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次參加學術會議的人有哪些建議?
碩士在讀,今年要參加兩個國際會議,摘要已接收,請問有哪些建議呢?包括如何著裝、結識圈內人、做報告、參加工作坊等等。謝謝!
關於結識圈裡人。
有一位老前輩跟我說,要結識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題。問對方所做的相關研究上的問題,不是為了套近乎而套近乎,是最容易談起來的。所以這一步,要做足功課,現出誠意。談多了,對方自然會問,那你研究的是什麼方向呢?到這一步,剩下的就很自然了。
至於說要結識誰,就看你了。有人找人目的性很強,有人則很隨便。膽大,心細,臉皮厚
貌似這是大部分事情的要訣。
鑒於題主是初次參加,補充幾點吧。
1. 著裝請以正裝為主,尤其是自己做報告的時候,服裝整齊有精神氣很重要。其他時候可以稍微休閑放鬆一些,晚宴和閉幕慶功宴也可以選擇著咱們的傳統服裝或者當地的傳統服裝(比如今年我們研究室去越南學會就集體穿了奧黛,以表達友好與向主辦方的感謝)。
2. 出發之前的一兩周,先自己向研究室成員或者其他相熟的研究者做幾次模擬報告,麻煩他們向你提出盡量多的問題。這樣可以大概預估到自己在正式報告時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做好準備到時候才不會慌。見過太多亞洲學生在答問環節結結巴巴的了,被問到自己沒有準備的問題當然就會緊張。(例如: 我的專業比較偏應用,所以經常被問到的一類問題就是你的這個技術要怎麼樣在我們這個國家才能應用呢?所以每次出發前我都會閱讀一下當地背景的相關文獻做到心裡有數。)
3. 除了在會議上要做報告的論文之外,可以考慮帶上自己其他的論文與項目介紹文檔,這樣有助於與同行者交流到其他研究題目的時候有東西可以拿出來說。
4.作報告的時候多使用激光筆、注意麵帶微笑、眼神接觸這些就不多說了。對於別人的提問,最好先用自己的話歸納確認一次,如「請問您剛才的問題是說XXXX,對嗎?」 另外,可以直接以「是or不是」作答的問題,要在回答時一開始先表明結論,再展開說明論述。
5. 自己的報告做完之後就相對輕鬆一些了,主要是聽別人的報告,但也沒必要全部都聽,選幾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認真聽就行了。一般而言人都有惰性,會議剛開始的時候都以為自己能積極去提問去結交朋友,但事實上是到了現場一放鬆難免懈怠。所以不如量力而為,一開始定下目標,比如每天一定要向其他報告者提三個問題,每次茶歇要跟兩個之前沒有說過話的同行搭話等等。
6. 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先誇獎再提問,如「我覺得您的研究很有意思,能問你幾個問題嗎?」 注意要避免提及宗教與政治問題。
7. 最後,其實開會也是很辛苦的事情。從早餐時間開始到晚宴會都在交際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所以請盡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體力吧。
-----------------------------------------------------------------------------------------------
啊,對了,還要補充一點。有些會議有設置「最佳報告者」「優秀青年報告者」等獎項,一般在大會閉幕式的時候頒發。所以,閉幕式一定要在場參加啊!!我有個朋友曾經發生的悲劇就是,閉幕式的時候跑出去抽煙,結果好死不死中了「優秀青年報告者」,大會主席在台上拿著獎狀等,指導教授臉都青了出去找人?? 後來他被指導教授要求在一周內寫出該會議的所有paper review (一共80多篇論文吧,要求每篇寫2頁A4紙) 超悲慘??
