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的最後一句為什麼會很感人?
01-08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讀到這一句總是覺得特別傷感特別惆悵,但是仔細琢磨卻不明白原因。這句話很平實,很樸素,為什麼會讓大家覺得很感動?
講一點自己的故事。其實是我奶奶的故事。因這句話觸景生情的時候並不是失戀,而是大學三年級回家的寒假。爺爺奶奶共養育了五個子女,兩個姑姑遠嫁,父親作為最小的兒子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出生那一年奶奶在家門前栽下了一棵杏樹,樹有多大我就有多大。童年時代,三月杏花芳菲,滿樹的粉白,風一吹花瓣會下一場香甜的雨。這棵樹伴著我長大,儘管很少吃到杏子。考大學那一年,奶奶病重,在我收到通知書前兩個星期安息主懷。隨後我遠離家鄉去讀大學。大二那一年,父母賣掉了老屋,搬到了市中心的新家。人可以搬走,樹只能留下。大二那年冬天,去老屋看樹,樹被人莫名的鋸掉了一根長枝,當時滿心的揪痛,連奶奶留下的最後一樣東西都沒守住。大三暑假,再去看樹,滿樹蔥綠,茁壯茂盛,心裡涓涓流過微酸的感慨,見樹如見奶奶。奶奶這一生,隨爺爺走南闖北,見過滾滾紅塵,也見過利欲熏心,見過道貌岸然,也見過平淡是真,曲曲折折,平凡傳奇的一生,如今只留下這滿樹清脆,除了我又有誰知道這其中的故事呢,奶奶離開我八年了,杏樹猶在,我背井離鄉,再沒見過杏花紛飛。庭有杏花樹,吾生之年祖母之手植,今已繁茂於吾心。
我曾經研究過「項脊軒志體「,這種效果的營造是有規律的,想要寫出這種文體,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①行文要樸實但是要充滿零碎的生活細節 ②以回憶為主,時間跨度一定要大,選取不同時間點的細節 ③結局要充滿現實感,以不帶感情色彩的文字來描述殘酷現實把握此三點,可以寫出平淡樸實感人至深的「項脊軒志體」下面有一篇範文,是微博」開開550「(http://weibo.com/kaikai550?from=myfollow_all)寫的文章,完全體現了以上三點,請大家自行觀看體會:
http://t.cn/zHdhl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概是因為「你離開我的時間已經長得讓一棵小樹長得枝葉繁茂了。」很樸素但是能讀得出作者對於妻子的挂念吧。
我們用的教材是蘇教版,這一篇不是重點,我當時讀了一遍,潸然淚下。然而我不止喜歡最後一句,也喜歡前面那些描述,風移影動,姍姍可愛,我總想像是什麼場景。
我不贊同調侃古人,也許,他有第二任妻子,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多麼正常。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的母親,甚至家裡年長的老嫗,在他心裡都是一樣珍重的故人。用現代人的婚姻倫理去評判古人,只是為了博取眼球。 他用了真情實感,而我們感受到了。項脊軒志(續)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笑而伐之,為搏小娘子一笑。小娘子一笑,正若吾妻昔日年少。小娘子為吾妻與吾之女,今伐樹,為其造出嫁之物,願伉儷情深,不輸吾與亡妻。殊不知亡妻魂附於樹,今伐之,灰飛煙滅再無轉生。 因妻仙逝,自此渾噩度日,十年,抑鬱故去。 入幽冥、渡忘川,止步奈何橋畔,心存僥念,望與妻得續前緣。守株待兔、久久不得,偶聞有人曾見枇杷樹,因偌大黃泉獨有一株,故不難覓尋。逐於其側築草廬而守。一日,天降細雨、腥風退避。枇杷擬作紅衣佳人,皓齒明眸、美艷無雙。吾破廬急出,觀其形,與吾妻無二,卻不識吾。 雖不識吾,亦已了卻心愿,不飲孟婆湯、偷渡弱水,竊入輪迴之時,不求富貴榮華,惟願天公作美使我得以再投凡胎以守枇杷樹旁。天公遂我之願,然枇杷樹依在,再無吾妻。吾尤念妻,已成魔障。數年之後,偶聞妻魂散乃己之過,悲痛欲絕、癲狂不能自制,墜入魔道,為禍一方,憑陰間偶得之法,以萬千屍骨魂魄滋養枇杷樹,妄圖重聚我妻亡魂,後為雲遊高僧所服,命喪魂散之際,又見吾妻盈盈而立,宛若當年紅袖翩翩,吾慨然:死而無憾矣。多年後,一女子極喜枇杷樹,嫁為人婦,夫君為其廣植枇杷,和樂融融。奈何膝下無子,夫遂納妾,妾恃子而驕,跋扈非常。身為正妻、不堪妾辱,伐枇杷木為斧,夜斬負心之人於妾榻上。自知難逃罪罰,自掛白綾於枇杷樹下。
樹受其亡魂、感其怨念,化形成妖,容貌確為吾妻,且憶前塵。散盡怨氣,遂尋吾。吾以幽魂無阻,與妻共度此生。然妻舉止漸怪,亂語而行詭。夜醒,竟見其欲以劍吻頸,大驚,以臂阻之,血濺珠簾,妻含淚望之,久久不語,後暈厥。暗尋高人以觀,言妻身存二魂,一乃枇杷樹妖,一乃吾妻殘魂。叩高人,求作法分二魂滅妖孽,高人嘆而謂之:險矣。吾手執硃砂、背負桃劍,親身滅樹妖,恨恨誅之,樹妖既將滅矣,但見吾妻含淚嫣然,化飛灰,空空無存。頹然捶地喪哭,高人不見蹤跡…… 昏昏碌碌行於世間,狀若乞子,尋遍山河不見當年枇杷樹,生生世世,居無定所,困於此劫。 天界有仙,原身為枇杷,入世歷情劫,醒後脖側添紅痕,卻不知為何故。千年後,與鶴仙為妻,寵溺非常,恩愛此生。成婚日,凡間枇杷皆碩果累累,有一乞子,心上有疤,疤痕枇杷樹之狀也,此日伏於枇杷樹下,痴痴笑而不止。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其實歸有光寫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第二個老婆正陪著他。。。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今伐之,但求娘子一笑。 娘子莞爾,且如吾妻摽梅之年。」
這句話至少透露了下面的信息:這枇杷樹是為了紀念他妻子去世才種植的。今已亭亭如蓋矣,說明了他的妻子去世已經很久了。深層次的就是:從他妻子去世到現在的這麼多年裡,他一直在挂念著他的妻子!一個矣字就能道出多少心酸懷念啊!文字雖樸素,情卻真且深啊!!
