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導演陸川?

看《可可西里》感覺拍的很好,其餘電影說不好;感覺上輿論給他的評價比較高


四個字就能概括,志大才疏


有個段子:馮小剛和李安之間差了一百個陸川…


神奇的導演.抓住一個好題材,然後再挖空心思、不遺餘力、喪心病狂地糟蹋掉。可可西里如此,南京亦如此。

不知分寸、節奏、鋪墊為何物,隨時提醒觀眾:鄉親們注意我要社我真的要社。社GB,不早泄就陽痿,六神無主手忙腳亂,眼淚鼻涕眉毛鬍子雞雞蛋蛋一把抓。

鴻門宴多好的故事,鴻門宴三字本身就是無數歷史情感的積澱.王的男人看多了,來一個王的腎炎.片名、台詞和對歷史的理解不是幼稚,完全就是個白痴.

扯淡.他說不扯蛋疼、蛋不疼、蛋疼不疼。


我覺得陸川導演的作品都是「偽藝術片」,而陸川就是一個很善於營造藝術幻象的導演。

藝術可以裝出來嗎?當然可以啦。有人做過實驗,把自己瞎PS出來的一張畫掛在博物館裡,讓經過的訪客評價,結果不少人都覺得是藝術傑作,甚至能像模像樣地說出一堆理由來。一幅很普通的畫被置於「名畫的氛圍」里時,它就真的像極了名畫。電影也是一樣的,當一部電影作品被包裹在足夠藝術的氛圍里,它的藝術水準看起來似乎就真的跟那些真正的藝術傑作看齊了。所以有些其實沒什麼藝術造詣的導演如果掌握了幾個好用的竅門,也就可以拍出看起來似乎十分藝術的電影。

善用一些「藝術片元素」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比如在一部平庸的片子里加進去一段10分鐘毫無意義的長鏡頭;又比如用每20分鐘一段的靜止鏡頭拍片子(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太短沒人發覺,太長的話裝過了頭反而惹人反感),儘管這也毫無意義;又或者讓演員們在整部片子里都保持屎拉不出來的表情並且盡量不說話。雖然這些裝逼的鏡頭和裝逼的表情既不賞心悅目也沒有意義,但就是會有很多人說:哇,鏡頭語言好牛逼,哇,演員的表演好有深度。

我覺得真正優秀的藝術電影,可以深沉,但不應該沉悶,可以平淡,但不應該乏味。但是一部沉悶而乏味的庸碌之作,只要用上諸如上面提到的這些藝術片元素包裝一下,就可以有足夠的迷惑力,讓觀眾把沉悶當深沉、把乏味當平淡。

這大概可以稱為「藝術幻象」。我覺得陸川就是一個藝術幻象大師。

陸川的電影里,有多少是藝術,有多少是藝術幻象?

比如陸川愛用的紀錄片手法,就讓我覺得有那麼一點兒為追求藝術感而刻意為之的意思。在《南京!南京!》結尾,陸川給一幫虛構的人物設置了生卒年月。如果片子里的人物都是按真實人物拍的,那這麼做當然無可厚非也十分必要,但片中人物明明是虛構的,那這就有點刻意了,這又不是《魔戒》,難道還得有個紀年表不成?《可可西里》的結尾,陸川用了同樣的手法,片尾字幕說片中倖存的那位記者最後回京寫出了震撼世界的紀實報道云云。我一直以為這是真的(因為陸川一一直號稱《可可西里》里的人物有真實原型),現在想起來這也十分可疑。陸川竭力把《可可西里》說成是真實事件改編,有意無意地誤導觀眾,讓他們相信故事真的發生過,輕而易舉地讓觀眾有了很高的情感捲入,我覺得這也就是紀錄片手法更有藝術感染力的原因:它很容易讓你感覺這是真人真事嘛。但既然其實故事大部分是虛構的,我覺這麼做多少就有點取巧,有點low,甚至都可以說帶著點兒欺騙性質了。

陸川在攝影上也很善用「藝術片元素」。《南京!南京!》里,攝影師要麼拿著手搖攝像機使勁晃暈你,要麼來個幾分鐘不停機的長鏡頭,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觀眾,這是多麼藝術的攝影語言啊。至於它們是否符合那段劇情的需要,反正我看不出來。陸川的厲害不在於讓鏡頭晃得有意義,而在於他有本事讓觀眾被鏡頭晃吐之後一邊抹著嘴角殘留的嘔吐物一邊贊「這攝影真特么藝術」。

