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管在哪裡進手機店,店員都會給我推薦vivo和OPPO?
2016.09的補充:
我在最近出版的《別再迷戀互聯網思維》一書中,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進行了更詳細論述。現將相關內容附在答案最後面。
利益相關:
1)原某地市移動公司市場部經理,跟OPPO及VIVO有過合作關係;
2)《別再迷戀互聯網思維》聯合作者,對OPPO及VIVO的渠道案例做過研究。
註:我加黑了全部「深度分銷模式」的相關詞語,強調這個答案並不是在說「直供直銷」,省得有些不仔細看文章的老是跑來跟我糾結「O/V也有分銷商」、「O/V並不是直供"、「O/V促銷員並不是廠家員工」之類的廢話問題。其實我很少在知乎答自己行業相關的問題,也不打算在公開平台過多討論,所以一般情況不回複評論。如果有行內人士打算深入溝通,歡迎私聊。
--------------------------
2015.07的回答:
其實你見到的手機店店員,都是OPPO和VIVO的深度分銷代理商派駐的促銷員。這個跟終端廠商的渠道銷售模式有關。
傳統的五大終端廠商(三星、華為、中興、聯想、酷派)是走代理制,把手機批發給區域代理商,手機店從區域代理商(國代、省代)拿貨,然後靠自己的店員進行銷售。
OPPO、VIVO等,採用的是深度分銷方式,手機店通過深度分銷代理商提一定數量的貨,廠家就會通過深度分銷代理商派促銷員到店裡進行銷售。
深度分銷模式在手機業界被認為比代理模式更優,主要有以下優勢:
1)價格體系的保障:由於銷售人員都是廠家品牌通過深度分銷代理商的促銷員,可以保證產品定價一致,不會有價格戰出現,這樣能保證手機店獲益更大;
2)防止串貨:訂貨量稍大的店都有促銷員進駐,手機店跨區域串貨難度大(此處也有其他管理舉措的配合);
3)搶佔銷售觸點:這個就是題主遇到的情況,大多數時候,客戶買東西都會被首推OPPO、VIVO產品。
由於OPPO、VIVO的深度分銷模式對代理制終端廠商帶來巨大衝擊,所以老牌廠商也正在嘗試從代理模式向深度分銷模式轉型。
這兩年的手機市場,可能多數人認為小米是唯一的大贏家,實際情況如何呢?
這裡展示幾個數據:
2013年第一季度的國內手機銷量排行,OPPO以2.9%的市場份額勉強排進前十,小米和VIVO進不了前十;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小米以14%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VIVO和OPPO也都分別漲到9%和8%,名列第五和第七。
考慮到VIVO和OPPO都是步步高系的兄弟公司、採用相同的銷售策略,把這兩家的佔有率增幅加總,其實跟小米是差不多的。
所以,步步高系的渠道深度分銷模式,跟小米的電商直銷模式,在這兩年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
-------------------
2016.03的最新趨勢補充:
16年以來手機終端渠道又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1)品牌手機終端價格日漸透明,導致渠道商難以溢價銷售,廣州中華廣場式的多品牌、多層進貨、高溢價銷售的Shopping Mall模式競爭力減弱。
2)由於1的原因,客戶不再盲目迷信MALL的大店,社區周邊的品牌專營店因為其定價統一,逐漸更受歡迎,其低鋪租也能帶來收益上的優勢。
3)由於2的原因,OPPO、VIVO的深度分銷模式進一步深入,從「派人進駐手機店」變成「承包手機店」,商家只需提供商鋪及收銀員,進貨、銷售等工作全部由OPPO、VIVO負責,全部變成專營店。在廣州地區,OPPO和VIVO都打算開超過一百間。
4)上述3點得到的推論:三星如果不轉型,將會進一步完蛋;多品牌經營的傳統手機連鎖商,如果不轉型也要完蛋;小米如果不能在渠道體系上做出變化,隨著多品牌店的減少,將只能固守互聯網的一畝田地;未來運營商的重要合作對象,可能不再是連鎖,而是廠家。
另外,補充一個細節說明:雖說OPPO和VIVO做的是深度分銷,但並沒有徹底脫離代理商,在二線及三線地市,深度分銷的執行是由緊密聯繫的代理商來實施的,包括備貨、招募及管理駐點人員等。簡單來說,OPPO和VIVO把以購銷為核心的代理商關係,變成了深度捆綁的共生關係。
如果大家不太好理解,我描述一下具體場景吧。
我在某地市負責運營商業務時,OPPO/VIVO的當地深度分銷代理商是我的合作夥伴,他們的具體工作如下:
