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六祖壇經》講的無相,是說一切相都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相。現象雖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緣有而自性空,只因為因緣的湊合而有了現象;如果另外的因緣產生,現在的現象就會改變,形成另一種現象,所以稱它為虛妄相。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實相,就不會被其困擾,而產生痛苦的煩惱心,此時智慧就出現了。「以上是引用聖嚴法師的解釋。「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果能悟到一切相都不是真實相,就明白了空性是怎麼回事,就是開悟了。這個悟並非是從邏輯上明白,而是真正「見到」。
你看到的一切,你聽到的一切,你聞到的一切,你嘗到的一切,你思維的一切,你分別的一切......都是你心性投射的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若能洞察到所有的一切幻相投射的源頭,那個源頭正是你本來的面目。(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所有的現象都是表面現象,因為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依賴主客觀條件,比如夢,幻,泡,影,露,閃電……這些現象的特質,又如鏡中月,水中花,只是真理的投射而已,並無永恆的本體,故說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說你能洞徹了一切表面現象,徹悟到一切表面現象都源於那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如如不動,創造無數法則的真理,那時就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若見所相非相,即見如來)每個女人打扮的都不一樣,但是走進澡堂脫掉衣服的時候都是一樣的,此時難以分出美醜。男人和女人不同,但都由細胞組成,死後都會成為一捧灰,此時難以分出男女。人和狗不同,但死後都會肉體消亡,歸於虛無,此時難以分出人狗。推而廣之,世間萬事萬物不同,但都會消亡。消亡本身也會消亡。認識到消亡或者虛空或者無常是最終的結局還不算,因為還有認識,認識本身也消亡虛空無常。總之,就像露天電影與幕布的關係,電影中充滿著打打殺殺、恩恩愛愛,但是不管放電影的時候怎麼熱鬧,結束的時候就是一塊幕布。
《金剛經》是大乘般若的經典。
要理解大乘般若,必須理解佛教史的沿革。否則各種各樣的思想會交織在一起,實際上都是邪見。
佛教的最根本的教義是緣起觀。
但是緣起觀不是一成不變的,佛教緣起觀經歷三大變化。
原始佛教的緣起觀,根本上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緣起這個規律,無論佛出世與否,規律是長存不變的。
一個是緣起的現象,就是所謂十二因緣。這兩個概念在佛經中依照語境不同都有出現過。
諸比丘!何為緣起耶?諸比丘!緣生而有老死。如來出世,或如來不出世,此事之決定、法定性、法已確立,即是相依性。(闡明了緣起這種規律)
諸比丘!何為緣生之法耶?諸比丘!老死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略]…諸比丘!無明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離貪之法、滅法。諸比丘!此等謂之緣生法。(闡明了緣起外在的現象)
因此原始佛教的緣起觀,我們簡單理解就是原始佛教的緣起觀,認為世界萬物因緣生起,生滅不斷。為什麼要有這種理論,這涉及到佛教根本理論,用三法印來講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佛教的根本教義是無我,何為我?我就是常,所謂無我,就是無常。
這種觀點是佛教入門,一般最先接受的觀點,也是流傳最廣的觀點。但是這種觀點如果拿到大乘佛教,你就很難理解大乘佛教的甚深意趣了。
因為大乘佛教的緣起觀,變了。把原始佛教的緣起觀,剛剛好,倒轉過來。
不應以色壞故觀色無常,不應以受、想、行、識壞故觀受、想、行、識無常,但應
以常無故觀色乃至識為無常。
佛陀在佛經里說,不應該以生滅變壞,依緣生起,來理解大乘的緣起。而應該以」常無"來理解。
所以大乘佛教緣起觀就是「常無」。
什麼是「常無」?說白了就是空。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就是告訴你,你看到的生滅變化的世界是假象,實際上是不生不滅。可是世界怎麼會不生不滅?
原因在於,沒有世界。沒有一個存在物,自然依託於存在物的生滅就不存在。
所謂,常無,就是無,就是空,就是不存在,就是無自性,就是中道。
因此,《金剛經》說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什麼叫相,就是你看到的,你感知的,你言說,都叫相。反正你能感知的一切存在,都是相,都是概念,都是空,都是不存在。你只有看到這點,你才能看到真理。
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所以佛陀在《金剛經》說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如果你讀完《金剛經》,覺得佛法妙不可言,那你一定沒有讀懂金剛經。因為佛法講述的都是相,都是空。空就是不存在,哪裡存在佛法呢?哪裡存在佛教呢?哪裡有佛陀呢?
