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認為李光耀所說「漢語會阻礙中國的發展」是否正確?

前幾天讀李光耀,他說中國應該向像新加坡一樣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這樣將有利於中國的對外交流。


日語阻礙日本的發展了嗎?


私以為這是他執政最大的敗筆……

如果將新加坡搬到墨西哥現在的位置,甚至至少搬到西歐或者美洲,我都贊同它的去漢語化政策,但實際上新加坡在東南亞……

從長遠危害來看,對於任何一個遠離英美國家,只要它的主體民族母語不是英語,推進英語教學並將其作為第一語言這一政策的長期危害遠超文革……新加坡華人作為主體民族失去了與母文明的聯繫……

想要脫亞入歐也不可能,畢竟,英美太遠,中國太近……

作為文化孤兒,除非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否則新加坡華人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永遠是空中樓閣,而小國寡民的新加坡的體量決定了它想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文化幾乎不可能……

從長遠來看,任何一個不具備強勢的文化核心的國家都不可能有未來(這是個必要不充分條件),主體民族缺乏凝聚力,這個危害不用我多說了吧……


可以忽略他的話。讓他把新加坡人的英語的發音糾正像樣了再來說。事實上,他曾經對新加坡人不標準的英語很苦惱。說過,新加坡是小國,不具備美國這種大國的能力。美國人強盛了,美國英語就取代了英國英語變成英語的標準。新加坡人假如講不標準,最後只會造成沒有人願意跟你交流。

李光耀嚴重的低估了歷史,語言和文化對一個國家的意義。 假如為了一時經濟建設,丟失了文化的根,這樣的國家只不過是一個花架子。

要知道,白人的崛起,不是因為工業革命,而是因為文藝復興,解放了人的思想。

新加坡人的英語教育是如邯鄲學步,導致年輕人英文說不好,華文也爛了。一個國家的人,假如對語言的了解都是膚淺的,即使了解四五種語言也枉然。

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語言的把握能力,人民再也不會了解自己的歷史,人民的思維永遠都不會有深度,永遠不會有燦爛的文化。

補充:

事實上我很欽佩李光耀,並認為他是李世民一樣的明主,比我國開國的領導要高明很多。我之前說李光耀嚴重低估了歷史語言和文化對名族的意義。實際上我覺得他應該是了解的。只不過政治家首要考慮的是政權的穩固。當年去中國化也是不得已。


李老先生話中的「發展」意思並不是指當下的發展,而是說如果中國崛起,將來試圖要有更高成就時,比如趕上美國或超過美國,必然要有吸引全世界各種族人才的活力(美國人也是靠全世界各種族的精英成為的老大),但「華語」(他為啥不叫中文或漢語呢,政治家都是名詞控,做文章高手)會成為世界人才為中國服務的阻礙,進而阻礙中國發展。因為漢語的讀和寫是兩個工程,熟練掌握沒有十年系統學習很難掌握,李老先生50歲以後每天上一個鐘的漢語課,自己的學習經驗告訴他,這事是技術長城


利益相關:nus在讀

目前最好的答案應該是@匪爺節選於李光耀自傳的那幾段話,李治理新加坡的核心觀點有以下:

1、去中文化=去中國化=新加坡人認同(「多元種族」,「多元宗教政策」,注意引號)

2、共產主義是毒瘤,華文與其代表的華文教育是共產主義的溫床(PAP內部分裂,南洋大學關閉)

3、一切必需服從經濟發展(PAP的執政基礎)

(先把標題寫好,有贊了再來填坑)

還有,李是政治強人,但別把什麼高帽子都往他頭上戴。李光耀模式僅僅適用於新加坡這樣的city-state。什麼是李光耀模式呢?大政府小社會(具體解釋有贊再給)


上面鼓吹唯英語論的,你們讓日本情何以堪?日本人英語水平捉急啊。好像他們現在不是世界經濟軍事強國一樣。


thirty-tree?


