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如何使一項高科技應運變成新媒體的世界範圍的宗教的?
在新浪微博看到欒軼玫說:有網友對我說:「為什麼你是一個(蘋)果粉?」----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是呢?----思後答曰:「我很好奇,我想知道:蘋果它是如何使一項高科技應運變成新媒體的世界範圍的宗教的?」
這裡新媒體主要指Facebook/Twitter和新浪微博等互動媒體和社交網路。
把禪宗的思想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簡單到極致,自然到極致。我在三星工作過,即便給員工提供優惠價格購買其mp3播放器(彼時還沒有iphone),但在辦公室裡帶著白色蘋果耳機的人仍是主流。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追求性能和價格,唯有蘋果是在平衡科技與人文,把人的情感和心理體驗放在很高的位置。
千百年來,技術日新月異,人性卻沒有進化多少。
技術的進步永遠是為了滿足人性的需求,老喬太明白這一點了。所以,做產品,一定要懂一點心理學。另外,最近才知道,Facebook的扎克伯格竟然是學心理學出身的,難怪他會和老喬在白宮晚宴上一左一右陪伴在奧巴馬身邊。如果作者的隱含的意思是為什麼蘋果做到了,其它公司沒做到,那麼這個問題本身是存疑的,作者有沒有數據表明在新媒體上關於蘋果科技應用的討論顯著超過關於谷歌的?至少從我的感覺來說,在新媒體上,谷歌也是一種宗教。
如果作者只是單單對蘋果的案例感興趣,那麼我猜測這是因為蘋果有一個清晰的理念並能把這個理念執行的近乎偏執,即以愉悅,直觀,時尚的用戶體驗為中心,這是很多公司做不到的。我發現每個可以成為宗教的公司都有這個特點,比如谷歌,比如Facebook比如阿里巴巴,作者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百度一下這些公司的核心理念和執行力度。從用戶和蘋果公司兩個角度來說:
1.站在一個非技術人員的角度,堅定認為用戶體驗才是王道。在工作中也跟很多技術人員打過交道,基本上得到的結論都是工程師更追逐技術永無止境,但忽視了產品能在市場立足的最終決定者,即用戶。所謂的專業人員永遠都是少數,對大多數pu普通使用者來說,美觀實用,體貼周到的使用感受遠比科技先鋒的名頭來的更有意義,就目前而言,即便蘋果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2. 蘋果公司之所以有今天,喬布斯的對蘋果公司的文化體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不會像蓋茨一樣是一個頂級的程序員,但他是當今將科技與藝術概念融合最好的商業價值創造者。微軟的神話在互聯網的啟動階段,人們對網路的運用在啟蒙階段,因此技術是最大的需求,但發展到了今天,當技術走入一個相對成熟和智能的階段,人們對美感,對細節,對個性的要求都提升了新的階段,蘋果正是抓住了這個好機會。喬布斯充分運用了他性格中的極端完美主義和藝術天賦,賦予了蘋果鮮明的個性和完美的外形(這裡的完美是相對的,我始終不認同完美是一個標準,更多的時候看你怎麼能忽悠別人相信它的完美,這方面老喬絕對勝利),在別人還泡在技術的海洋里沒回過神兒的時候先給了世人一個新的科技美學標準,正所謂先下手為強。
