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問太多問題了,怎麼應對?


早點教會孩子拼音和查字典,併購買《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百科全書》一類的的書,一勞永逸。

五歲獨立流暢閱讀的俺,就是我那懶得讓人髮指的娘這麼調教出來的。

【那你怎麼想呢?】【你先想想,媽媽聽聽你的想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你多想幾個方案來】。

我的提問多半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在我自己折騰完後,她才會陪我把答案找了。

再大一點,【查字典了嗎?】【自己找書了嗎?】【你可以試試從XX這個角度去找找看】。【媽媽也不知道,你去問問XX阿姨吧,她是教XX科目的,也許會比媽媽懂這個問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這麼教,效率沒那麼高,但是上道後就很省事。起碼長大了不是個不動腦子等人喂的伸手黨。


你的理智告訴你,你想滿足孩子得需要,這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然而你的體力,精力,以及耐心是有限度的,也就是你的生理狀態,是有極限的。

我對題主的問題的解析,應該是自己的理智,和自己的生理狀態產生了衝突的時候,自己該怎麼辦____我的理智覺的我滿足孩子是對的,可是我承受不了了。

在這個解析下,建議題主首先尊重自己,你無法承受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想幫你找到答案,但是媽媽現在很累,沒有精神,情緒上也沒有積極性,你可以先記下自己的問題,或者媽媽先幫你寫下問題作記錄,等媽媽休息好了(或者等我忙完手頭上的事情,稍微休息下)精神足了,再來幫你尋找答案好么?

建議所有的父母,先做到尊重自己的極限,包含體力極限,情緒極限,精力極限,不要因為自己的理智,覺得多做一些事情,對孩子是好的,就去挑戰自己的極限,要知道,人的極限在生活中被挑戰,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情緒失控,產證憤怒,這和不滿足孩子相比,是更大的傷害。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非常反感父母不回答孩子的問題。

我小時候問我媽媽我從哪裡來的,媽媽說垃圾箱撿來的。

那簡直就是我最大的童年陰影之一。每一個晚上我都在想,垃圾箱在哪裡,我自己的爸爸媽媽長什麼樣子?他們為什麼要把我丟進垃圾箱?現在媽媽對我這麼凶,是不是因為我是垃圾箱撿回來的?

為此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所以哪怕我兒子(5歲)是出名的十萬個問什麼,而且是一種刨根問底的問法,我也是不斷磨練我的口才,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兒子小小年齡被我訓練的口才一流,應對得體,天真爛漫,誠信度很高。

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會回答他一切問題,他只用選擇相信就行。

至於糊弄?

我從來不糊弄我兒子。那不叫糊弄,那叫敷衍了事。

這個世界上大多的事情,在我們能力範圍內都是有答案的。哪怕是哲學問題,也能分門別類的有哲學流派,只要有耐心,都能找到最後的出處,何必糊弄。

以下都是真實存在的場景。

1. 他問的是玄幻類的,我就跟著他走玄幻類發揮各種想像力。

兒子:媽媽,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奧特曼嗎?

媽媽:有。

兒子:為什麼我看不到?

媽媽:因為你還沒有長大到足以研究出宇宙飛船,等你研發出宇宙飛船,飛到奧特曼的世界,你就能把他們帶回來了!

然後圍繞著奧特曼的世界,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絕對不告訴他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跟著他去想像各種場景。

2. 他問的是真實類知識,而我正好一知半解的。有一段時間我兒子對生理問題產生極大的興趣(大概4歲左右的時候),追著我問了很多關於男女之別的問題。回答的時候態度一定要嚴肅而認真,但不迴避任何問題。

兒子:媽媽,為什麼男孩子站著撒尿,女孩子不站著撒尿?

媽媽:因為男孩子有小JJ ,女孩子沒有。

兒子:為什麼女孩子沒有?

媽媽:因為女孩子有子宮,要生寶寶。

兒子:子宮是什麼?

媽媽:子宮是寶寶出生前住的地方,在每一個女孩子的肚子里。等女孩子變成了媽媽,子宮就可以用來裝寶寶了。

兒子:為什麼男孩子沒有子宮?

