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哄抬物價,屯積居奇」是合理的嗎?

比如水災過後礦泉水價格飛漲,比如大雨夜計程車司機私自漲價,比如去年搶鹽得時候商家幾十倍的抬價。


剛開始回答了一個字,後來刪除了,因為我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問題

哄抬物價與屯積居奇並不是一回事

舉例:日本地震導致核電站泄漏,有謠言說海鹽可以說防輻射,所以鹽價大幅提升

  • 商家應該提升價格,因為這是他們自由的權力

  • 警方應該去做的事情是,查出謠言是誰在背後推動的

插入——&>市場是需要學習與教訓的,在有限代價的情況下,這些輕信謠言的人應該獲得教訓。

為什麼商家有提價的自由,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限價,就削弱了商家供給的激勵,使得供給的總量下降,最後將有部分有需求的人無法獲得這些產品,就好比說題目中的礦泉水和計程車。

  • 如果計程車不允許提價,計程車司機就會選擇在家看電視,最後能乘坐計程車的人將減少。

  • 如果水災過後價格提升,售價的提升使得商家願意提供更多的礦泉水,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購買到水,並且他們出的價格能表現他們對水的需求強烈程度(換成計劃經濟看看,一個快渴死的人和一個有點口渴的人都按礦泉水票排隊買水的話會是怎樣?)

可是有人會說,水災是特殊時期,有許多人有迫切的需要,可能因為無法支付費用而造成壞的影響,這個時候是政府應該動用財政資金去解決,而不是剝奪水商的自由定價權。


2004年夏,颶風「查理」咆哮出墨西哥灣,並橫掃佛羅里達直至大西洋。此次颶風奪去了22條生命,導致了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同時,它還引發了一場有關價格欺詐的爭論。

在奧蘭多的一家加油站,他們將原本2美元的冰袋賣到了10美元。當時正值8月中旬,因為停電不能使用冰箱和空調,所以人們別無選擇,而只能購買高價冰塊。那些被風颳倒的大樹使得鏈鋸和修補屋頂的需求量猛增。承包商們提出,房主需要支付2、3萬美元,才能將兩棵被風颳倒的樹從屋頂上清除掉。商店裡小型家用發電機的標價通常為250美元,而此時卻漲到了2 000美元。一個逃離颶風的77歲老嫗和她年邁的丈夫以及殘疾女兒,住進一家汽車旅館的房間,竟然被要求每晚支付160美元,而這通常只要40美元。

許多佛羅里達居民被飆升的物價激怒了。《今日美國》(USA Today)報紙頭條報道:「剛走暴風雨,又來掠奪者」。一個居民得知他需要花費10 500美元才能將一棵壓在屋頂上的大樹移掉時,說道:「企圖利用別人的困難和痛苦發財是不對的。」佛羅里達州總檢察長查理·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同意此種說法:「這真讓我感到震驚,有些人在靈魂深處是如此貪婪,竟然想利用別人在颶風中所受的災難而發財。」

佛羅里達州有一項反價格欺詐法,在此次颶風之後,律師事務總署收到兩千多份投訴,其中一些成功轉變為訴訟。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的一家「天天旅館」(Days Inn)由於索價過高,被處以7萬美元的罰款和賠償。

然而,當克里斯特著手執行反價格欺詐法時,有些經濟學家卻認為,這一法律以及公眾的憤怒都是錯誤的。在中世紀時期,哲學家和神學家們認為,商品交換應當根據一個「正當的價格」,而這一「正當的價格」是由傳統或物品的內在價值所決定的。但是,經濟學家們卻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所決定的,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正當的價格」。

托馬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是一位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他將價格欺詐稱為一種「感情上強有力而經濟上卻毫無意義的」表達。「大多數經濟學家對此毫不關注,因為它似乎過於糊塗,處理起來麻煩。」索維爾在《坦帕論壇報》(Tampa Tribune)《坦帕論壇報》(Tampa Tribune)出版於美國佛羅里達坦帕市,是坦帕灣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兩大主流報紙之一。 譯者註上撰文,試圖解釋「 價格欺詐 是如何讓佛羅里達居民受惠的」。索維爾寫道:「當價格明顯高於人們所習以為常的價位時,人們就會指責這是價格欺詐。然而,人們所恰好習以為常的價格水平,並非在道德上就是不可侵犯的。它們與其他價格一樣都不是由市場條件 包括颶風所帶來的條件 所產生出來的 特殊 或 公平 價格。」

索維爾認為,冰塊、桶裝水、屋頂修理、發電機以及汽車旅館的過高價格,有利於限制消費者使用這些物品,也有利於刺激別處的供應商給颶風受災地區提供最急需的物品和服務。當佛羅里達居民在炎熱的8月遭遇停電的時候,如果冰塊賣到10美元一袋,那麼冰塊製造商們就會發現這值得他們生產和運輸更多的冰塊。索維爾解釋道,這些價格並沒有什麼不公正之處,它們只是反應出購買者和銷售者在他們交換的物品上所給出的價值。

傑夫·雅各比(Jeff Jacoby)是《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一位支持自由市場的評論家,他以類似的理由反對反價格欺詐法:「根據市場所產生的價格索價,並不是欺詐,這也不是貪婪或無恥之舉,而只是物品和服務在自由社會中獲得分配的方式。」雅各比也承認:「價格暴漲是令人惱怒的,尤其是對那些剛剛被致命的颶風嚴重擾亂生活的人們而言。」然而公眾的憤怒並不能成為干涉自由市場的正當理由。通過刺激供應商生產更多的必需品,那看起來過分的價格「所帶來的好處要遠遠超過它的危害」。由此,他的結論是:「把商販們看做魔鬼並不能加快佛羅里達重建的腳步,而讓他們自由地開展業務卻可以。」

