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學習語言的方法是否有效?
這個主要看你的動機和語言基礎,當然還有聰明度。如果動機非常強烈,也學過一些語言,知道差不多怎麼玩(德語很多語法術語可以直接套到梵語里去不用解釋,中文嘛嘿嘿),對語法的貫通領悟能力也還不錯的話,應該是蠻有效的學習法。其實有點類似自然教學法,好像是野蠻版&>&<
「被淹死的事情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百度第一頁就搜到兩條(大半夜的不想再找)
一位失獨媽媽的提醒,五歲孩子在北京一五星級酒店學游泳淹死,掙扎十幾分鐘沒人管小孩學游泳都小心點!遇到禽獸教練,重慶8歲女孩出事了。。(第8頁)_娛樂八卦順便最後一張圖片里的這個。。。「可靠譯文」。。。怎麼找哇&>&<這。。。。反正那個時候能上大學的人再怎麼讀不出還是能找到工作,人家季老去德國的時候那可是不要APS不要跑各種公證也不要考托考G甚至不要考德語,在德國念書的時候也不要考慮實習攢簡歷準備一畢業就進什麼好企業或者至少拿到工作簽證,即使想走學術道路也沒有要在XX刊發YY篇的壓力(季名義上是交換生,DAAD給錢,但是即使現在DAAD一個月也就給700,對直男來說據說是夠的,只能基本吃飽+有地方住),更重要的是人家沉得住氣學習+主業就是干這行的。做不到的還是乖乖報個班吧。。。如果選擇了這個方法一定要堅持堅持堅持,學了個頭覺得太難就放棄然後酸葡萄什麼人家語法難單詞噁心甚至開始黑對方國家的多了。。。這種人好噁心。這學期剛好學外語教學法,不請自來說兩句。看了一下,季羨林先生這個方法應該是屬於Grammar-Translating approach。
用這種方法,不論是有老師講授,還是像季先生說的,自己研究,都是有效的,但基本只在提高讀寫和翻譯水平這方面有效。如果你學一門語言是為了做研究,對閱讀和翻譯能力要求很高,那季先生的方法就非常好,因為它非常注重實踐,比起聽老師講解的語法要點,自己通過實際的閱讀理解歸納出的語法規律我們會理解得更深刻。但如果學一門語言是為了交流溝通,那這種方法的效果就不是很明顯,因為它強調讀,強調翻譯,建議聽說與會話的機會比較少,學出來基本就是所謂的啞巴外語。
當然,季先生使用這種方法學梵語也是有原因的。梵語現在已經沒有人使用了,所以梵語學習的要點本來就不是交流溝通,而是研究和翻譯梵語著作,所以這種能夠加強閱讀與翻譯能力的語言學習方法,非常適用於梵語。(說到這兒順便說一句,季先生翻譯的羅摩衍那,簡直太牛了,從梵文的詩體翻譯成中文的詩體,一整套)
但如果我們學需要的不是研究文獻而是交流溝通,就需要選擇其他理論和方法,因為這個方法對提高聽說能力並沒有什麼效果。
所以,要評價一種學習語言的理論或方法,除了可行性和效率之外,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符合你的學習目的。剛好前一陣在季老 留德十年 中看過這一段
其實不管哪種學語言的方法都會有一定成效吧,估計題主問的是效率如何了。我的經驗是 這種學了基本的構詞知識和語法直接上原文是效率很高的,因為沒有給你重複聯繫已經掌握的知識的時間,一直處在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的「非舒適區」。
曾經因為許多原因,需要在不到半年內上兩門德語授課的專業課並且通過考試,而當時的我正處在季老所述的狀態。你要我夯實了基礎再去上課?開玩笑!正常教學德語沒個1~2年能達到聽課水平嗎?只好硬著頭皮去聽課,晚上回家抱著幾百頁的講義查詞典,半年下來算是小有斬獲。起碼我覺得要是沒有這兩門課半年下來我的德語還停留在 德語常用會話XX句同學首先你要明白這個事情要想清楚如下幾個點:
(a) 你學的是處於一種什麼「狀態」的語言
(b) 你要明白你學習這門語言的動機是什麼
