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侄兒有自殘行為怎麼辦?
謝謝各位,我已經和哥哥嫂嫂講了,他們會給予小孩適當的引導,十分感謝!
——————————————————侄兒是我大舅的孫子,也就是我哥的孩子,剛滿6歲,我哥哥常年在外務工,我嫂子十天前也去打工了,我侄兒還有一個親妹妹(兩歲半),他們倆算是留守兒童。 第一次發現他可能有自殘行為是前幾天在他家吃飯,吃飯的時候他要拿飲料然後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我看他沒穿拖鞋就說把鞋子穿上不然玻璃割到腳會出血,然後他不去,他爺爺繼續喊他去穿鞋他還是不去,我說我們沒有怪你打碎杯子,快去穿鞋。然後他就在旁邊生悶氣,他爺爺就過去吼了他,他去廚房哭,他爺爺說等他自己哭下,我們就吃飯,我吃完了就去看他,發現他去了陽台上,居然拿晾衣服的架子打自己,我搶了過來就問他你為什麼要打自己,他不說話,我就說你把自己打傻了可怎麼辦,他又搶過去打自己腦袋,我就有點生氣了,說快去吃飯,不準打了。 後來我假裝走了想看看他究竟怎麼了發現他又拿晾衣架打自己,我就去喊了我舅媽也就是他奶奶,後來過了一會兒他沒事了把飯吃了和妹妹一起玩,玩得很開心,我就沒太放在心上。 今天他來我們家玩,喊他吃午飯他說不吃,我說要吃一點不然不長身體,然後他就生氣了(他確實性格比較小氣,平時候他亂扔了垃圾之類的喊他不要亂扔他也會生氣)。 他說:「我要回去拿晾衣架打自己。」 我當時真的嚇到飯都吃不下去,我問:「為什麼你要自己打自己?」 他:「他們吼我我就要自己打自己,我還會這樣子」說完他就演示自己撞牆。 我:「不要這樣子,變傻子怎麼辦?」 然後他就去玩了。 我越想越不對勁,我不知道他這種行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有點擔心他,所以想諮詢下大家的看法,如果實在嚴重我會給我哥哥嫂嫂講讓他們帶他去看看的。
謝邀。從這個敘述上,沒看到孩子其他發育方面的異常,那我理解這孩子可能是缺少愛,缺少接納,沒有安全感。他被批評了不知道怎麼辦,就拿自己撒氣。你可以說他對「批評」的接受程度太低,可是造成這樣的不是他自己。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好的是和愛他的父母在一起。如果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或者父母不夠愛他,只能寄希望於撫養人能有愛和耐心。因他已經處于敏感狀態,這時需要更大的耐心,更多的愛。
留守兒童為什麼多有心理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愛他的父母陪伴呀。
一個人缺少安全感的時候有兩種表現,畏縮或攻擊。
我們來想想,為什麼,明明沒有責怪他打碎杯子,他為什麼這麼敏感,擔心家人是怪他?如果他表現的是驚恐萬分,我們會不會覺得他很可憐?但如果他表現的是戒備,是油鹽不進,我們不會可憐他,反而會斥責他。可是,無力戒備還是驚恐,原因都是他害怕啊。
收養過流浪貓的人也許會發現,剛開始幾天,貓要麼是躲起來一動不敢動,要麼是大聲「哈」人、咬人、炸毛。對於炸毛的貓,我們一般是理解的,它害怕嘛。可是對於小孩子,我們卻難以理解。因為我們知道單動物來新家會害怕,不知道小孩離開父母也會害怕。
我們很多時候並不知道哪些話是對人的否定。比如說,」不要這樣子,變傻子怎麼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兩種解讀:①我關心你,擔心你會打壞自己。②你不可理喻,要是把自己打傻可是你自己的責任——你的情緒是錯的,你的行為也是錯的,你整個人都是錯的。說的人往往以為是第一種解釋,可惜,敏感的孩子解讀的往往是第二種(當然,他自己無法用語言把這種解讀表達出來)。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大多都是出於自保——以攻為守。我們往前看一步,體會他豎起長矛背後驚懼的感受。給他多些愛和耐心,他會慢慢軟化,放心地放下手中的矛,跟我們愉快玩耍。
在驚恐狀態中炸毛的貓,我不會認為這是貓的責任,我知道這是它的正常反應。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斥責他為什麼炸毛,而是耐心地安撫它,讓它知道這裡是安全的。
對於題目中的孩子,我感覺他的敏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那要消除他的戒備往往需要更長時間。我們得接納他,不僅接納他的行為,還得接納他的情緒。 即便他發脾氣、自殘,也不要責怪他,而是讓他體會到,我理解你。
比如,再有打碎玻璃這種行為,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哎呀,當心別紮腳(這就提醒到了,他會注意的)。然後就站起來掃了碎玻璃就是。不用總是注意他有沒有穿鞋(避免進一步觸動他的敏感)。
當他打自己的時候說,你看起來很不高興(表明你注意到了他的情緒),打碎杯子嚇人一跳,真怕爺爺罵人(表達對他情緒的理解)。別打自己了,我會心疼你的(表達對他的愛)。我抱抱你好嗎?/我帶你去玩好嗎?(試圖讓他脫離憤怒的情緒)
