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音樂領先中國10年以上,港台引用了很多日本流行歌曲的旋律,這個說法是靠譜嗎?

其實我們都是聽日本歌長大的


先有好觀眾還是先有好作品貌似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其實不然!

國內能人多麼?和美國比很少,和能聽懂他們的國內觀眾比,還是太多。

當很多高逼格中國音樂人在國外混的風生水起時,國內聽眾還一頭霧水(女子十二樂不算,我說的是王羽佳這種級別的)為什麼他們在國內就混不到那個成績,一定都是在國外才行?是他們一到外國就開掛了么?

行家都知道,同一套曲目,國外演能炸,國內演一半觀眾能走光。而國內有些曲目拿去國外演能被樂評噴死下半輩子別混了。是,肖邦貝多芬放哪都能演,可哪個演奏家願意一輩子老三樣?

音樂領域有著赤裸裸的鄙視鏈,不僅對音樂家,更多的是對觀眾。中國一線音樂家是世界級的,放哪都不丟人。可中國的高水平音樂家往往國內得不到承認,而國內混得好音樂家的如果不是國外開掛過的就是一些放到哪都不入流偏偏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為主,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俗!

更可怕的是國內明明有著天賦過人的音樂家,為了能夠生活下去,不得不創作那些所謂喜聞樂見的作品,與自己的音樂理想背道而馳卻換來了口糧。

最要命的是我們明明有國際大師潛力的音樂家,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機會出國打拚,在國內被活活憋成了常人眼中性格古怪的異類。有的時候甚至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缺乏懂藝術的觀眾。就像有些京劇藝術家,唱的再好,如果沒有票友,也就是個衚衕口的怪老頭。

當然你可以說,不願意呆去美國啊,當然......如果你去了解一下改革開放後每一屆的中央和上海音樂學院,在任何歐美國家的任何地區的校友數量,你會發現國內真沒剩下幾個。

你也可以說,他們為啥沒紅啊?......紅是你評價音樂的唯一指標么?音樂家是指熱愛音樂並為此奉獻生命的人,他有時可以是歌星,但更可能是作曲家,教師或樂團的小提琴手,總的來說他們更像是學者,對於他們來說,紅這個字不見得是個好事.......

還有一個主流思潮是音樂不分高低,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這就是無知者用來美化自己的抬杠!幼兒園的孩子不認識幾個字,但沒準可以看懂小學生作文,小學生學了幾年字可以看個簡單的故事,文學小說沒戲。中學生可以看懂言情小說金庸啥的,米蘭昆德拉基本也是無法欣賞,而大學生可能才勉強能看個黑格爾,陀思妥啥的。你學語文學了多少年才懂這點兒?你就小學上了幾節音樂課你跟我說你懂音樂?.......青菜蘿蔔?任何可以稱為音樂家的人都是經過幾萬小時學習的人(有那個功夫學外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全會了)。你說你學的是蘿蔔我喜歡的是青菜,咱倆不分高下?你學了五天吉他會彈四個和弦能彈下來三首逼哥的歌兒....有一天你碰到朗朗,你告訴他咱倆不分高下?

總之,當我在東京的唱片店,看著那幾層樓的唱片架,看著各種各樣駐足在自己喜歡的門類架前流連忘返的聽眾,那些拿著放大鏡研究唱片內頁的聽眾,那些糾結Charlie Parker在5分23秒究竟吹了哪幾個音的聽眾......而不是一窩蜂堆在流行類里,或是連流行歌都懶得買連唱片店都不進只下免費mp3的聽眾.....

你跟我說十年?

幾十年前日本聽眾就那樣.....

幾十年來中國聽眾也還是這樣......


這可值得正經討論,日本音樂的領先相對於中國是近乎全方位的領先。

答主先從基層說起,日本人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相當誇張,大部分人都有兒時學過一兩件樂器的經歷,這使得全民對音樂的理解都相對成熟些。日本的中學社團大多有吹奏部,輕音部等等一系列音樂社團,能讓喜歡音樂的孩子得到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很多中學有自己的管弦團體,都有幾十人的規模,在老師的帶領下用較簡單的樂器排練一些簡單的作品。我在富士山腳見過一所中學的樂團義務演出,演奏得很認真,非常可愛,平心而論這個環境在中國是根本沒有的。

