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

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級階段,即生產力不夠發達,多種所有制參與分配的階段。到2050年,我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算是走完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級階段。可是2050年以後呢?


等完成了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我們再來談這件事


初級階段本來就是一種迂迴的說法,哪有什麼過度。

門鈴響了,先收快遞去了。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搞清幾個概念。

什麼是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是社會主義取得勝利【或者說建成】?什麼是共產主義?

第一點,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建設,在這個階段,首先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其核心在於無產階級最廣泛的民主(這是最重要的)以及對資產階級的反撲的鎮壓。同時對本國社會生產資料進行公有化【注意,公有化不等於簡單國有化,而應該是全民所有制,國營和國有不一樣。】,大力發展經濟民主(鞍鋼憲法是一個例子),從經濟源頭上掐斷新生的資產階級,同時嚴密防止官僚化。

但在這個階段,由於革命只是在一個或幾個國家取得勝利,所以外部要面臨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剿,內部也還殘存著資產階級法權沒有破除,仍舊存在一定等級差異。國家機器也不會立刻走向消亡。所以,除了國內的建設,本國革命的命運也一定與世界無產階級聯繫在一起。因此,輸出革命和國際主義是必須堅持的。

第二點,社會主義取得勝利【可以認為是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前提,一定是資本主義體系在全球範圍內徹底被瓦解,世界革命取得了勝利。一國可以建設社會主義,但要取得勝利,必須是世界範圍內的。

這個階段,國家機器作為統治階級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工具,在這個意義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於是,國家機器開始逐漸消亡【但此時還沒有完全消亡】。人剝削壓迫其他人已經不可能,但此時,平等的權利還仍舊是資產階級權利,是不平等的。【想像一下,按勞分配,但有些人強壯一些,有些人瘦弱一些,他們的得到自然就不同】

第三點,就是共產主義。按需分配,各盡所能。人不再被異化,勞動不再是為了生活所迫,而是成為了生活的一種需求。

國家機器完全消亡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真正實現了。

推薦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上面這些基本是我自己讀了之後,感悟的認知。有不同的意見,也歡迎討論。我相信樓主,如果能讀明白這個,自然可以心中瞭然。


當無產階級擺脫對國家力量的依賴,轉而以自己的力量來建設社會主義時,這個過渡就開始了。

時間可以從現在算起,也就是說當下就處於過渡之中。

為解釋這個結論,我先列出幾個原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矛盾原理或者說對立統一原理,其次是量質變原理。

首先,為什麼說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呢?生產落後只是表象,究其根本,是剛建國時農民占絕對多數而無產階級數量稀少,在這樣的基礎上建成的社會主義說是初級階段是很準確的。而真正的社會主義呢?至少無產階級的數量要佔多數才能談得上。

因此,中國現階段的矛盾絕不是官方所宣稱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生產之間的矛盾,而是無產階級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在於同化農民,使農民轉化成為無產者,從而形成一個無產階級占多數的社會主義。

是的,這就是階級鬥爭,但並不是你死我活的暴力鬥爭,而是對立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農民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無產者,無產者的量的增長達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質的飛躍,這個過程我認為就是題中所說的過渡。

由此,問題轉化為:農民是在什麼條件下轉化為無產者的?

馬克思曾給我們提供過一種解釋,即失去土地的農民被迫變成一無所有、只能出賣勞動力的無產者。但這種轉變是基於西方早期資本主義歷史而言,我們不可能採用這種方法。我認為可行的方法是:農民自願放棄土地或者說與舊的生產資料相分離,轉而與社會化的生產資料相結合即轉化為無產者。而農民之所以自願放棄土地,是因為無產者的生活要優於農民的生活。如此,方能產生一個內在推動力,使得農民自願轉化為無產者,從而使得無產階級佔據社會多數。

從農民的角度看,是因某種推動力使得其轉化為無產者。而對無產者而言,這種轉化又有何意義呢?

我的理解是:無產階級力量弱小的時候,尚需要與農民結盟,尚需要藉助於國家的力量來發展自己。這種發展體現在國家以公糧的名義拿走農民的生產剩餘並將其轉化為社會的積聚的生產資料(我稱其為社會主義的原始積累),以此來推進工業化。無產階級對國家力量的依賴,也就意味著國家對無產階級的束縛。計劃經濟的最大缺陷正是對無產階級的束縛。改革開放的最大意義正是在於放棄了對無產階級的束縛,讓無產階級有了自由發展的機會。所以,在我看來,改革開放的最大成果絕不是物質生產的巨大進步,而是生成了一個可以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新的無產階級。隨著無產階級發展壯大以至於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發展自己時,國家反而要依靠無產階級的力量來發展壯大。就如同英國資產階級那樣,弱小時依附王權,強大時甩開國王單幹,按自己的意志來改變這個世界。

一個簡易的圖,以解釋這個過程。

問題進而轉化為:這個因改革開放而生成的新無產階級又是如何以自己的力量來發展自己,並使得國家發展壯大呢?

