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SMT貼片與模具注塑等同類工廠不願意接小量的單,曰其量少開機損耗大,到底損耗在什麼地方?

詢問SMT貼片、模具注塑廠家小量訂單的時候遭遇各種嫌棄量少。其理由是量少不划算,這裡面涉及的業內常識是什麼?可否有熟悉的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基本常識?

看了問題為什麼知乎沒有太多注塑行業的技術交流呢? ,基本上懷疑這個問題也沒多少人知道,但是還是斗膽一問吧。我相信知乎中,有意電子行業發展的文藝理科青年還是大有在的。


看到大家的論文寫得這麼長,製造業的同志們越來越多了,組織越來越強大,知乎百家爭鳴的時代到來了。

各位前輩都碼字辛苦了。

小生途經貴寶地,不揣冒昧,斗膽一答。

首先看題主的問題:為什麼SMT貼片與模具注塑等同類工廠不願意接小量的單,曰其量少開機損耗大,到底損耗在什麼地方?

鄙人的回答: 工廠的回復完全合情,合理,並不存在什麼行業潛規則或是多麼高深的談判技巧。

先說模具注塑:如果你的量太小,即使每一個產品收你4倍或是5倍的價錢,工廠也是沒有什麼錢可賺,塑膠產品的利潤本來就不高,向來是以量取勝。另外為了生產你這個小批量,需要專門安排機台給你生產,首先要準備原料,烘料,清洗成型機,然後安排技術員把模具吊裝到機台上,調節成型機參數。沒有半天時間是搞不定的,複雜一點的模具或是材料特殊的可能要花一整天時間,這中間佔用的人力物力都是成本,而且做完你的產品要把模具從機台卸下來,換其它模具生產,又要重複一次清洗成型機螺桿,換料……

如果按照正常的批量給你做貨,你這批貨值500塊,就算收你5000塊,也許可以賺一點錢,但人家為了這點小錢寧願不折騰,再說收你10倍價錢你也不願意。

SMT貼片也是同理,你們關注的只是人家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是有利潤,但是沒有考慮到為了做你這幾個產品,在生產前的準備工作和生產後的清理工作。這些就是工廠所說的損耗。


為什麼注塑和SMT的工廠不接量小的訂單?

一般來說,只要能達到預期的利潤,沒有工廠會拒絕訂單的。那麼,工廠不願意接小的訂單的現象又確實存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很多人喜歡從成本的角度分析,怎麼說呢,這個思路既對也不對。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有必要科普一下這些產品的成本究竟是怎樣構成的。

無論是注塑工廠還是SMT工廠,我通常都稱之為一般性的代工廠,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依據客戶圖紙製造客戶所需的產品,賺取加工費而已。對於這類產品,在大批量生產時,其成本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成,材料成本、機台加工費、直接人工、包裝運輸成本、運營費用。下面,就以注塑產品為例簡單說明一下。

假設某注塑產品A,產品重量15克,材料價格30元/公斤,模具是一模四穴,水口重量15克,直接工人2名,成型周期40秒。

1.
材料成本:材料成本通俗點說就是做這個產品材料花了多少錢,其計算方法比較簡單,總的來說就是重量*價格。對於注塑產品來說,用於計算材料成本的重量不只是產品本身的重量,還要加入水口的重量,雖然水口料是可以添加反覆利用的,但這裡為了簡便起見,就全部當作損耗了。以A產品為例,其材料成本就是:(15+15/4)*30/1000=0.5625元。

2. 機台加工費:機台加工費就是指用於加工該產品的機台所產生的費用,一般演算法是機台的費率*加工時間。機台費率就是指機台單位時間的費用,很多人往往會以為就是電費/水費等,其實,還應加上機台的相應的折舊費和財務成本,對於一些價值較高的機器而言,往往這部分費用還有可能比較高。以A產品為例,簡單介紹一下機台加工費的演算法,假如加工A產品的機台的費率是40元/小時,每一模的成型時間為40秒的話,單個
A產品的機台加工費就是:40/3600*40/4=0.111元。

3.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參与加工產品的工人的人工費用,演算法比較簡單,人工費率*工人數量/單位時間加工的產品數量。還是以A產品為例,假如工人的小時工資為10元,共兩名工人,工人加工速度與成型速度匹配,那麼,單件A產品的直接人工就是:(10*2)/(3600/40*4)=0.056元。