在涉谷玩時還見到獨立樂隊在街邊演出,推銷自己發行的新專輯,我在一旁聽了很久,曲子很有趣味,吉他貝斯單簧管和薩克斯加上主唱,沒有鼓,在流行樂的基調上很舒服地玩著爵士和布魯斯因素。這些民間玩票的人水平說實話挺可以,在國內的街邊賣唱很難很難見到這個素質,說實話我個人是從沒見過。

還有雅人叔今年主演的大河劇,大河劇是日本的全民古裝劇,可以勉強類比中國的還珠格格,就這麼個面向全民男女老少的電視劇,主題曲居然是個非常騷氣的小提琴協奏曲,看第一集時我很震驚,因為這意味著日本人不但能寫這種商業音樂,而且全民的鑒賞能力都能接受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另外因為玩cytus,發現了一個叫「削除」的人,是個給cytus和deemo這類音游供曲的日本小年輕。我點開他的幾個曲子,都是噼里啪啦的電音就沒留意,後來發現這人有張鋼琴曲專輯,聽了幾首也是被震驚,結構嚴謹水平很高,有很重的模仿肖邦的痕迹,有些曲子長度超過9分鐘,和聲和調性打得非常碎,很現代,我一直疑惑現在學院派玩的現代音樂門檻高到不可理喻,以後如何走向大眾,也許以後流行的音樂就像這位「削除」的曲子一樣,節奏和聲也碎,音響也不太和諧,但是很好接受很好聽。而創作這種規格的鋼琴曲的人,居然是個在日本的小年輕啊,真是藏龍卧虎,當然他肯定是音樂學院受過專業訓練的無需懷疑,但還是很能體現日本人民的整體音樂素養之高。

再說高層次的音樂,倒是大家都有一定了解了,商業音樂和流行樂不用多說,日本的各種音樂風格都更相對成熟些,光是做音樂的態度上就贏了一大截。商業音樂有久石讓這樣的神人在,別說看不上久石讓作曲簡單,人家真的厲害,真會寫旋律,寫的東西怎麼就那麼感人,而且日本的商業音樂非常成熟,規格和品味很高級。反而是嚴肅音樂中日可以一比,中國還有作曲家如譚盾,演奏家如朗朗這樣在國際上如雷貫耳的人才在,日本也有喜多郎這樣的國寶乃至小澤征爾這的樣世界級大師,還有聲樂上日本的成績相對空白,中國陸續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

最後,客觀地平心而論,日本的音樂實在比中國領先遠不止十年。


謝邀。

台灣歌曲那時流行「中詞日曲」。日本流行歌一般多用六音音階寫成。有短調(minor key)氣氛而東方韻味較強。精通日語女詞人慎芝根據台語歌詞傳統,用日本流行旋律改填中詞。
來港獻藝的台灣歌星,選的曲目大多是這類中詞日曲,自然也甚合港人口味。

——以上,黃霑先生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1997)》,20世紀60年代部分

即,這種找日本曲子填中文詞的做法,已經綿延半個世紀了。

大家都說,中島美雪一個人養活半個港台音樂圈?不誇張。

根據坊間統計,中島美雪有超過70首歌曲,被華人歌手翻唱為超過100種版本的華語翻唱歌,其中以國語和粵語為大宗,亦有台語翻唱曲問世。自1970年代開始,每年都有中島美雪的作品被華人歌手所改編翻唱,其中包括不斷被傳唱的經典作品,如: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等。

而且翻唱的年份,許多確實久遠:

2002年劉若英翻唱1986年中島美雪的歌。

1994年黎姿翻唱1983年柏原芳惠的歌。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說落後十年,真是客氣的了。

當然,還有落得更遠的。20世紀70年代顧嘉輝和黃霑寫歌曲,黃霑直言是用美國人20世紀30年代的AABA曲式。則當時香港落後美國,恐怕又不止十年。

補充一句。

上面說的,是港台音樂落後日本十年。

但中國流行音樂,如果包含港台音樂,說落後日本十年猶可;如果特指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注意是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這方面大陸相當不弱)……從音樂工業到成品質量,恐怕落後日本,遠不止十年。