1)他們是OPPO/VIVO在當地的唯一代理商,受OPPO/VIVO考核,不僅考核訂貨量,還要考核各種促銷員、宣傳、串貨等過程要求;
2)手機店店主向深度分銷代理商訂貨,當訂貨量大於一定程度時,深度分銷代理商會派駐促銷員到店;當訂貨量不足以派駐促銷員時,深度分銷代理商通常不太願意接受訂單,因為擔心串貨;
3)促銷員均為深度分銷代理商負責招聘、管理、培訓。
---------------------
《別再迷戀互聯網思維》的相關章節內容摘錄:
2013年第一季度的國內手機銷量排行,OPPO以2.9%的市場份額勉強排進前十,小米和VIVO進不了前十;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走互聯網路線的小米以14%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而走線下深度分銷路線的VIVO和OPPO也都分別漲到9%和8%,名列第五和第七。
看上去,小米確實是第一。然而,手機行業有一個公開的秘密:VIVO和OPPO師出同門,他們同屬步步高體系。如果我們把VIVO和OPPO的市場佔有率加總,排行榜霸主位置會發生變更:步步高系成為真正的霸主。
在討論OPPO和VIVO的成功路徑之前,我們先簡單理清這兩個公司之間的前世今生。
1999年初,段永平將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分拆成股權和人事相互獨立、互無從屬關係的三家公司,分別從事通信業務(由沈煒負責)、教育電子業務(由黃一禾)、視聽業務(由陳明永負責),三家公司不互相持股,但是步步高的四位大佬(段永平、沈煒、黃一禾、陳明永)卻作為個人股東在三家公司分別擁有股份。
2002年,步步高視聽公司關閉,並原班人馬就地成立廣東歐珀,即OPPO手機;2011年,步步高通信推出智能手機品牌,即VIVO手機。
因此,OPPO和VIVO兩家公司,從公司主體上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公司股東、高層員工、企業文化等方面卻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甚至有媒體推測OPPO和VIVO在產品研發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共享。這種貌離神合的關係,也解釋了OPPO和VIVO在市場上的競合關係:雙方在一線市場相互打得不可開交,但在經營策略上卻有著強烈的內在一致性。
OPPO與VIVO出現之前,手機廠商基本都是採用傳統分銷的方式搶佔市場。我們先用一個傳統廠商的典型渠道體系,來分析傳統分銷渠道的三大關鍵角色:
1.全國/區域代理商(National/District Distribution):
全國分銷商直接從廠商進貨,並通過分支機構向全國、下級分銷商、零售商供貨;區、省、小區域分銷商從廠商進貨,並向下級分銷商或零售商供貨。
代理商與廠商之間是批發關係。廠商向代理商壓貨,代理商全額付款,並完全獲得商品所有權、獲得購銷差價、並承擔商品滯銷風險。
2.經銷商(FD/NFD,National Fulfillment Distribution)
經銷商是一種輔助廠商拓展市場的角色,他們只作為資金和物流的平台獲取傭金,銷售層面由廠商的分區負責。
在此模式下,廠商負責向手機門店批發,經銷商只負責過程中的墊資和物流運輸,不承擔商品滯銷風險。
3.直供(Direct Retail Partner)
廠商直接向其零售合作夥伴(通常是全國或地區連鎖店)供貨。這種模式最為簡單,中間環節最少。
很明顯,每當中間環節增加、交互次數增多,廠商對渠道的控制力都會下降。以諾基亞為例,其直供佔比僅為兩成(2009年數據),大量銷售都是通過多層級的分銷結構產生的,會有以下問題:
1.攤薄利潤:每一層分銷都會獲取一定的利潤或傭金,使得最終向客戶銷售手機的門店利潤被攤薄,銷售意願被降低;
2.零售價格不可控:由於層層分銷,廠商對手機門店基本沒有控制力,導致在最終渠道容易引起價格戰,進一步壓低手機門店的利潤;
3.串貨難以管控:由於不同渠道獲得商品存在價差(通過直銷獲得手機的門店必定比從分銷商拿貨的門店成本更低),導致串貨的存在,這會使得渠道價格體系混亂、區域性的定向促銷難以開展,同時,串貨的出現也會擾亂區域零售價格,再次讓手機門店受損;
4.門店銷售觸點不可控:由於廠商對手機門店缺乏控制力,而多層分銷又導致單機型的利潤波動巨大,因此門店的主推品牌機型變化頻繁,天生逐利的手機門店只會主推當前利潤最高的機型,沒有任何品牌銷售的忠誠度。
正是上述的這些弊端,使得傳統品牌廠商們在OPPO、VIVO騰飛的數年間原地踏步,乃至倒退千里。那OPPO和VIVO是如何異軍突起的呢?
