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給得不治之症的朋友推薦一本什麼書?

得病的是我同齡的哥哥,24歲,醫生說還有最多三年的時間。我本人想了一本許三觀賣血記。


《聖經》


除非特別喜歡 要不是的話就別買書了

24歲的年輕人有幾個喜歡看書的

身體允許的話 趕緊去玩去燥吧

所有想玩想吃想去的通通來一遍

所有瘋狂的奇奇怪怪的想法全部都去實現

沒追到的妞 沒看過的電影

沒為老人做的事 沒說過的認錯的話

以及所有所有

之前想做又不敢做的

全部行動


稻盛和夫《活法》 ; 宗薩仁波切《人間是劇場》、《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 于娟《此生未完成》

對於24歲的年輕人來說接受死亡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讓其明白「每個人來這個世界之前是無窮無盡的黑暗,走之後依然是無盡的黑暗,在死亡的夾縫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極其、極其短暫,不在乎24歲死亡還是100歲死亡。」(《活法》中提到的觀點),而且,讓其明白並非死亡之後就一切消失了,佛家講因果、講來世。只要修行、行善,來世依然可以為人,行善。(仁波切的書中提到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讓他知道,他並不孤獨,這個世界很多人和他一樣,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走的。于娟,復旦大學博士,30歲出頭就走了,她的《此生未完成》會讓你哥哥找到同伴的感覺。

作為路人,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為你家人、你哥哥祈福!


怒答!

不是賣萌,是憤怒的回答!

本回答對事不對人。如認爲是對人的,敬請折疊!

不匿了,沒什麼好匿的!

不明白多數答題的知友是怎麼想的!

題主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朋友歲月無多,將不久於人世!

看清楚了嗎?

想清楚了嗎?

那位推薦什麼讓腫瘤滾蛋的,你知道什麼叫做保護性醫療制度嗎?

有些疾病爲了避免患者不配合治療是可能對其隱瞞的,這個是至少知道的吧!

如果他還不知道自己患的什麼病,家人和醫生有意隱瞞呢?

你在提醒他就要完蛋了嗎?

鏈接請讀一讀。保護性醫療制度

哪怕他已經明白自己的處境,甚至已經接受命運的不公。

但你們幾個還推薦些什麼超越死亡!什麼清單!什麼來不及!

你們是在時時提醒他馬上就要滾蛋!馬上就要死亡!充滿遺憾的死亡!

你們是要逼殺他嗎?

幾位,請你們答類似題目的時候,好好的想一想會造成的影響,好不好?

如果是一位性格有點封閉、對自己命運有所憤懣的人,看到這樣的書,會怎麼想?

哪怕是一位樂觀的人,難道看到這種書再結合自己的狀況,心裡就會好受了?

一個人,若生時不能享受生命,還要再受漫長的病痛折磨。

臨去時,又有誰,不想他能好好的去,不再受這般苦厄,得上他信仰中的天國呢?

作為關心他的人,這時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永遠不要為了所謂『為了你好』的理由去做事實上可能無關痛癢甚至可能造成傷害的事。

雖然明白各位都是好心,但好心也可能辦壞事,不可不察。

望題主與諸君明鑑。

鄙人十分贊同@馮磊 老師的答案。不再推書。

恕不能淡定作答,如有得罪,還請原諒。


醫生所謂還有三年的看法,是一種預測,實際上還有無數的可能

我們也聽過一些被確診絕症,又漸漸康復的人

從一種樂觀的角度出發,我建議帶去一些希望和快樂

比如看看《老友記》這類美劇,生活中多些歡笑

這是我的淺見


西藏生死書


推薦日劇 一公升的眼淚,至今看過最感人最勵志的日劇沒有之一

書推薦 相約星期二!好感人?潛水鐘與蝴蝶也很贊但是我覺得中文版譯得不夠好?同名電影也不錯


啥都不用推薦,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對待他吧,給什麼都是壓力,順其自然。推薦宗教類書籍不是不好,但給一個臨終之人看,效果會有幾何。還是留給你自己看吧,畢竟人人都有臨終之時。為了順順利利的離開這個世界,我們都應該早作準備。


《正見:佛陀的證悟》,這本或許能幫他有個良好的心態,祝安好


《滾蛋吧!腫瘤君》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

絕對沒有錯


旅遊,別看宗教書籍。


說真的 如果我行將就木,我很不願意看到身邊的人因為我就要死去而對我特殊對待,(適當的關心就好)我很不喜歡那種大家都表現出的一種死亡瀰漫的氣息。


《相約星期二》


地藏經。


首先我想說,什麼書都別看,出去走走,看看這個世界的精彩,畢竟生活才是最新鮮動人的;其次,真要推薦書的話,1L的《小王子》不錯,另外余華的《活著》推薦。


推薦《恩寵與勇氣》。

讀這本書似乎是很久前的事情,書中的具體內容漸漸地在我腦海里淡去,只留下主人公崔雅和肯?威爾伯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

這是一本死亡日記。男主人公肯?威爾伯是美國後人本心理學家、哲學家,他在一次聚會上遇到了崔雅,兩人一見鍾情,彼此吸引,似乎此生只為尋找對方。

崔雅美麗、活潑、聰慧。肯?威爾伯智慧,成熟,堅持。這兩個人到一起,將會迸發怎樣的光芒?然而就在他們準備結婚之際,不幸降臨了:崔雅檢查出患了乳腺癌。喜劇轉眼成悲劇,緊隨而來的,是兩人相伴與癌症抗爭的五年。整本書的結構是肯?威爾伯將他的敘述和崔雅的日記穿插交融,展示了兩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對抗災難的精神交鋒。

