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有哪些很好的翻譯家?


巴金說過,全中國的法語翻譯一共有兩個,傅雷是一個。我是半個,剩下其他所有人加起來算半個。

我爸爸讓我一定要看傅雷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他說在他一個月只有40塊錢工資的時候曾經花17塊錢買過這套書。(我爸爸糾正我:是27塊錢!)我爸爸評價道:這是鋼琴敲出來的文字。

我是一個中英筆譯,我認為心目中最好的譯者有很多,但目前若要我推薦給大家,我首推許淵沖老爺子。為什麼叫他老爺子?我喜歡他不僅因為他衝天的才氣,還有那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文人戾氣,

(可參見:許淵沖 我應該比楊振寧強一點 老爺子這專訪笑死我了)吸引我,讓我對這個人有種莫名的親切親近感。其實我本身不喜歡恃才傲物的人,但許老爺子真是讓我恨不起來。他作為一個大學問家天天接受專訪時瞧不起傅雷,楊振寧,魯迅這樣真的好嗎(感覺他的偶像錢鍾書和他簡直一個模子。。)!跟記者說自己愛吃巧克力,愛上網,真的對得起自己德高望重的reputation嗎!他93歲發誓要譯完莎士比亞全集真的不給後生留飯吃了!這老爺子!

我之所以選擇去北大讀研,也就是因為那種「能和偶像在一片土地上做學問」的感覺,讓我心生悸動。

祭出老爺子的幾個金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長恨歌譯文:

The beauty-loving monarch longed year after year

To find 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peer.

A maiden of the Yangs* to womanhood just grown,

In inner chambers bred, to the world was unknown.

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too hard to hide,

One day she stood selected for the monarch』s side.

Turning her head, she smiled so sweet and full of grace

That she outshone in six palaces the fairest face.

She bathed in glassy water of warm-fountain pool,

Which laved and smoothed her creamy skin when spring was cool.

Upborne by her attendants, she rose too faint to move,

And this was when she first received the monarch』s love.

Flowerlike face and cloudlike hair, golden-headdressed,

In lotus-flower curtain she spent the night blessed.

She slept till sun rose high, for the blessed night was short,

From then on the monarch held no longer morning court.

In revels as in feasts she shared her lord』s delight,

His companion on trips and his mistress at night.

In inner palace dwelt three thousand ladies fair;

On her alone was lavished royal love and care.

Her beauty served the night when dressed in Golden Bower

Or drunk with wine and spring at banquet in Jade Tower.

All her sisters and brothers received rank and fief

And honours showered on her household, to the grief

Of the fathers and mothers who』d rather give birth

To a fair maiden than any son on earth.

The lofty palace towered high into blue cloud,

With wind-borne music so divine the air was loud.

Seeing slow dance and hearing fluted or stringed song,

The emperor was never tired the whole day long.

But rebels** beat their war drums, making the earth quake

And 「Song of Rainbow Skirt and Coat of Feathers」 break.

A cloud of dust was raised o』er city walls nine-fold;

Thousands of chariots and horsemen southwestward rolled.

Imperial flags moved slowly now and halted then,

And thirty miles from Western Gate they stopped again.

Six armies would not march -- what could be done? -- with speed

Until the Lady Yang was killed before the steed.

None would pick up her hairpin fallen to the ground

Or golden bird and comb with which her head was crowned.

The monarch could not save her and hid his face in fear;

Turning his head, he saw her blood mix with his tear.

The yellow dust spread wide, the wind blew desolate;

A serpentine plank path led to cloud-capped Sword Gate.

Below the Eyebrow Mountains wayfarers were few;

In fading sunlight royal standards lost their hue.

On western waters blue and western mountains green

The monarch』s heart was daily gnawed by sorrow keen.

The moon viewed from his tent shed a soul-searing light,

The bells heard in night rain made a heart-rending sound.

Suddenly turned the tide. Returning from his flight,

The monarch could not tear himself away from the ground

Where 『mid the clods beneath the slope he couldn』t forget

The fair-faced Lady Yang, who was unfairly slain.

He looked at ministers, with tears his robe was wet;

They rode east to the capital, but with loose rein.

Back, he found her pond and garden in the old place,

With lotus in the lake and willows by the hall.

Willow leaves like her brows and lotus like her face;

At the sight of all these, how could his tears not fall

Or when in vernal breeze were peach and plum full-blown

Or when in autumn rain parasol leaves were shed?

In western as in southern court was grass o』ergrown;

With fallen leaves unswept the marble steps turned red.

Actors, although still young, began to have hair grey;

Eunuchs and waiting maids looked old in palace deep.

Fireflies flitting the hall, mutely he pined away;

The lonely lampwick burned out; still he could not sleep.

Slowly beat drums and rang bells; night began to grow long;

Bright shone the Milky Way; daybreak seemed to come late.

The lovebird tiles grew chilly with hoar frost so strong,

And his kingfisher quilt was cold, not shared by a mate.

