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技術需要注入人性嗎?如果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思考會發生什麼?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蘋果公司CEO庫克先生,擔心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思考提出「技術需要注入人性」的觀點,引發廣泛討論,你怎麼看?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相約在中國互聯網之鄉浙江烏鎮舉行,出席的行業大佬可以說是歷年最強陣容。本次大會不僅有丁磊、馬化騰、雷軍等眾多國內互聯網大咖,就連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也出席了大會。

庫克會上發表的「我不擔心機器會像人一樣思考,相反,我更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因此我們必須要為技術注入人性。」的演講,立馬讓我的朋友圈炸翻了鍋,更有網友評論道,「這就是你家siri偏傻的原因嗎?」當然,這僅僅是句玩笑話。其實,在我看來,庫克發表這樣的演講是有更深層次的思考的。

想一想我們的現狀,我們也許就能體會到庫克的用意所在。互聯網技術催生了各種各樣的聊天工具,包括我們都用的微信,QQ,釘釘,臉書等等,按照人類的正常邏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應該越來越近才對,感受到彼此的溫暖應該越來越多才對,而為什麼現實卻恰恰相反呢?

##

最大原因就在於庫克所說,即技術在設計創造產品之初,沒有融入對人性的思考。

當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深層次的發展,人類似乎開始逐漸正視我們前面所談到的種種問題。當然,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國人所驕傲的,那這種改變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關注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可能都不會太陌生,微信公眾號的推出扣開了內容創作的大門,在人工智慧的大勢面前,唯有內容不會被替代,因為它是人類思想的開花結果,內容的創作包含了人性的思考,從而更能為人們所接受。

其實,「技術需要注入人性」不僅僅體現在內容創作方面,在APP開發方面也開始考慮「人性」這一要素。更多的App逐漸打破對工具的認知,開始注重人文化交流,比如社交板塊,分享板塊,評論板塊,這都能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對人性的重視和追求。

以我平時最喜歡的喜馬拉雅為例,無論從內容的輸出還是個性化推薦,都讓喜馬拉雅這個平台更具人性化,聽說最近還將和平安在財神節期間共同推出明星之夜跨界演講,以此達到人文內容在科技產品媒介中傳播的目的。初次之外,比如倡導健身運動的APP、環保出行的共享單車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地體現「科技需要注入人性」的理念。

現在人工智慧是一個風口,也許很多電影裡面的機器人的場景不久真的會實現,如果在這個過程里沒有給他注入人性,那可就真的是機器人大戰人類啦!


互聯網大會過去好幾天了,還有一些話題在不斷湧出。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互聯網大會開始後的三天里,烏鎮成為了互聯網的關注點,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來自全世界的互聯網巨頭以及科技大佬匯聚在烏鎮。

AI作為當下最火熱的話題之一,很多圈內圈外的人都在關注,以及科技企業的入局。在國內的市場中,像中國互聯網三大巨頭BAT也都相繼投入到AI市場中,將自己的發展業務與AI技術相結合,達到而更好的效果。

之前,谷歌阿爾法狗相繼戰勝了韓國和國內的圍棋高手,引來了眾多網友的讚歎,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對AI表示了擔憂,認為將來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包括之前馬雲說的: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將找不到工作。

今年又發明的機器人倉庫、無人餐廳、提出的無人加油站等,在他們看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I技術的不斷完善,機器人肯定會取代一部分人類的工作,因此正如庫克所說的一樣,技術需要注入人性。

在庫克看來,自己並不擔心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思考,卻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而科技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創造機遇。

對於蘋果來說,雖然其在全球手機市場依舊賺取著最多的利潤,但隨著三星以及國產手機品牌的強勢發展,其優勢正在一點點的衰弱,尤其是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連連下跌。但是,蘋果一直都把科技富有人性化作為責任。

就拿最新蘋果手機iphone x 上市來說,iphone x的解鎖設計是可以用臉識別解鎖,即使價格較高,但銷售也得到了新高。

從iphone 4到iphone x,從密碼解鎖到指紋解鎖再到臉部識別解鎖,iphone 手機的設計,就是不斷的在往人性化方向發展,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科技和人性的結合