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家庭造成的,我們首先要想到的是,我把孩子養得敏感、暴躁....,我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快樂。而不是,這孩子敏感、暴躁,我要怎麼改變他。在我的角度來看,這不是自殘,而且有兩種可能性。
所謂行為問題,簡單點說就是「有問題的行為」。一般來說有兩種可能:作秀或者自我刺激。
無論是以上哪種可能性,出現在一個6歲孩子身上都是比較不合理得。1.作秀,可以說是要挾,比如大人沒有同意自己的需求,有些就會比較明顯的使用這一招,比如撞牆啊撓自己啊等等,這種情況下的自傷行為有兩個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一定是在大人旁邊(演員也得有觀眾啊)做完這些動作後一定會觀察大人(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奏效)破解之法:直接無視,所謂的無視就是面無表情的看著他,然後告訴他「不行」,然後消失。
2.自我刺激,自我刺激的行為伴隨著長期生活環境的單調,他需要讓自己"嗨"一下,或者找個借口讓自己"嗨"一下,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種安撫。這種情況下和你說了什麼或者做了什麼都沒有太大關係,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是穿鞋誘發了他拿衣架打自己,然後就算沒這個事,其他的事也會誘發,本身和他說了什麼並沒有關係。讓他產生這樣的行為的關鍵因素在於這個環境。
普通的大人也存在這個問題,黃賭毒等一些看似不正確的行為往往伴隨著另一個問題:無聊。不去來一發我整個人都不好了。破解之法:換環境,讓一切都變得嶄新。所以我的建議是讓父母回到老家照顧他也不能有效的改善這個問題,讓這個6歲的孩子跟隨父母就讀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同時要經常出去玩,去各種沒去過的地方,同時不要對這種行為有過度的表情語言或者其他反應,不然很可能進一步刺激這種行為,總之越平靜越好。切勿硬碰硬。當他發現這個世界更大有更多有趣的東西的時候,這些行為自然會逐漸減低直至消失。
小貼士:有關於特教領域處理行為問題我們的方式叫做「鎖鏈法則」
就是一環扣一環,比如孩子有多個問題行為,我們只制止其中一個直到消失,這一期間無視其他的行為問題,然後再換到下一個。我看完問題描述並沒有覺得這個孩子有安全感方面的困惑,所以我也反對其他答案里關於安全感缺失的說法,和小動物一樣對於外界刺激有run or fight的反應是兒童兩周歲之前才處於原始感覺系統時期時才會出現,除非大幅度落後不然也不太可能出現在6歲兒童的身上。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想當年我這麼大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通過演戲可以脅迫父母順從自己,所謂演戲就是頭撞牆,聽起來砰砰響,其實都沒痛感。然後成功用此方法阻止了父母一次次的吵架,後來父母覺得這麼吵架也不是個事,就卧薪嘗膽千辛萬苦走出困境換來當今的幸福生活。
通過描述可以看出:1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關注和大人的陪伴。2孩子用衣架打自己的行為,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大人應該沒有正確的引導。當孩子想要引起大人關注的時候,第一次使用衣架打自己,發現大人對他開始關注,並且滿足了他的要求。這樣,他就會認為這樣做,就會得到大人的反饋。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3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大人應該陪伴在孩子身邊。解決方案可以參考這個視頻:網易公開課:犯罪心理解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解析。大概在12分鐘之後的解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開課:犯罪心理解析不要被這個視頻的題目嚇到了,裡面講的是非常實用的兒童性格培養的建議。
更新一下:
我看有幾位答主總覺得是孩子需要達到某種需求而做出來的事,這絕對是一種主觀臆斷。
人體真的很複雜,即使我現在二十七了,娶妻生子,無論什麼時候情況下都知道傷害身體並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同樣會發生自殘行為,當然都是輕度可控的。這些事不會當著家人,只會私底下進行,但是真的非常解壓。
具體說來,每次總是腦子裡面有根弦,在這根弦沒事的時候,通過自我調節等方式可以逐漸釋放怒氣或傷心等負面情緒,但是,一旦這根弦崩斷了,行為將不受到理智控制,表現為強烈的破壞欲,摧毀身邊所有的東西,手機已經砸爛七個了…抽自己身體或臉…篡握尖銳物體…
所以現在為了省錢…在即將到達臨界狀態就會出門改成出去跑步…身體會有中毒反應,渾身發麻…