在互聯網時代,OPPO和VIVO的快速發展並未依賴於互聯網,他們依然沿著傳統廠商的路徑耕耘線下分銷渠道,但他們採用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的分銷模式——深度分銷。
深度分銷,是廠家對於渠道網路運作參與程度很深的一種分銷模式。在理想的消費品深度分銷模式中,廠家需要銷售人員的管理、渠道網路的開發、銷售門店的維護、陳列與促銷的執行等主要工作,經銷商只是負責部分物流和資金流。
實際上,諾基亞等傳統廠商也一直走在傳統分銷向深度分銷過渡的路上,例如諾基亞發明的FD經銷商,對比傳統分銷商就是一種進步。但是,在手機行業裡面,卻從未有人像OPPO和VIVO一樣,把深度分銷做得這麼徹底。
OPPO和VIVO在分銷渠道模式非常扁平,沒有分銷商、經銷商,全部手機都由廠家直供給手機門店,讓手機門店享受最大化的價差。
但是,如果只做到這一點,OPPO和VIVO充其量只能成為渠道扁平化的佼佼者。他們做出的另一項重要變革是:建立起數萬人的促銷團隊,並大量派駐進有實力的手機門店。
我們以OPPO在珠三角地區的布局為例,說明他們的促銷團隊和渠道覆蓋是多麼廣泛。到2015年年中,OPPO僅在廣佛六市(廣州、佛山、韶關、清遠、肇慶、雲浮)就有3730人的促銷團隊,緊密合作的直供門店達到4276家,渠道佔有率超過八成,每月賣出將近15萬台手機。
為何如此眾多的手機門店願意跟OPPO、VIVO合作呢?我們從門店老闆的角度分析。
1.銷售的便利性:門店老闆只需向廠家訂一定數量的貨(通常是數十台)並提供銷售櫃檯,OPPO和VIVO就會派駐專業促銷員負責銷售,對於門店而言省卻了大量員工管理、培訓的工作;
2.利潤的保障:由於沒有中間分銷環節,價差均可以被門店獲得;而廠家促銷員銷售的方式,又可以保證所有門店均按廠家指導價銷售、並防止串貨,價差不會因市場亂象而減少。
基於上述兩點,門店老闆覺得跟OPPO、VIVO合作,既省心,又獲利更多。而OPPO、VIVO也因此獲得遠超其他品牌的銷售觸點。如今,當你在二三線城市的手機店選購手機時,會發現大量的店員向你推薦OPPO及VIVO手機,原因就在於此。
相對於小米對重度發燒友的耕耘,OPPO和VIVO的模式更加聚焦於二三線城市。
當小米電商在一線城市充分攫取互聯網紅利的同時,OPPO與VIVO抓住二三線城市多數客戶仍然在門店購機的習慣,通過深度分銷成為霸主。2014年VIVO手機銷量之中,二三線、縣級城市佔60%,經濟發達地區和省會城市佔40%。而這一局面,隨著品牌的發展正在逐步改變,統治了二三線城市的OPPO和VIVO,已經開始反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談起互聯網衝擊,VIVO的CMO馮磊這麼認為:「線下傳統的商業模式在進化,互聯網電商不能很好地解決不擅長網購的鄉鎮市場,電商的成本不低促使很多電商品牌也走線下渠道……電商利用時間差、低成本的優勢對線下造成衝擊,但遲早要回到線下,實現O2O。線上品牌和電商新銷售模式並未給VIVO帶來衝擊。」
(數據來源:賽諾市場趨勢預測)
上面這張數據圖非常有意思。當小米逐步從互聯網到地面之時,當榮耀、大神、努比亞紛紛加入互聯網直銷戰線之時,OPPO和VIVO這一對手機市場的隱秘霸主完全不為互聯網所動,仍然精心構造著龐大的線下分銷帝國。(註:OPPO另外成立了「一加」子公司,運營互聯網手機品牌)
互聯網直銷,並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
利潤是一部分,並不能代表全部。vivo與oppo不管是跟代理商還是運營商合作都是建立在共贏的基礎上的。山寨機的利潤也高,但是很多店員還是會推oppo vivo。主要是這vivo oppo有中國最好的線下銷售人員,有大量的精品機型供客戶選擇,有大量廣告的投入讓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以及返修率極低但確覆蓋很廣的售後服務,精準的定位客戶群也是一方面。
OPPO VIVO也是傳統代理商模式,只不過和其他品牌相比少了國代一級,而是工廠-一級省代-二級代理-經銷商門店,促銷員隸屬二級代理商,由二級代理商派駐進店銷售,便於管控價格,統一政策。
OV的代理商一般是從工廠出來的人,經受數年企業文化熏陶,能比較一致的與品牌保持一致,另外代理商的考核制度也很嚴格,業績不好的區域隨時下課。
代理商的圈子相對封閉,不是你有錢就會給你代理權,這也是從步步高體系沉澱下來的渠道資源,一般都在圈子內部轉。其實真要說給店家的利潤,聯想金立會比OPPO,vivo厲害的多,但是店家還是願意推薦OPPO,vivo,因為他們的機器能吸引住顧客,讓用戶願意去把玩,如果用戶接受不了價格,再推其他利潤高的其實會好推的多個人看法。。
利益高,店長開心,店員開心,vo也開心,顧客被騙的開開心心。
利潤大,像蘋果這些利潤就低了。
廠家給的提成高
平衡了各方利益,共贏的渠道果然是強大,他們的默默耕耘
不然oppo會全球銷量第四?vivo全球銷量第五?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不用猜都知道提成高
推薦閱讀:
※有哪些需要驍龍835/821才能流暢運行的手機遊戲?
※如何評價搭載驍龍625處理器的OPPO R9S?
※imoo學習手機怎麼樣?
※如何評價一些人對vivo、OPPO用戶的鄙視?
※如何看待vivo發布的隱藏式指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