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做後台產品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怎麼向前端產品靠?
我是15年的應屆生,從15年3月份開始實習做產品助理,在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做到今年7月份,跳槽到另外一家更大型的支付公司,行業排名較前。
支付公司是平台型產品,整個產品中心分為金融網關層、基礎服務層、通用服務層、業務系統層。 第一家公司是B2B支付,我是屬於業務系統層,專門為需要支付服務的企業提供支付解決方案,在做前端時我能很好的摸到商戶的需求,商戶的現有資源,商戶期望的價格,給他定製化一個支付解決方案。但是還是基本沒有做C端產品,沒有做界面,做的界面產品基本停留在運營後台界面設計,運營後台基本處於能用就行,很少有交互思想。直到後來公司調動我去做了一款類似餘額寶的產品,有了一點C端交互思維,以及從用戶角度看交互的思維,但是由於自身的局限性,在做產品時總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公司內鬥非常嚴重,公司里的產品經理又屬於多年軟體行業出身,對真正做產品交流有限,於是我離職了,想說到上海來學習怎麼做產品。 由於剛畢業一年,僅對支付行業有積累且不想生活過的太凄慘,我又選擇了支付公司,這家公司基本屬於行業前五,應聘的時候出於學習還有公司品牌的原因選擇留下,想著也許平台大總有原因可以學到更多。 現在在這家公司我在核心服務層,工作就是支撐前端業務平台經理為商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並為他們提供標準化的基礎產品。之所以選擇做核心基礎層是由於之前在上一個公司向客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時,有些概念總是抓不著本質,感覺很模糊,不知道公司開放平台這麼多介面的本源是什麼,想抓住一些本質的東西。但是現在做的這個系統技術先行,前期沒有產品進場,毫無產品技術架構之說,文檔沒有維護,接手這個項目以來,一直處於梳理技術介面文檔,我的工作竟然變成了選同步還是非同步通知,單筆還是文件形式?單線程還是多線程?我認為這不應該是產品做得事情,產品應該將業務邏輯圖理清楚,業務參數定義基礎,而不是技術實現。
所以我現在非常尷尬,現在做的東西所有產出物是介面,我們系統就是一個介面集,我技術背景不強,陷入了一種角色,即技術對外的發言人,我討厭這種感覺,我喜歡我自己的產品我主導我把控,我想知道我受理的每個需求為什麼做?為什麼這麼做? 有時候我也想過也許是我才進入這個系統,不應該心太急,一下顛覆。但是我明白的是這種支付平台核心基礎產品的產出物都是介面集,最多是多個運營後台產品設計。我覺得很無聊,但是我現在還沒有把第三方支付本質的東西搞清楚,所以不想輕易跳槽? 陷入了糾結的狀態,很多朋友告訴我可以自學,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我內心還是希望做前端產品,摸得著場景,摸得著用戶。 各位大神,希望你們能給我建議,我應該怎麼做?怎麼看待後台,做了後台怎麼給自己一個規劃往前端產品靠?