不正確。

原因:

在圖書館隨便翻翻,看到好多講對外漢語的書,說明存在學習漢語的需求。

其實只要國家足夠強大,先進,文明,有吸引力,學漢語算不上神馬障礙。

你們看看元朝的大都。唐朝的長安。


他是個政治強人,並不是聖人。


李從自身實踐的成功(至少從他的角度來看)說的這句話,很有片面性。還是讓李光耀本人來回答一下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吧。

下文系丁鐸先生譯自李光耀《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每個國家都應該有那麼一門被民眾所共同掌握的語言。英國人離開的時候新加坡四個語系並存,想要整合起來已經頗費周折。這裡面最難搞的就是中文。那時候絕大多數華人小孩兒進華校,而隨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海外的華人也是精神很振奮,對自己民族的母語非常自豪。我費了很大的功夫也同時對各族群做工作才慢慢讓英語變成所有新加坡學校講授的第一語言,而各族群的母語成了第二語言。

我的這個政策讓那些「中文沙文主義」的華人對我恨之入骨,並對這個政策殊死抵抗。另外,基於中文報紙、刊物發行量的原因,他們也有一萬個理由想要讓中文成為第一語言。那時候我的中文還不行,所以我委託我中文媒體方面的助理全權幫我嚴格控制中文媒體,華校和南洋大學,防止「不和諧」的聲音,防止他們組織起來遊行,罷工等等。

最終,還是英文教育的很高的市場價值解決了新加坡人說什麼話這個問題。也正是因此,新加坡才是今天的新加坡。因為我們英語很好,我們才與世界建立了如此廣泛的聯繫,並且成功地吸引了眾多跨國公司來投資;同時因為我們把各族群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我們才能與中國,印度,印尼等等國家保持天然就有的關係。可以說,當年選擇什麼語言的那一刻是決定性的。如果我們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那麼今天的新加坡遠不會像現在這樣發達。

情感與現實要求(指與中國貿易,做生意)共同決定了,新加坡需要將中文列為英語之後的第二語言。但是這是指普通話,新加坡肯定不需要閩南話/粵語那些方言了。所以我們搞了這麼久的「去方言化」政策。。。。。。


漢語的發展和儒家文化是密切相關的。李光耀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如果非要給他定性,那麼他應該是法家,而不是儒家,習慣了線性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方式,因此漢語的語源學和多義性等「精髓」對於老李治下的華人人種其實是一種累贅。

另說一句,新加坡這個city state身上有著濃重的李式烙印,無論是說話,做事。家長式管教和古代帝制有本質上的區別,這也是我最欣賞他的地方


其實可能恰恰相反。。有多少程序員是混不進美國人的圈子才回國。。要是中國人英語和三哥三姐一樣6,估計人才流失會更嚴重。。


全世界統一語言難道不是好事嗎,文明流通更快更準備更容易。

只是,糾結的地方是,用哪種語言?

但失去語言多樣性,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李曾經還說過新加坡不允許堵呢,嚴厲禁止賭場和賭博業,擔心這一行業形成規模後,帶來洗錢、賭癮成疾、色情業等衍生問題,然而看看現在的新加坡國內!!!


就拿李光耀對中國及中美創新能力比較判斷來說,已經顯示出他對中國的了解缺乏深度!


管他的,反正中國官方語言肯定是漢語,在我眼裡漢語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相對於美國而言,是的。

不然為什麼這麼多國內大學精英要往美國跑。。。


以目前的情況看並不會啊

決定語言是不是通用最終還不是國力、地位?以前靠戰爭,以後戰爭可能性比較低了,那靠的就是經濟地位、國際話語權了


完全錯誤,連自己本國的語言文化都消滅了,談何發展,新加坡就算英語再好,在歐美人眼裡也只是衷心的奴才而已


對啊,不然為什麼高考都要考英語?

新加坡作為這麼小的國家,背負不起中國這麼大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為了明天能更好,不惜拋掉過去。

毛澤東不也這麼干過么。


記得曾經有人在知乎問,「如果是中國統治地球用什麼語言?」大家的結論是「英語」。所以李光耀說的也並不為錯。


本國國民的英文水平可以決定一個國家國際化的上限。

目前估計95%的中國人無法用英文和外界正常交流,加上99.9%的人沒有拋棄漢語的覺悟。

所以漢語必然會阻礙中國在經濟上和國際影響力上的發展。

從語言的選擇上就可以觀察到民主的局限性,因為每個國家的子民都不願意學其他的語言,所以讓民主國家投票,語言永遠統一不了。如果把這個地球算作一個國家,要投票出一種語言讓大家統一使用,最後結果也只怕是不了了之了。

平民百姓不明白語音僅是交流的工具而已,就算想學英語,也會被惰性扯了後腿。

只有威權在手的精英,才能改變人性的走向。


推薦閱讀:

以中國目前的言論尺度,適合做時政的脫口秀嗎?

TAG:中國 | 李光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