One long, long year the dead and the living were parted;

Her soul came not in dreams to see the brokenhearted.

A Taoist sorcerer came to the palace door,

Skilled to summon the spirit from the other shore.

Moved by the monarch』s yearning for the departed fair,

He was ordered to seek for her everywhere.

Borne on the air, like flash of lightning he flew;

In heaven and on earth he searched through and through.

Up to the azure vault and down to deepest place,

Nor above nor below could he e』er find her trace.

He learned that on the sea were fairy mountains proud

That now appeared, now disappeared amid the cloud

Of rainbow colours where rose magnificent bowers

And dwelt so many fairies as graceful as flowers.

Among them was a queen whose name was Ever True;

Her snow-white skin and sweet face might afford a clue.

Knocking at western gate of palace hall, he bade

The porter fair to inform the queen』s waiting maid.

When she heard there came the monarch』s embassy,

The queen was startled out of dreams in her canopy.

Pushing aside the pillow, she rose and got dressed,

Passing through silver screen and pearl shade to meet the guest.

Her cloudlike hair awry, not full awake at all,

Her flowery cap slanted, she came into the hall.

The wind blew up her fairy sleeves and made them float

As if she danced the 「Rainbow Skirt and Feathered Coat.」

Her jade-white face crisscrossed with tears in lonely world

Like a spray of pear blossoms in spring rain impearled.

She bade him thank her lord, lovesick and brokenhearted;

They knew nothing of each other after they parted.

Love and happiness long ended within palace walls;

Days and months appeared long in the fairyland halls.

Turning her head and fixing on the earth her gaze,

She saw no capital 』mid clouds of dust and haze.

To show her love was deep, she took out keepsakes old

For him to carry back, hairpin and case of gold.

Keeping one side of the case and one wing of the pin,

She sent to her dear lord the other half of the twin.

「If our two hearts as firm as the gold should remain.

In heaven or on earth we』ll sometime meet again.」

At parting she confided to the messenger

A secret vow known only to her lord and her.

On seventh day of seventh moon when none was near,

At midnight in Long Life Hall he whispered in her ear,

「On high, we』d be two lovebir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

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譯者這一行,高投入低收入,低回報高風險,常常伴隨偉大卻基本名聲不顯。是本世紀唯一的,即使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也不多見的悲催職業。


這一行業對社會的貢獻不可謂不大,沒有他們我們想看外國文學就只能自己苦學十幾門外語。 這一行業的入行門檻不可謂不高,至少需要融會貫通中文、文學和一門外語三個專業。然而,論名氣,大師級的譯者都不見得比普通作家有名。論待遇,譯者的千字稿酬僅僅相當於作家的一半到十分之一不等。同樣是翻譯,比起政界的同聲傳譯和商界的商貿翻譯,翻譯文學作品的工作量最大,收入又最低。親愛的讀者,請你告訴我,一個人選擇了幹這一行,除了對文學的苦戀痴迷,還能是出於什麼原因呢?老一代翻譯家還好,至少有著體制內的福利待遇,可以皓首窮經、苦心孤詣,一輩子只鑽研翻譯一本著作也有生活保障。但隨著出版界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以及老一代翻譯家要麼溘然長逝要麼垂垂老矣,中青年譯者們得到的機遇增加了,生活的壓力卻沒有減少,工作的邀約多了,受到的質疑也更多了。這批年輕的,對外國文學犧牲最大的人群不方便自己出來表功、叫撞天屈,就讓筆者這個外人,誇一誇他們的勞苦功高,贊一贊他們的擠奶吃草,眼含熱淚,為他們高唱一首壯歌吧。

北島


2005年,北島出版了「詩歌傳記」《時間的玫瑰》。書中不僅介紹了20世紀九大詩人的生平還用自己與其他譯者的譯作進行了對照。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北島的翻譯一如他的詩歌,從不使用佶屈聱牙的字眼,更不玩弄華麗的文字遊戲,依然是樸素的語言,一貫的冷峻的派頭。在閱讀《時間的玫瑰》之前,我雖然也很在意翻譯但是委實沒有想到譯者之間的差別會大到這個地步。下面是曼德爾施塔姆《列寧格勒》節選的翻譯對比:


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淚,


如靜脈,如童年的腮腺炎。


(北島譯)


我回到了我的城市,對它如此熟悉,


就像淚水、血脈、兒童腫脹的腺體。


(晴朗李寒)


我回到我的城市,我熟悉這裡的每滴淚水,


每條街巷,我熟悉孩子們的血脈線路。


(菲野譯)


我回到了我的城,這非常熟悉的城,


熟悉到每道紋理,孩提起就在此周遊。

(劉文飛譯)

我回到了我的城市,這像眼淚,血管,


和童年的腮腺炎一樣熟悉的地方。

(楊子譯)

