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方法派演技,還有其他派別的表演么?評價演技究竟有一個怎麼樣的適用標準?
01-08
實際上比較成型的是兩個派系。
一個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就是周星馳在《喜劇之王》裡面讀的那本書。體驗派的意思是說,你要演什麼角色,先要深入體會角色內心的感受。比方說你要哭,有失戀的哭,有掉錢包的哭,有風吹的哭,有懷舊的哭,各不相同。你演的是哪一種哭,就要去深入體會那位主人公的經歷與場景,內在情緒要與角色保持一致,用內在情緒驅動外在的表現。先內心體驗,再表現。
另一個是布倫西特的表現派。這一派無所謂你有沒有內心體驗的。你就對著鏡子哭,練習,擺100種表情,把外部的表現力做足,撕心裂肺也好,呆若木雞也好,角色應該哭成什麼樣子你就哭成什麼樣子。至於你內心要不要真的撕心裂肺、枯井死灰,那倒無所謂的。
只要外部表現到位了,內心沒有體驗也行。當時老師的說法是,一開始肯定都是走體驗派的路子,但是演多了、經驗豐富了,就未必每次都要調動內心體驗去演戲,反而是一些並非真的情感驅動的技術設計,能夠很好的實現演出效果。
如果你看過《黑洞》,陳道明永遠帶著一個白口罩,我理解這就是比較成功的技術設計。陳道明不見得每次都要真的體驗一個人有多大內心創痛、有什麼性格潔癖,無時無刻不戴著一副白口罩。他只要一開始覺得這個角色需要一個白口罩,戴口罩能夠特別精準的表現出人物性格,然後每次演出記得戴上就行了。
既有比較飽滿的內心情緒,又有理智科學的表現設計,我理解出彩的演出應該是這樣的吧。
這不是一個結果標準,而是一種過程方法。梅蘭芳老師的表演藝術我確實不懂。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只能和你說」梅斯布「,就是梅蘭芳,斯坦尼和布萊希特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你所說的方法派指的是俄羅斯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創立的藝術表演理論體系。所以相應的還有梅蘭芳和布萊希特的表演體系。三種理論各有建樹,適合的表演形式也不一樣,影視劇中斯坦尼的信徒很多,比如拿著《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走上龍套之路的周星馳,但也並不是沒有其他理論的支持者。以我個人感覺,布萊希特的理論適合西方舞台劇,焦菊隱先生的心象學說就是繼承發揚布萊希特的。梅蘭芳的理論則適合中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舞台,因為西方並無這樣一種要求同時兼備歌唱、舞蹈、動作、朗誦和表演的藝術形式,也正是因為這樣,梅蘭芳的體系也只能在中國獨一無二。總之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大,我只能說到這裡。至於後一個評論演技的問題,那真的只能說是見仁見智了,不敢發言以免被捏死。
以上是拋磚引玉,坐等高人出現。
體驗派和表現派,是兩個不同的戲劇表演派別,而方法派脫胎自體驗派。
體驗派,是指,不只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冷靜的表現角色的情緒,而是去體會角色的內心,演員用自己的藝術手段為工具,而以角色的情緒為核心,創造出一個所謂舞台上的生命。(方法派將體驗派擴大化,演員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中,把角色帶到生活中,在這段時間裡需要表演什麼角色,就在完全以這個角色的情感,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來生活,無論台前幕後,無論鏡頭內外。)
表現派,是指,演員以自己的藝術手段,來控制角色的情感,要超脫其外,不為角色而瘋魔,而是冷靜的,隨心所欲的塑造這個角色。推薦閱讀:
※大家腦洞一下,周迅演技那麼好,她能否演出小龍女的神韻來。?
※如何評價《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寧靜的表現?
※如何評價TVB楊怡的演技?
※潘粵明的演技屬於什麼派別?
※如何評價劉燁在《藍宇》中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