3.再說說喬幫主這個人,用神話來形容他也不是太過分。用句笑話講,喬布斯屬於籃球界下象棋下的最好的,而且他有一把好口才讓別人充分相信下象棋和打籃球一樣重要,這樣在這個差異化的年代已經足夠了。我相信他在商業和藝術上的天賦都遠大於他在技術上的天賦,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可以跳脫思維,趟出個不一樣的路子來。每年的開發者大會聽他的演講都可以說是一種盛宴,無論蘋果的產品真正優劣幾何,他都可以把其變成劃時代意義的豐碑,而這種精神上的絕對領導力在任何現代化大公司目前都是看不到的,喬布斯和蘋果在當前時代已然不可分割。他作為一個偉大的夢想家和同時代最成功的商業藝術整合者,在推廣蘋果的路上不遺餘力,這也造就了今日蘋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綜上,應該說蘋果最出類拔萃的地方是沒有短板,大眾用戶在物質體驗和精神崇拜上都能找到很好的契合點,能做到這點的品牌目前只有蘋果一家,個人認為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我覺得僅僅談他的創新、設計、品質等等還不足以解釋蘋果成為一種宗教。對比一下蘋果和宗教,我覺得是有共同的:
一元化:出來時極其個性,但走的是反個性之路,產品上就不說了,傳播上喬幫主那種發布會很想是宗教里的佈道,所推崇的理念要不厭其煩的推到神聖的位置。太多的數碼產品出現時其實大家產生了不知道如何選擇的危機,一元化也有利於這個問題的解決,給太多選擇的時候也比較難形成一股風潮。
還有在科技界,蘋果可能對時尚元素、潮流的理解是最為深刻的。飢餓營銷也好、科技宗教也好、個人魅力也好,都離不開產品本身足夠好這個核心因素。用戶最不希望遇到新產品使用學習和系統反應不確定帶來的挫折感。Apple產品更新周期相對固定、售價相對固定、用戶體驗統一、宣傳推廣方式也固定,無論從軟體硬體、用戶體驗還是購買使用和報廢回收周期來說,對用戶都是很確定的。包括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對自己的每一次點擊、觸控接下來的系統反應都有預期,而Apple產品的反應也都符合用戶預期,用戶不會有任何挫折感,只會覺得順手好用。加上出色的工業設計,一旦用戶初次嘗試了Apple的產品,之後再購買使用其他Apple產品就順理成章。所以,產品好是最核心的前提因素,離開這個因素,其他定論都不成立。
雖然聽起來有些唱口號,很大很空,但是我認為以人為本,一切以用戶體驗為前提,產品創新,一切在於細節,不會因為外界的言論而輕易改變自己所堅持的東西,這些觀點相信所有的IT,電子產品公司都在提,但是能真正堅持做到極致的,只有蘋果,只此一家。
購買一切數碼產品之前都有一定的風險,相對於自己覺得特別不好用之外,最傷人的莫過於被路人指著竊竊私語「
擦,這個SB竟然用這個……「但是,無論蘋果的產品無論在上市的時候有多麼不靠譜,比如ipad,最終都能成為成功的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其實還是很重要的,基本沒有什麼風險,這種信任程度其實是挺可怕的。Think Different
崇拜蘋果的都不是真正的技術人員;蘋果就那麼幾個產品,一年翻新一代;而三星從家電、計算機、手機、數碼相機等消費電子一路做到液晶屏、Flash、CPU、乃至電阻電容等基礎元件;而市值,三星超過了英特爾,超過了惠普,比諾基亞、索尼、東芝、松下加起來還要大,你知道這些聲名顯赫的公司一年踏踏實實的做了多少產品成為多少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就這樣,三星的市值仍然只有蘋果的一半。
與其說用戶體驗,不如說趕科技時髦,崇拜錢。蘋果的外觀是很酷,有金屬感,做工較細,Mac OS X 好用。但話說回來,它再好也不值那個價錢。可是中國人過於愛面子,把蘋果機當成身份的象徵。你家裡買了,他也必須買,不買沒面子,要的就是幸福感,哪怕再裝個Windows也要用蘋果,這樣才感覺對得起自己。可以說蘋果等於時尚界的LV(Louis Vuitton),不求很好,但求最貴。對很多國人來講,「攀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蘋果的產品相對單一,造就了品質的卓越。例如iphone。從3GS到4,從硬體到外觀,提升了很大一截。這就是一年只做一部手機的結果。想想mac系列,用戶不需要太多的選擇,就可以購買了。看看其他notebook,產品線多的都搞不清楚,讓用戶如何去選擇,增加了用戶的購買成本。所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用戶做好購買的選擇,這才是王道。當然,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像蘋果這樣,沒有幾款產品就敢上市賣的,如果真的精簡產品線的話,估計就要就倒閉了。
