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今的社會中,儀式感是否必要?

請注意,是必要,而不是重要。如果必要,那麼集中體現在那些事上?

先謝過各位答主,感謝你們願意分享你們的智慧。


我先來拋磚引玉吧

…………………………………………………………………………………………………………………

儀式當然是必要的,只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不同的儀式必要性不同。

儀式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大到婚禮喪禮,小到應聘正裝,都是儀式。儀式很早就出現,西周時期,周公提出禮樂治國,這個禮就是儀式。

儀式的目的簡單些說就是提醒,提醒當事人正在處於一個特殊場合,需要以符合場合的態度認真對待。在婚禮上不要悲戚,在喪禮上不要喜悅,在應聘時不要隨意。說到這裡,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儀式的另一個作用,它不僅僅起著提醒自身的作用,同時還讓他人通過這個儀式看出自己的態度,了解自己的心意。譬如應聘,穿正裝和隨意穿著,是給人兩種不同的態度。

也就是說,儀式是一個境,這個境很特殊,當事人處在其中可以集中自己的心神,同時這個境中的其他人則可以看出當事人的狀態。

先說第一點,關於集中心神的作用。

集中心神不是說讓精神緊繃,而是讓人沉浸其中,融入到那個場合地點之後。譬如過年的時候,貼對聯、放鞭炮、大掃除、包餃子等等,這些事無時無刻不在說:春節來了,一家人要和和睦睦的。在這一天,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家庭的矛盾都會被壓下,各自融入這個境。這個境讓人沉浸在其中,提醒人,兄弟就是兄弟,應該和睦,不重要的事情就讓他過去。這一天,人的心神就會比平時更能夠體會到親情對自己的重要性。

還有在婚禮時,新郎新娘需要換衣化妝,進行一系列的儀式,從早忙到晚。這還只是婚禮儀式的集中體現,之前的準備那更是多不勝數。但是只要是一個人普通人都需要這樣一個婚禮,無論男女,這就是一個宣告,向世界宣告這兩人將結為夫婦,向自己宣告將結束單身,從此生命中將有一個人和自己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相扶到老。當然有人說只要有愛,又何必在乎那一張紙,又何必在乎一個儀式?但是現實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沒有那麼純粹的愛。就像弗洛姆所說:愛不僅是一種感性衝動,還是一種理性決斷。一旦愛了,就不止是感情到位,同時而來的還有責任、忠誠等等。這個儀式就是起這個作用,在這個境中提醒當事人,從今天起,你就不一樣了,這種提醒對於普通人來說意義重大,它將這種決斷直接根植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使得婚姻更加有保障。

這種集中精神也會使人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因為這是一種決斷,一種自己對自己的認同。人的認同究其根本都是來自內心的。如果同意進行下去婚禮,那麼就是對自己選擇的認同,加強認同感歸屬感。但是人都有糊塗的時候,糊裡糊塗的開始,這時候儀式會強行提起人的精神,迫使人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最後的選擇,到底要不要開始婚禮。可以說,婚禮這一個儀式將人的內心照見無疑,這是對自我行為是最清楚的時候,那些猶豫不決的戀情,分手也往往在這個時候。

儀式的這種集中精神的作用,使人沉浸到環境中,在這種沉浸中人會加強人對當下環境的認識,加強人對當下行為的認識,這種認識會使人做出更加確定的選擇(是確定而不是正確)。就像婚禮那樣,進行下去了,會加強對這場婚姻的認同,進行不下去,就會各自一方。

儀式的第二個作用就是他人可以通過儀式看清當事人的態度。儀式中人的行為可以體現出:認真、尊重、嚴肅、接納、排斥等等。因此儀式往往用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結合這兩點,儀式使人集中精神於當下,這種集中精神最終是為了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態度,他人會從這個儀式中看到自己的態度。當一個有很多軟弱的普通人,面對很多選擇決斷時,儀式還是非常必要的。

人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 謝淳夜的回答

這是另一個相關回答,有興趣可以看看


之前有一篇文章,是說生活中不能少了儀式感,如果什麼節都不過,什麼都不慶祝,生活就像乾巴巴的沙漠,沒了盼頭,也沒了趣味。作為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也許你覺得一把年紀了還整什麼花頭啊,花里胡哨的婚禮那都是年輕人玩的,自己每天工作、家務、帶孩子,忙的四腳朝天,兩人都灰頭土臉、身材臃腫,哪有什麼心思搞這些洋玩意兒?