媽媽:等媽媽媽去找一下答案。

然後我自己上網搜了一些科普書,買回來,從受精卵的細胞分裂開始,給他認真的上了一節生物課。但是孩子不能理解這麼深奧的生物問題,所以他反覆問,我反覆回答,切記不要有任何不耐煩的舉動。

3. 他問的問題是我根本不知道答案的。

兒子:媽媽,太陽會不會爆炸?

媽媽:會。但是我們有生之年不會。

兒子:太陽爆炸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媽媽:恆星爆炸,應該是黑洞吧。

兒子:什麼是黑洞?

媽媽:你等著,媽媽當年學的是文科,這個我也不是很懂,我去買書。

然後我又買了一堆關於宇宙的書,回來讀給他聽,我自己也跟著學了一節地理課。然後他並不是很能聽懂有關星球的東西,我會帶著他用望遠鏡看月亮,看星球的紀錄片,他會慢慢建立一個概念。然後他又會有一堆新問題,我再一個個的來解釋。

4. 他問的問題有關人情世故。

兒子:媽媽,為什麼幼兒園的**總是打我。

媽媽:他是只打你一個人,還是打其他的小朋友?

兒子:有時候打我,有時候也打別人。

媽媽:那你有沒有告訴他,你不喜歡他打你?

兒子:說了沒用啊?

媽媽:那麼下次,如果他再打你,你就很認真的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樣做,可以嗎?

兒子:如果告訴了他還是打,怎麼辦?

媽媽:你覺得呢?

兒子:我告老師可以嗎?

媽媽:我覺得告老師也可以,不告老師也可以,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如果你覺得他打疼你了,你也阻止過他了,你很生氣,可以跟老師說。如果你們只是在打打鬧鬧,互相都在打鬧,也沒必要跟老師說,你說對嗎?

人情世故情商類問題,一定要多用反問句。問問孩子當時的場景以及孩子自身的感受,而不是直接給孩子一個答案或建議。孩子這種情況面對的多了,自己解決的多了,情商才會逐步提高。

5. 哲學類的問題

兒子:媽媽,死是什麼?

媽媽:媽媽也不知道。死有可能是不再存在,也有可能是轉世投胎。

兒子:死了以後會怎麼樣?

媽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有的宗教,他們認為人死了以後會去天堂或者地獄。而有的人,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兒子:為什麼會不一樣?

媽媽:因為大家的信仰不一樣。

兒子:什麼是信仰?

媽媽:就是你相信什麼,一直很相信很相信他,這就是你的信仰。這個世界上有三大宗教,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宗教,每一個宗教信仰的都不一樣。

兒子:三大宗教是什麼?

媽媽: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每一個宗教都有一本自己的書,上面會記錄很多很多故事。媽媽來給你講兩個宗教的小故事吧!

誠然,很多時候我會很累,他問的問題我也解決不了。這個時候,我會非常認真的看著他眼睛告訴他:媽媽今天很累,這個問題媽媽也不知道答案,你可以去問爸爸,或者我們記下來,明天一起去找一下答案。然後兒子就會過幾天再來問我,我再回答他就是了。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有這麼難嗎?

-----------------------------------------------

Update 12/09

隨手寫的一個答案居然得到這麼多認可,讓我莫名……

看來大家其實都很希望自己做一個認真對待的父母,或者說,都曾經希望自己在童年時候被認真對待過……

其實我重點想說明:在我看來,孩子無論問的是什麼,都不僅僅是想要一個答案。父母無論答的是什麼,其實也不僅僅是一個回答。關鍵是在這一問一答中,孩子發現他被認可被重視,父母也表達了對孩子的認可和重視。

這就好比親子閱讀一樣。現在大力提倡的親子閱讀,在我看來,不是說孩子要從親子閱讀中學到多少知識,而是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試想一下以下場景:一個夜晚,孩子和你依偎在一起,燈光明亮,你給他讀一個故事,你的聲調起伏,他跟著你的聲調一會緊張一會開心。你看著他小小的臉,感受他對你全心全意的信任;他看著你,感受你對他滿滿的愛意。

等孩子長大,他還會記得當初講的什麼故事嗎?肯定不會了。但我相信,那種互相信任互相依偎的感覺,會被他牢牢記住。

回答問題也是這樣。關鍵不是父母怎麼回答問題,關鍵是你對孩子問題的態度。孩子會牢牢記住的,是你對每一個他提出的問題的認真態度,而不是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現在,再問大家一次,請看著我的認真臉回答我: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有這麼難嗎?