我回到了熟悉至噙淚程度的我的故城,


連木石的紋理和兒童微睡的淋巴都熟稔。

(顧蘊璞譯)


各版本孰優孰劣,隨君所好,但毫無疑問能夠看出譯者對文學作品的不同解讀能夠給讀者帶來天差地別的閱讀體驗。其實筆者不太願意列出北島,因為他的主要職業是詩人,不是專職的譯者,但是一來他所做的詩歌翻譯對比,列舉出來可以節省篇幅,二來也是因為有名氣的,能查到資料的中青年譯者實在少得可憐。

李繼宏


號稱《瓦爾登湖》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的譯者,「年輕天才翻譯家」李繼宏,鼎鼎大名,備受爭議。筆者曾經在書店仔細翻看過他翻譯的《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和《小王子》,然後就都放了回去。


秉承著允許年輕人犯錯誤、鼓勵年輕人幹事業的原則,還是得誇夸人家。李繼宏提出由於現代通信發達,方便了譯者查閱資料、請教問題,因而可以超過老版本以及老一代翻譯家接受教育時,白話文還不成熟因而使得讀者覺得外國文學難讀這兩個觀點,不得不說有些道理。但是文學翻譯界之前好像從來沒出現過什麼「年輕天才翻譯家」,因為文學翻譯歷來都是慢工出細活。主要依靠豐富的閱歷來提高的概括語言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恐怕不是打出「天才」兩個字就能取代的吧?作為一個80後譯者,李繼宏的高產真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可「最優秀譯本」這樣的評價難道不應該是由讀者作出的嗎?出版社越俎代庖替讀者貼上這種評價合適嗎?


的確,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熟能生巧,但譯者恰恰是最好的反例。翻譯的經驗越豐富就越認真,付出也就越來越大,例如校對的經驗越豐富,就意味著用於校對的時間越來越多。有些譯者翻譯一本書購買資料的開銷甚至超過出版社給的稿費,如果李大天才您這麼高產的同時還保持著這麼認真的態度,我們是不是該給您捐款了?


李繼宏在承受這麼多的非議的同時還能獲得那麼多的約稿,說明他有他的本事。況且他還是譯者中極其少見的善於搞宣傳的人物,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可真是是人才難得。要是他別再往「天才」上靠,致力於做一個翻譯大家兼宣傳能手,像筆者這樣的讀者也不是就不能買他的帳的。為你壯行,步子別邁得太大,加油,李繼宏!

潘帕


像《芒果街上的小屋》這樣小清新的書按說並不怎麼合筆者的胃口,只是因為書腰上有筆者一直很喜歡的作家張悅然的推薦詞「據說譯者是個隱世的才子,偶有興緻,翻譯些自己喜歡的文字,謝謝他。」就拿起書翻了翻,正好看到這一句,「只是一所寂靜如雪的房子,一個自己歸去的空間,潔凈如同詩筆未落的紙。」筆者心中的某個角落瞬間被融化,八年過去仍然難以自制地感動、難以忘懷地吟誦。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並沒有多麼深刻雋永,也沒有怎麼經典突出,可由於譯者清麗脫俗的翻譯竟然硬生生成為了一部充分體現優秀譯者價值的經典。


人們奔走相告,競相傳頌著書中的段落,網友們在好長一段時間內都在轉發著書中驚才絕艷哀而不傷的句子,人氣最高的除了筆者最愛的那一句還有「你永遠不能擁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來又沉醉。在你憂傷的時候,天空會給你安慰。可是憂傷太多,天空不夠。蝴蝶也不夠,花兒也不夠。大多數美的東西都不夠。於是,我們取我們所能取,好好地享用。」


這位80後風格的60後隱世才子是一位生化學博士後,棄研從實業,閑時讀書,偶涉藝文,著有《虛構即現實》博客一處,多為讀書筆記和文藝評論,譯作有《芒果街上的小屋》《聖誕憶舊集》《神諭之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不能至,心嚮往之。潘帕先生,請一定允許我戴上帽子,以便向您脫、帽、致、敬。

馬愛農馬愛新


這是一對姐妹花譯者,也是馬清槐先生的兩位孫女。談到她們二位,首先要請大家看一下這份譯者名單: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蘇農(曹蘇玲 馬愛農)譯


《哈利·波特與密室》 馬愛新譯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鄭須彌譯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馬愛新譯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馬愛新 馬愛農 蔡文譯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馬愛新 馬愛農 譯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馬愛新 馬愛農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是筆者最為敬重的出版社,而這份敬重的起點正是《哈利·波特》系列,書中經過修改的部分全部用相對小一號的字體標了出來,足見譯者的嚴謹和坦誠,而流暢的翻譯文筆更是讓筆者第一次一口氣讀完一本書。馬氏姐妹承擔了該系列大部分的翻譯工作,足見人民文學出版社對其信任和滿意程度。


一開始,人民文學出版社少兒室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交給了老翻譯家曹蘇玲,可翻譯到半截,老人家對於這部魔法題材的小說能否出版表示了強烈的質疑,這樣人民文學出版社少兒室只好把正在與妹妹合譯《哈利·波特與密室》的馬愛農調來接著翻譯。在翻譯經典名著方面,中青年翻譯家目前來說還沒有超越前輩,能夠打成平手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在翻譯新鮮題材的文學作品方面,老翻譯家的局限性和年輕翻譯家的優越性就都體現了出來。而在魔幻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驚悚小說方面,中青年譯者更是強爺勝祖,獨佔鰲頭!