4. 包裝運輸成本:這個比較好理解,就不做說明了。

5. 運營費用:生產加工除了直接參与加工的工人和設備外,還需要很多配套的人員和設施,比如廠房、品質工程財務人員、檢測設備等,運營費用就是指這些非直接參与加工的人員、設備、場地以及其他配套的費用,演算法是運營費率*加工時間。至於運營費率,其計算較為複雜,各個公司的演算法和費率差別較大,人工方面:比如品質、工程、貨倉、財務、人事、管理層等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設備方面:檢驗檢測設備、搬運設備、其他配套設施等,場地:公司的場地租金,其他:財務費用、配套費用等。

  以上所說的產品成本只是在批量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而對於任何的生產,在生產開始階段都要經過設備調試階段,這個階段會產生調試費用,不同的產品調試費用各不相同。以注塑產品為例,調試費用往往和產品成本構成類似,由機台費用、調機人工、材料損耗等構成,下面簡單說明一下調試費用。

1. 機台費用:一般來說,注塑產品從開始架模到調試完成要30~60分鐘時間,待注塑完成後下模還需要10~20分鐘。如果機台費率是40元/小時,上、下模時間為60分鐘的話,調試的機台費用就是 40元。

2. 調機人工:調試還會耗費員工的工時,而且,調試人員一般都是技術員,工資要遠遠高於普通操作員工。假設技術員是20元/小時,上、下模式間為60分鐘的話,調機人工就是20元。

3. 材料損耗:調試的過程中需要清洗炮筒、試驗參數等,因此會消耗一部分材料,通常,在調試過程中消耗幾公斤材料是非常正常的。以注塑過程為例,假如調試時消耗了3公斤材料,材料價格30元,調試過程的材料損耗就是90元。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大批量生產還是小批量生產,調試過程都是一樣的,所以調試的費用也差不多是一樣的,而這些費用通常是被均攤到產品成本中的。對於大批量生產來說,調試費用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因為,調試費用被均攤到幾萬或者幾十萬的產品中,對成本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假如是小批量生產,一次只做幾百上千個產品,這些調試費用均攤到產品成本中,那就相當可觀了。

總結一下,校正的的計算公式,產品成本=材料成本+機台加工費+直接人工+包裝運輸成本+運營費用+調試費用/批量,從這個式子可以看出,生產批量越大,調試費用的均攤越小,成本也就越低,批量越小,成本則越高。

那麼,是不是僅僅因為小批量生產的成本高,工廠就不願意接單嗎?我認為這樣回答太過於籠統了,畢竟無論多高的成本,最終都會體現到價格當中去,由客戶來承擔。對於工廠不願意接小批量訂單的原因,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 管理難度:生產小批量訂單時需要頻繁的上、下模具和調試,而且,配套的模具管理、品質管理、庫存管理等都會增加工作量,這些都會導致管理難度增加。而對於這些一般性的代工廠而言,管理往往是他們的弱項,他們不願接小批量的訂單就可以理解了。

2. 資源利用效率:對於工廠而言,廠內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在訂單排得比較滿機台佔用率很高的情況下,工廠往往會選擇量大的訂單,他們認為這些訂單的回報率好,資源效率比較高,而小批量的訂單往往是他們認為的資源效率低的訂單(也許實際情況剛好相反)。

3. 報價成功概率:如果按照正常的成本計算方法,在獲得相同利潤的情況下,小批量訂單的產品單價往往比大批量訂單的價格高出很多,經驗表明,所有客戶都是價格敏感的,高價格的成交概率往往比較低。如果工廠經歷了幾次這種報價失敗之後,往往就不願意再花時間去對這種產品報價了,因為報價也需要耗費資源。

4. 專註方向不同:不同的工廠專註不同,專註小批量生產和專註大批量生產在管理上有許多不同之處,那些習慣於生產大批量訂單的工廠,對於小批量的訂單,他們第一是不屑,第二是對此不專業,所以不願接單。其實,也有很多工廠專門專註於小批量訂單的,他們比較樂於接小批量的訂單,這種訂單往往利潤率比較高,積累起來利潤也比較客觀。