其實日本音樂領先中國可不止十年~~

爵士樂在美國剛誕生時候,日本就派人過去學習了,到現在每個中學里都有校園管弦樂隊,不管是走古典路線還是走爵士路線,平均演奏水平都達到了準專業級別,而且日本人對西方音樂學得特別扎實,沒有瘸腿的地方,外面有什麼風格,日本就有人做什麼風格,不像中國人總是在每一次潮流興起的時候只偷工減料去琢磨其中最受歡迎(最主流)的風格,全是現學現賣臨陣磨槍的結果,底子差太多了,直到現在能夠寫出自己原創爵士樂的中國本土音樂人仍然保持在個位數,甚至一票爵士樂手直接避開Standard Jazz,就玩JazzBlues、Funk、Bossanova這種更「流行」的,而爵士元素已經貫穿了日本現代音樂,無論是做原聲的還是做搖滾的還是做流行的,全都潛移默化受到爵士樂影響,中國壓根就缺乏這個經歷,要是不包括電子樂的話,在傳統編制音樂上,中國尚未達到日本70年代末的水平,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香港樂壇乃至內地樂壇在70年代之後都有過對日本歌曲的翻唱,香港的翻唱經歷還要更早一些,本來這是一個自然而然又十分難得的學習過程,很遺憾在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的政策下,音樂就被忽略了,缺乏專業又系統的教學導致那個時候出來的音樂人都冒著一股「土」氣,有不錯的創意,但是在編曲方面的孱弱根基和音源類樂器研發的極度不發達導致了90年代的國貨怎麼聽都是檔次不高的感覺,到98年之後,安室奈美惠和宇多田光帶來了J-Pop的變革,中國音樂和日本音樂的差距就更遠了~~

如今YAMAHA音樂學校已經成了日本爵士樂新人的孵化基地,從那裡出來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能夠跟世界一流樂手同台對話的能力,上原廣美+小曾根真這倆人就可以在爵士鋼琴領域橫掃整個亞洲,而中國的世界級大師恐怕就沒幾個了,古典吉他和古典鋼琴算有點戲,電聲樂器基本全軍覆沒~~

中國的音樂學校在幹嘛呢?「考試能加分」~~


08年的時候我朋友發現一個軟體叫做reaper,功能十分強大。

強大到,基本上nuendo有的功能它都有,而且體積只有幾個MB而已,裡面所有的效果器包括吉他的amp和單塊,都是用文本寫的【這個我不太懂,反正就是每個效果器都是記事本文件,幾百K一個這樣】,界面也整潔,用起來很方便。

這個軟體後來被我另一個朋友發現一個牛逼的功能,裡面自帶一個插件叫做jam,是需要互聯網功能的,你點擊進去後,可以自己選擇一個房間,然後大家都可以通過網路進去這個房間,遠程jam!跨國jam!只要網速好延遲低,愛怎麼就怎麼玩!

在那裡認識好幾個國外音樂人,每天都在裡面唱歌彈琴,一般都是jazz和金屬,我對jazz不太懂,很難jam進去,但是他們每天套路滿滿,玩得不亦樂乎。

後來有個在jam時認識的日本高中生髮了些他們課餘時間錄的demo給我,三首歌三種風格,一首jazz,一首Bossanova,一首90s,味道很正,除了他們用的鼓是軟音源,其他比如演奏和演唱方面,都可以說十分成熟和專業,不說跟國內一線比,至少也能秒一片跑音樂節的那些樂隊了。

這個經歷對我觸動很大,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國內jazz那麼難普及?除了義務教育里不重視,還有國民素質方面。

哪怕就按照現在來說,國內高中生都沒幾個懂jazz的,連boass可能都沒人聽,你說個小野麗莎他們還以為是AV女優或者是動漫人物。

我認為,落後的不止十年。


點贊的有些多。為了防止曲解,在這裡擴寫幾段:

我無意吹捧爵士的地位,我認為各種音樂風格是平起平坐的,提及爵士只是拿出來作典型的對比。

我也不是認為中國人之中 在原答案所提及的古典、爵士方面就沒有才華出眾的人了。恰恰相反,才華出眾的大有人在,我所想強調的只是他們在大眾之中的知名度偏低。

著眼點還是在於中國聽眾的風格傾向單一:古典樂「曲高和寡」暫且不提,連同為通俗音樂的爵士、搖滾之類,在國內的影響力居然與「最炫民族風」之流相差如此之遠(原答案提及的爵士樂尤甚)。等國內聽眾什麼時候打開了眼界,各種音樂風格都得到了足夠的關注,中國的音樂整體水平才算是提升了一個台階。

------------------以下原回答-----------------

這個問題這麼說吧

你見過哪個中國人因為古典作曲而在中國婦孺皆知的?