一個很馬克思的回答:(新)無產階級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所以能夠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馬克思曾提出過兩種生產:生活資料及其工具的生產,以及人的生產即種的繁衍。我將其改進為物的生產與人的生產。物的生產即以自然界為生產對象,包括生活資料及其工具的生產,而人的生產即以人自身為生產對象,包括自身的生產和下一代的生產即種的繁衍。

無論多麼發達的私有制,都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即社會生產的目的是人之外的,也就是物。馬克思曾批評其為拜物教。如何理解?私有制,必然是以對物的佔有為基礎的。於是物的生產凌駕於人的生產之上,人的生產屈從於物的生產。而再落後的公有制,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社會生產的目的是人,物的生產從屬於人的生產。實際上,正是因為無產階級消滅了私有制,也就消滅了以佔有他人的勞動剩餘來發展自己的方式。因此,無產者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生產自己,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發展自己。無產階級在發展(或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在發展(改變)著這個世界。而這正是無產階級推動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無產階級為先進生產力代表之所在。

正如馬克思所寫(出自馬恩全集第一版46卷上486頁):

因 此 , 古 代 的 觀 點 和 現 代 世 界 相 比 , 就 顯 得 崇 高 得 多 , 根 據 古 代 的 觀 點 , 人 , 不 管 是 處 在 怎 樣 狹 隘 的 民 族 的 、 宗 教 的 、 政 治 的 規 定 上 , 畢 竟 始 終 表 現 為 生 產 的 目 的 , 在 現 代 世 界 , 生 產 表 現 為 人 的 目 的 , 而 財 富 則 表 現 為 生 產 的 目 的 。 事 實 上 , 如 果 拋 掉 狹 隘 的 資 產 階 級 形 式 , 那 么 , 財 富 豈 不 正 是 在 普 遍 交 換 中 造 成 的 個 人 的 需 要 、 才 能 、 享 用 、 生 產 力 等 等 的 普 遍 性 嗎 ? 財 富 豈 不 正 是 人 對 自 然 力 — — 既 是 通 常 所 謂 的 「 自 然 」 力 , 又 是 人 本 身 的 自 然 力 — — 統 治 的 充 分 發 展 嗎 ? 財 富 豈 不 正 是 人 的 創 造 天 賦 的 絕 對 發 揮 嗎 ? 這 種 發 揮 , 除 了 先 前 的 歷 史 發 展 之 外 沒 有 任 何 其 他 前 提 , 而 先 前 的 歷 史 發 展 使 這 種 全 面 的 發 展 , 即 不 以 舊 有 的 尺 度 來 衡 量 的 人 類 全 部 力 量 的 全 面 發 展 成 為 目 的 本 身 。 在 這 里 , 人 不 是 在 某 一 種 規 定 性 上 再 生 產 自 己 , 而 是 生 產 出 他 的 全 面 性 ; 不 是 力 求 停 留 在 某 種 已 經 變 成 的 東 西 上 , 而 是 處 在 變 易 的 絕 對 運 動 之 中 。

正因為一無所有,才要求有所擁有。

擁有什麼?

整個世界!


(○?ε?○)

現在不是向資本主義過度嗎?


到時候再提出個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之間應該有個過渡階段就行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其實如果按照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還是很遙遠的,例如,有學者認為,中國在未經歷 資本主義社會階段,而直接去建立所謂的 社會主義社會,該當退回去進行資本主義的補課,例如,議會民主政治。分權制衡。

還有一個提法是,我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尚未成功,重新 二次革命。


從歷史的必然來想,發達國家最終走向的會是哪?我覺得很有可能是社會主義階段。

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很大程度上是要避免出現類似於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進入社會主義階段時可能帶來的政權顛覆。

我們在設計改革開放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等到社會發展到足夠進入社會主義階段時,就要把資本主義逐漸從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剔除。


看安德羅波夫的起點論,到時候就是處於社會主義建設新階段~完善初級社會主義社會的開端。


有生之年吧,等哪天可控核聚變實現了,實現社會主義也就不遠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挑戰、新動向?
「社會主義改造石消滅非公有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如何理解和認識?
南開大學的政治A類課真的很難通過嗎?
為什麼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核心主題?

TAG:社會學 | 科學社會主義 | 人文學科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