陸川還很會選題,當年拍《可可西里》,選了這麼個保護藏羚羊的題材來拍,有人敢說半句不是嗎?影片主題既然如此「正確」,觀眾對電影本身進行批評時就很難不顧慮重重了。萬一被辯護者偷換概念而被扣上「反對保護藏羚羊」的帽子,那可不是好玩的。

《南京!南京!》主題的正當性比《可可西里》更加不可爭辯。對《南京!南京!》電影本身的評論也就都被淹沒在了關於電影主題的口水戰里——「你說《南京!南京!》不好?你還是中國人嗎?」當年影片上映後,類似「反《南京!南京!》就是反南京大屠殺」的愛國糞青言論鋪天蓋地地出現,很難想像要是趕上更早的反日浪潮,這場口水戰會是怎樣的一個規模。更有趣的是,一方面,批判《南京!南京!》的人很難不被糞青們以「漢奸罪」啐死,而從另一面想,鑒於《南京!南京!》對日軍的所謂「美化」,擁護《南京!南京!》似乎也有「漢奸」的嫌疑。於是,從這個角度去評論《南京!南京!》,無論捧還是踩似乎都有變成漢奸的嫌疑,大家都成了漢奸,這還真是有點麻煩。

可以看到,當年對《可可西里》的評價絕大多數是道德層面的歌頌而少有較純粹的電影藝術層面的讚揚。「良心之作」——關於《可可西里》,這恐怕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溢美之辭。可除非陸川把《可可西里》拍成搞笑片,否則你敢說它沒良心嗎?同樣是說《可可西里》乃「良心之作」的導演彭輝也說過:「電影是『比較真實』的,生活的真實平淡複雜,而電影需要高潮。」——這算不算是對剝離「不可批判」的主題後的《可可西里》委婉的批判呢?

陸川還很「真誠」。無論是陸川的選題還是他接受採訪時的幾乎所有言談舉止,都顯得他很真誠。真誠的反面好像是噱頭。似乎有噱頭就是不真誠,只有腳踏實地才是真誠。但是,我估計現實中應該也有能人是可以在不動聲色間統合真誠和噱頭的,然後以真誠為噱頭——這才是噱頭的最高境界。這時,真誠就只是手段而已,就像某些精心策划出來的廣告也可以拍得把人感動得鼻涕橫流,而它們的真實目的只是「真誠」地希望你花錢買東西而已。

是的,我總是懷疑陸川在「賣真誠」。此乃捕風捉影,沒什麼真憑實據。細想起來,我這樣神經過敏,是因為當年看了陸川的一個廣告:

佳能廣告——可可西里—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這是六區正版《可可西里》DVD片頭的隨片廣告,與正片無縫連接,當時看完覺得有些彆扭。如果你不覺得這個廣告有什麼不對勁,那在「賣真誠」這件事上,就算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

我覺得陸川很聰明,但更多地聰明在電影之外的東西上。《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這樣的電影,選個「不可批判」的好題,加上藝術片元素的包裝,再加上真誠的姿態,就很容易讓自己刀槍不入。我不認為這些東西有什麼惡意,只是覺得這些其實是技術活而不是藝術活。因為它們都是些用來包裝電影的、外圍的東西,而不是作品的內核。這些用技術包裝出來的「藝術」作品讓陸川贏得無數掌聲,但那其實只是藝術的幻象。聰明的陸川其實是個藝術幻象大師。

以上是對陸川的評價。

---------------------------------------------

順便吐槽下我最反感的《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是部很詭異的電影。

主題上,怎麼說這都是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可詭異的是真正正面描寫屠殺的只有從28分到46分可憐的十餘分鐘而已,關於日軍暴行的絕大部分篇幅都用在日軍強姦婦女和找慰安婦上。

細節上,一方面有些細節不可謂不用心,比如戰鬥場面的鏡頭學《拯救大兵瑞恩》學了七八成像,技術層面相當不賴。可詭異的是另一方面有些細節也粗糙得嚇人,比如演拉貝的演員居然不會說德語,說英語時是原聲,用德語與唐先生對話那一段,則連口型都對不上!