不得不說,這本書包含了太多信息,有愛情、有生活、有治療、有思考,有身、心、靈,還有各種宗教,後人本心理學、長青哲學等等。而且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之前讀過的書的影子,像埃克哈特 ?托利的《活在當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正因為它所含的信息非常多,整本書顯得異常厚重,看的過程很慢。

崔雅說,因為眾生都在受苦,她覺得自己與眾生深深相連。她將自己對於疾病的觀點寫成文章《什麼才是真正的幫助》,引起巨大反響,也讓我深有感觸。「我開始以更慈悲的心情面對那些生病的人,以更友善的態度來接觸他們……」她認為,人們問「你為什麼要選擇得癌症」這樣的問題,毫無助益,倒不如問「你要如何運用癌症來成長。」 我驚嘆於崔雅的勇氣,在與癌症鬥爭的過程中,她的身體雖受盡折磨,而心卻能自在、愉悅、充滿生命力,甚至有餘力慈悲地回饋。

崔雅經歷了數次手術、放療、化療,試了許多方法,從正統到另類,很多時候還見到了前方的曙光,但是,一切方法都沒有阻攔住癌細胞轉移不停。我看著書中崔雅原來美麗的照片和各種化療後的照片,心疼得幾近落淚。在一次次的較量中,似乎都是癌症佔上風,每每讀到她與癌症抗爭時的心境的變化,我深深地被折服,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崔雅和肯?威爾伯也會恐懼,甚至彼此生恨,相互埋怨。他們記下了每一個細小的心思,愈發顯示出人性的光輝。就是這樣的痛苦和哭泣,就是這樣的埋怨和懷疑,讓他們更加融合,更懂寬容,精神在苦難中不斷提升。當這些插曲過去,他們依然堅持著,依然綻放著。最後,癌細胞在崔雅身體里泛濫,她在五年的拼搏後,累了,要離開這個世界了。魂歸之時,周遭的環境由風雨交加到霎時間寂靜,看得我酣暢淋漓。崔雅的一顰一笑,她的每一個思想,都讓我由衷地敬佩她。也許主人公最後死亡的結局辜負了大家的期待,我也曾這樣想過,可現在我不這麼認為,奇蹟不是一定要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

我漸漸認識到,人活著是為了感受人生,明白人生的意義,怎樣活比活本身更重要。崔雅得到上帝的寵愛,在疾病中升華,活明白了,圓滿地完成了人生的旅程,也就是提前完成任務。崔雅是在眾人的愛中安詳死去的,沒有一絲遺憾。她創造了真正的奇蹟!

四十歲離去,總讓人心生遺憾,但我相信,她所獲得的,比許多八十歲的人還多。她不需要我們給予她什麼,相反,她用自己的行動,帶我們尋找生命的意義。所以在感動之餘,我們對於如何評判人生的價值,應該好好深思。

「痛苦不是懲罰,死亡不是失敗,活著也不是一種獎賞。」看完這本書很久的時間裡,我一直記著這句話。因為不能再忽視死亡,所以我更用心地活下去。

真的很震撼的一本書,好好研讀,收穫是多方面的。


我本人也是惡性腫瘤患者,不同的是我年紀比較大。我的推薦是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霍金《大設計》,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這三部書都是把人的目光從個人擴展到宇宙的本質,生命的本質,可能不適合所有人,但至少適合我本人。


不知道現在回答會不會太晚

我一直認為看書不是一件需要分門別類的事情,人也不一定需要為自己設定框框列列去看勵志的、成功學、心靈雞湯、文學名著、通俗小說等等。去書店走一圈,看著哪本有興趣就拿起來看看,有興趣搬回家就搬回家慢慢看。

我相信人類最基本的判斷力,那本書是他想看的還是不想看的是生理的自動反應。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接受的信息中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啰嗦的分割線,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一直堅信確實有很多爛書不應該看的書的存在,但是在回答你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開始收回了這種想法。對於單個人來說,你不喜歡的就是爛書,你喜歡的自然對於你來說就是一本好書。

生命因短暫而美麗,這是一句很殘忍的話,同樣的短暫為什麼有的人的短暫那麼長,有的人的短暫那麼短呢。 所以,幫你哥認真的享受生活吧,愛旅遊就旅遊,愛聽音樂就聽音樂,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不需要那些多勵志的書去提醒他,他的生命很可能就要到盡頭。

另外,祝安好,一切未到終點都有無數的可能性,希望病情好轉

(今天看到程浩去世的消息有感而發,他20歲,因為他已知的短暫生命讀了無數本書)


《重生手記》,這本書就是講述一個被診斷患有絕症的患者,如何戰勝病魔的,內容給類似的人看了會很有啟發,有些癌症是可以治癒的,不能輕信專家,人不是神,不能預言的那麼准,命運大多時候掌握在自己手中。明白?


推薦閱讀:

手上有些不太喜歡的書,怎麼處理?
什麼樣的環境是最適合看書的?
有哪些篇幅在10萬字左右的公版書?
讀閑書有助於掙錢嗎?
羅輯思維的薦書值得閱讀嗎?

TAG: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