1. 選擇合適的學術會議
- 選擇參加那些給你機會展示學術成果的會議。
- 選擇會議可以徵詢導師的意見。
- 如果是學術新人,可以先參加本地的小型會議,這樣發言、社交機會更多,能得到鍛煉。
- 盡量選擇與自己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會議。
- 不要選擇那些沒人聽說過的學術會議(真的有假學術會議這種騙錢的手段喲)。
- 不要只根據地點來選擇要參加的會議(畢竟不是旅遊啊)。
- 不要僅僅因為那段時間你有空而隨便選擇一個可以參加的會議。
2. 申請專為學術會議設立的獎學金支持
- 申請院系、學校獎學金。
- 成為專業學會的註冊成員,申請那些Society為成員準備的會議獎學金。
- 申請會議主辦方設立的獎學金(有時候可以cover學生的會議註冊費用)。
- 申請校外慈善組織設立的獎學金。
- 不要指望你的導師幫你cover一切費用。
3. 登記註冊過程需要注意的事
- 盡量在Early bird registration結束前註冊(一般在會議開始前大約三個月左右),註冊費會相對便宜。
- 盡量提前寫好摘要以便能給導師和同事們閱讀、提出修改意見。
- 不要錯過Early bird deadline,一般Early bird deadline還和演說展示申請的deadline一致,不要錯過申請演說展示的機會。
- 不要匆忙寫完摘要,匆忙提交,因為摘要是申請Presentation的關鍵。
- 不要忘記簽證!如果去海外參加國際會議一定一定要注意提前申請簽證,如果從美國轉機一定要記得提前申請轉機簽。
4. 參加學術會議前的準備
- 提前閱讀感興趣的研究相關文獻。
- 閱讀會議的Abstract,以此為依據選擇感興趣的presentation。
- 提前安排好自己每日的時間表。
- 如果有非常感興趣的presentation,先讀讀展示者的論文,並提前想想自己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 好好準備自己的Presentation。無論是演說還是海報都要好好準備。如果是talk,就好好準備PPT、練習演說時的表情、體態、語氣,注意自己的講稿不要超時,留一些時間給別人問問題。如果對自己的英語口音不自信就著重練習,講得時候不要說太快,要確保關鍵信息聽眾能理解。如果是海報,就思考一下看海報的人會問哪些問題,怎麼回應,還可以準備一個簡單而有吸引力的介紹,發現有人對海報感興趣就主動出擊搭訕,海報展示也很重要,不要輕視。如果有talk也有poster,可以在talk時提及自己的poster在什麼位置,什麼時間展示。
- 不要把時間表排得太滿。
- 不要過於關注自己的展示,充分準備是必要的,但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展示而忽略了學習和社交。
5. 參加學術會議時的注意事項
- 準備文具,一支筆、一本筆記本是必須的(因為很有可能現場不讓拍照錄音)。
- 帶著問題聽講座,找機會提問。
- 參加海報session,因為一對一的交流對新人來說可能更加有益,與此同時還可以尋找可以合作的對象以及未來想要加入的實驗室,如果有大牛對你的研究感興趣還可以把他列為以後畢業論文的海外審稿人之一。
- 盡量不要一個talk session參加到一半就跑出去(個人覺得還蠻失禮的)。
- 盡量不要睡著……如果進場前就覺得累了可以坐在靠門的位置,以便實在累了好跑出去喝杯咖啡洗把臉。
- 如果要拍照片最好調到靜音模式,不要咔咔一直拍。
6. 如何社交
- 衣著相對來說要正式一些,過於誇張、暴露或者過於休閑的衣服都不大適合,女生可適當著淡妝。
- 參加一些會議相關的社交活動,比如最後雞尾酒會/晚餐/派對什麼的,Coffee break的時候也可以主動找感興趣的speaker或者和不認識的同齡人談談天。
- 積極向別人介紹自己,尤其是你感興趣的實驗室的成員,這對以後申請博士或博後有幫助。(……現實點來說參加學術會議對我來說是一個給文章做廣告提引用量、給導師實驗室做宣傳以及給自己找工作的純粹的營銷活動)
- 不要把自由活動的時間都花在收集儀器廠家發放的免費小禮物上……
7. 在學術會議之後
- 花時間對照著會議流程及abstract整理整理自己的筆記或者當時拍攝的照片,因為如果不及時整理很快就忘了……
- 如果在會議期間對自己的研究突然有了新的靈感就好好想想怎麼把這些新靈感實現。
- 如果有機會組會的時候可以向自己的實驗室做一次會議相關的彙報展示。
- 通過發郵件啊、在Researchgate、Facebook或者Linkedin上follow啊什麼的鞏固一下新建立的人際關係(刷個臉),這能讓你在未來申請博士或者申請工作職位時脫穎而出(臉熟)。
8. 關於在學術會議上問問題