你見過哪個中國人因為爵士作曲而在中國婦孺皆知的?

你見過哪個中國人因為爵士演奏而在中國婦孺皆知的?

你見過哪個體制內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好好上音樂課的?


多說幾句,他們基本跟西方音樂同步,吃過見過,國外的樂隊去日本演出暢行無阻。大牌們條件允許才願意在我們這轉一圈。雖然唱片業沒落了,但他們在澀谷鬧市區,仍能有上下八層的實體唱片店,店裡還能看到主婦模樣的人挎著籃子挑選唱片,而且是搖滾樂唱片。以一個喜歡搖滾樂快二十年的樂迷角度,對於日本音樂環境的那種感覺,你們懂得。

至於說音樂的差距,有此現實,大家判斷吧。

summer sonic

演出預告

live house

實體唱片店


許多高票答案都提到爵士,我就去雅虎日本隨手搜了一下「爵士 論壇」

然後首頁出來了一個這個: http://www.jazz.co.jp

首頁長這樣: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花八門的爵士演出信息、live house信息、協調爵士演奏者去往現場演奏的服務、爵士課程的信息、JAM session活動等等,還詳細分出了日本各個地區

然後在左邊看到了「爵士入門」的條目,點了進去:

原來是非常系統的爵士百科,文章寫得通俗易懂,介紹每個階段的爵士樂特點時還會給出該時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左邊的條目有介紹使用PC欣賞高品質音樂的文章、數字音頻知識入門、樂隊成員/樂隊募集信息、二手樂器信息等等等等再聯繫我去年看到的一部很可愛的日本喜劇電影《搖擺少女》(Swing Girls),只讓我感覺到日本真的是一個非常喜愛爵士的國度


所以在這個時候 羅大佑李宗盛周杰倫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對吧


十年?太樂觀了。

古典嚴肅的都不用比,流行搖滾的也不用比。去聽聽八九十年代動畫片的片頭片尾,你就知道差距了。

如果是討論八十年代葫蘆兄弟黑貓警長跟日本機器貓花仙子的片頭片尾歌是否差距十年,還是值得研究研究。而山水情、三個和尚等動畫片的配樂更加優秀(雖然拿這種藝術向動畫配樂跟日本那些兒童向動畫主題歌比不公平)。現在嘛,還是先討論討論跟中國八十年代有多少年的差距吧。

喜羊羊暖羊羊懶羊羊灰太狼……

——————11月21日更新——————

實名反對 @石二郎 的回答。

日本音樂領先中國10年,港台抄襲很多日本歌曲,這個說法是靠譜嗎? - 石二郎的回答 - 知乎

這種明顯對音樂外行的看法也能拿到那麼多贊,只能說我國中小學音樂課除了領著學生唱歌也沒幹別的什麼事了。

貼一個我在其答案下的評論,如果有閑工夫,我可以逐條反駁。


香港的問題在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產生足夠的本土音樂創作人之前造星工業先發展起來了

於是為了填滿一張專輯,大把大把鈔票花出去,從日本和歐美購買歌曲版權,回到家裡照方抓藥,成了香港唱片圈的風景。

但香港畢竟是走正規渠道買版權,同一時期台灣還存在少數抄襲現象。

國內相當一部分聽眾主要依靠廣播電視、翻錄卡帶收聽香港歌曲,自然無從了解歌曲作者的身份。

事實上,所有香港正規發行的原版唱片和國內正規的引進版唱片,其內頁都印有該張唱片的詞曲作者和版權信息。


不靠譜。

日本流行音樂至少領先中國大陸三十年。


翻唱不是抄襲,而且不止十年。原因大概是版權制度保護太不完善和幾乎為零音樂啟蒙教育。好像中國家長比較希望小孩能好好讀書

覺得學音樂是浪費時間。

另外我覺得在國內音樂人素養不夠高的時代,

通過購買版權,為大眾提供優秀的音樂,沒什麼好批判的。最怕就是爛而不自知,讓爛的作品充斥,不斷拉低聽眾的審美,陷入惡性循環李宗盛說:聽眾的審美需要音樂人共同調教,我還覺得挺對的 。