總檢察長克里斯特(一名共和黨人,後來被選為佛羅里達州州長),在《坦帕論壇報》上發表專欄文章,以維護反價格欺詐法:「在危急關頭,當人們逃命時或者在颶風后為家人尋求基本日用品而被索要過高價格時,政府不能袖手旁觀。」克里斯特反駁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這些「過高的」價格反應了真實的自由交換:

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自由市場的情形。在正常的自由市場情形中,有意願的購買者自由地選擇進入市場並會見有意願的銷售者,此時的價格依據供需關係而定。而在緊急狀況中,被迫的購買者並沒有自由。他們是被迫購買安全的居所之類的必需品。

「查理」颶風之後所產生的關於價格欺詐的爭論,引發了一些與道德和法律相關的棘手問題:物品和服務的銷售商利用一場自然災害,根據市場需求隨意定價,這是否不正當?如果不正當,那麼法律應當做些什麼呢?政府應當禁止價格欺詐嗎 即使這樣做干涉了購買者和銷售者選擇作出任何交易的自由?

以上,是桑德爾的《公正》(Justice)的開篇,感覺跟題目比較契合,也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lz的問題。lz的問題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因為「合理」這個詞太難說清楚了。《公正》整本書就是在討論公正的問題,講邊沁和康德,講市場和道德,講動機和結果,就是想說說怎麼算是「合理」。所以,不妨看看這本暢銷書,或許有助於思考。


複合經濟學原理,在倫理學上我認為還是有所偏差。畢竟你在市場進行經濟活動,也應擔負起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責任。


合理。供給關係決定價格。當"哄抬物價,囤積居奇"這種狀況發生時,其背景一定是商品或服務供不應求。此時只有價格上來了,才會吸引更多的商人進入這個領域,從而提供更多供給,隨後必然是供給的富足和價格的下跌。如果此時,不允許"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話,就不會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務供給,這時候會發生1.商品或服務標準或質量下降,以次充好。2.商品的內容縮水,一斤一元的東西變換包裝變成半斤一元,變相漲價。3.行政壟斷介入,這個不用說了,原來糧票布票肉票月餅票的時代難道說的還不清楚嗎?

雨澇期間,計程車漲價,你可以說他不夠有愛心,但是這種行為太合理了。只有價格高才會有更多的計程車或黑車加入到客運,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有可能打上車。否則司機為什麼要冒著車損人亡的風險出車?而且假設時間線夠長,隨著進入服務的車輛增多,自然會拉低價格。

假如不讓漲價,就是不鼓勵出車,都不出車,你有錢也沒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就算計程車把價格抬高十倍,也比那些坐家裡指責人家沒良心的道德家勝之百倍。因為他們是在自願的原則上給顧客提供服務解決問題。

另外,哄抬物價,囤積居奇本來就是要冒風險的,商人自己甘冒風險,行為與責任自負,幹嘛不允許?大官商胡雪岩不就這麼一下子垮了嗎?如果胡將囤貨早日出手,就完全是另一翻天地了吧,更加的富可敵國?但是就算在晚清,也沒有行政力量干預胡,人們也僅僅把胡的這次慘敗當作是一次商業教訓而已。


不合理:完全自由競爭市場的前提是:信息完全對稱,透明和公開,人類具有完全的理性:起碼全知——哄抬市價的前提是大量的虛假交易和謠言造勢,人類的認知有局限性,不能對所有信息做出辯證——也就是人類無法對騙子做出識破:哄抬市價本身違背了市場公平公正誠信的底線(市場的公平公正誠信不是天生的,就如同殺人放火的罪惡並不會自然消失,是需要人們去維護和保證的),應該嚴厲打擊


其實,鐵路、礦山、石油、天然氣、銀行、土地、鹽業(不吃鹽會死人),均應歸國家所有。「哄抬物價,囤積居奇」非但不合情合理,也應是違法的。煤礦老闆為何敢一擲千萬、億金?這是「中國特色」造成的。民國時代,蔣經國也曾打擊哄抬囤積,可惜力不從心最終失敗,因為那時的國民黨已經非常腐敗了。執政黨若不吸取教訓,後果將十分嚴重。


合法就行,不合法的懲治


把供求均衡當熱均衡看,合理

看社會分配正義,很多人肯定不接受


如果是一個撇清自己責任的第三方哄抬物價,就極不合理了,要政府出手。參見鏈家,及上海對鏈家的處罰。


跟具體行為的界定有關,在市場經濟框架下商人有權決定買賣時機和行為。但是不同國家的法律會有不同規定。如幾個寡頭密謀一起漲價,則屬於破壞市場自由競爭的行為。很多國家為防止惡意競爭規定某個街區最多只能開兩家便利店。越是自由的西方國家,實際上這些東西就規定得越細。


符合經濟學原理,但很多人認為不合理。

價格上升有利於誘導增加供給,從而促使價格下降。礦泉水和計程車司機漲價是合理行為,這時候政府不需要干預價格,可以通過救援等措施增加供給。

因為謠言而導致的鹽價瘋長,在於信息不對稱而扭曲需求,而實際供給和實際需求都沒有變化,價格上漲必然損害消費者利益,此時政府必須出手,闢謠、及時制止。


推薦閱讀:

六歲的侄兒有自殘行為怎麼辦?
如何結束與朋友長時間電話或QQ的聊天才能顯得很自然不唐突?
如果兒童的行為表現與其性別不符,家長是否應該給予一定引導或嘗試糾正?
向自己身邊的人澄清謠言有錯嗎?
你認識的女性做過哪些部分人認為女性做不到的事?

TAG:生活 | 心理學 | 商業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