所以佛陀說,自己無法可說。但凡說了,都是假名,都是空,都是假的。
註:學習大乘,最忌諱就是把原始佛教的思想套用在大乘上,認為所謂空,是因為生滅變壞,沒有一個常存不變的本體,這是完全錯誤的思想。佛陀在佛經里已經批駁這種觀點,
佛言:「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知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為解說。何以故?憍屍迦!於當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聞他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心便迷謬,退失中道。」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何等名為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就是一些邪師所說的認為無常是因為生滅變壞)..............憍屍迦!不應以色壞故觀色無常,不應以受、想、行、識壞故觀受、想、行、識無常,但應以常無故觀色乃至識為無常。」 (常無才是空,而不是無常。或者說無常就是常無,只不過你在什麼內涵上理解罷了。)
這是大乘初期的般若觀,到了唯識宗,緣起觀又變化了。
唯識宗簡單來講,把自性,分成兩個自性(或者說三自性)
言說自性、離言自性
什麼叫言說自性?就是你講的,你意識到的,所謂五取蘊,色受想行識都是歸於言說自性。
謂諸菩薩觀一切行言說自性於一切時常無所有,如是諸行常不可得,故名無常。
言說自性,都是空,都是無,都是假。
但是在言說自性變後,存在類似西方哲學的本體,即離言自性。
離言自性,又可以分為
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
這個離言自性,是真實的。但是你感受不到,因為你感受的都是言說自性(遍計所執自性)
但是佛可以感受到,佛教徒的目標就是修行,直到明白彼岸的真實世界。我們凡人就是生活在此岸的假象世界中。
佛教有一個特殊的時期,叫中觀派。
中觀派繼承了八宗共祖的龍樹的思想後,發展出二諦緣起觀。
他們既認為,此岸的生滅變化存在。又世界是空,是不存在的。
不過在不同的內涵中成立,在世俗諦上存在所謂生滅變壞。但是在勝義諦上,真實世界其實是不生不滅的。
這就是緣起性空的理論,緣起在世俗諦上,性空在勝義諦上。
這些理論都有微妙的差別,但是信佛者完全不知道,在不同時期,套用其他時期的理論來解釋,才導致這麼亂七八糟的解釋。
並且千萬不要把佛經理解成辯證法,那就完全錯了。實際上大乘般若是通過形式邏輯推導的。不過因為他們的文章都是韻文,而且通過歸謬論證,導致似乎他們既同意A,又同意非A,實際上是假設某個命題正確,然後通過形式邏輯論證,推導出自相矛盾,駁斥了原命題。
凡所有相,指色相,無常變換故為虛妄。
諸相非相,指實相,不生不滅故稱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指六根染住了六塵(見了相),而有了觀念、見解、意思 。這些觀念、見解、意思其實都是虛妄不真實。都是主觀、扭曲的。因為不同因緣下所見同一種相觀念或見解都屬無常變化。「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當有此境界,能於一切相而不染住則不生無常變化的觀念或見解、即見自性。凡夫的表現:凡所有相、眼見為實。
明心見性的表現: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相非相,即見如來。兩者都是境界的表現。只是前者為迷、後者為悟。
兩者都只是境界的表現,切勿當作觀念。就如凡夫雖然於凡所有相,眼見為實,但是這是不自覺的表現而非刻意的觀念。所以別當作「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觀念。因為悟者的自然表現無有一法而建立,並非刻意營造或附會。這段偈頌的大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切諸相,都是生生滅滅,無常幻化的。我們修行人在接觸六塵境界時,心中不為一切事事物物執著、迷惑,就是於相離相,也就是《金剛經》所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形形色色事物,必須清醒的意識到這些東西的本性是虛妄的,是無常的,這就是覺。從而我們不再為之執著、纏縛、障礙,心無諸多顛倒妄想,清凈無礙。如此「則見如來」,見如來本性,就是明心見性了。
一切內外環境所引起的人的各種感官形成的各種印象、影像、覺受、認識,均非真實的相。
如來在一個世界裡,那是肉眼不能查看的世界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我們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象,不是事物的全部,就不是事物本來的樣子。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通過分析然後明白事物的本質,就認識到真理
樣子僅僅是樣子而已。
著相≈著魔相力∈魔力
爾時彼佛告善凈境界苾芻。
汝從今已往。名字苾芻。墮苾芻眾。應當於自境界清凈所作。及自境界深固伺察。隨所伺察如理而住。
何名自境界。謂六塵境來為障礙。
汝於爾時。應當如實現前覺了諦觀菩提。應於菩提起深遠想。勿起近想。
時善凈境界苾芻。承彼世尊如所教授已。深固志意不生放逸。求離煩惱如理修行。於自境界如實伺察。
