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產品形態的?

Evernote (印象筆記)從最初的簡陋的1.0逐漸增加功能拓展到現在這樣大而全的形態的?


早期版本雖然簡陋,但並非沒有「形態」。現在的版本功能雖然多,但也談不上大而全。

記得剛用evernote的時候,讀到善用佳軟對evernote的解釋,先說evernote是什麼,然後說它不是什麼,大體上:evernote是筆記軟體;evernote不是別的。evernote發展到今天,一直在專心做一款筆記軟體,正驗證了這句話。

很多人對evernote不滿。有人怨evernote沒有多層目錄。其實兩層結構加標籤已經符合傳統筆記」本、頁、書籤「所能滿足的需要了。有人埋怨evernote沒有更豐富的文本格式,但你在寫筆記的時候,除了換換筆之外,還能弄出來什麼高級的格式么?這些功能並非完全沒有必要,但還是要回到那句話,evernote不是格式化工具,不是電子出版工具,不是用來下發的行政文檔,不是用作數據分析的電子表格……它就是一款筆記工具,是摘抄、記錄、隨意寫劃,主要是寫給自己用,順便分享給朋友。

有一句話形容功能和需求之間的關係:用戶只需要5%的功能,可悲的是每個用戶的5%都不同。產品一旦擁有大量用戶,擁有了盈利機會的同時,也容易失去自我。這個自我叫做產品原則,正可以用是什麼和不是什麼來表達。一個成熟的產品,其產品原則應該是穩定的。和原則相對的是產品外延。產品原則是可控的,產品的外延則是無限的。破解無限的用戶需求和必須控制的產品原則之間矛盾最好的辦法是開放。如果讓我說希望evernote在哪個方面做的更出色一些,我要說開放平台。

下面回答問題。我認為目前印象筆記主要沿著以下脈絡發展:

  1. 筆記功能。其實從我用印象筆記到現在,核心的筆記功能還是圍繞傳統筆記能夠實現的需求做增補。比如演示(傳統筆記也可以通過幻燈機做演示)、分享(傳統筆記可以傳閱)、todo和提醒(傳統筆記可以用作備忘錄)等等。你會發現,印象筆記所有功能都可以在傳統筆記上找到原型。
  2. 完善體驗。永無止境的工作。不說了。
  3. 兼容設備。這個活兒更悲催。不說了。
  4. 周邊市場。market裡面的商品,包括moleskine、jotscript,全部圍繞筆記、記錄、桌面、辦公、學習、攜帶而存在。通過以筆記為核心,營造一個豐富的產品生態,牢牢抓住用戶的同時提升盈利能力。
  5. 官方應用。官方應用其實和開放平台是同時成長起來的。也可以說是開放平台的樣本應用。其意義相當於ios中的官方app。一方面是官方對用戶擴展需求的探索,一方面是為開放平台第三方參與提供案例。
  6. 開放平台。這個重點說一下。看起來印象筆記的開放平台並不活躍,其實作為和dropbox類似的雲平台而言,evernote已經成為很多應用的標配介面。幾乎所有官方應用沒有提供的需求都可以用過開放平台來實現,甚至開放平台可以完整的重寫一個和evernote完全不同的筆記軟體(比如evermemo)。那麼,第三方是否提供解決方案其實就看這個需求是否真的強烈或者可以商業化。比如馬克飛象就收費解決markdown的問題。http://postch.io解決了用evernote發布博客的需求(也是freemium)。

什麼是教育用戶?如果你是對的,而且在堅持,那麼就是對用戶最好的教育。


當移動應用開始迅猛發展時,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特性,出現了很多「小而美」的鼓吹者,無論國內外,EverNote的起步策略即是「小而美」的產品形態——記事筆記應用,隨著不斷迭代,升級為富媒體記事,然後基於記事應用,陸續推出:

  1. 印象筆記·食記幫你記錄鍾愛的美食。

  2. 印象筆記·人脈建立一個人脈庫,記錄你遇到的每個人,遇到的地點和他們的面孔。

  3. 印象筆記·墨筆iPad平台上最獨特易用的手寫應用之一。

  4. 印象筆記·圈點在電腦或手機上的圖片上,描個圓圈,做個注釋,畫個箭頭,標出精彩之處。

  5. 印象筆記·剪藏剪藏部分或全版網頁上的文本、圖像和鏈接。

  6. 印象筆記·悅讀瞬間去除一切與正文無關的內容,創造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

產品升級為知識管理應用(PKM),宣稱要做「全人類的大腦」

隨即,EverNote整合軟硬體向平台方向發展,發布 Evernote Market,,如下是其官網開賣的各種硬體即周邊產品

小結:

  • 截止目前,EverNote雖然未探索出明確而肯定的商業模式,但作為一款知識管理應用無疑是走的最前沿,也是最成功的

  • 產品起始於「小而美」,從單點突破,雲同步速度、穩定性均明顯好於其他同時期應用,解決了用戶「痛點「需求,基於已成功的」小而美「產品,採用釘子發展模式,陸續推出周邊應用,深紮根,向產品深度和廣大拓展,這是一個從輕到重的過程。小而美,是產品切入的最佳手段,但如果要想更好的存活和發展下去,變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 EverNote從單一產品,到產品族群,最終向平台應用發展,是工具型應用向平台應用轉型的一個典型,這也為目前眾多工具型應用探索轉型及商業模式中提供了一個先例

PS:同樣是基於」小而美「和垂直化思路的豆瓣,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將其業務分拆成了多個應用獨立發展,但大浪淘沙,均未發展的很好,用戶在移動端對於豆瓣應用的印象是支離破碎的,沒有快速形成拳頭產品,紮根下來。2014年,豆瓣改變了思路,重新整合資源推出了豆瓣APP,整合讀書、電影、活動等豆瓣傳統互聯網中的核心功能。但是已錯過了太多,在移動互聯網格局下,又一次被邊緣化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大而全感覺還談不上,大而重倒是有感覺,越來越卡了......