最後,至於說自己牛才能結識別人什麼的,我想說不同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有不同的玩法,大牛,去展示;學生,去學習找機會,沒什麼好怯場的。
搞學術的特別是實驗科學的都知道,有沒有成果很多時候是拼實驗室拼導師拼人品拼運氣。你能帶著好的成果去交流固然是再好不過,然而沒有很耀眼的成果一樣應該大膽的去參加學術會議,積極地與同儕交流。
認識一位漂亮的學姐(現在已經是博後/講師了),碩士畢業直接進了工業界,然後想回學術界,帶著自己的碩士成果參加了一個會議,有個教授對她碩士研究很感興趣,問她想不想來做博後,學姐說我還沒讀博士呢……後來直接被招進了實驗室讀博,研究也很順利。她的第一份講師的工作也是因為在會議上做了精彩的發言而得到的。這篇文章也參考了她給我們這些PhD學生的建議以及我導師給我的建議。
所以說……學術搞得好的去展示你的學術,Presentation做得好的去展示你的風度,長得漂亮的去刷刷臉,說不定幸運的蘋果砸中的就是你呢。
有位說得很好,「自己要牛逼」前兩天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同往的有位師兄做了PPT報告。具體來說,我們做材料研究的,測試表徵大家都會,但是怎麼去分析數據,可能就有些困難。這位師兄最強的就是這方面。
結果報告完後,就不斷的有各個大學的教師副教授過來遞名片。
還有,要做口頭彙報,不要只做海報。在會上拓展自己的人脈確實是很多人參加學術會議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想結識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
自己牛逼。
有同學評論說,這樣的建議太不謙虛了,而且可能會有以下含義暗示不牛逼的人就先別出國參會了
因為現在社會上功利色彩太濃,很多人都忽略了學術水平的重要性,而把重心放到如何認識人上面。對於樓主的提問,我的這個答案也許並不十分恰當,但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
關於會議上具體的著裝禮儀,報告等,其他答案也有非常詳盡和精彩的介紹,希望大家參考。我參加了不少次會議,隨便說點吧:
1. 穿著乾淨整潔。 這點很多中國學生做得很差
2. 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不卑不亢3. 口語平時要多練習 如果交流有困難 那就說慢一點4. 多主動找人說話 如果你沒有什麼名氣 或者朋友很少 別人主動找你說話的可能性並不大5. 積極主動的交換聯繫方式 或者有機會一起吃飯 social增進了解當然 這些的基礎是你平時要認真做學問 不一定是什麼大牛 但自己做的東西要有見地 交流才能深入下如 否則說個hello就冷場了
至於別人說的什麼 自己牛逼 之類的 都是TM扯淡 誰剛去的時候都是無名小卒 難道就不去開會了?這個答案對青年學者的影響很壞 建議摺疊
最後關於找什麼樣的人聊天 我的經驗是找水平資歷和你相當的人 你們會一同進步成長 而這些人會真正的在學業上事業上給予你幫助 相反 即使你找知名學者要到了名片 能用得上的機會極少1.準備中英名片,聊上天的都交換一下名片,最好在收到的名片上標註一下,比如對方的研究領域、長相神馬的,因為名片一收得多,你就分不清誰是誰了。2.如果做poster,一定要站在自己海報邊,這樣別人有問題才能找得到你,並且最好在海報旁放個小袋子,裡面放你的名片,方便別人索取。
3.如果做oral,提前把ppt拷上電腦,別浪費大家時間。
4.不論poster還是ppt,最好請外國朋友幫忙修改錯誤,條件不允許的也多找幾個英文好的同學幫忙改改,千萬不要出現錯的單詞。5. 不亢不卑,在美劇里學來的禮儀社交方法通通都用起來吧!尊重他國文化,如果實在不會,就先看人家怎麼做,你跟著做肯定沒錯。6. 廣交朋友,不要等別人來找你聊天,主動出擊,大家都是很友好的,特別是對學生,會議結束大家出去喝一杯什麼的那最好了。7. 充分利用Linkedin, facebook等社交工具,回國後把能加的都加上,沒事多聯繫,以後說不定能有合作的機會。1. 找到群體。學術會議非報告時間,人和人是分群的。一般大教授們一群,普通教授和資深PD一群,最近新崛起的PD一群,學生一群。一般情況下,你貿然加入另一個團隊的活動,容易冷場。不同團體,討論問題的深度,看待報告的角度,甚至開的玩笑,都是不太相同的。所以,最穩妥的是找到跟自己水平相當的人,加入他們。
2. 大牛的報告,仔細聽,但盡量少公開提問。因為公開提問時間都很短,如果你做為新人,問了一個很stupid的問題,下面另一些大佬會覺得厭煩。如果真的有問題,等報告結束後,茶歇、吃飯的時候,私下請教大佬。
3. 對於跟自己相關方向的報告,如果有很專業的問題,一定要公開提問。這樣會讓別人知道你的確懂這個。而且,一般speaker喜歡有人問很專業的問題。