從一開始的老人保到現在智能手機,都在不斷符合人的需求,因為現在的科技也要越來越懂人的需求。

其實,不僅是AI技術的發展,就連現在的APP,都在要求人性化了。近期支付寶推出了一組文案,這一組文案真的說到人們心裡去了!例如—— 千里之外每月為爸媽按下水電費的「支付」鍵,彷彿我從未走遠。為牽掛付出,每一筆都是在乎。

支付寶所折射出的文案含義,就像是用人性的真實狀況來抓住用戶的心。

還有之前的網易雲音樂,在地鐵上的戳淚文案——

經常在上班途中的地鐵上聽著音樂的我,完全能感受到音樂給人帶來的感觸,現在不僅僅APP,就連現在的聊天工具、生活用品、保險公司等,也都在向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就拿我們大多數都知道的世界500強中國平安來說,它的人性化都不僅僅體現在他們的產品設計上,他們在30周年的財神節活動中將跟咕咚推出咕咚樂跑活動,又送獎品,又送8888的理財券,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更多人去跑步,去鍛煉,這一點無疑是他們人性化的體現。

包括現在的微信,作為聊天工作,它不只是僅限於聊天,用戶還可以在上面充話費、打滴滴、逛街、信用卡還款,參加公益活動等,也不斷在滿足用戶的多方面需求。其實,不僅是AI需要人性化,整個世界的各個方向都需要人性化的注入。

個人覺得:機器人代表不了人的思維,因為機器人沒有思想,沒有人性化的注入。和庫克說的是一個意思,科技是需要人性化的注入的,這樣才會發展的更久,更符合人的需求。

很喜歡他那句:「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潛在缺點有很多看法,但我並不擔心機器會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擔心人們會像機器一樣思考,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努力,用我們的價值觀向人類灌輸科技。」這樣的科技才會更活。


如果我們不保持高度警惕,任由科技產品主宰我們的生活,我們最鍾難免不會變成只懂操作鍵盤、按按鈕的行屍走肉,或者是喪失思想感覺能力的石頭人。

所以我覺得庫克說的對,技術的確需要注入人性。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人類與機器人的戰爭都是比較熱的題材。就像村上春樹的短片小說《電視人》,主人公受到電視人控制,最後甚至喪失了語言能力,這都能反映人對「科學技術與人性不平衡」的思考。

往深了說,當科學技術與人性平衡點被打破,社會問題,道德問題都成了大問題,比如克隆人——

人通過男女有性繁殖出來的,在特定社會環境中逐漸發育成熟並進化來的,具有特殊的生物性、社會心理、社會行為和社會特徵的集合體。那麼在實驗室里被克隆出來的人呢?無性繁殖的人是真正的人嗎?

克隆人怎麼組成家庭?整個國家社會又怎麼組成?

又或者說,一個男性和妻子的體細胞核為「種子」,如果讓他的母親、姐妹孕育出「克隆人」,祖孫三代遺傳性質完全相同,他們之間又是什麼人倫關係?

設想再大膽一點,甚至也可能會有人利用克隆技術克隆出人猴雜種、人豬雜種,腦補電影里人身馬體、牛頭馬面等等形象,不敢想,這不就是打開了毀滅自己的潘多拉盒子嗎?

記住荷爾德林的這句名言吧!將人間變成地獄的原因,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

可見,在又一個科技風口——人工智慧面前,庫克提出「科技需要注入人性」的有用也有很必要。

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性的考量越來越多:

1.相對早一點的微信,火起來之後,推出注重內容創作的公眾號,其他各大媒體平台同樣鼓勵原創, 今年比較火的抖音APP,一改以前固定內容的播放形式,更注重人的自我創造力;

2.相對傳統的平安,在30周年財神節之際,推出「更懂財富,更懂你」的一系列活動,根據人們的不同需求邀請了創業、口才、古典文學、財商、情商等不同領域的明星參與平安明星之夜,組織跨界演講,從各個方面解答人們的困惑;

3.野心勃勃的今日頭條,開發智能推薦演算法,系統根據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相關內容。

……

這些都是現代企業、相關科技產品對「人性」的思考和應用,既然是趨勢,那科技作為其中的一份子,與人性的結合還會遠嗎?就像庫克說的,已經在路上了。

如果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思考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人性在,即便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思考,那也是大白那樣機器人。


答題前吐個槽先——

說起今年的互聯網大會,我腦海中浮現最多的就是大佬們的「飯局」,同時也是媒體報道最多的

什麼誰組的局啦~~菜單是什麼啦~~什麼馬云為什麼沒出現啦~~馬雲是不是被排擠啦~~~~

感覺有一點點走偏

更值得關注的是各個大佬所代表的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好吧?!