人物塑造上,一方面陸川說要把日本人拍成「人」才能跟世界交流,於是花了大量篇幅把角川這個日本兵「還原成人」,可是詭異的是,另一方面卻讓角川數次聲明自己是從教會學校畢業,於是影片又清晰地傳達出這個精心刻畫的角色只是日本兵的特例而已。陸川自己也說過是把角川作為特例來塑造的,但我一點也看不出來花了這麼大功夫塑造一個特例對於 「把日本人拍成人」有什麼作用。如果真是想要把日本人拍成人的話,除了塑造角川這樣「善」的特例外,更應該有一些篇幅去挖掘其他那些日本兵之所以「惡」的原因。而《南京!南京!》里,除角川這個特例是「人」之外,其他日本兵仍然都是面目模糊的禽獸,彷彿只有「善」才是需要被詮釋的戰爭中的人性,而戰爭中的罪惡就是無理由的,禽獸就是禽獸,無需解釋。陸川在各種訪談里強調自己對日本人人性的刻畫,彷佛是一個頗為得意的突破。而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南京!南京!》里那些「大多數」日本人的形象跟我們以往拍過的類似題材里的日本人形象毫無二致,所謂的突破又只是一個藝術幻象而已。

很不恰當地聯想起《蝙蝠俠誕生》中的一句台詞:「定義你這個人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我想這對於導演也是一樣,作品之外,說得再多,我們也不用太當真,能定義他的,歸根結底,還是作品本身。

——————————

我在喜馬拉雅上線了一檔介紹心理學最前沿知識的節目,精講由全球頂級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撰寫、海外近一年出版尚無中文譯本的30本心理學新書,刷三觀、漲姿勢、搞樂子,歡迎小夥伴們積極圍觀^-^

《魏知超:心理學新知課》


謝邀。

感覺他是個挺有野心的人,只是感覺。

看過他的電影,跟他的製片主任接觸過,跟他本人沒什麼交流。

這個問題先放這,等以後有機會跟他細聊過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心比天高,才比紙薄


喜歡裝逼而裝逼水平不高的人,一般在知乎上評價都不高。


技術上我不太懂,只說感覺,陸的作品總給我一種很彆扭的感覺,讓人覺得底子里透著不真誠。再加上,他似乎總是在題材上投機取巧。

總之,不太喜歡這個導演。除去導演這個身份,陸作為一個人我會不太信得過他。


才華不好說,為人比較少見。

1.拍可可西里時,活埋演員9次,演員每次都休克過去了,後來得了肺病。http://m.sohu.com/n/222414578/

2.拍南京南京時,劉燁原有的戲份是被殺前被高圓圓帶著拉貝趕到救下,之後與高圓圓有感情戲,還被范偉解救過一次。這些戲份已經拍攝了,在紀錄片里都有片段,但是成片里都被剪了。刪戲倒沒什麼,陸川做的不厚道的是拍攝過程中他已經改了劇本,把劉燁的戲安排到被殺就結束了,但他沒告訴劉燁,也不準劇組其他人告訴劉燁。劉燁拍完被殺的戲後還不知道之前拍的戲份全都用不上了,上映前還幫陸川說好話。

3.拍王的盛宴,因為耗時太長,影響到了出品公司星美的運行計劃。時稱陸慢慢,有個人盡皆知的段子「他最擅長的就是看著你的眼睛,無比真誠的說你拿我當朋友嗎?你只要說是,他頓時眼睛往旁邊一看,手指放在嘴唇上說「得,那就別談錢了」。想給張震身邊放條蛇,拍他的恐懼。張震差點毀約,最後還是陸川妥協了,人和蛇分開拍的。劉燁為這個劇增肥40斤,又長期化老年裝,皮膚損傷了,此後顏值下降明顯。秦嵐當時是他女朋友,成本超支時拿出自己的錢給他,分手前他誇過這事,分手後他不承認這事,而且再不許媒體問。


感覺他這個人特別尷尬,同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寧浩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片導演,賈樟柯還在走他的文藝路線,陸川的電影說文藝不文藝,說商業不商業。。夾在中間左搖右擺像個傲嬌的小公舉……

你說他的電影有沒有佳作?有! 你說他的作品質量怎麼樣?還算中上!能看出來他還是挺有想法的,挺想拍出點兒內涵的,結果大家似乎都不買賬。。總想裝個逼給大家看,但別說比高大上的王家衛了,連外行郭敬明都不如,反倒被罵的更慘…

究竟是能力有限還是定位錯誤,有機會挺想認識認識他。。。


好像是《南京,南京》的首映禮上,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大屏幕上出現了陸川的父親,陸川的父親說了一些對陸川安慰勸勉的話,大致的意思就是你拍戲多不容易,為你驕傲啥的,隨後,在面對台下以及電視機前無數觀眾,陸川哭了,反正是哽咽了、流淚了,陸川掏出一個手帕或者叫做手絹,擦了擦眼淚。