復云何是深固伺察。所謂
眼境界 即空境界。
空境界 即一切眾生境界。
一切眾生境界 空境界 即佛境界。
如是耳鼻舌身意境界 即空境界。
空境界 即一切眾生境界。
一切眾生境界。空境界 即佛境界。
又眼境界 即無相境界。
無相境界 即一切眾生境界。
一切眾生境界 無相境界 即佛境界。
乃至意境界 即無相境界。
無相境界 即一切眾生境界。
一切眾生境界 無相境界 即佛境界。
又眼境界 即無願境界 無作境界 無生無起境界。
無起境界 即一切眾生境界。
一切眾生境界 無起境界 即佛境界。
海意。彼善凈境界苾芻。聞所說已。即入是法中。乃得身心堪任調暢。是故能修 欲勤心慧 四種神足。不久能起五種神通。一心專註而不放逸。得入總攝一切言義陀羅尼門。
爵士貓回復歡喜(作者)
讀于娟的日記,大多數是她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對吃喝拉撒的體會,再延伸到癌症的病情。
應該說,于娟是一個成功人士,他的經歷對於非成功的人士,失敗的人而言,就是天堂般的生活。
現實生活對我們身體造成如何的影響,這要看他的前世業力如何。那些吃垃圾活命的人,有的可以活很長時間。監獄的犯人,有的坐牢20年不得癌症而亡。
現實生活如何,解讀不了我們的生死問題。
于娟在面臨死亡的時候,已經對上述問題有了感知。
基督教說,一切均是上帝的作為。
佛學說,緣起因果業力循環。
都是在說,生命的存在不單單就是當下幸福生活的結果。生命是過去、現在、將來的延續。
歡喜:讀于娟博士生前日記有感《為啥是我得癌症?》zhuanlan.zhihu.com復旦大學的于娟老師已經去世好幾年了,但是她的這篇《為啥是我得癌症?》值得我們認真閱讀和思考。今天我想在2018的第一天,通過分析這篇文章,為大家提供一份新一年的對身體的思考與愛惜。希望大家認真看完,必有所得。
于娟,女,32歲,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短短的幾行字,是于娟的個人簡介,而短短文字的後面,卻是一個樂觀堅強並相信奇蹟的女兒、妻子和媽媽。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左右,于娟辭世。
她的博客寫到:「若天有定數,我過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絕我,那麼癌症卻真是個警鐘: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樣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活著就是王道,如是記之。」
于娟生命日記——《活著就是王道》:一定不要熬夜
「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餵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那時只有31歲。」「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果。」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指世間凡所成形成體的。如美如丑,或肥或痩。高矮等。都是以心執相,這些相都是假相,都是虛偽的,外面帶上色彩而已,本非實相。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指的是有非相必有實相,實相者。及非實相。是故如來說明實相。這些實相的指只有如來那樣的成就才能見的到。不管實相還是非相,我們都不要去執著就好了。阿彌陀佛
我現在基本不燒香拜佛了。
因為我現在看電腦屏幕 想的都是顯示器無數電子配件和前後端代碼。
你把幻相世界真的當作是幻相世界來對待,你就看到實相世界了。好比:你知道你正在做可怕的噩夢你就會在夢中把自己弄醒。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諸相都是生滅法,無我。名之為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可以參考「雜阿含296經「。最好用這句經文解釋"如來"二字:「此等諸法(緣起法),法住,法空/定,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
佛說過,見緣起則見法。大乘經典稱之為見佛法身。明心見性首先見緣起。緣起就是空,就是無生。
有人說"空"是實相,"有"不是實相。只能說他還沒入門。其實空和有都是實相。這是為什麼禪宗祖師們不說破的根本原因。無論你「愛取」空還是「愛取」有,你都沒戲,繼續兜圈子吧!
雜阿含267經:「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系,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無明的核心是不明緣起法,愛的核心就是貪嗔痴
那就搞清楚所謂「相」的概念。相是一切有為法的表徵,呈現在六根門,如果六根無染,那還有什麼相可言呢?一切只是剎那生滅的識而已。
如來即真理.題主.是"凡所有相".
推薦閱讀:
※能否賞析一下周夢蝶的詩,尤其是那首《燃燈人》?
※善念和惡念是否都屬於妄念?
※佛教中「四大皆空」的概念對年輕人是不是有消極作用?
※學佛後煩惱不降反增怎麼辦?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是否就像道教和道家的關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