馬愛農的名聲大到什麼地步呢?當年有金庸新、古龍新欺世盜名,現如今也有「馬愛儂」涉嫌仿冒,作為一個譯者能夠享受被盜版的待遇,此生不枉也。這對姐妹的名字幾乎可以當做兒童文學翻譯質量的保證,還請大家加深記憶,早晚用的上哦。

劉姿君


這位台灣翻譯家的資料少得要命,但人望頗高。這倒不僅僅是因為《白夜行》的風靡,因為《白夜行》是劉姿君一統江湖,沒有版本上的對照,讀者就是再喜歡《白夜行》也很可能不會把功勞記在譯者的頭上。直到《幻夜》出版,留心翻譯的讀者才發現劉姿君的繁體中文版本儘管比簡體中文版貴了六倍有餘但的確值得購買啊,不單純是因為簡體中文版對原著部分情節進行了刪節,更重要的是劉姿君的筆觸透著深深的涼意,讀起來就像是在秋雨中奔跑,而簡體中文版倒也不是有什麼缺陷,只是筆觸上趨於冷淡,對讀者的作用力小了,讀者投入的感情也便少了起來。


在豆瓣讀書網上,同樣的一本書,繁體中文版的評分總是比簡體中文版的評價高一些。繁體字、豎版書、從右向左看這麼多不習慣之處疊加之後還能有這種現象可以說明台灣翻譯界的確有獨到之處。筆者讀過的台版書並不多,但就有限的幾本來看,似乎都能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這只是一種感覺,談不上什麼理由,可能是因為值得筆者花高價購買的台版書原本就是千挑萬選一咬牙一跺腳才買的好書吧。

范曄


不知道範曄很正常,沒看過《百年孤獨》也不出奇,但如果連聽都沒聽過《百年孤獨》,實在應該多讀點書……


《百年孤獨》的簡體中文版有過三個譯者——已故老一代翻譯家高長榮,執教三十多年的西班牙語教授黃錦炎,青年翻譯家范曄。


真是不得不佩服新經典公司的魄力,耗資120萬美金買下《百年孤獨》版權,之後放著現成的評價也很高的老版本不用,啟用年輕人范曄另起爐灶。筆者節選了書中開頭和結尾的三種版本以方便對比:


高長榮版: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他又跳過了幾頁羊皮紙手稿,竭力想往前弄清楚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死亡情況。可是還沒有譯到最後一行,他就明白自己已經不能跨出房間一步了,因為按照羊皮紙手稿的預言,就在奧雷連諾.布恩蒂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孔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上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黃錦炎版:許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時候,為了早些看到有關他死的預言,以便知道死的日期和死時的情景,他又跳過了幾頁。但是,他還沒有把最後一句話看完,就已經明白了,他從此再也不會離開這間屋子,因為這座鏡子城(或稱幻景城)在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譯讀出全本羊皮書的時刻,將被颶風颳走,並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完全消失。這手稿上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複,因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


范曄版: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里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他再次跳讀去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房間,因為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筆者不敢妄言三個版本孰優孰劣,但范曄與兩位前輩相比至少是不遑多讓的。能夠翻譯《百年孤獨》這本具有傳奇曲折出版史的名著,這樣的機會是百年不遇的,而作為一個青年譯者更是尤為幸運,一戰成名。如今范曄的譯作並不多,要想對他做出詳細的評價還是拭目以待他的下一步大作吧。

孫仲旭


我只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但我真正想乾的就是這個。我常想,那麼多的名著,為什麼孫仲旭偏偏挑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雖然譯林出版社也不是沒幹過同一本書推出兩個版本的事兒,比如《追憶似水年華》、《第二十二條軍規》,但是向來是新版本出現之後就不再出舊版了,可孫仲旭和老翻譯家施咸榮的版本是交替著出,隔幾年都要再版。《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孫仲旭版的評價相對較高,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原因在於翻譯此書時,孫仲旭還是個青年,施咸榮卻已經年近古稀了,兩個人都是去表達一個青少年的心聲,此時豐富的人生閱歷自然成了最大障礙。孫仲旭獲勝也算是出於天然優勢。