昨天跟女兒提起這個問題,女兒說「我覺得你就做得很好,我對你的回答都很滿意」,被女兒贊特別開心,就在這裡把我和女兒的對話列舉一下,跟知友們分享吧!

一歲

「媽媽媽媽?」

「媽媽去上班,你跟姥姥玩,天黑時媽媽回家跟你一起吃飯。」

二歲

「媽媽去哪?」

「今天我們這個飯店吃飯,你看,包——子——粥——鋪,包子粥鋪!,我們吃大米飯,雞蛋膏。」

三歲

「媽媽買這個吃吃!」

「這是什麼呀?」

「樂——事——薯——片,什麼什麼什麼——味!」

「是經——典——原——味,在這裡念五遍,然後我們才買,下次要認得名字才給你買了。」

「好。」

四歲

「媽媽,公交車怎麼還不來?」

「因為車庫沒發車。」

「可是對面有車?」

「公交車要按線路開,對面的車要按自己的方向走。」

「那我們能到對面坐車嗎?」

「今天時間來得及,我們可以試一次,就這一次啊,這樣坐車太浪費時間了。」

「好。」

五歲

「媽媽,我能不能換個幼兒園? 」

「你今年上完學前班,明年就上小學了,所以就別換幼兒園了。你在幼兒園不開心嗎?」

「還行!。」

「那你怎麼想換幼兒園了?」

「我看剛才那個幼兒園裡滑梯好看。」

六歲

「媽媽,我能不能不學跳舞?」

「可是你以前很想做一個會跳舞的美術老師呢!」

「可我覺得,不會跳舞,也不耽誤我做美術老師。」

「那,好吧!」(這理由,根本無法拒絕)

七歲

「為什麼同學都不陪我玩?」

「因為他們和你一樣都是小孩,不會像姥姥這樣特意哄著你玩,你要學著配合同學的遊戲,才能跟大夥玩到一塊去。」

「好吧,我試試吧。」

八歲

「媽媽,小布現在像我嗎?」

「他不像現在的你,像小時候的你。」

「媽媽,我好想他,他想我嗎?」

「他太小了,還沒學會呢,等他出生以後,你慢慢教他吧!」

「小布在你肚子里幹什麼呢?」

「他在長大,我們一起上網找胎兒發育的視頻來看看吧!」

九歲

「媽媽,素描太無趣了,我能學別的嗎?」

「好吧,我們改學國畫吧!」

「為什麼不學漫畫?」

「因為楊老師擅長國畫,老師願意教,就會教得更好。」

「好吧,萬一哪天我穿越了,總算有個一技之長。」

十歲

「媽媽,你和爸爸之間有愛情嗎?」

「有啊。」

「可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呀?」

「因為沒進入婚姻的愛情都死無葬身之地了。」

「那你們把愛情埋在哪兒了?」

「心裡。」

「我以為你會說埋在房子下面了。」

「那萬一掉到樓下會擾民。」

。。。。。。。分割線。。。。。。。。

感謝各位親們的支持和鼓勵,親們的評論我都讀了,由於時間關係,就不一一回復了。這些親子對話,都曾經帶給我許多驚喜,讓我驚嘆孩子的成長,這也是她的學校、老師、朋友 和所有家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希望大家都能發現和珍惜親子成長中的點滴喜悅!


先扯個我小時候,我爸是標準的理工男,在單位是特高級工程師。按理我也應該是耳濡目染,曾經對理工機械類很感興趣。

然而,我小時候有任何不懂的問題問他,他都要先唉聲嘆氣一番:這都不懂,這也要問?你怎麼這麼笨?

然後很嫌棄地給我講,講的很專業,但是我小時候很多專業的聽不懂啊,就繼續問。

他就又開始: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知道,你能幹啥?