想不到真的破了30贊,已更新,破100贊再來更新~
本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下游服務商工作,也算是第三方支付產業鏈裡面的一個環節,暫時做的就是前端產品經理工作,用我做的PPT來表達一下我們這種公司的定位。自從線下近場支付大行其道的兩年,催生了一批整合第三方支付介面、服務於商戶端的收單機構出現了,大家可以看做是以前POS收單機構的進化版。
在回到題主的疑問上,你很想做前端產品,覺得後台產品沒成就感。「做的界面產品基本停留在運營後台界面設計,運營後台基本處於能用就行,很少有交互思想」。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個屬性,對於支付產品區別於其它產品,就是因為其金融網關層、基礎服務層、通用服務層、業務系統層,並且開發出多種開放介面來讓下游服務商和客戶對接不同的業務。
「接手這個項目以來,一直處於梳理技術介面文檔,我的工作竟然變成了選同步還是非同步通知,單筆還是文件形式?單線程還是多線程?我認為這不應該是產品做得事情,產品應該將業務邏輯圖理清楚,業務參數定義基礎,而不是技術實現。」你想做的那種面向用戶的C端產品,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你覺得他們的用戶來源是因為他們在某個交互上特別體貼人心讓他們覺得特別爽,所以成為這個時代的重量級產品嗎?別忘了,支付寶9.9的改版是多麼讓用戶不爽的。支付產品的興起和繁榮一定是基於場景,支付寶→電商場景,微信支付→社交場景,你把交互和產品模型做得比支付寶牛逼又有什麼L用呢?倒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像你在的第一家和第二家公司才是對接商戶需求梳理業務邏輯的重要崗位,題主現在接觸的部分恰恰是我覺得自己欠缺的部分。當然,大部分人對產品經理的想像,就是產品設計師+交互設計師,想做這個很簡單,去用戶體驗為主導的產品團隊,比如社交類產品,像探探(模仿tinder)那樣的左右滑動選擇喜歡和忽略的劃時代性設計(幾乎所有的婚戀平台都跟進這個功能)。
一個具備前後台產品思維的產品經理才能架構好支付產品模型,誰最了解公司業務誰更具備話語權,這個角色往往不是產品經理,是創始人和CEO,詳見為什麼說好的產品經理一將難求? - 蒸汽機的回答
所以無論你處在公司的什麼崗位上,理解公司的業務範疇和發展方向都將對你的工作有如神助。下面來好好理解一下整個移動支付行業的變化趨勢,深化對業務的理解。下圖,《銀行是如果奪回清結算業務話語權的》做過後台,做過前端,來回答幾句吧。
一、都面向用戶,用戶特點不同
無論是後台還是前端,其實都是面向用戶使用的。前者是面向公司內部,後者是面向大眾用戶。要想把產品做好,都需要把所面向的用戶理解透,才是一個正確的開始。在理解用戶時,兩類用戶也有很多相同和不同點。作如下幾點舉例:(1)後台用戶幾個特點a、對產品的熟知普遍有很大的驅動力,可能是需要儘快了解業務,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壓力,所以對產品的熟知速度、嘗試願望、效率要明顯些。所以有時,你會看到一個幾乎沒有注釋語、欄位明顯歧義的後台,但業務人員依然可以「硬解」。(這是後台產品的福音。)b、無他選擇,接受力、忍耐力較大。公司內部的後台產品一般是無競品這一層的考慮的。所以,業務人員使用時,為了完成本職工作也就接受、忍耐了。(這是後台產品的福音。)
c、需求目的較統一、明確,各異不多。後台的用戶畢竟是少數,而且都是以部門、小組為單位的。一般而言用戶的需求目的是一致的,各異的不多。甚至,一般不會遇到同一部門、各異的需求。如果有一般請業務部門確定最終即可。(這是後台產品的福音。)d、使用有規律。業務人員對後台的使用的規律比較明顯。例如:上班是高峰期。e、公司階段不同特點會不同。隨著業務的增多、流程的成熟,對後台系統也會有新的要求。例如:交互、主次、排版等等。大公司成熟的後台系統,就會測重後台的全面性、性能、體驗,為的是提高業務人員操作的便捷性、通暢性、穩定性、持續性。這時後台產品可能更多開始考慮體驗、樣式、結構、排班等等。開始接近前端產品的思路了。(2)前端用戶幾個特點a、對產品功能的熟知驅動力較小,需要更多的引導、及時準確、便於理解的提示語、注釋語、圖文標識。所以,細心的UI、細微的交互是必要的。b、需求目不統一、方向不明確,各異相當多。這個可能是前端產品最大的頭疼之地,也是最能找到成就感之地。c、競品之多,可以貨比三家。忠誠度永遠建立在靠譜的基礎上。d、懶惰性、習慣性思維太明顯了。改版要留心,不要動了用戶的「乳酪」。e、對流程的忍耐度低。碰見流程,都要引導。f、對刺激性強的東西反應敏感。例如:電商的降價文字、直播的網紅臉圖片、相親的學生妹髮型,遊戲的霸氣服裝。