其實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平淡、太重複、太庸常,才需要用儀式感來激活我們平凡的人生。年輕時的你和他,一看到對方就怦然心跳,小小分別就牽腸掛肚,現在也變成了像自己左手摸右手的無感。曾經浪漫的海誓山盟你儂我儂,早已在生活的細碎繁瑣中消耗殆盡。你看我不再帶著欣賞,我看你只覺得厭煩,回想起當年戀愛時,哪一天不是好得蜜裡調油。

如果你們覺得婚姻已經太平淡無味,或者想要彌補當年的某種遺憾,或者只因想再穿上美美的禮服拍照,那麼再辦一次婚禮,翻新你們愛的誓言,也不失為一種美妙的嘗試。

反正米粒媽已經和閨蜜們約好了,等到我們大概結婚20周年紀念的時候,帶上各自的家屬一起去某個海島辦一場盛大的party,慶祝我們越活越年輕的人生,越走越堅定的愛情


感謝邀請,我試著答一下。

儀式是個形式,是「禮」這個內容的載體。撇去那些神秘的東西,儀式感就是一個態度。

人活在這個社會上有三種最為重要的溝通,和自己之間溝通,和這個社會別人之間的溝通,和形而上的神或上帝之間的溝通。不管和誰,總不能瞎溝通,畢竟不是自己活著,人活在一個社會中,總有一些約定俗成,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章程。這章程是為「禮」。

因此,有與人交往之禮,有慶祝典禮,有告別之禮,有祭祀之禮,等等,可能有很多民族所用的儀式並不相同,但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而儀式感呢,就看你是不是心誠了,你是不是誠心面對自己,你是不是以誠心待人,你是不是誠心為新人祝福,你是不是誠心與逝者告別,你是不是誠心祭祀。你的誠心別人都能感受到,你的態度怎麼樣,騙不了神,騙不了別人,更騙不了你自己。

人要講禮,儀式如果沒有了內涵只剩表皮,那麼不要也罷,容易讓人們養成表裡不一的習慣。

儀式感是自發的,參與一個儀式,如果心不誠,還不如別裝了,累得慌。


就像,法律正義在於程序正義


從來都不是必要的。從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現在是漠不關心。等於說儀式在我的生活中完全不存在,也沒有帶給我任何不便和痛苦。既然存在至少一個例外,也就可以得出儀式不是必要的。


不是必要的,但是見仁見智性的重要。

若真的要說一個必要性,就是人其實不喜歡意外,而儀式感可以幫助人有著everything under control的感覺

拿自己來說,我經常會給自己設各種的deadline

譬如說這節課的功課幾點幾分之前要做完

譬如說我幾月幾日要收拾完家,收完了就可以喝一瓶ad鈣奶(`_′)ゞ

每每完成對自己設的期限,自己都會很開心,因此朋友一直覺得我是一個超級樂天派的人。

最近更是發覺了儀式感對我的重要性:

我很喜歡很喜歡一個人,但是無果,是一個什麼情侶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但是沒有名份的人,我去年的十二月決定,今年8月31號,我就要放棄他。設了一個鬧鐘提醒自己。

說實在的過十二點前十分的忐忑,但是過了十二點的時候,有著說不出的舒心。

之後該屏蔽的屏蔽,他來聯絡我我也以不熟的朋友態度全部回絕,這一段感情就落了幕。

完全沒有失戀的感覺,我覺得全靠儀式感所賜。


應邀

我不認為是必要的,全看你賦予它什麼意義了


推薦閱讀:

如何高冷地答應男朋友的求婚?
「儀式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TAG:存在 | 儀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