但凡我對他的語氣態度表示不滿,他就說我不虛心學習。

後來我就再不問了。

再後來,我的理科一塌糊塗。

然後說說我現在的做法:

每個孩子都有這個經歷,

我兒子從一歲十個月開始就各種為什麼掛在嘴邊。

能答的我都盡量答。

答不出來的就問他爸。

再大點兒了一起去查百科全書。

要不然就上網查。

然後根據他的理解能力,組織他能懂的語言。

遇到我認為以他的能力可以自己解決的,我會反問他:你覺得可能是什麼/什麼原因/怎麼辦?一起討論用這個方法可行不可行,有時會一起動手試一試。

如題主問到的情況,我就告訴他,這個問題我現在也不清楚,等我搞清楚了就告訴你。但是我現在很忙,請你耐心等等。當然,要說到做到。


千萬不要打擊他們的好奇心。我們家的做法是:

1、肯定他的觀察力/思考能力/提問題方式。一般來說我們會先說:你問了一個好問題。或者說:真棒,你注意到了這一點。

2、教會他們自己看書,然後找相關的書給他看。特別是科普有關的知識,我們通常會買DK出版的百科全書式的書籍給他自己看。

3、和他約定什麼時候再跟他解釋。

有時他問的問題很大,一時解釋不清,我們就會先總結他之前的提問,然後就老實告訴他:你問的問題太大了,一時之間解釋不清,或者解釋了你也不能理解,不如如何如何等等。跟他約好過後再講解給他聽。

如果自己不知道的,千萬不要強行解釋,要老實承認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網上找一下。要不然如果解釋錯了就麻煩了。


盡量把答案往他能理解的領域帶,比如說:

為什麼會打雷呢?

因為來了兩朵烏雲,它們撞到一塊兒去了,哄哄隆隆~

為什麼會來烏雲呢?

因為它們要來下雨呀。

為什麼要下雨呢?

好,注意了,下雨已經完全是他兒歌里唱得很熟的事物了,你就可以反問了:

對呀,你說為什麼會下雨呢?

他可能會說:我不知道呀!

你就說:那不下雨會怎麼樣呢?

他就會想起兒歌里唱的那些東西,告訴你:禾苗不能長大了/小草會枯死……

答案是他自己說出來的,他就不會再問你了。

而且培養他去思考,不要總是伸手問媽媽要答案。

其實你還可以趁熱打鐵再問他:

所以你覺得打雷是好還是不好呢?

他一定會說:是好的!

那我們不應該怕打雷對吧?

小樣,跟我斗,你道行還淺呢!


小侄子曾經問:為什麼我媽總愛讓我幹活而不讓我哥干?還總罵我做的不好……

小傢伙給我說這話時的心理一定是氣憤的,不滿的,討厭幹活的。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無疑是給他的母子、兄弟關係、幼小心靈抹了一把黑。小孩子有負面情緒,咱不能隨著孩子走,要把他的思維往正確的方向引。我笑著問他:一匹馬,一隻羊拉著一輛車上坡,你會趕它們誰呢?

他毫不猶豫地說:肯定是趕馬啊!

我摸了一下他的頭說:為什麼是趕馬,不趕羊呢?

他說:羊沒有勁,趕它也沒用,馬力氣大,一趕就更大,跑的更快了。

我又問他:你願意做羊,還是馬呢?

「當然是馬了。」他高興地說。

「你媽也是這麼認為的,覺得你是一匹千里馬,她讓你幹活是在考驗你,罵你是讓你做的又快又好……」

小傢伙聽了我的話後高興地走了,以後家裡有什麼能做的事,他爭著搶著干。他哥受了他的感染,也變得勤快了。

小孩子愛提問題是好事情,家長應該積極的回答孩子的問題,討厭孩子提問便是不想擁有一個優秀的後代。

和孩子一問一答不是最好的模式,在孩子好奇提問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總是覺得小孩子很煩人,大嗓門,亂跑,亂叫,各種煩人的問題。

可是有一次我在廣場散步,看見一個小女孩很天真的問媽媽一些問題,媽媽也很認真的回答問題。

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小人就這樣一邊走一邊聊,我默默的走在她們後面,覺得蠻有趣的,突然小女孩安靜下來,很認真的想了想,說:"媽媽我愛你"。她媽媽撲哧一下樂了,說:"我也愛你啊,寶貝"。