真正展現出孫仲旭功力的是《一九八四》,因為老前輩董樂山翻譯的版本真的相當不錯,一般新版本面世都是因為老版本有缺陷或者語言風格太老舊,可這兩個條件,《一九八四》都不符合,孫仲旭卻再次迎難而上,老將門前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風。這次「比武」,董樂山版以睿智和準確見長,孫仲旭版以感染力和感受力取勝。孫仲旭了不起之處在於他能以熱情的態度講述一個冷漠的故事。讀者的口碑證明,他與老前輩比試得旗鼓相當。


孫仲旭先生的突然離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哀悼也使人們的目光前所未有的聚焦在譯者這一行業上,他生前所翻譯都是自己由衷喜愛的並與其靈魂產生共鳴的作品。他的身上有《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奉獻精神,《一九八四》《動物農場》的反烏托邦傾向和對自由、對良好公共秩序的嚮往,《有人喜歡冷冰冰》的一陣見血,《門薩的娼妓》的黑色幽默,《戀愛中的騙子》的洞察力和描述力,最後,是《夢想家彼得》的純真善良。王小波說過,「人類所有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孫仲旭先生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又太美好,是這些特質使他不堪忍受深淵的凝視,但正是這些特質使他的微博和豆瓣網主頁留下了眾多的讀者祈福的蠟燭,


逝者已矣,長歌當哭,譯者這個悲壯又幸福的職業終於獲得了人們的關注,百年來的凄風苦雨沒有擊垮這一行業並且還出現了幾位以最低調的職業闖出赫赫名聲的大師,比如傅雷,比如楊絳,比如草嬰,比如季羨林。中青年翻譯家門,請你們相信,今後的讀者將在你們身上投以更多的目光,人們對你們這些文學界的脊樑,對你們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柳鳴九。看他翻譯的《卡門》簡直是一種享受呀


查良錚、王道乾、傅雷、汝龍。

我終於有了勇氣來談談我在文學上的師承。小時候,有一次我哥哥給我念過查良錚先生譯的《青銅騎士》: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他還告訴我說,這是雍容華貴的英雄體詩,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譯的《青銅騎士》就不夠好:

  我愛你彼得的營造

  我愛你莊嚴的外貌……

  現在我明白,後一位先生準是東北人,他的譯詩帶有二入轉的調子,和查先生的譯詩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歲,就懂得了什麼樣的文字才能叫做好。

  到了將近四十歲時,我讀到了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說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詩人,後來做了翻譯家,文字功夫爐火純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譯筆沉痛之極。請聽聽《情人》開頭的一段: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 「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這也是王先生一生的寫照。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先生譯筆也好,無限滄桑盡在其中。查先生和王先生對我的幫助,比中國近代一切著作家對我幫助的總和還要大。現代文學的其他知識,可以很容易地學到。但假如沒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這樣的人,最好的中國文學語言就無處去學。除了這兩位先生,別的翻譯家也用最好的文學語言寫作,比方說,德國詩選里有這樣的譯詩:

  朝霧初升,落葉飄零

  讓我們把美酒滿斟!

  帶有一種永難忘記的韻律,這就是詩啊。對於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們——我愛他們。他們對現代漢語的把握和感覺,至今無人可比。一個人能對自己的母語做這樣的貢獻,也算不虛此生。

  道乾先生和良錚先生都曾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後來,因為他們傑出的文學素質和自尊,都不能寫作,只能當翻譯家。就是這樣,他們還是留下了黃鐘大呂似的文字。文字是用來讀,用來聽,不是用來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書。不懂這一點,就只能寫出充滿雜訊的文字垃圾。思想、語言、文字,是一體的,假如念起來亂糟糟.意思也不會好——這是最簡單的真理,但假如沒有前輩來告訴我,我怎麼會知道啊。有時我也寫點不負責任的粗糙文字,以後重讀時,慚愧得無地自容,真想自己脫了褲子請道乾先生打我兩棍。孟子曾說,無恥之恥,無恥矣。現在我在文學上是個有廉恥的人,都是多虧了這些先生的教誨。對我來說,他們的作品是比鞭子還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現在的年輕人,記住他們的名字,讀他們譯的書,是我的責任。

  現在的人會說,王先生和查先生都是翻譯家。翻譯家和著作家在文學史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這話也對,但總要看看寫的是什麼樣的東西。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文學次序是徹底顛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品卻默默無聞。最讓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並沒有寫出來。這些作品理應由查良錚先生、王道乾先生在壯年時寫出來的,現在成了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了……以他們二位年輕時的抱負,晚年的餘暉,在中年時如有現在的環境.寫不出好作品是不可能的。可惜良錚先生、道乾先生都不在了……

  回想我年輕時,偷偷地讀到過傅雷、汝龍等先生的散文譯筆,這些文字都是好的。但是最好的,還是詩人們的譯筆;是他們發現了現代漢語的韻律。沒有這種韻律,就不會有文學。最重要的是:在中國,已經有了一種純正完美的現代文學語言,剩下的事只是學習,這已經是很容易的事了。我們不需要用難聽的方言,也不必用艱澀、缺少表現力的文言來寫作。作家們為什麼現在還愛用劣等的文字來寫作,非我所能知道。但若因此忽略前輩翻譯家對文學的貢獻,又何止是不公道。