Evernote的4年老用戶,就從三個方面體會一下他的發展軌跡吧: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是筆記的安全性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和開放性有聯繫,容我細說。

某月,曾經有那麼幾天,

Evernote International總登不上同步,

恐慌......

某天終於登上了,

於是匆匆忙導入有道雲筆記,

又用了幾天的為知。

發現這些非Evernote系筆記有一個共通特(弱)點:

非Evernote系筆記大都只提供了從Evernote導入的功能,而沒有導出到Evernote的功能。

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我猜想可能是怕用戶流失吧,

這點上都沒Evernote做的大氣,不怕你們導入,有了開放格式,數據就又多了一重保障:大不了,導入本地自己寫程序解析唄;嫌插件多,大不了找個開源的Evermate什麼的么;也正因為開源,只要你願意,你可以google搜到自己賬戶中具有關鍵字的筆記;

什麼,你覺得這樣Evernote怕賺不到錢了會不支持這麼做,你看office被盜版那麼多,還不是財源滾滾;OpenOffice, libreOffice等xOffice還不是沒整過MS Office,最理解Evernote的開源格式的一定是Evernote自己,正如最理解TeX精髓的一定是Knuth自己。影響力帶來的用戶增長遠比各種小眾用戶流失要多的多。

另一個安全的方面就是大家普遍認為的安全,這點上是國際難題,參考斯諾登,但畢竟政府和軍方眼裡的安全和商業軟體領域上的安全級別不同。個人認為Evernote做的還行,比如我把支付寶密碼存上面你得給加密吧,比如那次大規模密碼泄露該第一時間通知用戶修改密碼。

---------------------------------------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能夠跟上時代潮流,軟體和網路時代快到一步邁錯步步跟不上,請參照Sun和Nokia的發展軌跡。雖然Evernote發布的新功能我都看過演示,但大多沒用上,不過從它不斷發布的新版本迭代和不斷發布的宣傳視頻上看,開發團隊都在不斷跟進時代的新發展;作為用戶,期待後期應該注意要重質不重量,關注一下真正用戶需要的功能,比如公式編輯LaTeX、比如markdown,比如用插件機制減少軟體縛贅等等。

---------------------------------------

第三重要的反而是大家認為的核心功能,也就是它的編輯和搜索筆記的能力。搜索筆記這點其實做得不錯,標籤、全文檢索、快捷方式都有,沒啥可吐槽的,找到需要的筆記輕而易舉。提到編輯能力,確實有點惱火,經常需要不斷改變字體,因為代碼用默認非等寬字體實在太丑;有時會莫名的丟失文字。前端開發火了好幾年了,Office光界面都改版了好幾代了,上下文感知的快捷菜單、合理的排版、具有設計感的風格模板這些在Web領域已逐漸成熟並形成標準的技術用在Evernote上是不是難度真的很大呢,在用戶體驗方面Evernote確實做得有點落後了。但回過頭想想看,對筆記來說,反正一點點的顏色提示就能稍微改善視覺,弄丟的文字都是一般都是拷貝上去的。給自己看時,筆記的內容比形式重要;給大家看時,形式和內容同樣重要,反正將來要是有個漂亮的博客插件,有選擇地發布到網上時不醜就好了。

---------------------------------------

最後,閑扯幾句,從用戶角度講,我一直沒把它當做剪切粘貼收藏網上的內容的工具,這功能Pocket有且好用得多。筆記也不是放大圖片和大附件的好地方,太大的附件放到網盤上在筆記里放個鏈接即可,百度雲盤、360雲盤、金山快盤又不是盛菜用的。Evernote就是筆記軟體,筆記就是記錄自己寫真正感覺有用的東西以備不時之需,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敲進去的,雖然也有不是原創的,但都是實實在在自己消化過的,不然和抄書有啥分別呢。據說幾個G就能裝下一個大英百科全書了,因此實在是覺得每月免費60M的流量綽綽有餘。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已經發布的有用插件,比如菜譜、人脈、日程,存些數據對有些用戶來說還是需要的。


我喜歡Evernote,因為它能滿足我最基礎的需求

  • 記錄各種信息,能夠分級,雖只有二級,但從大範圍來講,足以。
  • 能滿足我在需要查找信息時,根據一個簡單的標籤找到所有相關信息,足以。
  • 全平台支持也是我選擇他的一個理由。另外豐富的格式支持也是非常不錯的體驗。

那麼,Evernote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其實很簡單,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完善產品的基礎結構,且豐富功能,最後保留最好的功能和形態。因為一款產品,從最初的簡單功能,到慢慢的複雜化,然後到最終的形態,有一個過程,不要抱怨他現在功能多,他只是還沒有到終點,不知道那些東西該扔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的反饋,Evernote後台數據的分析,將會得到一個相對完善的產品。

這是一家重視用戶的公司,而不是一家為了賺錢而設計產品的公司。僅從這一點,我相信Evernote會越走越好。


推薦閱讀:

什麼是晨間日記?為什麼很多人在 Evernote 里有該分類?
如何下載印象筆記剪藏瀏覽器插件 Evernote Web Clipper ?
Evernote 入華快一年了,印象筆記在本地化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如何優雅的使用手機APP做讀書筆記?
如何把 Evernote 的所有筆記導入進 OneNote?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Evernote | 印象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