突然覺得好溫暖。

今天我在路口等紅燈,邊上一位媽媽蹲在小兒子身邊,教他怎麼分別紅綠燈,要紅燈停,綠燈行。不可以闖紅燈。

跟我們一起等紅燈的還有一個大叔,我看他的動作是準備提前闖紅燈的,因為路口已經沒有車子了。

可是在聽見那位媽媽的話以後,大叔也堅持等完紅燈才和我們一起過的馬路。

所以,我覺得今天很美好。


不要敷衍和欺騙孩子。認真對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加上一點童趣。

我家娃不到兩歲,早上問我為什麼起床要換尿片。

我說,尿片工作了一個晚上,已經是超時工作了,這是違反勞動法的。

同樣也是這樣回答她為什麼太陽月亮主管早晚而不會調換。

路上的花花草草,一般都會告訴她正確的名字,比如夾竹桃勒杜鵑蘇丹鳳仙。

從很小就告訴她什麼是公有,什麼是私有,所以從來沒出現過她要帶走別人的或者公用場合里的玩具之類的情況。

刷牙時逐步告訴她正確的知識,小時候只說蟲蟲吃牙齒,咬一個洞,現在直接告訴她什麼是磨牙切牙門牙細菌牙神經敏感之類的。

我小時候經常被大人敷衍,什麼樹上撿來的孩子,吃西瓜子會從耳朵長一棵樹之類……再也不希望這樣對自己的孩子了。


小孩子有這個現象非常常見,有這樣困惑的家長也不在少數,我的小女兒現在也會經常問問題,連她哥哥都覺得煩~~~~

小孩子學會說話以後就會不停嘴的一直處於說話的狀態,獨自一人時會自言自語,或是和玩具說話;如果是有人陪伴時,也會一直問問題,即使沒有回答也要一直問下去。

這個現象是兒童發展到言語敏感期的典型表現,語言敏感期出現時間在3-4歲,止於6歲,從孩子開始能夠發音時他的語言學習就已經開始了,這個階段中孩子會不斷通過言語上的溝通發展語言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對世界的認知。

在我看來,孩子能問出來是好事,說明孩子願意去了解世界、去探索世界,擁有好奇心,是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因為發展需要,所以要不斷的用言語來表達;因為好奇心,所以要不斷的發問,從而得到答案;因為想要探索,所以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不想停下來。

孩子們很簡單,他們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很直接的表達出來。

孩子的目的不外乎有三個:

一是想單純的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是想讓爸爸媽媽,甚至是老師能夠多注意到自己,給自己更多的關注;

三是想讓大家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好學的寶寶,得到大家的認可。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對孩子的提問要有耐心,不要吝嗇自己的誇讚,多表揚讚美孩子的好學行為。

比如:「寶貝,你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你是一個很好學的孩子。」或者,「寶貝,你問的這個問題媽媽之前都沒有注意到,你觀察的很仔細!」等等不同方式的讚美和認同。

家長們可能會認為這樣太麻煩了,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回答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呢?如果是覺得麻煩又沒有時間的話,我們家長也可以轉起我們的腦筋,把問題的線索拋回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繼續去探索,去思考。