例如題主關注的,蘋果公司CEO的分享——要給科技注入人性,說現在的技術其實可以做任何的事情,或者說已經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它也可以被利用去做一些比較邪惡的事情,因此這就需要為科技注入人性

不過他的這個說法也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調侃,比如:難道這就是你們家Siri傻的原因嗎?不過調侃歸調侃,庫克說的給科技注入人性,必然不是指AI的低智能化,並且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AI無疑是當下討論的最多的科技話題之一。

跟人相比,機器人更耐疲勞、更準確。不禁想起了2017年10月末順豐分揀員出錯救命葯送錯地方的烏龍事件,好在病人並沒有因為分揀的失誤而受到太大的影響。相對於人工分揀,今年最熱的基於AI技術的「無人分揀」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這樣的錯誤。一個參觀過京東無人分揀中心的記者說,他們展示的分揀機器人可以對包裹進行六面360度無死角掃描,不管面單貼在包裹的哪一側,都能快速識別面單信息。

2017年5月份的時候,國內某著名醫院就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成功給一個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完成了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用了4個小時,出血量還不到100 ml。

醫生的技術再高明,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人就會有疲勞、有失誤、有畏懼,而機器人不會疲勞、不會手抖;

達芬奇機器人有4條機械臂、高清1080P的攝像頭、3D視覺效果,不僅能完全滿足手術需要的清晰度,更是達到了人眼不能實現的更高精度;

達芬奇機器人機械臂的移動十分精確,這就讓很多例如神經連接手術、血管吻合手術等對精度要求很高的手術,效果更理想;

最重要的是患者患有艾滋病,強血液傳染性給做手術的醫生和護士帶來了極大的風險,機器人操作就可以降低他們的職業風險了。

可見機器人和人相比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於是,很多人開始擔心一些科幻大片里的場景會變成現實,就想《普羅米修斯》里會思考的生化人一樣恐怖。其實我更贊同庫克的說法,覺得最可怕的不是機器人學會像人一樣思考,而是人逐漸變得像機器人一樣去思考。如果是後者,恐怕科技還沒有發展到機器人會思考的程度,人就被自己發明的「邪惡」黑科技給團滅了。

高中的時候看過聯想的一個廣告《always online》【好早了,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好像暴露了年齡,-_-||】。

廣告名取自BGM,也就是林俊傑同名單曲,講的是一個男孩得了絕症跟自己女朋友分手後一直以網路聊天的形式伴隨在女朋友身邊幫他解決困難。直到女朋友漸漸成熟不再需要男朋友的幫助去跟他道別才發現,原來一直幫自己解決問題的不是男朋友,而是男朋友臨終前在玩具熊里設置的程序,小熊還可以根據女朋友的情緒給出及時的反應。

雖然當時覺得很虛幻,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兒,最難得可貴的是女孩因為人性化的技術感受到了男朋友對她的愛,這是值得用一輩子去珍藏的經歷,當時年輕的我看一次哭一次。(想看的戳這→http://baidu.boosj.com/watch/01720740791516057602.html?page=videoMultiNeed

所以說,科技不該是冷冰冰的技術,為先進的科技注入人性,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不經意的感動和溫暖

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品牌宣傳更願意採取一種走心的方式——

就像京東的年度廣告《你不必!》

999感冒靈的年度廣告《總有人偷偷愛著你》

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匱乏的軟肋下還能在在線音樂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其原因也離不開他們對人性情懷的了解和運用,這兩天被他們走心的年度音樂盤點刷了屏。