看到這,我十分的不舒服,覺得特渾身特冷,完全看不下去了,我是屬於那種對矯情做作特敏感的人, 父親當著大夥的面對兒子說掏心窩子話,尤其是以讚美為主,兩個成年人流淚,我從來不認為是感人一幕。

現在還有誰,還有哪個男人會隨身帶著手帕(即使有,也是紙巾吧),此舉,愚以為這都是設計好的橋段,在那個時間點,陸川必須要流淚,然後拿出手絹擦一下........著實是受夠了陸川的矯情、做作、和虛偽......事後看了一下他的部分電影,也確實充斥著這種氣質( 個人感覺而已)。

--------------------------------------------------------------------------------------------------------

補充:

我沒看過九層妖塔(看過影片的1/10左右), 我看過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和南京的首映禮,怎麼說呢。陸川雖然很愛裝,但他實際上是個表裡非常如一的人,是醬嬸兒的,陸川的談吐、氣質給我的感覺和他電影所傳達給我的信息是非常的一致,第一是矯情,第二是做作,第三是假。

感覺陸川覺得自己可牛逼了,陸川覺得自己拍的東西可有深意了,陸川覺得自己可能駕馭宏的、敏感的電影了,陸川覺得自己可知識分子了。陸川想教化民眾,但是才華撐不起夢想。

以前看陸川的片子,總感覺那裡不對,默默的問自己,「這拍的啥幾把玩意啊?」,那時候年紀小,被什麼青年才俊,領軍人物給鎮住了,鬼才導演好像也形容過她,我操,鬼才導演這個詞我覺得巨他媽的,卧槽,不知道怎麼說了,反正就挺傻逼,挺反諷的。當時媒體如此猛烈的捧臭腳以至於我曾一度懷疑自己對美好事物的領悟能力。

前幾天這貨上鏘鏘三人行,我看了一點,這貨雖然已經很克制了,但我還是感覺他在隱隱約約的吹牛逼,文濤問,大致的意思是說九層妖塔雖然評論不好,但是票房破幾億什麼來著,陸川就說,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就吹上了,很有擔當的樣子,卧槽一部能破幾十億票房的電影,被你毀成這樣,還他媽吹呢(我只看了高潮部分的幾分鐘,別人看的時候我順便瞅了一會,當然是在電腦上看的啦)。幾億的票房,跟你陸川有啥關係,那是人家原著小說的作者的功力,你陸川是站著巨人肩膀上,還真以為自己也長個巨人的即把。

我問那個把九層妖塔看完的兄弟是什麼感想,那個兄弟回答 「爛片」。

幸好有知乎,看到幾乎是一面倒的黑他,我的自信心又回來了,歐耶!

不知道為啥,陸川總是能讓我聯想到皇帝的新裝。

不幸中的萬幸,陸川沒去拍三體。

陸川,汪峰,白岩松,這仨,無論外形、氣質還是說話的語氣,乍一下,還有點區分不開


作為一個基本單位,你要守住導演屆的底線啊。


汪暉對陸川有一個非常精到的評價,「了解國際中產階級的趣味「。用來解構陸川的《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很合適。

《可可西里》內容上除了反映為保護藏羚羊,保護者與偷獵者殘酷的廝殺以外,還有一個中國觀眾容易忽略的隱藏意味。但是在西方觀眾群體能看出來。就是保護著(藏民)與偷獵者(回民,穆斯林)之間的民族衝突。這在國內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而外國觀眾可能反倒相對熟悉其中文化歷史背景。陸川的這個設置是有深意的,這往往只有對該題材背景有一定了解的觀眾才能品咂出其中內涵。

《南京!南京!》是一部看似非常詭吊的片子。似乎有意在反主流抗戰旋律,反其道為之。而且居然還順利過審了。不過結合陸川此前的思路能看出這是有意在模仿西方侵略者視角的二戰影片,感覺跟《辛特勒的名單》很接近。都是黑白片,都有軸心國一方的心理描寫。最後日軍士兵祭拜戰友的情節似乎在把導演」侵略者視角」推上儀式化的高潮。但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士兵跟辛特勒的事迹根本對接不上,就此出發的一切也就變成空中樓閣了。這是陸川對歷史根本拿捏不準的表現。尤其片尾的虛構人物資料就根本顯得很做作了。

