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5分鐘的歌,2M和20M大小都有哪些區別?

成倍多出的文件大小,都包含了哪些信息?

一首歌錄出來的母帶,大小有多少?


一張圖200萬像素和2000萬像素有什麼區別?


說真的如果題主聽不出2M和20M的區別上來提這個問題的話,要我說有啥就聽啥不要糾結這麼多,自己開心就好 :)


插個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WAV的本質是LPCM編碼(線性脈衝編碼),WAV只是封裝格式(相當於容器),我個人認為,使用LPCM編碼的音頻不適合叫「無損」,而適合叫「無壓縮」,對於APE、FLAC之流才適合叫「無損」,因為這是相對於無壓縮而言的。


手懶。。 直接copy了。

沒有經過有損壓縮的音樂。也就是說從碟子上抓下來變成當前的格式的這個過程中沒有數據的丟失(可以100%的保存原數據)。

例如320kbps的mp3,就是說一秒鐘內只有320x1024比特的內容,而CD的原音則是1411x1024比特的內容。

常見的無損格式有wav、tta、tak、ape、flac、wmal和alac這些吧。

無損的話就是音質更好些咯,理所當然的體積就要大一些。

但是其實說句難聽的,沒有好音效卡,好耳機、功放這些設備,基本上是分不出太多區別的。

不過隨著現在人越來越有錢,硬碟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好,無損的出現率也越來越高了。

(主要看前端是用什麼播放,還有播放設備的性能以及耳機或音響的表現效果。


無損,貴在真實。


涉及到模數轉換的概念了,聲音是模擬量,而音樂文件是數字的,這個轉換過程最重要的就是採樣率,比如1秒的聲音,採樣100次和採樣1000次,肯定後者精度更高和細膩,自然更貼近「原聲」。

而2M和20M的文件,都是數字的,只是有損壓縮是指通過演算法把數字量進行壓縮,使文件大小更合理一些,還原後不一定能達到壓縮前的效果,就是「有損」了。

其實音樂播放就是個模擬量轉成數字量存儲(錄音),然後通過播放設備將數字量轉成模擬量輸出的過程,文件大小只是其中一個小環節,影響更大的是兩個轉換過程。


第二個問題

母帶有16bit 44100hz和24bit 96khz兩種常見做法。

通常來說土豪的設備能跑起來2496就用2496甚至32 192。

看要求了,聽覺區別也還是很大,不過回放設備一般都回放不出來罷了。


大的聽起來會好一些……畢竟不會聽到一些像什麼玩意就破頭斥爛(東北話,我翻譯不過來)的動靜

給別人16G的某機傳的時候會聽到卧槽,怎麼這麼大……

反正我這裡有一半的歌都是20M以上的。


推薦閱讀:

launchpad可以作為一種樂器加入樂隊嗎?
沒有條件帶 MIDI 鍵盤(經常移動),滑鼠作曲最實用的 MIDI 音序軟體有哪些?
不考慮預算,音樂工作室需要的設備?
業餘獨立音樂人如何平衡作曲編曲混音等方面?

TAG:音樂 | 音樂人 | 音樂製作 | 音樂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