  正如法國新小說的前驅們指出的那樣,小說正向詩的方向改變著自己。米蘭-昆德拉說,小說應該像音樂。有位義大利朋友告訴我說,卡爾維諾的小說讀起來極為悅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灑落於地。我既不懂法文,也不懂義大利文,但我能夠聽到小說的韻律。這要歸功於詩人留下的遺產。

  我一直想承認我的文學師承是這樣一條鮮為人知的線索。這是給我臉上貼金。但就是在道乾先生、良錚先生都已故世之後,我也沒有勇氣寫這樣的文章。因為假如自己寫得不好,就是給他們臉上抹黑。假如中國現代文學尚有可取之處,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譯家身上。我們年輕時都知道,想要讀好文字就要去讀譯著,因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譯。這是我們的不傳之秘。隨著道乾先生逝世,我已不知哪位在世的作者能寫如此好的文字,但是他們的書還在,可以成為學習文學的範本。我最終寫出了這些,不是因為我的書已經寫得好了,而是因為,不把這個秘密說出來,對現在的年輕入是不公道的。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只按名聲來理解文學,就會不知道什麼是壞,什麼是好。

(出處:王小波,萬壽寺)

王小波是我最尊敬的作家之一,我最推崇他那句「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還有一點叫我相見恨晚,那就是他對翻譯的理解和推崇。他說他從來不看中國當代作家的小說,文學上的「師承」得自查良錚先生譯的《青銅騎士》和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假如沒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這樣的人,最好的中國文學語言就無處去學……對於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們———我愛他們。他們對現代漢語的把握和感覺,至今無人可比。一個人能對自己的母語做這樣的貢獻,也算不虛此生。」(《我的精神家園》)事實上他終生為之傾心的《情人》開頭一段那句「我已經老了」也規定了其文體的基本走向。他不止一次強調「最好的文體都是翻譯家創造出來的」,優秀翻譯家都是「文體大師」。不用說,他所指的翻譯家是查良錚、王道乾、傅雷、汝龍等老一輩翻譯家,為之歡欣鼓舞,就像在國外時一聽見有人誇獎中國和中國人就跟著咧嘴傻笑一樣。何況,大學這個行當言必稱學術,稱翻譯也必稱「譯學」(翻譯理論),而對於翻譯實踐一般是不正眼去看的,好比研究轉基因工程的農學博導很難瞧得起實際在田間勞作的農民。


楊憲益和戴乃迭(一對哦~)還有楊豫德!翻譯的莎士比亞 《貞女劫》真讓人拍案叫絕!


  • 朱生豪 (莎士比亞)
  • 傅雷 (巴爾扎克、羅曼·羅蘭)
  • 周作人、錢稻孫 (日本文學)
  • 董樂山,李文俊,傅惟慈 (英美文學)
  • 汝龍 (契訶夫)
  • 嚴復
  • 鳩摩羅什、玄奘(佛經)
  • 徐梵澄(印度哲學、尼采)


田德望老先生, 中國著名翻譯文學作家。

他翻譯的瑞士作家凱勒的作品《鄉村裡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小說堪稱德語文學翻譯作品中的範本。田德望畢生研究但丁,是國內最著名的但丁研究專家。1986年退休以後,他集中精力翻譯但丁的《神曲》,並在臨終前幾個星期完成了《神曲》的最後一部《天國篇》的定稿,歷時18年譯出了但丁用15年寫成的《神曲》。1994年,田德望翻譯的《神曲》不僅獲得了中國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彩虹」翻譯獎,而且獲得了義大利文學遺產部的國家翻譯獎。為了表彰他在但丁研究中的傑出成就,義大利總統於1999年接見了田德望,並授予他義大利「總統一級騎士勳章」。 2000年10月6日田德望病逝於北京。

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另外我覺得范曄、劉海寧、方柏林諸位都是非常不錯的譯者,推薦《百年孤獨》《夏日謊言》與《轉吧,這偉大的世界》這三本小說。


答兩個,朱生豪,林少華。

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簡直驚呆好嘛…在我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翻譯的好壞,捧著喜劇悲劇集看的毫無尿點,並沒有感受到朱生豪大神的厲害……

直到我再大了一點………

為毛這些外國人說話這樣奇怪!為毛這麼難看完!他們好無聊!