g、隨心所欲。前端產品一定要多注意可操作流程交叉而導致的異常Bug。這是坑。h、性能要求高。「反應慢」=「沒飯碗」。i、對隱私敏感度越來越高。j、用戶的數據是產品人員可以借鑒的一大利器。數據最真實,最有話語權。……二、產品都複雜,複雜側重點不同前端:複雜側重點在於如何才能簡化複雜。後台:複雜側重點在於如何滿足業務功能。實現的複雜:同步非同步、中間表、介面等偏向技術層面。後台可能更能考驗一個產品人的架構能力。三、都需要考核,考核標準不同
前端考核的比較明顯,就是用戶反映出來的數據。後台的話,可能就比較麻煩了。各個公司可能都會不同。這裡舉幾個例子:業務部門的匿名調研滿意度,投訴情況,以及產品自己部門給小組打分等等。四、都需要理解業務,但理解的目的不同。前端理解業務是為了更好的呈現給用戶,讓用戶進入自身產品的業務中,並且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完善業務。後台理解業務,是為了支持業務的後端處理、監控、增刪改查,去實現業務。五、終極趨向,兩者殊途同歸。個人理解,從無限長遠來看,後台和前端會逐步的走到一起,一個標準。後台像前端一樣,才更加的人性化。但後台要做到如此體驗,絕非「一日之寒」。回到樓主的問題,問道如何才能從後台轉向前端。那麼你看看上面這些內容,你感覺你在做後台時,哪些地方越來越接近前端了呢?例如:你們公司的後台,是否用了很多前端人員才用到的思路?仔細對比一下,即可找到差距,不斷練習,參考優秀的作品,多看多模仿,就能提高。
純屬個人手打~~我是14年的應屆畢業生,很羨慕題主畢業就能進入正規的支付公司。
產品經理的能力除去一些諸如溝通技巧、學習能力以及打雜等軟性技能,我認為還需要兼備的能力只有業務+交互+項目管理。對業務的理解在整個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的重要性佔比是很大的,有經驗的產品經理的擇業行業是有較大的局限性的。你做了幾年支付,如果跳槽到其他行業,比如互聯網+教育、醫療、交通,他們的業務會完全不一樣,你必須花很長時間去重頭學習那個行業的業務知識。所以業務能力真的很重要。
那我們把討論聚焦在支付行業內。
放眼整個支付行業,就連Top 1的支付寶為了與微信爭奪更多的支付場景,不惜在客戶端強上社交功能,一次次在各應用市場的評論里都被用戶罵到天都黑了,支付寶還是把「朋友圈」直接放到了首頁,你不用不看是吧?就讓你只要打開就能看到,你不能反抗!新版本上線那麼久了,我也沒看到我的數十個好友里有一個人使用這個「朋友圈」功能。但,這負分的「C端交互邏輯」並不妨礙支付寶繼續這樣做,即便微信在用戶體驗上比支付寶好出了一千個百度錢包,也並不妨礙支付寶成為市場Top 1。因為支付行業本就是一個業務驅動的行業。普遍而言,在支付產品上,交互設計在整個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的重要性佔比不是很大。
題主描述的這些問題,統稱為「業務」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工作中可以學習到支付業務的工作流程、可以了解到遇到一些業務問題是如何用技術來突破瓶頸和降低風險,這對題主在行業內含金量的提升是極好的。很多支付公司都是沒有C端產品的,只做純粹的支付通道業務,這些公司需要的產品經理都是強業務型,對交互的要求幾乎為0。做題主所說的「後台」,先掌握支付業務知識,才是對題主在支付行業持續發展最有利的行為方式。要做交互,端穩了飯碗再來追求也不遲。
但無論怎樣,都沒有人能阻止你立馬成為一個交互設計型產品經理,想做就去做吧!老實說,做後台產品不比做C端產品有意思?