比如,「寶貝,你問的問題媽媽已經知道答案了,但是媽媽相信你是能夠自己知道答案的,我會給你一個提示,你就會發現答案是什麼,我相信你可以的!」這樣類似的提示和鼓勵的言語,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支持,能夠很好的發展孩子的探索能力。

~~~不管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給孩子支持和讚美~!


首先鼓勵你的孩子提出問題,更重要是怎麼引導。一個接著一個本身就是訓練他思維的過程,初期可以多對話多交流,但是長期如果孩子還是停留在某個層面的問題就需要注意他究竟是通過問題思考還是在偷懶,回答問題的本質是在訓練他思考的能力,讓他的思維弧線越來越長,越來越多角度,同時能按照正面的價值觀規則去思考,不要出現負面消極思想。漸漸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價值性,這才是最關鍵的。


搞一個兒童版的知乎吧。

看一下小屁孩們咋回答那些問題,說不定大人們看多了也寫出個小王子。

我還是認真的說吧,我也還沒有孩子呢。

我一定會很耐心聽他講。

你想,他有你一半的基因,他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說不定你小時候也有,看著他會不會想到兒時的自己。有沒有血脈相連的感覺呢,會很奇妙的。

小孩子的那些個問題也會可愛的緊,當你也答不上來的時候會不會也想:

「對哦,這是為什麼呢」

然後一起去弄出個所以然來呢。

當然,你也得告訴他們有哪些途徑找到答案,還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話告訴他們。

「媽咪」

「嗯」

「花為什麼是香的?」

「因為你呀」

「草為什麼是綠的?」

「還是因為你」

「那屁為什麼是臭的呢?」

當他的小世界想靠近你的時候,你也有一個大世界想分享給他的。

「那是因為老白」

…………


小時候糊弄,等到他初中高中學習不好了,你就會覺得「為什麼他這麼沒有探索精神,遇到問題為什麼不能多問點為什麼」了


我小的時候就是個問題精,十萬個為什麼問個不停,即使是現在其實依然保留著好問問題的習慣,多虧少時父母沒有扼殺我的好奇心所以現在其實有相當可觀的知識量相較於同齡人也普遍要高一些,結合其自身的經歷說吧,問問題是孩子了解世界和汲取知識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有的時候但凡碰到不會的問題就下意識立馬問別人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家長也是一項負擔。

前面的高票數回答已經說了,要培養孩子自己查找資料與答案的習慣,比如看書,另一方面,要讓孩子問出正確的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問問題前面孩子到底思考了沒有,這個問題他到底是真的超出了他們的認知,還是只是沒有經過思考就向長輩甩出問題以求答案,要鼓勵他們自己觀察,思考,然後問出到點上的問題才能有效的減少問問題的頻率,對一些無腦的問題甚至可以拒絕回答,讓孩子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後再予以解答。在減少頻率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模式,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以上


我女兒不到兩歲半,感覺比同齡小孩大一點。每次抱著她溜達她總要指著每一樣能看到的東西問我。

女兒:爸爸這是什麼?

我:狗屎。

女兒:這不是狗屎,這是車車。爸爸這是什麼?

我:狗屎!

女兒:這不是狗屎,這是樹。爸爸這是什麼?

我:狗屎!

女兒:這不是狗屎,這是啥啥啥。

每樣東西她都認識,但就是想和我說話,每次我一回答狗屎,她都很開心的給我解釋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她沒有見過的東西,我會很認真的給她解釋,告訴她那是什麼,幹什麼用的。但是她知道的東西我就不會跟她解釋,小孩子並不想知道答案,她只是想讓你陪她玩吧應該是。


從來不會嫌小孩問的多。

我怪不得把我所有知道的都告訴她。

只恨自己有的時候面對問題不能及時以她能明白的語言回答她。

小孩的問題充滿了未知性,舉幾個例子:

我和她說小羊寶寶咩咩咩,她問我羊為什麼不說話要咩咩咩 -。-

我和她說大灰狼要吃小羊,她問我狼為什麼不吃飯要吃小羊 -。-

我和她說要帶著小弟弟玩,她問我為什麼不給她買一個小JJ -。-

問題總是充滿了未知性,但是,這不就是小孩子的天性嗎。