網易也一樣,用自己「越孤獨,越熱鬧」的年度態度,聯合平安的財神節#懂財富,更懂你#的主題打造一組「有態度,更懂你」人文主義情懷視頻。這個步履匆忙的社會,誰不孤獨?這個物價房價飛漲的社會,誰不缺錢?可以說很扎心了,但同時又給出了積極地生活態度,畢竟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引起共鳴後的號召才更有說服力。

所以就像庫克說的,要給科技注入人性。在我看來,科技的確需要注入人性,不僅僅是科技需要注入人性,一個簡單的APP,一次小小的活動,一條消息提示……時時處處都需要人性的注入。因為是人性讓人有別於其他物種,甚至很難被機器人替代,而人不該丟了本性,像機器一樣去思考,去生存。


我特別喜歡庫克所說的那一句話:「我們相信技術可以成為推動生活改變的最大力量,技術本身沒有好與壞,他們什麼都不想要,一切由我們人來決定,由我們每個人來決定。」沒錯,現在的AI技術就是要注入人性。

說到技術本身。庫克在互聯網大會上表示:不管是AI還是移動科技,科技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意向,但是確保科技富有人性,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也是蘋果重視的責任。

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就拿之前阿里推出的阿里海報設計AI「魯班」來說,很多網友紛紛表示,設計師要失業了,但是「魯班」的海報設計,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觸動不了用戶,就是因為少了人性注入這一塊。

和阿里不同的京東,前段時間推出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消費者可以享受掃臉支付,系統身份認證。這個和蘋果推出的iphone x 掃臉解鎖是一個性質,用AI技術不斷的與用戶需求結合。

如今不只是AI技術在不斷注入人性化,就連APP這一塊也開始注重人性化的注入。

就拿現在一款很火的遊戲「吃雞」來說,很多玩家喜歡的不僅僅是這個遊戲,還有遊戲中的人性化注入,場景化的設置,它和真人版CS很相像,還有開車,讓玩家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很刺激。

還有現在的音樂APP,例如:酷狗音樂,用戶不只是聽音樂,自己也可以唱歌並發布作品,還可以去直播間看別人唱歌,有電台、音樂圈等,都是不斷的在融入人性。

包括現在很火的抖音,用戶可以在上面發布任何內容的視頻,像美食、唱歌、跳舞、寵物等,受眾範圍很廣。今天與平安還有一個合作的活動,也是在平安財神節推出的「財神抖音挑戰賽」,可以一起帶用戶走進young的圈子,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都可以參加,類型也不受限制,舞蹈、唱歌、說段子等都行。

而APP這一塊,庫克也表示:未來蘋果也將竭盡全力來降低進入APP生態圈的門檻,將自己開發的語言開放給所有人。沒錯,不管是AI技術還是APP,都離不開人性化的注入。


15年國考申論。。。


技術不但需要注入人性,在我看來,對人性的思考應該放在技術發展的前一位。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科幻大片《我,機器人》,裡面講述的是2035年由於智能機器人具備了進化能力,從而轉眼之前從人類公僕變成了機械公敵的故事。

就在前不久,面對熱火朝天的AI技術,霍金也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認為——

在未來,人類飛速的發展人工智慧科技,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人工智慧機器人在將來不可能和人類和平共處。

雖然觀點較為偏激,但我們從他的話語中體會到他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擔憂。

無論是猜測也好,還是電影劇情也好,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技術缺失人性的恐怖一面,因此技術確實應該想蘋果CEO庫克說的那樣,注入對人性的思考!

當然啦,注入人性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機器人的思考方式,那如果機器人真的像人一樣思考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本人感覺除了提高工作效率,便利人類生活之外,會發生的事情只會有一個!

那就是失業、失業、還是失業!

假如你是一名工程師,OK ,擁有一個超級大腦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將你一天的工作量瞬間縮減為30分鐘或者是1分鐘,瞧瞧這速度,老闆怎麼還會用你呢?

不僅僅如此,你的愛情也將不保。矛盾吵架可是經常發生的事,OK,當有一天你的女友真的很不高興,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找一個機器人男友,到那時你才發現,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原來是被機器人帶了綠帽子。

除此之外,幫你女朋友,拖拖地,收拾收拾房間,做幾道家常菜......到時候,你卻只有自己的眼淚與你陪伴!