我懷疑這種行為跟心理調節能力有關係,當心理調節能力跟不上時,肉體痛苦能迅速減輕痛苦…是不是有矛盾?但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肉體痛苦可以降低心跳過快的心絞痛,平復激動的心情,降低血壓,減輕腦充血的頭脹痛…
所以…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吧。不要不理他,讓他覺得這種方式沒用,這種臆想真的是錯的…
這真是心理問題,不是刻意做出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以下為原答案。
我覺得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就是這種人,喜歡把心理痛苦轉換成肉體痛苦。
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每次生氣,傷心,主要是爆發性的情緒出現,而無法停止這種外源強加的持續傷害時,把心理痛苦轉成肉體痛苦真的感覺好很多。
我個人感覺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吧,我試過強忍著,但是會造成抑鬱症傾向,強烈的輕生念頭會佔據大腦,通過一定程度上的肉體痛苦,能緩解和轉移這種心理痛苦。
我覺得跟我自己小時候不健全的家庭和心理傷害有很大關係。年幼的我沒有能力去與外界抗爭,所以只有通過傷害自己去發泄情緒。
現在我工作以後,只有通過瘋狂亂花錢的快感來抵消掉自殘帶來的快樂的吸引…唉…都是苦逼的孩子…
為什麼都覺得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家庭的問題呢?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和小朋友吵架,快要吵輸的時候會咬自己的手,對方小朋友被嚇到就主動認輸了,這種行為我開始特別緊張,還專門諮詢心理醫生,醫生給的回答就是「剛入園會焦慮加上兩歲半叛逆期」,而且我觀察她發現她用這種行為來脅迫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現在度過入園焦慮期後就沒這樣過了。不管怎樣,對於幼兒,多陪伴,多寬容,多關愛,少抱怨,少叫嚷,少壓力
孩子很有可能是沒有痛覺,帶醫院檢查檢查!
留守兒童某些方面的確會造成各種扭曲,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個最大的問題,價值觀,生活態度,等等。
孩子的問題,大多源於父母。
自我意識。侵犯與挫折的關係。工具性自我保護強化。由於沒有收到正確引導而引起的主觀錯誤解釋。留守兒童。
鄰居家的小孩子也是這樣,才兩歲多點,家庭非常正常,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他自己還有一個小姐姐。但是他有不好的行為時,他媽一批評他就自殘,而且會大吼大叫,而且吼叫的時候渾身發抖。有一次他發脾氣把自己臉上弄破了,事後問他怎麼弄破的,疼不疼之類的(就是讓他自己反省一下),他自己找借口說是自己玩滑板車摔的,不正視自己的問題。他媽媽說可能是懷他的時候生氣了,導致孩子脾氣大。我感覺這是人的性格問題,也許有懷孕期間生氣的因素在。性格很難改變,但是行為是可以控制的,現在小,正確的引導,多培養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忍耐能力,長大之後可能脾氣還是很大,但是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了就好了。
這可能是缺少關愛渴望得到關注的一種做法,每個人表現的方式不同,一般人都會尋找存在感,渴望別人能更多的注意到自己,也有一些人通過離家出走、自殘、做出令人吃驚的舉動等等來體現
我是一名老師。
所有自殘的孩子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都是缺愛。
有人想過他們想什麼嗎?設身處地的站在同樣的角度和他溝通過嗎??除了責備,面對一個孩子更重要的是愛。生而不養,又生他幹什麼。讓他每天生活在孤獨里。拿自己出氣去引起注意引起關愛。簡直卑微到極點。
最美的是童年,最應該被善待的是剛來到這世界的和即將離開世界的。 可你們卻給了他一片黑暗。
對於一個未成年,沒有了父母的陪伴、關心,呵護。再豐盛的物質條件他都不會快樂。這也是為什麼一部分富二小朋友比較為人詬病的「混蛋」特質。他們並沒有想作。只是氣為什麼對於父母來說有那麼多比自己重要的東西。所以想盡辦法揮霍、作、用錢維繫朋友。對待真心敏感脆弱。養不教父之過。是對社會周遭的危害,更是對自己孩子的虧欠與殘忍! 沒有小孩可以脫離父母的愛而健康成長。其他任何人也無法取代。如母乳般無法比擬。這是社會也是自然規律。縱使兒童時期看不出來到了30歲之後也是會顯現出來的。沒錯。這是一種潛在的改變。 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最終都會和原裝的不一樣,擁有各種個樣的缺陷。推薦閱讀:
※如何結束與朋友長時間電話或QQ的聊天才能顯得很自然不唐突?
※如果兒童的行為表現與其性別不符,家長是否應該給予一定引導或嘗試糾正?
※向自己身邊的人澄清謠言有錯嗎?
※你認識的女性做過哪些部分人認為女性做不到的事?
※為什麼總想逃離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