(c) 還有你所擁有的時間和你需要達到的目標 (d) 你學習的語言和你已掌握的語言的關係(e) 這門語言最為外語教學的教學法研究水平這些要素中也互相有關聯,我簡單說一下
對於語言的狀態,至少可分為死語言(絕跡語言,其實這是兩個概念,暫不細說)和活語言。比如你提到的梵文就是一門死語言,雖然沒有母語者但是還再被使用(研究),因此它為外語教學被開發的程度肯定遠不如通用活語言(英,德,法)
我舉一個最通俗的例子,你可以去書店看到聆郎滿目的英語參考書,工具書,你可以去上各種形式的英語學習課程,你可以找母語者直接學習,梵文呢? 這些怎麼可能。直到今天,對於東方學研究(這個是過時名詞了,現在都是區域研究了,比如近東系吧 Near Eastern Studies 你要學這個Assyriology),德語法語都是必須的工具語言,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單單英語的參考書都不夠用呀。其實梵文已經是開發程度很高的語言了,再舉一個極端一些的梨子,比如你要研究東方基督教,要去學習這個Ge"ez 語或者 Classical Armenian 除了原文還有多少能看的呢? 不能去環球雅思上個課或者買本「紅寶書」背單詞吧?
語言間的互相關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比如你提到的德/英互相學慣用你的方法未必非常合適,但是如果是德語/荷蘭語 我想一本字典,一本語法書,按照你的方法就完全試用了。
這裡還有一個目的論性質的問題,我看你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想學習一門語言搞研究,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日常交流呢? 我還假設你會德文要學荷蘭文,但是我仍然推薦你找一位口語老師一對一的學(正規老師可能比較貴,一小時要超過30歐)最好。你一個人悶頭看書,發音誰去糾正?(雖然荷文發音規則簡單,但也不是說會就會的)
這裡還有的你目標是什麼?有多少時間去完成這個目標。如果你自是自娛自樂,那就無所謂了,怎麼開心怎麼學,有一輩子時間來玩。
還有一句話要說:這個是個回憶錄,裡面的方法的場景是「19世紀的東方學研究」 幾個字背後是有含義。 「19世紀,東方學」 其實季羨林並不是關鍵字,他只是這個古老學科里的一位從事者。
在法留學,類似季老所說「浸泡式」地完成了第一年學業,已經能應付課程聽講以及和同學的日常對話(當然暫時還無法參與法國人圈子內部的對wan話xiao),甚至20分鐘的實習電話面試。通過Duolingo完成西語所有教學單元以對法語學習過程中習得經驗/方法進行驗證。目前開坑俄語進行第二次驗證。語言能力四大維度「聽說讀寫」,季老所言側重「讀」,換做「聽"其實是類似的。本人結合自身經歷認為,」聽「和」讀「的提升需要浸泡。在第一年剛開始時,我聽課的感受就非常符合季老所說的「如墜五里霧中」。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聽講而是繼續,直到自己所謂」沉默期「的結束。後來我也認為,聽力是靠大課堆出來的。季老的方法就是通過大量的輸入來幫助自己走出沉默期。但是光光做到浸泡是不夠的,還需要兼顧浸泡的」有效性「,即有效輸入(或學習區)。@atom Native的回答中提到了Duolingo,其實Duolingo的模式就是循序漸進,逐步積累基本辭彙,逐步擴大有效輸入的範圍,最終讓學習者有能力進行基本的閱讀。這時候再進入浸泡式階段,效果應該會更好。」五里霧中「的階段其實就是二語習得理論_百度百科中的沉默期。個人認為,運用個人智慧和勤奮走出沉默期,是語言習得的關鍵。沉默期走出後,人將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從語言環境中獲取語言知識並為己所用(提高」說「和」寫「的能力)。綜上所述,季老所說的方法能幫助人走出沉默期,但是在此過程中若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輸入的有效性,則能提升學習效率,加快學習進度。