來來來,我和你溝流溝流吧。我是14年入職海科融通,負責過收單支付後台的風控和清結算。也負責過一個類似「餘額寶」的產品,差點以為題主和我一個公司。不過你又說定製化產品,莫非是聯動優勢?以前的同事現在有的在快錢、有的在聯動優勢、有的在暢捷支付、有的在隨行付、有的在錢袋寶(被美團收了)、有的在中匯支付等等吧。基本在北京支付圈子跳的話就是那幾家。哦對,還有易寶,但是易寶的收單業務前幾年不太行,好多人出來了。
支付後台產品經理往下做就是一個比較專的職位,比如你跳槽出來去面試產品經理,除了和對口的支付公司能有的聊,別的業務產品經理基本沒啥說的。所以當時我認為支付產品經理和現在他們口中牛逼的互聯網產品經理根本不是一個逼格,又是體驗啊、又是交互啊、又是商業模式啊,支付後台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所以別人問我幹嘛的,我就說搬磚的。
支付後台產品經理究竟是做什麼的,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就是:商戶入網、清結算、交易。只要這三個系統沒掛,那別的事情都到不了火燒眉毛。以上這三點還可以擴充很多東西,後台產品比較看重邏輯,通過優化邏輯達到以上目的,而根本目標是節約公司成本、增加公司收入、提高公司效率。舉例:選擇哪一條支付路由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結算從T+1變成T0,或者D0,清結算邏輯怎麼設計,有幾種方式,優缺點?等等吧,這些都是考驗支付產品對業務熟悉程度和邏輯能力。說了這麼多,好像沒啥所謂的乾貨,其實有一段時間我也懵逼,覺得支付後台產品是不是對業務應該了解很到位才行,後來覺得不是,業務天天變,不會就學,那支付產品能力提升在哪,想來想去,我覺得核心還是能夠解決各種傻逼問題的能力,至於你怎麼解決,就是個人能力了。另外,如果想做支付這一行,可以深挖清結算,畢竟現在清結算產品經理崗位還是比較多,比較吃香的。而且,現在支付公司基本都在往互聯網金融上轉型,有做借貸的、有做供應鏈金融的,有做農村金融的等等吧,題主也可以看看這方面有哪些突破口,畢竟這些行業的系統都是需要支付系統來支撐的。哦對了,我現在做的前端產品,至於怎麼往前端靠。我也不知道,可能看面緣吧。1.關於「做了後台怎麼給自己一個規劃往前端產品靠?」現在產品經理的大趨勢個人感覺是要有業務專精(電商、社交、支付、消費信貸等等),只拘泥於前端和後端的分類未免過於狹隘,在對於行業知識和業務不夠了解精通的時候貿然選擇轉行其實並不理智,所幸你沒有跳到別的業務,還是做支付。而且按你這個分法,支付本身就不算是一個前端產品。隨著互聯網行業發展,你所謂的前端、交互,越來越成為職業的一項工具性技能,不要捨本逐末吧?2.關於支付PM前景。
我個人做過金融相關的業務,支付產品經理應該是我所知道門檻最高的一類產品之一了,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轉,因為一些法律法規,和支付業務本身複雜性,對於商家交易規模和業務的理解,這些不是誰都能很快上手的。而且我理解這行應該是經驗越久越值錢,畢竟支付算是一個穩定且必將長久存在的職業,在變化這麼頻繁的互聯網圈,能長久在一個業務積累經驗打怪是種幸福。
3.「我可以自學,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這就不多評價了,你去做交互做前端,一樣存在的問題,自己多克服吧...綜上:支付是個值得做下去的業務,多研究研究行業相關,有的學純粹以工資論,前台產品大概在16K,後台25K,帶一條業務線32K。
應該做到懂業務,能理解場景,大多數前台產品都不能明白什麼是前台和用戶體驗。
前台做交互的,做UI的,基本都屬於錦上添花,大家都很重視的原因,是絕大多數公司都把這部分做得不錯,門檻高了,要參與競爭,得把這部分提上去。
但要是不能解決核心需求,毛用都沒有,比如陌陌要是沒有可以勾搭妹紙的傳說,相信會掛掉。擁有互聯網金融這麼寶貴的行業經驗未來會流光溢彩的
當支付變成業務的流量入口,支付業務的延伸價值急劇增加,後續應該是所有2B企業業務的標配產品。做企業業務的首先要深入理解業務規則和流程,規划出能靈活可擴展且滿足實際場景需要的業務模型;其次就是改善現有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從而來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再次就是企業需要的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所以需要產品經理具有多個行業的業務能力來為商戶創造最終的價值。
