讀,而不是黑格爾的著作。但是這種東西仍然是很抽象的。喜歡讀的人,並不多。對這些有興趣的人太少了啊。


謝邀。

當然是因為我導師不會中文,不上知乎,更不會用關注和點贊數評價我的學習啊。

補充答案:

如果非要理論化一下的話,可以從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方面說起:

主觀條件:我們知道啊,人的一生,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有的朋友呢,喜歡將人生感悟與個人意見發表在公眾平台上,以此獲得某種滿足感,並且保持將其變現的可能性。

有的朋友呢,因為自己學業本身就很繁忙,再加上對自己的言論和學術共同體都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所以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這樣,就沒有時間和精力花在編寫適應觀眾心理的答案上,而更願意回答一些和自己的本職工作有關的話題。

客觀條件:學術問題往往存在科普向和研究向兩種,科普向的問題我是有興趣回答的,但是這樣的問題很少,至少現在邀請我回答的400多個問題中幾乎找不到一個可以進行科普的契機。研究向的問題本來就不適合知乎。哦,還有個人見解人生體驗向的問題,見上文。

而對於科普向問題,由於具體問題關心的人本來就不多,越專業的關注越少,這就導致了點贊數本來就不可能太多。這類的問題參與者,往往是憑藉心情點贊,這就導致了還是適應觀眾心理的答案容易獲得高贊數。

最後,人和人真的不一樣,每個人獲得滿足感的方式也不一樣,我導師說一句「你這個解釋很有意思」和知乎上300個人刷「666」,對我來說的價值完全不同。畢竟我目前還沒有當意見領袖的想法呢。

就是這樣。


學習哲學的人不值得崇拜。大部分都是理論能力一塌糊塗,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普通人。哪有那麼多超能力。


不要被市面上一些打著哲學旗號的書誤導,去翻翻國內「頂級」哲學期刊看看論文都寫了什麼你大概就明白了。

或者你不知道哪些哲學期刊,慧田同學有很好的分享:http://zhuanlan.zhihu.com/cc2cc

你自己看看文章的點贊以及評論數量唄。如果說其他哲學專業的學生因沒或少回答專業問題(值得探討的問題)而沒有關注,那辛勤更新的慧田同學無論個人關注還是專欄關注在知乎都不算高。所以問題不是出自哲學研習者,而是。。。


恕我直言,純粹的哲學,幾乎沒人能看懂,時間長了,也不願意看了。

遠的不說,康德黑格爾的思想離我們只有二三百年,先別說能否超越他們,只要能看懂他們就很不錯了。比如這句:

本質是作為在自身中的映現或自內映現的存在。

我想看到此句的人,肯定掉頭就跑,太TMD的難了,想裝逼一下都無處下嘴,不過也別桑心*^__^*, 據我所知,國內真正研究康德黑格爾的應該不超過10個人,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思維能力還遠遠不及歐洲幾百年前的那些學者們,說句難聽的話,所謂的大V動不動就坐擁幾十萬上百萬粉絲,他們平時說過的話吹過的牛逼其實對人類思維的進程沒有絲毫的推進(哦,推進了又能怎麼樣呢+_+),當然你可以說他們很接地氣,比如那個知名投資人徐小平就說papi醬是當代魯迅,噗~~~

不過這裡也存在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只吃哲學這口飯的哲學工作者」,為什麼說他們只吃這口飯呢,可能是幾十年前偶然的一個原因選擇了哲學專業,所以一直就當「鐵飯碗」了,一旦他們脫離了這個「鐵飯碗」的話語中心,其實和旁人無任何區別,甚至更水,典型如周國平。

回到題主的描述問題,什麼電影分析啊,人物內心情感洞察啊等等,其實這些都有專業哲學領域的人在研究,比如一些法國哲學家(德勒茲、拉康、列維納斯)對此都有獨闢蹊徑的闡釋和洞察,只是你要進入他們的思想,就先要進入他們的語言,進入他們的語言就又如上面的那句話,根本讀不懂啊(相比康德黑格爾,他們容易多了,但也很難進入文本)。

那最後的問題就是:誰會每天都看些連自己都看不懂的東西呢?答,只有一些極少數極少數的人,他們甚至沒有任何功利訴求,不在乎人云亦云,不在乎評職稱,不在乎社交媒體的關注度,就是單純的想弄懂那些牛逼的腦袋到底在說些什麼。

反正我是覺得他們挺可敬的,哪怕只有我一個粉絲,我也會一直關注下去,從不掉粉:)


謝 @劉秩 邀。

按理說,應該有很多深刻的道理指導生活,或者說有很多感悟類似格言。而我觀察知乎很多雞湯類贊數高的嚇人,一句簡單的生活感悟,心理分析可以贏得上萬贊。
我認為,如果哲學學者寫這些那真是分分鐘的事,憑藉強大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不僅寫一些分析情感類的文章,感悟類的文章