後來有一天我終於想通了……是朱生豪大大的起步價太高……看外國小說還不多的時候看了他的譯本,實在是流暢自然毫不齣戲,信達雅兼具,以至於太多翻譯家難以與其相提並論……

就像王小波在我的師承里說的,他通過王道乾先生和查良墉先生,懂得了什麼是詩歌的韻律美,我也覺得朱生豪大大為我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在初初接觸外國文學時就直接接觸了好的語言翻譯過程,雖然小並不能理解,越大卻越覺得受益匪淺。

誰都別攔著我,冰與火之歌的翻譯本我真的覺得好差!!雖然凜冬將至贊極了,但是它的翻譯水平實在是太不穩定了,什麼帶著輕淺的笑容,什麼起駕回宮……wtf……儘管翻譯也有很多亮點,但我實在是對譯者沒辦法誇一句好……

第二個是林少華…別的我不想多說…1q84看不下去,村上離了林少華這語言美感降了不是一點半點好嘛……誠然林少華只是譯者,但是對我來說,村上的譯本就應該是林少華的風格,其實肯定會有更好的翻譯家,但是我已經適應了林少華的文學氣韻,在我看來,村上的書應該就是某種調調,不在那個頻率上,會讓我覺得,這不是村上。

特別是,挪威的森林的序言實在太好……T_T……沒有序言的魅力我大約都不會重看w.

喜歡你就像春天的小熊在草坪上打滾。

春天暖洋洋的時候就會想起這段對話,萌的心都要化啦!


嚴復、林紓、傅雷、錢鍾書、魯迅等。隨便翻一本翻譯理論教科書,都會有這幾位先生的名字。

個人覺得他們之所以是大家,不僅僅是外語好(林紓不會外語),更多的是,他們的漢語功底紮實。

然後說一位令人唏噓的青年翻譯從業者,《麥田裡的守望者》譯者孫仲旭。

他因抑鬱症自殺那年我還在上大四。寫作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寫《動物莊園》的讀書筆記。老師發公郵里的有一份原著,另一份就是他的譯本。

他的譯著還有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伍迪·艾倫的《門薩的娼妓》等。


季羨林《羅摩衍那》


周煦良

讀過周煦良譯的毛姆作品《刀鋒》,對流暢清麗的語言印象深刻。後來查過他的履歷,知道他是文理兼通的學者,無怪乎語言如此不蔓不枝卻又巧妙。傅雷家書里也提到過周先生有極高的翻譯見識,但傅雷對周煦良的翻譯才能並不是很看重,大概是因為他的譯本語言帶有濃郁的上海氣息,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使用滬語俚語,對不是很了解的讀者來說稍微顯得有些隔膜。

王道乾

上面很多答案都提到了王先生,提到《情人》的經典開頭,果然王先生的翻譯功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王道乾先生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於他對文本的深厚鑒賞力和對原著作家的深刻理解。舉個例子:王先生譯杜拉斯《琴聲如訴》(法語原名:Moderato cantabile,可直譯為「如歌的中板」)時寫了一篇譯後記,對故事脈絡和作者思想都有精練透徹的闡述,是我見過最一針見血的譯後記。他一生翻譯法國文學成就如此之高,尤以杜拉斯為甚,除了爐火純青的功力之外,這份深入鑽研的敬業精神也是有功勞的吧。


第一個跳進腦袋裡的就是王道乾。

初中時在《暮光之城Ⅰ》里讀到他翻譯的Robert Frost的Fire And Ice,驚艷。

原作: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

Some say in ice .

From what I 『ve tasted of desire

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re.

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 ,

I think I know enough of hate

To say that for destruction ice

Is also great

And would suffice .

王道乾的翻譯如下:

有人說世界將終結於火,

有人說是冰。

從我嘗過的慾望之果,

我更贊同傾向於火之說。

但若它非得兩度沉淪,

我想我對仇恨了解也夠多。

可以說要是去毀滅,

冰 也不錯, 應該也行。

再放另一版不知是誰的翻譯,相形見絀:

有人說世界將毀滅於火,

有人說毀滅於冰。

根據我對於慾望的體驗,

我同意毀滅於火的觀點。

但如果它必須毀滅兩次.

則我想我對於恨有足夠的認識

可以說在破壞一方面,冰

也同樣偉大,

且能夠勝任。

可以說翻譯,尤其是對詩的翻譯,簡直需要二次創作,畢竟不同的語言給人帶來的審美是有很大差距的。並且詩歌不但要意譯,還要會意,十分考驗翻譯者的文學功底。


范曄。喜歡他翻譯的百年孤獨。


日語翻譯界周作人算是頂尖人物。


傅雷楊絳……


文/李鈞

文學翻譯需要精益求精、從容含玩的工匠精神。在這方面,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黃杲炘先生的翻譯成就和專業精神令人敬佩,也給人們留下了重要啟示。