拋磚,小公司的電子打雜狗來答一個。

因為沒有接觸過注塑,不敢胡亂開口,所以只討論SMT貼片。

首先我覺得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小工廠願意接量小的單的

其次,所謂的損耗,在我的接觸裡面,多為時間損耗

從畢業到現在兩年,一直在一家公司人數不到10人的小電子公司工作,人事結構極其簡單。boss作為技術主管和人事主管平行,除了一個前台妹紙其餘的都是技術員。因為人員少的緣故,所以很多情況下,一人多用。像我剛被招過去的時候,其實說是寫程序的,但都後來,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後,其實連採購之類的也要兼了,當然也包括了送PCB和材料去工廠。

抹了一把辛酸淚繼續答。

這裡需要定義一下多少才算是小量的單,10*10cm不到的PCB板,由4塊小的PCB板拼成。一共75塊PCB板一份訂單,並且需要貼的點數不多。這是我經手過的最小的一次單子。

有過一點SMT加工相關經驗的人知道,費用計算是有個公式的,簡單點說就是用點數乘以一個點的加工費用算出來。一個0603 或者0805電阻之類的算一個點,一個普通晶元引腳也算一個點。其他的看焊盤大小按各家工廠的定義算點數。明天附上具體實物圖片或封裝加以說明。

這樣算下來,我認為這樣應該能符合題主所的量小的了吧?

接下來再說說具體費用,因為點數太少,所以最後按照工廠的最低消費300塊。這樣算下來,每塊PCB板的費用攤下來也就是一塊錢左右。

一來二往後來和老闆熟了,也八卦了一下老闆為什麼還願意接這麼小的單子(就這種數量,連我都不好意思吖摔)?老闆的原話是「我也不想接吖,你說你們公司這種就兩三百塊的量,我開個機都划不來」這大概就是題主疑惑,後來了解到所提的虧,主要不是指開機損耗,而且說在SMT貼片加工前,需要做的前期工作是一樣的,比如SMT貼片機編程,PCB定位,開機打個首件確認這類。再引用工廠老闆的話「你這種那麼少,一個早上不用就能貼完,我還要另外花一個早上幫你定位(前期工作)」

所以在量小的情況下,所謂的損耗,更多的是時間損耗。因為在同樣的時間下,量大的生產效率更高,不至於在生產了一個早上或者一天之後,又要浪費時間在做前期工作上面。


為什麼邀請我。。。。。我只是工作相關而已。。不是從事這一行啊。。。。求摺疊。。。
說一說唄,首先區分一個,模具廠和注塑廠是兩個廠的,就是同一個公司,也會分開兩個部門,而且是兩個矛盾比較多的部門,單說模具廠,是不存在所謂的量少這個概念的,因為他們只管模具的好壞,,模具只要客戶說ok了,他們就基本上撒手不管了,雖然模具也有保修期,可是一般客戶只要說OK了,後續再出現問題他們能不管絕對不會管的,畢竟有指標。
注塑廠的話,考慮的是量產,哦,你一套模具來我這裡生產,我肯定要考慮以後量產的產品能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老子才不管你這套模具有什麼隱患,注塑廠試模後,一定要提出來所有的量產問題,不然後面出問題肯定模具廠要賴注塑廠,我見過很多回了。。。扯起來的話,兩邊可以扯一兩個月,畢竟是二十多萬一套模具啊。
說為什麼不肯接量少的單子,1.成本高了,一個是員工,君不見,一個小工要3500一個月才肯乾的,而且他會嫌少,另外一個大型機台開一天太耗資源了,要接近一千塊左右,2.利潤低,這個行業說到底就是已經飽和了,2000年左右的時候,做松下的利潤有現在的3倍,不包括通貨膨脹。
所以這種情況下還不考慮訂單量的話,注塑廠就去喝西北風了,真事,某老闆開了一個模具廠和注塑廠,有一次喝多了,他說,他開注塑廠完全就是為了留住松下這個客戶,其實一毛錢沒賺,還要天天返品,可是又怎麼樣,模具廠那邊一套模具的利潤是成本的一倍哦!