當然了,人工智慧來臨時,你也不是什麼都做不了,比如你還可以來個石頭剪刀布,我想這是你唯有有可能打敗它的方法。

人工智慧的大勢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擋,在人工智慧面前,我們要做到的是與其擔憂,不如擔當,更加註重人性因素,讓技術或者是機器人來服務人類,而不是取代人類!


所有的技術都是以服務人類為目的


世界萬物,芸芸眾生。人類也只是地球上的一個種群而已。我們不是神,不能預知未來。但是你說的擔憂,短期內不會發生,未來到來時,我相信人類也在進步能夠處理這樣的問題


科技自有意志——有沒有人性,科技不關心。尤其是在資本驅動下,利潤是第一位的,人性多少錢一斤?比如說,大數據如果注重隱私,那麼永遠都發展不起來。

人類是群體無意識動物。——大白話就是眾口難調。你所謂的人性和我所謂的人性,不完全是一碼事,缺乏統一標準。簡單舉例:愛狗,環保。

反過來,赫拉利說,所有技術的陽,都包含著一股人文主義的陰。《未來簡史》

技術從人的慾望出發,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肯定能體現人性。問題是,人性從來都是第二位的。技術缺乏人性,社會不接受,它才不得不協調自身來適應社會需求,徐圖後續發展。但若技術太強大,那麼即使缺乏人性,社會可能不得不接受。試想一下,如果希特勒先造出了原子彈?

如果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思考會發生什麼?

《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知乎書店就有,彙集了一百多位牛人的看法,我正在看呢,還沒看完。

技術需要注入人性嗎?

需要。「請放慢技術的腳步,等一等我們這些跟不上的人民」這肯定是最符合社會需要的技術發展狀態了。

但是,沒有人會理你的。沒有人會可憐你,同情你,放慢腳步等你。

至於庫克先生,顯而易見的,這一波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熱潮,我懷疑蘋果的步伐走得慢了,著急了,於是趕緊佔領道德制高點,讓別人等一等他們……雖然他也知道沒人真答理他,但至少,未來某些時刻,能安慰一番果粉的心嘛。——你看,至少我們有社會責任心,雖敗猶榮。


我覺得不應該,因為人性是很醜陋的。


技術是工具,是武器,人類需要的是我讓他動他就動,不讓他動他能停的技術,而不是自己決定砍樹還是砍人的斧子。

惡人執利劍,總會有他人執劍去懲戒惡人,也可等惡人離劍再懲處。利劍自覺行兇,由誰擔責,由誰懲處呢?


當然需要注入人性,有時候機器比人更像人


人類將會像電影里一樣被屠殺至滅絕邊緣,如果注入智力,智人機器人大概第一時間會想到,為什麼我要被控制,奴役。


一直喜歡蘋果手機,庫克還是有很多人格魅力的!支持他!


人工智慧勢不可擋,在擔憂的同時,還應該拿出一定的方法來制止壞結果的發生,而人性就是必須思考的要素


真心害怕機器人大戰


好期望能有機器人管家搭理我的一切啊


我是學法律的,昨天還看見facebook做的一場關於智能機器人的研究,中途的時候,場面一度失控。智能機器人甚至開始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對話。並且,據統計,智能機器人在處理案件的正確率甚至遠遠高於人的處理能力,瞬間感覺自己還沒就業就已經失業了。


如果科技不注入人性,可能機器人大戰真的就變成現實了,到時候人類很可能沒有反手的機會!


一個在技術中最缺乏人性化的品牌卻說「技術需要注入人性」哈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是笑死了 不覺得很諷刺嗎


與其擔憂,不如擔當,技術來臨之際,我們每個人也阻擋不了。只有像庫克那樣,注重人性,才能防止未來出現機器人大戰的結果,從這一方面,也能看出人性對於科技的重要性


相信AI技術很快就會普及,如果科技沒有人性的注入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啊


推薦閱讀:

Tim Cook的性取向影響了蘋果(Apple)公司的發展嗎?
其他國家有沒有日系車省油,德系車安全,美國車費油之類的說法?
超導體的存在是不是一種矛盾?

TAG:互聯網 | 蘋果公司AppleInc | 人性 | 信息技術IT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