主要是99年彩殼Mac、01年iPod、07年iPhone出來的時候太嚇人了。蘋果很會周期性的推出一些顛覆世人三觀的完美產品,一個周期覆蓋半個年代,以至於人們在蘋果的神話下洗腦了數個年代,根本無法逃離,在蘋果品牌包圍成長的一代孩子更是如此,好比80年代成長的孩子至今忘不了小霸王和SONY的Walkman一樣。
覺得蘋果成功的原因來自於喬布斯,他將產品、市場、運營(APP STORE)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軟硬無短板。還有他出色的口才,讓一些成熟的技術在他口下成為了一項如登上火星般偉大的發明。
我認為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喬布斯 他是個極端完美主義者 認為產品只有兩極論 要麼完美 要麼垃圾 所以很多時候 在設計完產品之後 會全部推倒重來 這也就是追求完美的嚴苛要求 最後帶來的產品讓人迷戀的原因吧
1、完美的工業設計
2、超一流的用戶體驗
3、喬布斯把最重要的、用戶最需要的功能做到近乎完美,使只關心這些功能東西的用戶愛上它,沒它不行。至於那些不重要的功能,簡單做做就行了。可有可無的功能,那是堅決不做!一部分關心重要功能的,但還需要其他不太常用功能的用戶對此可謂是愛恨交加,但理智的用戶永不會為小小的不爽放棄大大的便利。剩下一小撮彆扭的人,那不是喬老爺伺候的對象。
總結一句:想討好所有人,必然會得罪所有人。你只需要伺候好你該伺候的人就行了。推薦 一本書叫做《完美之物》,先是有了完美,才有了往後的種種宗教表象。而要追述完美的由來,則必然追述到蘋果公司和喬布斯的個人魅力。由此,消費蘋果超越了消費一種商品,而是消費者消費某種身份或流行文化。
足夠的優秀,足夠的堅持,建立在能力基礎上的強勢就是王道
不斷追求完美的用戶體驗幾乎完美的工業設計現今為止無人能夠超越的產業鏈(與其說是封閉,不如說是他把很多東西整合在了一起)當然還有喬幫主的個人魅力
跳出技術開發者的心態,從一種外在的角度去觀察每一項技術或知識,看到它的表現力和改變現狀的能力,掌握到手,運用自如。
很多情況下,是立場決定心態,我們來看看蘋果的現狀。
它生產和銷售自己的軟硬體,它的市場份額不大,並且固守高價位,我行我素。這客觀上使得它不需要顧及過於廣泛的市場需求,它只專註為特定的用戶群生產有它主導的科技產品。
它的內部團隊不大,習慣將各種新的技術在不同的產品線間進行迭代以最大程度地復用技術,同時延伸一致的用戶體驗。
它重視營銷,你可它的發布會總是能夠明顯地看出它設計和選擇技術集成方式的思路,雖然這很大只是表面的說法,但這也是它教導給用戶和開發者的觀點。就好像我們把知識和見解傳授給他人,我們會選擇不同於自己領悟方式之外的更正的一種邏輯。
蘋果是如何關注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的,一般從兩個方面:一是新技術能夠達到和創造的高度;二是使用和不使用科技產品中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和局限性。推薦閱讀:
※如果看待美國蘋果用戶起訴蘋果稱iPad也存在降頻?
※蘋果ios9官網預覽界面上展示的中國應用有什麼選擇標準?
※如何看待 Tim Cook 在《MIT Technology Review》的專訪中關於學習編程的話?
※安排這次李克強會見蘋果 CEO 蒂姆·庫克的是蘋果公司的政府關係部門,還是中南海的召見?為什麼?
※蘋果CEO庫克造訪《半條命》開發商,所為何事?
TAG:蘋果產品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