1.寫這些無聊

2.而且寫這些不需要邏輯,只需要抓住看雞湯讀者的痛點。

就是一個學期重新學一些工科類的課程也可以學的很好。可現實是學習哲學的人,關注者寥寥,對工科的學習不敢想,說自己學不了。

要麼因為沒時間,要麼因為你調查樣本太低,要麼你是騙你因為1.太無聊2.你在問他們要不要學需要一些基礎課程的高階課程。

就拿關注者來說,前提 我認為哲學學者也是想有更多的關注者的 他們的能力水平足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者 可結果是他們的關注者確實不多 是前提錯了嗎,還是我對哲學學者的能力太高估了

很多關注者,而且只是質量低到是看雞湯吸引過來的關注者,並不值得花那些時間寫那些無聊的東西。頂多平時用來騙騙妹裝裝逼。

當然也有人例外,比如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右邊的相關live推薦LUL)

當然也有人想普度眾生

電影分析(邏輯梳理),人物內心情感的洞察(出現的原因),現象背後的本質(人際,學習等等),哲學學者你們是根本不care,所以不想寫嗎?還是確實沒有能力在其它領域)

電影分析不止要邏輯梳理,邏輯梳理並不是答案。

情感,現象本質:1.懶得寫2.不只需要思考還需要經歷。

大概這樣


先說結論,哲學研習者基數小。

國內本科開設哲學專業的始終不足一百所,基本上新開的哲學本科還沒有取消的多。一所大學的哲學本科每屆能招30個人算多的了,再加上很多學生會選擇轉專業……所以每年哲學本科應屆畢業生也就兩千多人。

相較於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相對更多一些。除了具有哲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哲學系,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省委黨校、中國社科院和部分省市的社科院。饒是如此,加起來可能也就兩千人。

博士就更少了。

這還是大學擴招以後的數量,在十幾年以前,可能數量遠遠沒這麼多。將改革開放以後的所有哲學專業學生加起來,可能也不過數萬人耳耳。

所以說,雖然哲學是一個很大的學科,但正經學哲學的人很少。哲學就成了最廣為人知的小眾冷門專業。

在這幾萬人裡面只出了少數幾個大V,也不奇怪吧。畢竟哲學也不是教人怎麼寫心靈雞湯當公知的。

不過你別說,寫心靈雞湯我還真的挺拿手


真正的明白哲學的人,根本不在乎關注自己的人多少問題。

關注?

哲學的本質是少數人是關注多數人

而不是多數人關注少數人。

真正的哲學家

是一個人在黑暗的山上鳥瞰整個燈火通明人類世界的。

思考人類的問題的學科。

請問人們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看到的星空

和在夜晚中看到的星空一樣嗎?


因為他們寫出來的東西不像「滿分作文」。


是這樣,這個回答下的哲學從業者貌似都接受了題主的設定,默認哲學業者都會很擅長寫雞湯或者影評,然後覺得無聊或者沒時間所以不寫噠?

額。。。作為一個哲學業者,看完這些回答我覺得果然自信是從事哲學的必要條件啊~

那啥,我也是學哲學的,理解能力了分析能力了什麼的我可能也還行,但是讓我寫雞湯?

不好意思長這麼大真沒寫過,不會寫。

讓我寫影評?

不好意思觀影量太低也不具備影視鑒賞相關知識不想讓人笑話。

讓我學工科?

(話說為啥非得是工科),我中間就有一段轉學了物理,我也沒覺得我比周圍人高到哪裡去,咋滴題主以為搞哲學的學理工科一個小時頂搞物理的學五個小時嗎?假的,不存在的。

我倒是想說,雖然自信很重要,但是具備反身性思考的能力對於一個哲學業者大概更重要。哲學史上有個很小眾的人叫蘇什麼什麼的說過一句相關的話,怎麼說的來我忘了反正就這麼個意思。

所以結論是,我作為一個哲學業者(學生),題主說的那些事我做不了,做也肯定不如專業人士。可能我個人比較菜吧。

得罪了。


去外國大學看看哲學研習者,有多少天天泡在社交網路上浪費時間的。那社交網路這種娛樂性玩意兒作為信息的主要來源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種問題呢?我的哲學教授中不乏在自己研究領域中很有成果的人,人根本不用社交網路,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手機連上網功能都沒有,每天讀一大堆文獻還有我這種垃圾的寫的課程論文做自己的研究。事實就像好幾位在這裡答的一樣,人家寫的東西門外漢是看不懂的。別小看哲學,要是門外漢都能看微信垃圾雞湯文一樣看懂,我這個垃圾還花那麼多年忙得跟屎一樣,學個球啊。


推薦閱讀:

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
怎麼看待虔誠信佛但是對於流浪貓毫無愛心的行為?
Leo Strauss 現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怎樣?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