《王的盛宴》倒是一部值得一提的電影。相比李仁剛們對楚漢歷史的過度商業化消費,陸川算是真正找到了一個點可以深挖。《王的盛宴》試圖立足於草根皇帝劉邦在立成大業之後的對貴族項羽的妒恨和對老戰友們的懷疑乃至兔死狗亨,這種今人對歷史人物的合理推敲,弄得好了就能拔高到史詩片的高度。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就是一個例子。只不過陳凱歌相比陸川駕馭宏大歷史題材的能力更強。陳凱歌找到的落腳點是表現六國貴族式愛國主義和戰國時代特有的士文化,同時對比秦始皇的大一統思想和歇斯底里的神經質。相比陸川的電影維度和深度都高一個層次。再者劉燁和李雪健在相應的角色演繹上懸殊真的有點大了。

《尋槍》儘管還是處女作,但實際上是個人認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高節奏,高度故事感,黑色幽默很溜,立意深長。可惜當年拍攝的時候陸導被主演姜文欺負得夠嗆,傳出去一段時間裡都成了笑柄。姜文的個人風格壓陸川太多,沒給陸川奠定門道的基礎。

前三部影片都屬於需要一定等次的觀眾才能看懂的影片,陸川對自己的定位是一種導演型的知識分子。作品背後要夾帶一些價值觀輸出。可惜的是他的這種風格還沒有成熟,國內電影市場也缺乏他理想的中產階級文化性受眾去買單。

再說陸川那種白文不白的文藝片路數,習慣長鏡頭慢對白,個人也不看好。這樣搞的電影節奏常常失調,《王的盛宴》就犯了這樣的錯誤。陳凱歌一樣嫁接舞台劇的畫風是成功的,在陸川身上就找不到這種古典的典雅感。對比《尋槍》和他之後的作品就知道了。

最後要說的是《九層妖塔》儘管得罪完了原著粉,特效還是不錯的。好歹也算上心了。只是不知道陸川轉型為商業導演可能性大不大。


驚聞陸川將拍真人版,頓覺畫面美極,不可張目,依余之見,其黑貓必為苦大仇深,掙扎於生死線之徒,一隻耳則徘徊於道德邊緣,知不可為而為之,眾配角皆有其苦衷而作死,畫面黑白無疑,依稀可見黑貓之警徽與鼠輩之牙,結尾附:本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陸導繼承了其父陸天明先生的才氣,如果去寫小說是很好的,事實上他的影評也寫的不錯。可以電影需要鏡頭語言,私以為他空間想像能力差一點點。以至於富春山居圖的出品方都說他是票房毒藥。私下人不錯的,女友是某tv的。只能說他很努力,努力有想法,就像小學生非要和大姐姐談戀愛,雖然不可能,也不覺得討厭。


這個導演讓我領悟了,自以為是比愚蠢更要命。


我有幾點不理解:

1,為毛這麼個差不多人見人煩的人老有人給他投資大片,他怎麼忽悠的?

2,為毛他自己覺得自己那麼牛逼,他取得什麼成績了?

我就想對陸川說一句,你覺得你真牛逼的話,你自己掏錢或者自己借錢拍電影,賠了賺了都是你自己的,別拿投資方的錢不當錢,你要是覺得自己真牛逼的話你自己拍片子給自己看,別人看不懂你別在意,關上門,自己給自己放,把自己給看感動了!覺得自己文藝就去拿獎,別圖錢,想走票房這條路你就老老實實把觀眾伺候好了,現在進電影院是娛樂行為,就是圖個樂,不為受教育,不為提高藝術品位,故宮裡的東西比你品味高得多,別老覺得你就比觀眾高,你能拍出來霸王別姬我也想服你一次!再有,別玩弄感情了


才華有限的文藝范裝逼導演,本質上是主旋律文藝工作者。


和韓寒撕逼玩不過韓寒


陸川電影就看過《尋槍》,不過對陸川最大的印象還是幾年前的陸川找罵體。當時看了不少關於他的新聞。

此人喜歡裝逼。

此人裝逼技巧很拙劣。

此人裝逼都裝不好,怎麼能拍好電影呢?


推薦閱讀:

你認為影視劇中最經典的亦正亦邪的角色是哪位?
星爺的《美人魚》和《三打白骨精》哪個好看?
如何評價電影《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
《空天獵》裡面用了哪些梗?
美版無間道和港版無間道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

TAG:電影 | 導演 | 陸川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