看到好多人都提到爵士樂,我就想起了一點就是日本動漫配樂~不提暴露年齡的butterfly或者宮崎駿久石讓,其實數碼寶貝,美少女戰士等等很多插曲都是優秀的爵士樂作品,頭文字D競速的插曲也都是相當優秀的電子樂作品。那些作品放到現在也是非常優秀。長大後才發現,我們在那麼小的年齡其實已經潛移默化的接觸了良好的音樂審美教育,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日本音樂領先我們太多了吧。


八九十年代很多港台歌星的製作人團隊都在專輯缺曲子的時候現行拿一首日文流行歌填詞來湊。

這是我從當年的一線業者那裡直接聽到的,當時就傻眼了。

當然,港台的原創歌曲還是原創。

=========================

更新下答案說說日本流行音樂。

當美國這邊目前的流行音樂僅僅滿足於一兩個和弦、甚至只是一個和弦的基礎上大量砸錢燒電音燒混音的時後,這就已經與編曲藝術越來越遠了。但我要分享一下 2015 年的某個 J-Pop:

Lilywhite《乙姫心で戀宮殿》(戀居宮殿閨主心)

這個三人組合的曲子基本上都是繼承自三十年前山口百惠時代的流行風格,但在這基礎上的深刻雕琢卻使得這套老風格獲得了更新的生命、完全不輸給時下的其他 J-Pop。

Lilywhite 三人組其實是 μ"s 九人組的分支,μ"s 有一首《嵐の中の戀だから》則是就「黃金八小節的節奏錯位魔改」這面的典型之作、不得不提:

我上文所述就是為什麼當別人跟我推薦倉木麻衣時我只會呵呵一笑的原因,畢竟唱功不是一切。

# EOF.


我就說一個吧,看個舌尖上的中國都能聽到一大堆日本人寫的曲子,比如說有一首明顯就是四月是你的謊言原聲帶裡面的,付過版權費了嗎→_→,還有一些綜藝節目,連人家動漫的打擊音效都照搬也是夠了,幸虧老子看的動漫多一點→_→

對了,前段時間去電影院看海賊王的新劇場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裡面的配樂,基本上全是爵士樂,全程抖腿,非常的帶感,中國的電影原聲帶我沒聽過類似的


看了各位答案學到很多,

對日本人來說,

任何一個行當都是術業有專攻,

日本池袋 新宿那些街邊賣唱的,

吉他solo飛起,旁邊的紙箱里有ta在正規棚錄的cd

沒準編曲 和聲 旋律 都是自己擔當,

而我們電視百分之五十【怕傷人寫百分之五十】吧

舞台上歌手,

吉他要麼是擺設,

要麼是按幾個和弦,

估計還是在大學宿舍泡妞那種買吉他送課學的,

如果加上樑直導,

合著人家在台上就出個臉了。


更新

記得日本在中學時期的音樂課就要求學生能做到聽記一首比較複雜的曲子的總譜了。我最多能做到聽記馬里奧1代主題曲這樣的東西的,還要花很長時間聽很多遍。 。

-----------

唉,不要說主流音樂領域,聽聽街機遊戲bgm領域,Daddy mulk,magic sound shower,like the wind等幾曲,沙羅曼蛇、宇宙巡航機2的全曲,表現的某些大廠手上的那幫人的實力就是很牛的。雖然說這是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產物,不具備可比性。後來華文遊戲界在這個上面下功夫的也有,但都比較晚了。

其他答案有說到電視劇配樂的,其實以前的國產老片里有做得非常認真的。典型的例子,86版西遊記,94版老三國

甚至連邪教洗腦音樂,xx真理教的都比xx功的強出一個數量級(雖然只是在曲子上,教主是個音痴)

當然歌詞就算了,大概是這麼唱

我哦~要金坷垃~要金坷垃~要金坷垃~(重複一遍)金金金金金金金坷垃~金金金金金金金坷垃~坷垃~坷垃~坷垃~(重複一遍)非洲農業~不發達~必須要有~金坷垃~日本資源~太缺乏~必須要有金坷垃~(坷垃)世界肥料都要漲價(要金坷垃,要金坷垃)~肥料必須摻金坷垃(要金坷垃,要金坷垃)~摻了金坷垃~能頂兩袋撒~農業一定發達(坷垃)


日本流行音樂里可以找到古典音樂的影子,代表了流行音樂的最高水平


我是沒怎麼聽到過「音樂課」這個詞了


推薦閱讀:

誰有陳奕迅《心的距離》的樂評?

TAG:音樂 | 中國 | 日本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