要認真回答,在孩子目前的知識範圍內,盡量描述清楚。

不要嫌煩,孩子再小也早晚會知道你在敷衍他。

實在不會就上網查,上知乎查,能看到我的回答的人,一定都會上網查資料。等到孩子會自己上網查的時候,還需要問爹媽?

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對學習知識望而生畏?直到沉淪一生?父母連認真回答的態度都沒有,指望孩子能學到什麼好榜樣?

最後說一遍,要認真回答,可以說的不對,但一定要認真。

出來做父母的,早晚也是要還的。


隨便糊一下吧,沒什麼事的。

他今天問過的問題,過兩天就不記得了

同意一位答主的說法,小孩子問問題十有八九就是為了吸引大人注意,我就是這樣,我小時候問問題純粹就是為了裝逼,好在上了小學就不這麼中二了,也懂得內斂了

我就是從小被糊弄大的,不妨礙我現在在南七某技校讀書

都是靠孩子自己,你以為你能對孩子產生多大影響?你以為糊弄孩子就能讓他墮落?別低估孩子的可塑性

雖然糊弄孩子明顯違反了政治正確,但我覺得大多數人都沒有那個精力去和小孩子糾纏,一個個口口聲聲說要正確引導,最後不都還是糊弄過去了?


某晚在一個商場里的咖啡館和同學小聚,看到下面一幕。

咖啡館樓下的滑冰場關閉了。我們注意到,工作人員在做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們在用一條條被子一樣的東西鋪在冰面上,若干條被子平行鋪開,被子之間沒有明顯空隙。

如圖:

?

當時沒拍照片,圖片來自網路

坐在鄰座的一個12、13歲的小孩兒問:「媽媽,他們把這一條條被子鋪在冰上,為什麼啊?」

媽媽面露難色:「嗯。。。呃。。。那個。。。這個么。。。商場要關門了,咱趕緊回家了。」

?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為什麼,你會怎麼回答他/她?

回答1:這是因為啊。。。(給出答案,如果你確切知道,並且能夠完美解釋的話)

回答2:我又不是干這個的,怎麼可能知道?而且這個又不考,有什麼用?

回答3:問工作人員去,但願他們知道自己這麼干是為了什麼

回答4:查百科全書,問知乎、新浪愛問等等知識平台去

回答5:我也不確定是為什麼,不過我們可以一起來探究一下

以上各種回答的利弊,你怎麼看?

小編當然是不知道答案了。

我選回答5:我也不確定是為什麼,不過我們可以一起來探究一下。

你可以帶著孩子干下面幾件事。

猜解釋

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是可能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如果孩子一下子說不出來,你可以嘗試說一個,啟發他想其它的。比如下面這些。注意用通俗的話解釋給孩子聽。

你可以跟孩子說:

解釋1-用被子給冰加熱,把冰化成水,明天重新造冰

通俗版:這些被子是為了給冰面敷若干個暖寶寶,把冰捂熱乎了,讓水化掉,明天再造新的,全新的冰面,全新的一天。

解釋2-用被子當作保溫工具,避免冰化掉,明天繼續用

通俗版:這些被子是為了給冰面保溫,就像80後小時候見過的冰棍攤,用棉被蓋住裝有冰棍的箱子,起到冰箱的作用,這樣明天就不用再重新鋪冰面了

解釋3-用被子壓住冰面,維持冰面光滑,方便明天滑冰用

通俗版:這些被子是為了壓在冰面上,讓冰保持平整光滑,不然都是坑的話,叫人怎麼滑啊,光摔跤了.

最後,不要忘了,提醒孩子意識到這並不是所有可能的解釋。

你可以問孩子:

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沒想到?問問其它人?

評判解釋的合理性

對於一個現象,總是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並且不同的解釋之間可能是相互衝突的。現代科學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是最佳解釋,而不是唯一解釋。科學家並不是檢驗每個可能的解釋,而是首先對不同的解釋進行評估,篩選出相對合理、有希望的解釋來檢驗。

在孩子們提出不同解釋後,不要急於判斷他的解釋對不對,而是要充分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評估各種可能解釋中哪個比較合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出他這些可能解釋的看法,判斷下每個解釋是不是合理。

你可以問孩子:

這些解釋,你覺得靠譜么?你怎麼看?

以下是對這些解釋可能的看法。注意儘可能同時考慮每個解釋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解釋1-用被子給冰加熱,把冰化成水,明天重新造冰

