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葯三分毒,這一論點是否針對中藥?
01-08
其實這個論點不是針對中西醫,也不是針對中西藥。
而是針對人。
有的人,一不舒服就覺著自己虛了,動輒七付中藥湯灌下去,也不管啥病,反正喝完心裡舒坦。
還有的人頭疼腦熱37度整就抗生素加靜脈滴注,隨便拉個肚子必須吃個氟哌酸…
其實這兩種人是一樣一樣一樣的。
「是葯三分毒」這句出處不可考的俗語是說給這些人聽的,
無論他用中藥還是西藥。葯,在人體內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的細胞/器官/酶/生理功能等產生影響,醫學上把一切除治療作用以外的其他作用統稱為副作用。
是葯三分毒這句話裡面的「毒」字,就是指藥物的副作用。
這話的本質就是告誡人們:
能打針不開刀,能肌注不靜滴,能皮下不肌注,能口服不注射,能食療不吃藥。
不作就不會死。中文懂吧?自己看一下本草經,你就知道了。中藥的禁忌和副作用古人早就總結的想當全面了。不僅葯,食物也是有副作用的,本草經裡面同樣有記載。
是葯三分毒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說無論中藥西藥,都要酌情酌量,不然有可能會起到副作用甚至反作用,這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
記住三個原則就可以了:
1.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2.正常的人體只需要正常的飲食。
對於正常的人體,不出現在日常食譜中的藥物是不需要的;對於患病的人體,大多數常規藥物也僅僅是起協助人體免疫和修復能力的作用。3.治病和預防是兩碼事。
人衛第八版《藥理學》
最近看到葯評中心一篇介紹茵梔黃製劑毒副作用的文章,最後一句是任何藥物的毒性都有其物質基礎,不要奢望通過辨證論治避免所有的不良反應。我的中藥學老師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客觀。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三分毒」而不是五分或是六分,或是八九分呢?如果是三分毒,那餘下的七分是啥呢?三七開是個什麼概念?當你的頭髮五五分界和三七分界和二八分界會是什麼效果呢?如果是一堆錢,分帳,你三我七,你會是個什麼感覺呢?
所以我覺得這三分有點中國人特有的「中庸之道」,既不說死了,也不說活了。來個三七開,也就是活的還是大部分的。如果把「毒」理解成藥物的副作用的話,那麼不管中藥還是西藥還是中成藥,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
前幾天老師講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把是葯三分毒的「毒」解釋為藥物自身的偏性。比如麻黃辛散,黃連苦寒等溫熱寒涼的偏性。
如果從哲學角度可以把這句話理解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那肯定可以包括中藥西藥在內的各種事物了。我認為「是葯三分毒」這句話雖然是一句國人俗語,其真實含義應該理解為――只要身體健康別去追求所謂的「保健」、「養生」品,正常飲食就可以。作為以植物、動物、礦物等自然界物種為主的中藥都存在「是葯三分毒」,像以化學成份為原料的西藥更是有「毒」!!!中藥、西藥都「是葯三分毒」!!!!
有些人身體很弱,但是稍用黃芪補氣即會上火,有些人不會呀,在中醫看來,只要辨證論治,根據證型用藥就可以,附子有大毒,但是對於陽虛到一定程度的人來說,就是寶貝。
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你怕是連藥品說明書都沒看過吧。
當然不針對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但是注射過量就能殺人
都是,無論中藥西藥。
「是葯三分毒」的出處在戰國《黃帝內經》,它把葯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戰國時期有西藥么?「以毒攻毒」本意也是來自於此。
是。老師剛講的。
難道中藥不是葯?
針對
並且毒和劑量是相對的,化學藥品因為監控嚴格,要求各種臨床實驗,副作用也明確標出來,哪怕是非常罕見的副作用但是中藥相對而言就沒有這麼嚴格,要不然看看說明書里的 尚不明確 就知道了手機碼字不容易首先這句話就來自古人,古人並沒有否定中藥無毒,用藥中病即止,這才是王道!
這不就是中醫說的嘛
你說呢?這句中國俗話說的可不是青黴素,也不是伊馬替尼。
推薦閱讀:
※關於屠呦呦瑞典演講,知乎上的中醫黑有什麼看法?
※誰能用西醫角度解釋一下平常生活中和綠豆湯清熱 清的是什麼熱,是什麼起作用了。?
※西醫會去拔罐或刮痧嗎?
※現在西醫治病主要從生物生理的角度出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時西醫如何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