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為何能拿金棕櫚獎?
01-08
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外國人的審美觀。
LZ觀點(僅供參考):同性 + 中國歷史(清末、民國、抗日、新中國、文革)。外國人很感興趣。引自——中國報道《霸王別姬》征服戛納始末――著名影評人採訪日記解密
P.S.1、同性.:《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同性「苦戀」確實很難看懂,但是it doesn"t matter,cause 為幫助觀眾了解《霸王別姬》的文化和歷史背景,ARP 公司特地印製了一本多達28頁的宣傳手冊,對諸如什麼是「京劇」, 什麼是「文革」以及影片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都進行了詳細介紹
2、中國的《亂世佳人》:評論界稱《霸王別姬》是中國的《亂世佳人》。許多影評指出這部巨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1分鐘的累贅,電影跨越50年歷史,反射本世紀中國歷史變遷,輝耀著傳統文化的光彩,氣勢恢宏,情節跌宕,「影片體現了電影技術及美學處理上的精湛技巧,將電影藝術的妙處發揮到了極致。」最最重要的是影像語言的體現,所有的戛納的獎項評判絕對不可能少了這一條準則。霸王別姬的所有鏡頭都是有考究,有美學在裡面的,仔細看人在畫面里的調度,處處是擺拍。當然擺拍只是冰山一角,還有燈光,攝像以及所有單對畫面的控制的體現。
再說劇作,經典的劇作節奏,好看,不失文藝的風範,最重要的是中國元素的強烈體現,對生長養育我們的土地絕對是最最了解的,對人文政治元素的流露更顯自然,將京劇的風範和感覺帶入了電影的剪輯,統一,極簡卻不失考究。再而說意識形態,怎麼說,一個電影如果單反應社會狀況,政治形態,他不再為了探索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影片也就失去色彩。
但西方的評審看到的很多是符合他們意識里的中國,關於同性戀、中國政治、歷史等等方面的信息——絕對不排除且一定有這樣的成分,當然,也和當年戛納電影節的取向趣味有關,同性戀題材本身的優勢等。可真正討論電影本身是不分國界的,不分意識形態的,中國和中國電影的基礎高度也許讓我們站在了弱勢的那一端,如果單純追求和迎合西方人對中國人價值取向的看法和觀念,我覺得,是挺沒骨氣的事。個人鄙見哈哈聽說沒拿奧斯卡的原因是導演沒有宣傳,評委以為他不需要這個獎了
拿奧斯卡都不為過!
一部讓人看了能念念不忘的電影。人物,感情,事,物融合自然
推薦閱讀:
※為什麼《霸王別姬》這麼高分?
※電影《蘋果》的結局是什麼?
※有哪些類似《美少女特攻隊》或者《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些明明片子不錯卻活生生被譯名拉低檔次的電影?
※如何評價電影《廢柴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