這是我最愛的一篇古文,其真性情真良知也!我想項脊軒志之感人,固然與其善用以小見大等文學技巧有關,但更在於其觸動到人類心靈的共性。
1. 人對死亡的無奈——死生乃大——但過去的畢竟過去了
2. 人對真愛的渴望——知己難求——妻子亦是良朋亦是摯友,他卻不明言3. 人對歲月的懷念——往事如煙——淚看亭亭如蓋,可嘆余亦老矣所以我們內心深處,會感觸:還需珍愛生命;更需珍愛良朋;尤需珍愛眼下。這世上最強烈的感情催化劑,就是時間。 仔細一想,你都走了這麼久了啊!
說實話,這句話對於大部分高中生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只有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才會感同身受
中學時初讀,一直感動到現在。覺得比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震撼。
這種寫法表面是在寫景,其實是寫情,用一句老話來說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這句里的情是什麼,答案是四個字:「物是人非」,所以雖然平實卻很容易打動人。 類似的比如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還有唐詩中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都是這種寓情於景的寫法。
還是第一次回復略激動,望海涵。我認為項脊軒志最後一句話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哀而不傷,餘韻悠長。你離開我的時間讓一棵樹都蒼老,可見我對你的思念是那樣的綿長。並沒有悲哀凄涼的說你離開我讓我白了頭髮,而是看似用客觀的事來反應主觀的情感,只能泄露出一點點回味才能感到的思念。它讓我想起了花樣年華這部電影(不知道比喻的是否恰當),再深刻的情感也用最含蓄的方式表達。
我認為這句話好在它的含蓄和平實的語言,這種隱而不發的情感是最打動人的。類似的句子還有以下這些。
1.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2.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3. 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還長,到現在已經是三十八年。
4.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多說一句,很多話聽來異常感動,並不是這句話寫的有多好,而是背後的故事動人。比如紅樓夢的這一句,小學生也可以寫,外面下雪了,大地好乾凈啊。這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只有讀過紅樓夢,明白那種世事無常,再看這句話,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你好哇,李銀河! 不知道王小波的人,可能對這句話完全無感。但要是讀過王小波的情書,就會明白這句話多可愛啊。看到的一句話,讓時間有了度量,讓思念成了可數。
慟而不悲,哀而不傷,情真意切,情意悠長~~~很喜歡的一篇古文,小時候讀到的時候就覺得格外動情,記得那時年紀小,雖然小孩子知道的少,朦朦朧朧,但是那種感動卻清清楚楚,很奇怪為什麼別人讀的時候啥感覺都沒有,而我心裡隱隱覺得難過,覺得情景歷歷在目;現在想明白了,其實幾乎每個人身邊的人都差不多,少有幾個真正有心去感受,有靈性去觀察,有慧根能體會到一個字能帶來的樂趣,一句話帶來的心有戚戚~~年級第一也沒用,考上重點也沒用,年入百萬也沒用;這種感動,很少有人能體會到。。。隨著時光匆匆,更是覺得逐字逐句都切中人心,感慨萬千啊。。。。另外就是記得看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感覺兩篇文章具有相通之處,真情實意真的是殊途同歸的,到現在還忍不住回頭去讀一讀,經常莫名的感動自己。。。
《項脊軒志》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曾有網友惡搞在後面加了一句:今伐之,為博小娘子一笑。今天看到有人在後面又接了一句:小娘子一笑,恰似吾妻年少時。小娘子為吾與吾妻之女,今伐樹,為小娘子造出嫁之物,願伉儷情深,不輸吾與吾妻。
真到傷心難過處,是想說說不出。就像辛棄疾寫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想起了金庸在倚天屠龍記的後記裡面那句,「因為那時我還不懂」。
推薦閱讀:
※你實踐過哪些行之有效的背誦方法和記憶方法?
※文化到底如何對一個國家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
※成年了,想給自己寫篇自傳,該起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