(狗日的,現在說起來還真是後悔上次和那個老闆去KTV叫了一個200的陪唱而不是500的陪唱。)


對於沒在工廠干過的人,用 「做飯」 來舉例子 應該比較好理解。 做飯的代表性動作是 下鍋,翻炒,裝盤。一氣呵成,看起來很快是吧。但是,你肯定知道,這些動作只是整個做飯過程的一小小小部分。在此之前,你要計劃今天做什麼,需要哪些材料,買多少,然後去買。然後理、洗、切,也許還有腌制。吃完了還要洗碗、抹桌子、倒垃圾。

你做一人份的,和做三人份的,所花的精力差不多。但效益僅僅是三分之一。


打混SMT幾年來答一下,所有的機械設備在生產一個新產品的時候,都有一個調試時間,比方如果說是2個小時,你的小量訂單只夠此產線生產1小時,那麼共計生產時間是3小時,如果你的訂單量生產時間是一周,那麼這2小時的機器調試時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調試時間依據生產工廠設備和加工產品難易程度有所變化),人員成本也是一樣,一個小時的生產時間,要花幾個小時候的時間給你備料,機器編程,開鋼網,治具,所以很多加工廠有限制訂單量或者加工費低於多少要收1000到2000的試產費用!反正就是浪費效率又還麻煩沒錢賺!


最主要是成本考量我談談模具注塑方面的

1 上下模具需要專業人士維護,好調的模具也要幾個小時,差的就恐怖了。量再少也需要一整套的人維護,這都是成本。而且很多公司專業的老技術人員很少他們要維護日常

2你量小的原料都可能很特殊,那就跟麻煩了,原材料備料是一個大問題(buffer不夠會有二次採購的風險)而且換洗料管也超級煩。

3 利潤空間。你量小別人也看不到未來,優先順序也不夠

4 別人弄你的這段時間別人做大量的賺錢比你多多了。

4 量少容易出品質問題,而且不好解決


既然邀請了。簡單說一下最主要的吧。

機器確實損耗大。因為每次注塑不同的模具都有個上模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討厭的。如果量大的話,上好模具預熱完畢,就開始不停的打件,每天幾千個注塑過程是比較開心的。效益也開始產生。但是量小就變成不停更換模具的噩夢了。

補充說明一下,更換模具的過程不只是浪費人工。裝配過程對注塑機本身當然是有額外的損耗。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圓珠筆的墨囊小,那就要經常更換筆芯,需要旋出末端的蓋子,這個過程就是損耗。可以想像墨囊大的筆壽命就更長。這個道理放在任何機械上都一樣。

如果希望他願意接單也可以,你只要多付錢就行了。其實就是這麼點事。


SMT貼片,對於簡單的電路而言無所謂,畢竟越簡單消耗的時間越少,最快的新產品或者小單,編程,裝訂鋼網,上物料一個多小時左右

可又有幾個電路板是簡單的,小單最主要的就是時間,如果是工程訂單,量又小,又是新產品,可能只是做幾套就得花費一天甚至更多的時間

而對於模具注塑這一塊,每個模具輕則幾十公斤,重者三百公斤,大模具太重,不方便上模或卸模,小模具要求精細,調試麻煩

原料成本不高,人工成本缺有可能是這個產品的幾倍


考試中,6什麼意思


我說說關於注塑的問題吧。首先,你的產品,需不需要開新模?一副模具哪怕再便宜也要幾十萬。好的幾百萬也正常。如果利潤值得開新模,廠家肯定幫你加工。

如果可以用舊模具,就涉及到設備和人工。模具和機器的運行成本不提,只要開機,肯定會產生折舊、磨損、保養的費用。

重點說說人工和損耗。哪怕模具相同,材質不同的話,新產品也是需要各種試做,各種調試。可以說,哪怕機器和模具不換,只要原材料發生變更,技術員要忙活幾天甚至十幾天,才能做出合格的標準件。

那麼,在這個時間段的試做當中,所有的損耗:人工、原材料、機器磨損、水電,都是要計入成本的。

那麼,當你需要加工的產品太少時,產品單價就會非常離譜。工廠自然不會做量少的單。


量少的話單價提高是可以理解的


說白了,量少賺不了什麼錢,人家不在乎這點錢


不是不接,關鍵是價格和穩定的訂單!

上海松江廣達的小單子還不是供應商趨之若鶩?現在不行了,大部分往重慶去了


其理由量少不划算

說得很清楚了。

量少當然需要提高單價,零售和批發的區別。


推薦閱讀:

如何真正讓自己在學完模電和數電後,相比沒學有真正的改變。?
電子工程師遇到技術問題如何解決?去論壇問高手?還是其他?
「史上最牛車載空調」的電路部分是如何實現的?
為什麼電壓驅動型的電力電子器件往往要反並聯一個二極體?
設計電路時如何選擇隔直電容?

TAG:電子 | 製造工藝 | 注塑 | 電路設計 | 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