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太多是不是一件好事?
書籍,是人性和規律的承載。人們總是提倡多讀書,多讀書。但讀書太多是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
題主認為不然,前朝歷代幼年登基的皇帝,往往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就好像一個普通人突然中了一個億的大獎,是福是禍誰也說不準。讀書應該也是如此,如果生活閱歷和心理年齡不成熟,太多接觸書中磅礴的善與惡,是否真的能夠駕馭以及合理的內化,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定會有人說我的問題太「反動」,我也不是在炫耀無知,只是當做一個問題探討,因為大部分人離讀書過多這一點還有一個光年的距離。
-
謝謝邀請,題主這樣問,非常好。但這個問題,又不能簡單地用好或不好來下定論。
我想先分享一個神話故事,以及我個人對這個故事的看法。故事出自淮南子,說倉頡發明了文字,大家的想法、經驗、歷史,都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了,這應該是好事兒吧?但隨後的情景卻是:天雨粟、鬼夜哭(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感到非常震驚,感到不能理解。鬼為什麼要哭呢?這個事情跟鬼有啥關係,鬼是在為誰而哭?《淮南子》舉這個例子為自己的觀點佐證,但它的說法並不能完全令我滿意。我總覺得,這個神話背後,隱藏著某種和民族心理息息相關的東西。識字當然是好事情,中國素來重視知識的傳承。孔子辦教育,打的旗號說有教無類;現在我們搞四化,也說學會數理化,不做睜眼瞎,還說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以說大部分情況下,中國人對識字、對讀書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比我們有更完備的著史習慣,一部二十四史外家清史稿,再說它是帝王家譜,也濃縮著古人的經驗,以及對生活的思考。接觸它們,會有一份傳承,能跟真正的民族性接通,甚至誇張地說,能開天眼。但是另一面,我們又說,人生識字憂患起。讀書似乎打開了某種禁忌,令人得以窺視原本被禁止的東西。人的心思密了,世道就不能如從前一般樸厚。我們老說厚道厚道,這樸厚大概是一種近於道的東西,而讀書彷彿能令人險薄。於是從前老百姓對於知識分子,尊敬之外又多了一份提防、蔑視、戲謔,什麼文人無骨,什麼文人相輕,什麼文人無行,到現在人們甚至還在這麼說。即便是如今的世道,到處都充斥著又相輕、又無骨、又無行的小市民作態。
那麼讀書到底好不好呢?宏觀地說,這是個技術性的東西,關鍵還是看人心。所以儒家講要正心誠意,、再說讀書的事兒。當然這種觀點可能比較偏宏觀的教化意義。那麼就個人而言,讀書好還是不好?其一,讀書可以讓人掌握某種工具,但是人又極容易被這種工具同化。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絕非危言聳聽。比如西方文學典型里,女有包法利夫人,男有堂吉訶德,都是因為過量閱讀而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結果反而跟現實的社會脫節了。跟現實社會脫節的話,雖則能免於像其他庸碌之輩那麼庸俗,但終歸是一個悲劇,我們頌揚包法利夫人的激情,頌揚堂吉訶德的理想主義,但仍舊是以一種近乎戲謔的姿態,感覺他們錯過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畢竟真正有價值、值得追求的那些,還是要穿過現實的庸碌,從現實的荊棘叢里獲得。一味做清秋大夢,總是難逃虛無之譏。這裡我要引用一句論語的話,「學而時習之」。有志於學的人,總是要時習之。對這個話題,通常人們會注意到了「習」,而忽略了「時」,以為這是孔子在教育君子注意反覆地溫習舊課。
但是光溫習就結了嗎?不是的,你還要注意「時」的存在。溫習是實在的,而「時」則是虛空的。也就是致力於學這件事情當中,是要允許有空閑的時間存在。這空閑不止是合於一切學習的張弛之道,更是避免被書籍引力所扭曲的必備良方。這裡我大膽引申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學而時習之,這裡面不僅蘊含了「學」,更蘊含了「不學」。學的學問好掌握,不學的學問難掌握。但是只有掌握了不學的學問,才能夠更好地學。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第二,讀書本身還牽涉到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同一時間干這個,自然就幹不了那個。讀這一本書,自然就讀不了那一本書,否則總是見異思遷,跟猴子掰棒一般,那就什麼也做不好。那些搞成功學的人士常說,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我不具體說它怎樣,但讀書也面臨一個術和略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想清楚了好,哪怕是純粹出於對知識的熱情,也還是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的好。求知的辦法不止讀書一途,做人能一天比一天好,吾必謂之學矣——包括這個「好」字,什麼是好呢?這絕不是畫個靶子就能射的問題,它必然是一步一步、隨著你的追求才有可能清晰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鵝:好書分享/電影分析http://weixin.qq.com/r/AUT07DXE-GiDrXGP9xET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開始接觸到超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觀點會比較震驚,不過再多讀一些就好了。如果依然好不了,可以讀一讀數學方面的書,這些書中的內容具有確定性,可以起到穩定邏輯的作用。
當然不好,比如,視力下降的厲害,人也宅了,和不讀書的人沒什麼話題,覺得無力去改變荒謬的東西,當然,最要的是還找不到女朋友。
以上是玩笑話,等我按照目前速度讀書30年以後再來回答吧。不過也許沒法用好壞這麼絕對又模糊的詞來形容吧。個人認為要看什麼年齡讀什麼樣子的書,這個年齡當然指心理年齡。書之一說不分好壞,當心智不夠成熟時盲目讀書的確容易誤入歧途,畢竟同一本書不同的人總是能看出不同的道道來
可能真的是這樣也不是因為讀的書太多,只是你的知識圈在擴展,你能接觸到的世界更大,你了解到的真相越多,你就會覺得自己的渺小和無知,反而在一些小問題上愈發手足無措,有時高屋建瓴不是什麼很快樂的事情。但書還是要讀的。
在讀書的時候思考能對思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思維不夠用的時候 讀書挺有害的
嗯 就這樣一定會有人說我的問題太「反動」,我也不是在炫耀無知,只是當做一個問題探討。
題主這個太多就已經表明你知道答案了不是嗎,就好比有人會問牛奶喝太多對身體是好是壞的問題一樣嘛。書只是載體,本質是知識。知識太多是好事嗎?我不知道但我寧願知識多一點。
推薦閱讀:
※讀書越多,學習的知識越多越看不起身邊的人,這是為什麼?
※讀書會毀掉一個人嗎?
※如何看待「千萬別對讀書指望太多。終日讀書,而放棄了真實的生活才是悲劇的開始。」這句話?
※大學你讀的後悔嗎?
※既然世界這麼複雜,書上的東西都已經陳舊,模型也不能完全描述世界的運行,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TAG: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