我試過,挺有效的。
結果,聽讀寫可以,說不行。。而且聽讀的理解會是一個非常宏觀的感覺,裡面pragmatics甚至更大的情景因素將超過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再讓你回想你是怎麼聽懂得,別人說了什麼寫了什麼完全沒印象。。寫,基本靠字典。。真實學德語體會。。現在才覺得,像德語這種發音規律的語言,練聽寫也許是最有效的方法。。應該就屬於浸入式吧,很容易上手但是就像上面所說的可能會造成方法論上的缺失,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到Duolingo去感受一下應該就明白了。這種方法因人而異,從我個人的感覺,如果在使用前能夠有基礎的語法知識(請腦補小學六年級英語水平),加上一定的辭彙量效果會更好一些。
國內外學習方法的應該體現了二者不同的思路,以國內的做法,語言的組織、選詞、時態應該是根據語法知識進行選擇的結果,通過邏輯分析的過程來保證準確度。國外主要靠不斷的練習形成肌肉本能(舌頭的本能?姑且用這個運動術語類比一下吧),形成脫口而出的效果。
舉個栗子,一個很複雜的公式很難記住,如果連續做上幾十道相關的練習題,到了後面也許寫得比抄還溜,不過一段時間疏於練習又彷彿未曾相識了。假如花些時間理解並記住了推導過程,那麼做題時哪怕需要多花些時間,也總是能夠寫出來了。所以二者應該都是能夠達到目的的,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國內要多花不少功夫,而且還要惡補「本能」(也就是培養語感)。不過這跟大環境有關,國內的語言氛圍使其沒有能力普及浸入式學習法(如果強行普及考慮到教學水平可能弊大於利),所以用傳統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辨別體系,減少外界不良印象倒也是不錯。
話說回來,題主一開始學母語的時候有系統學習過什麼語法嗎......
前面 @歸伶昌已經涵蓋的比較到位了,大家如果覺得有些地方還不夠直白,把我的胡亂看看也許能夠有些幫助。學習語言一定是聽說相結合的方法,不會寫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形成習慣!加強讀音的訓練可以通過人工智慧和語音識別技術來實現。看我簡介,加進來,一起交流!
確實我覺得有用,剛到德國讀書的時候德語很不好,突然有天迷路了,只能問路,突然突飛猛進
一起有個溫州女生
我和另外幾個上海人吵架了,我也會上海話,就用上海話吵架,也沒管她在場,本來她上海話基本不會,為了聽懂我們在吵什麼,她就突然完全聽懂了上海話第一 學習基本發音規則,就像處理基本功能的stl函數一樣都要滾瓜爛熟第二 死背單詞,沒有捷徑的,你膜的那位也是死背的,死背出大師第三 多閱讀和翻譯第四 多聽,看帶字幕的外語電視,中文或外語都行
作為一個學了多年英語,而二外法語始終沒有進展的外語系學生,我的感覺是有了英語做底子學第二外語總是容易一些的,而法語德語這類發音非常規則的語言更是要先把讀音規則掌握好,不像先生說的那麼簡單兩三個小時就好,但時間確實不長而且超級有用,五點之後所有的詞都會讀了。我也同意掌握基本的語法之後就可以閱讀文章了,不必拘泥於語法,畢竟語言最基本的用途是交流,看懂會說才是王道
推薦閱讀:
※古今中外一些語言天才有誰?
※吳語和粵語各有何推廣優劣,它們是如何形成如今的局勢的?
※在語言學習方面,有哪些有理論依據的小技巧?
※韓國語 雙收音發音的歷史 以前是不是都發音的?為什麼必須要讀其中一個,兩個收音都讀豈不是更容易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