本人就是第三方支付的後端產品呀,看你這麼說,驚覺原來才開始不僅僅我有過這種感受呀。才開始工作的時候,哇達西很鬱悶,因為管理平台不就那樣呀,後端介面邏輯整合也不就那樣呀。看介面說明書,做流程圖。下面的就是完全是開發支持了。比如我方技術需要對方技術提供哪些支持。。。。。。產品也沒有個固定形狀,支持給人家提供服務介面。不過,這個過程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下次緊急變化,也就我能搞。why?因為介面,後端我最懂呀,流程我梳理的最清楚呀。厚積薄發,緊急這一句話。15年才開始,給自己一個期限,多一些目標,處處劫學問~哈哈哈哈~
同為15年應屆生,技術背景,不想coding了做了產品,目前在成立一年半還叫自己是新公司的,一家自以為高大上,一家不想承認自己是支付公司的支付公司工作,見證了公司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去年將近一年時間在做銀行通道,超級複雜的清算,結算,對賬,風控,商戶管理等後端模塊,甚是開心,各種複雜邏輯以及會計核算玩的甚是開心,對前端交互無愛。公司做了一年,初期定位面相b端用戶,結果b端說我們缺乏自有應用場景,不願意跟我們玩了。今年公司開始圍繞c端用戶做場景。開始賣基金,賣理財,自己做理財社交,而我的工作是給他們提供資金支持,簡單說就是做網關,做支付機構的資金賬戶,用戶認證和個人用戶的風控。結果前端賣基金的業務團隊跟我說我不懂支付交互噠,你來吧;做社交的同事跟我說我不懂支付明細和零錢明細噠,這兩個交互給你吧,社交的同事又說要給這麼多人算錢,我不懂噠,你給我們做後台吧,領導說小夥子我們也要做錢包,我們也要有寶寶。就這樣我們團隊三個人,成了一個萬能的創可貼,團隊其他領導不屑做邊角料,結果以上全部成了我的工作,也成了萬能的客服。於是乎開始接觸前端用戶,開始學習Axure,ps,學習交互,分析各路大神app,真正在去設計細節的時候,才會去揣摩各個交互的背後邏輯,雖然很繁瑣,也還算有趣,看了一些設計和運營的書籍,原來不屑去做的前端,發現也還可以接受。but要做前端,一定要選好團隊和公司,團隊做事風格太重要太重要,做個人用戶產品有很完善的設計流程,引導你去挖掘需求,做一個真正有用戶需求和滿足需求的產品。俗話說只有滿足心理訴求的產品,才是有溫度的,因此做個人用戶產品得有情商,同理心太重要了。此外再次強調團隊的重要性,公司領導只會跟你說頁面太丑,這跟線太細,是讓人無奈的。so我高大上公司應該哈含蓄點講做不好個人用戶業務的。
叮咚 我也是15屆畢業的,也是在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做產品。也是懷疑支付這種產品沒有和交互,沒有用戶交集,感覺就是軟體時代的那種項目,沒有互聯網的思想。並且這種懷疑依然沒有消除。我也和樓主一樣想要試試前端產品,那種從用戶中挖掘需求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然而目前的狀況是,需求是領導定,沒有摸索商戶的需求過程;交互(很簡單的表單)領導說了算。唯一有點意思的是,你可以去想一些邏輯流程(小需求),和業務流程(大需求),感覺自己是做需求的(大哭)。 我覺得非同步同步這些確實是技術定義的。但是,你得知道這種方式是否會影響業務的實現。我們這邊,mq和hessian的回調方式設計完全不兼容現有業務結構,因為這個做了多次上線調整。我才慢慢感覺到一點,你可以不寫代碼,但是你要了解技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定義這些參數並不一定是技術的工作。你從業務的角度去思考,會發現你可以很好的引領他們。舉個例子,最近我們做的一個新功能,開發一直問,這涉及幾個系統啊,為什麼要這幾個欄位確定唯一性?這些都是要從業務角度來考慮的。很可惜,我們產品沒有考慮清楚就出需求了,這位很棒的技術不斷的疑問,才讓我們去想這些事。 話說回來,什麼是業務呢?最小的單元是各個系統的關係和定位;往上,我也不清楚了 ,場景,法規? 至於交互什麼的,可以先作為業餘的興趣看看。邊做邊領悟吧。
推薦閱讀:
※吃三文魚吃到飽是怎樣的體驗?
※相信共產主義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年收入千萬、上億的你現在是怎樣的生活?
※在二十歲時就參透生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接睫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