一是直奔經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翻譯喬叟《坎特伯雷的故事》,是因為「喬叟為英詩之父」,喬叟創製的格律詩主宰了此後600年的英語詩壇,既為英詩從民謠進一步發展開拓了道路,也為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奠定基礎,為英詩的發展與繁榮做好準備。黃杲炘反覆校譯菲茨傑拉德的《柔巴依集》,不僅因為它是英國翻譯文學經典和「英國文學的瑰寶」,讓人們讀到了英詩「定型詩」的絕句經典,還因為它對工業革命、達爾文進化論和加爾文主義進行了審美反思。黃杲炘先生的其他譯著如《華茲華斯抒情詩選》《丁尼生詩選》《英國敘事詩四篇》《英國抒情詩100首》《美國抒情詩一百首》等,也都取自英語經典作品,其精雕細琢的譯作也成為中國當代翻譯佳作。

二是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做品牌」。黃杲炘堅持不做「重組」改譯,「不會自以為有本事錦上添花、畫龍點睛,所以也不會弄巧成拙,弄成了畫蛇添足或佛頭著糞。我覺得,自己譯名家作品,不過像一隻牛虻叮在千里馬身上或屁股上,叮得牢一點,就可以隨它多跑一陣,不會被甩下,哪有添油加醬的底氣?」他選擇了文學翻譯最困難的詩歌翻譯,而且認為譯詩就像鑽石的研磨琢型,只有下得雲窗雪案深工夫,才會恆久遠、永留傳。他說:「詩歌最講究形式。任何民族的詩歌中,最經典最具有傳統特色也最為人們熟悉的,總是格律詩。」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在翻譯外國格律詩時絕不譯為自由體,更不增減行數、變換節數,而是嚴格尊重原詩形式、節奏與韻律。他制定了自己的譯詩標準並具有明確的建設意識和品牌意識:「我應當有『品牌意識』,把這『獨家經營』的品牌『做大做強』。」凡此種種,讓人覺得黃杲炘身上具有某種程度的完美主義強迫症,也許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一個傑出的翻譯家。

三是執著一事,耐得孤獨寂寞。文學翻譯者是藝術的搬運工,時常被人忽視,因此翻譯家往往很是寂寞。黃杲炘用數年時間翻譯《坎特伯雷故事》,這樣的「良心之作」最終以最高票獲得第四屆優秀外國文學圖書一等獎……文學翻譯是如此辛苦,但黃杲炘堅執無悔,「世事滄桑心未冷」,40年後不僅成為英詩翻譯大家,更深入到譯學比較研究的堂奧,其《英詩漢譯學》獲得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秀學術著作獎一等獎,成為文學翻譯學研究的重要著作;他還從比較文學角度發現了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余光中、穆旦等人詩作的外國資源……

黃杲炘先生新著《譯路漫漫》(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總結了他50年的翻譯經驗,其「譯學主張」賡續並弘揚了嚴復以來的翻譯理論,從「英詩漢譯」的鏡像中折射出現代中國翻譯雙甲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黃先生忍受著「眼科絕症『視網膜色素變性』」和「書寫痙攣」症,默默筆耕五十年,無愧為文學翻譯界的一個里程碑式人物,堪稱具有工匠精神的翻譯大師。願中國的文學翻譯工作者以黃杲炘等前輩為榜樣,多一點沉潛往複、從容含玩的工匠精神,多一點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經典意識,使文學翻譯真正成為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專業學科。(有刪節)

來源:《中華讀書報》(2017年10月18日05版)

原題:《翻譯家黃杲炘的「工匠精神」》


翻譯阿西莫夫作品的葉李華,翻譯冰與火之歌的屈暢,翻譯霍比特人的吳剛


王佐良 。


查良錚 王道乾


歪個。

「有事秘書干,沒事幹秘書」的衣俊卿,俄文翻譯的確厲害。


張曉意

關於資料么,沒找到。但是《A Pale View of Hills》這個書名被翻譯成《遠山淡影》也是絕妙的了。譯後記也寫的很好,看完整本書以後細細品味書名越發覺得翻譯簡直就是二次創作,太難了!!!!而且本人翻譯諸多

陳小慰

《When We Were Orphans》她將其翻譯為《上海孤兒》。見過一個版本譯為《我輩孤雛》也不錯,甚至相較《上海孤兒》要更加貼合原題目,但是我想說的是陳小慰先生的認真。因為本書描寫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所以很多地名都需要查找然後注釋今天的更改現狀,這樣才符合本書所描寫的那種上世紀的所塑造出的感覺,而這工程不可謂不浩大。足以從其中看出其翻譯的認真負責。

讓我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受益匪淺。不勝榮幸。


張璐

現任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高級翻譯。

截至2015年03月,張璐已連續6年在總理記者會上擔任翻譯。

1.華山再高,頂有過路。

張璐譯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張璐譯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n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3.人或加訕,心無疵兮。

張璐譯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4.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張璐譯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

5.行百里者半九十。

張璐譯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兩會]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全過程 http://t.cn/RwDdGHP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思想家和翻譯家嚴復?
「用戶粘度」翻譯成英文是什麼?
china 和ceramics 有什麼區別?
美人魚珊珊向劉軒介紹自己的職業,「做雞」這個中文隱含辭彙外語應該怎麼翻譯?

TAG: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