有點靠譜。不過把冰化掉的話,從水到冰,要費電,還費時間。要麼推遲營業時間,要麼工作人員起大早來造冰。

如果要讓冰化掉,為什麼不直接在冰下面加個地板採暖,這樣不是化得更快么?為什麼不直接往冰上澆開水?

解釋2-用被子當作保溫工具,避免冰化掉,明天繼續用

有點靠譜,這樣省電,省時間,省水,充分貫徹節能減排的精神。可是,這真的能保冷么?

看著這被子還挺厚,不過可能太沉的,要是把冰壓碎了怎麼辦,不就成了刨冰了么,我趕緊回家把鴨絨被拿來!

解釋3-用被子壓住冰面,維持冰面光滑,方便明天滑冰用

不蓋被子,冰就會變得不平整光滑么?沒人踩,沒人砸,讓人家冰面好好一個人安靜地呆著不好么,人家被一堆冰鞋鋒利的刀、摔下來的屁股蹂躪一天了都

要是想把冰壓得光滑,為什麼不用木板來壓?被子軟軟的,肯定不如木板之類的壓得好啊?一次我把考試卷子弄皺了,就放在磚頭下面一晚上,轉天特別平。

提出假設

常見誤區

很多時候,家長在聽到孩子給出自己的解釋之後,認為孩子已經鍛煉的發散思維,就不再繼續往下問了,尤其當孩子的解釋是正確的時候。需要指出,這是很多家長、思維培訓機構在培養科學思維上的誤區。

誤區的問題

僅僅提出不同解釋、得到正確答案,遠遠沒有觸及科學思維的核心要素。科學思維涉及將猜想出的可能解釋轉化為可以檢驗的假設,並且設計研究和實驗來檢驗這些假設。孩子們需要在作出假設、檢驗假設時體會科學知識的發展過程。

你可以問孩子:

如果這個解釋是正確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假設。

假設1:如果解釋1成立,那麼應該能夠預測到的現象是,明天早上冰場開門時,這些冰全化成水了,工作人員再重新開製冷設備把水凍成冰。

假設2:如果解釋2成立,那麼應該能夠預測到的現象是,明天早上冰場開門時,這些冰保持原樣,開門直接就可以滑了。

假設3:如果解釋2成立,那麼應該能夠預測到的現象是,這個被子蓋和不蓋一個樣,明天早上冰場開門時,冰都會是平整光滑的。

檢驗假設

提出的假設,要設計研究或實驗、收集信息或數據來檢驗假設對不對,是不是被證據支持。對於比較簡單的假設,要檢驗預測到的現象是不是實際出現了,是不是和實驗結果一致。

以下是檢驗假設的可能方法。

假設1和假設2

假設1和假設2是相反的假設。

實驗怎麼做:明天早上冰場開門前闖進來,自己掀開被子看。

出現什麼現象會支持某個假設:如果冰都化成水了,而且之後工作人員開始製冷,重新把水凍上,那麼假設1就被支持了。如果冰沒化,冰場馬上開放營業,那麼假設2就被支持了。

假設3

假設3比較難辦。

實驗怎麼做:一種辦法是,趁工作人員不注意時,把一條被子掀起來,看沒蓋被子的這塊冰面是不是不如蓋著被子的冰面平整光滑。

如果蓋不蓋被子的冰面光滑程度基本一致,那麼假設3就不被支持。

新信息

很多情況下,僅僅設計實驗是不能確定現象出現的原因的。為了獲得滿意的回答,滿意地解釋觀察到的現象,還需要收集其它信息。

你可以問孩子:

你覺得你做了這個實驗就能知道為什麼工作人員給冰面蓋上被子?

新問題

新問題會伴隨舊問題的解決出現。一個科學研究,以問題開始,以新的問題結束。隨著研究的完成,問題的深度也會增加。即便孩子得到了滿意的回答,我們也要啟發他思考提出進一步的問題。

你可以問孩子:

關於咱們倆今天的探究,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還有什麼問題嗎?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找到了,那麼,你的下一個問題是什麼?這個新問題和舊問題是什麼關係?

回顧與反思探究的過程

對愛的認識,需要對相愛過程的回憶和思考。

科學思維的發展,需要對探究過程的回顧與反思。

研究發現,回顧與反思探究與學習過程,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你可以問孩子:

你是怎麼從觀察到的現象開始一點點思考的?

你覺得哪些思考是好的,哪些還需要改進?

下次再有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思考?

下一次,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什麼新奇的現象,問你為什麼會這樣時,你會怎樣做?

微信公眾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推薦閱讀:

爸媽變笨怎麼辦?
父母總喜歡談論低級的網路謠言怎麼辦?
如何看待最近微博上一個視頻「結婚當天新娘哭著斥問新郎該如何孝敬她爸媽,並刁婚後節假日去誰家過?」?
受到挫折或傷害還要被父母罵,這些父母都是什麼心態?
帶男朋友見家長是怎樣的體驗?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