4. 有一些自己認識的人,給了一些冷門的報告,無人提問。這時候,你盡量想一個容易解答的問題,然後放開了公開的問。speaker,最怕的就是冷場。你今天拯救了你的熟人,等你給報告的時候,他就有義務提問你。這是學術圈的潛規則。
5. 關於自己的報告,就兩個字:簡潔。沒有人希望看到一個新人,寫得滿屏都是字或者圖的報告,聽眾都不知道看哪裡。另外,報告的內容,跟報告的時間有關。10分鐘的報告,其實最難準備,因為你只有10分鐘,去給非自己方向的人,解釋自己工作,並且要讓人了解其中的重要性。30分鐘的,一般,正常流程即可。1個小時的,最容易,把所有的細節講清楚,即可。
6. 會議聚餐的時候,盡量融入團體,發揮自己社交的優勢。能喝酒的,就跟人喝酒;能拉呱的,多跟人扯扯,諸如此類的。這種學術社交,對新人而言,是必要的提高人氣的方法。
剛好前段時間有幸替老大去做一個會議的特邀報告,在此拋個磚~1、關於結識圈裡人,和@talich的答案不謀而合,提問題,這也是我結識那些圈內大牛邁出的第一步。這裡補充一下自己問問題的心得。最好的問題,我認為是有所涉獵和有一定關聯。(1)有所涉獵或者自己乾脆就研究過,可以問些相對具體的問題,問題越具體,大牛也越會給你更加專業的回答。這樣一來可以讓大牛對你的研究也產生興趣,二來報告下來也有容易有更多私下交流。(2)有一定關聯,比如有個日本的專家講的是Photonics Network的未來趨勢,重點在網路層,不是我所研究的,但是我找到有張ppt提到的內容,問了兩種物理層技術在未來網路中的優劣勢對比,效果還不錯。這位日本專家下來後,還專門寫了張字條用中文解釋了一番 (這裡要贊下小日本的認真),後來我也順勢和他交換了名片。總結下,我覺得心態就是要抱著開放,主動。這體現在坐在前排的位置,主動提好的問題,下來後主動做進一步交流、溝通。2、精心準備PPT以及演講。這個就是體現自己價值的時候了。林志炫是帶著好歌,去尋找知音,咱就是帶著好的論文,來展示、分享。好的論文是乾貨,這個功在平時了。演講我覺得把握住兩點。(1)帶點互動性質的。比如時不時拋出一兩個問題,這樣可以抓住聽眾的注意力,然後也自然地引出下文,顯得連貫而有邏輯。(2)語速要慢,慢,慢。
總結下,做一個好的報告,就是乾貨加演講技巧。後者,多練習,總結吧。另外報告做得好,就會有人主動來問你問題,這樣也非常有助於結識圈子裡的人。
- 除了做報告的時候,不用穿的特別正式,實際上老外們不少都穿著格襯衫+牛仔褲。
- 如果有口頭報告的機會,一定誠懇的回答下面人提出的問題
- 聽別人報告的時候,可以就感興趣的內容,問一兩個問題,但不要糾纏太多。有關這一點talich說的很到位了。
- 海報,最好有Poster Presentation的時候,好好的講海報,一定有對你的工作感興趣的人,你也去聽聽(看看)他的Poster,這樣交流更加直接一些。
- 會議中的午晚餐和茶歇,是很好的交流時間,別只顧著吃東西,可以通過今天認識的人介紹,認識更多的人,說不定就有你仰慕的大牛。
真正到了會議的現場,相信你一定有更多的問題想問,也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結識你。
1,別打領帶2,自信點3,主動結識一人際廣的老學者,跟著他就能認識很多人3,PPT一定要做好
如果你報告的研究成果驚天動地,那什麼都不用準備,自然有人圍著你轉,但大部分人,尤其是碩士生,報告的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你硬要去找教授social,人家也不會多看你幾眼(除非你是美女)。
不要想那麼多,著裝選最主流的,報告模擬演練三次以上,別出硬傷丟學校的臉,其他的就好好吃好好玩,功夫在會外,會場里的交往都是基於你的會場外的研究水平的。
對了,如果你心理上沒障礙,可以去撩那種單蹦來參會的女研究生,都是沒人理只能看一群大牛在那裡談笑風生插不上話,除了自己報告就是閑人一個又找不到事做,成功率極高。
仰望各路大牛談笑風生,和師兄在角落吃著水果感嘆我們好low啊。沒有科研成果的新人在角落無人問津。所以只要有牛逼的論文自然會有人來和你套近乎。
這個workshop 翻譯成工作坊,看起來好難受,,,
1: 做好充分的準備,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
2:擴大自己的學術人脈圈,交換聯繫方式
3: 獲取最新的研究熱門,趨勢,牛人的報告不要錯過了。1.認真把片子做好,避免有低級錯誤。2.把片子列印出來,自己對著看,對著講,內容一定要熟。3.思考可能問到的問題,其實自己的東西,自己最清楚,什麼地方可能問問題。一般會問你是否有應用?模型怎麼驗證?模擬的真實性……4.口頭報告沒什麼大不了的,別太當回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