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與自我良好相處,來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呢?

有時候人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自己也不了解的局面,似乎很多事情的發展並不能清晰的呈現在腦海,而自己的真實想法往往容易被自己忽略,有時候甚至很容易因為去迎合別人而喪失自我,那麼如何才能與自我相處呢?如何發現自己內心的真善美呢?又如何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實現呢?而有時候僅憑思考似乎也很難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


完全的自我了解是完全的謙卑,完全的謙卑就是完全的知識,完全的知識就是完全的心靈。

真的了解自我之後,自我矛盾因為對自我的了解而化解,這份了解繼而能帶來統合的,圓滿的境界,蔣勛在《孤獨六講》里說,孤獨就是「生命圓融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徹底的關照自己,他的自我才能內向超越,才有走向絕對主觀領域「無我」的可能性,他的自我才有可能超越時空限制。誠如鈴木大拙所說「讓個人真真實實的向內察看到,他並不是孤獨的,被遺棄的;在他之內有某種尊貴的孤獨感,他確實是全然獨立站著,然則他並沒有同其他一切存在分離。」

只要一顆不被佔據的心,才能形成了「獨特性」的「自我認同」,在形成一個「整體感」時,有著「時間性」的「存有體現」,這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所以敘說的「可能性」展現自我改變的力量,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動人也是最根本的是「敏感性」不再被遮蔽,因為這個敏感,在日常生活中,對生命最深沉的熱愛,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對真理的不懈探尋,而這其中,我認為對生命最深沉的熱愛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樣的情感直接連通的是「美」,當你對人類和世上萬物都有真愛時,才有內心的美。

對自己誠實是挺難的事。借這個題目,我聊聊自己的經歷。

過去我對自己就很不誠實,小王子說「我跟一朵花鬧了點彆扭」,而我,恰好和「自己鬧了點彆扭」。自我認同的問題早就顯現端倪,但我卻一直未正視它,大學已經在想未來要做什麼了,心理隱隱的焦慮(我根本不知道我要幹嘛)還沒有完全顯出,等到有機會在不斷探究自己,才真真切切的明白我真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艾瑞克森說青少年的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是「每個青少年都必須在童年的殘留與對成年的憧憬中,製造出一個自己的重心感與方向(central perspective and direction),與一個行得通的統一感。必須在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與別人對自己的判斷和期望之間,找到一個有意義的相同點。」

我著實沒有找到一個有意義的相同點,沒有什麼期望與看法,缺乏未來方向的統一感。

帶著「好好學習」的「詛咒」,家人把我托舉起來,我從此背對家鄉,逃也似的唯恐粘上一點鄉土氣息,我害怕自己完成不了家人的期待。

我想我誤會了「自由」,我一直以為我要解消掉家族的的壓力、期待,我才能做自己,才能自由。

也許真相只不過是,我的枝幹長得粗壯滿足應試教育,而其他同學不僅枝幹細小,連額外長出來的枝丫都被砍掉。

艾瑞克森說危機的發生,往往就是在他們半知半解自己很可能過分獻身給自己並不十分喜歡的角色的時候,我翻到這句話時眼眶都紅了起來,「事事順利,但毫無意義」。

我的感覺卻一直是黑暗的陰鬱的像黑洞一樣吸走我所有能量,恰如張懸歌里所唱「我得到的都是僥倖,我失去的才是人生」。

《絕望的主婦》,有一季裡面 Lynette 得了癌症,她一開始是個女強人的人物設定,得知這個消息時,她不願相信,在丈夫和朋友的陪伴之下,她慢慢接受,然後開始把時間慢下來,接受化療。當她接到癌細胞已經得到控制時,她在夜裡走出房間,赤腳站在院子里的草坪上,她抬起來頭看著浩瀚寂寥的夜空,眼裡泛起淚水。她不信上帝,在化療期間被朋友拉來做禮拜,她會直接挑戰牧師的佈道,可是她現在竟然對著夜空說了一句「Thank you」,夜裡有隻地鼠,她看了地鼠一眼,微微一笑。

平時我們的身體縫的很好,待縫合的某處破裂時,我們的靈魂才會湧現出來。

斷裂和剝離,也是重逢。當我告別了家鄉,像被風刮到水裡的小魚,變成了孤島,活在自我否定的身份中,活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迷茫和困頓中。

否定,是不想承認,是對自己不誠。我一直不願承認我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那是一種懸在高空,不知道落在哪裡,更害怕重重摔下的恐慌。

人是具體的活著,是整體的活著,在《見樹又見林》里有一段描述,「我們無法只看人,就理解體系的運作,我們也無法只看體系的運作,就理解人的一舉一動」,我們是一棵樹,也是一座林。

猴子發現月亮在水塘里,山泉里,連捧起一捧水裡都有月亮,抬頭看看夜空中皎潔嫵媚的月亮,終於明白「萬川映月」如此的美妙。

我想你大概並不知道我在說什麼。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嗎?也許是吧,但話要說給懂的人聽。

我想上天會厚待那些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人。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我戀風,戀塵,戀時光,戀生命。

世間是無常的,但是人性充沛世間。


我不知道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禪定是非常有效的,

在最最初級的禪定中,去掉自己腦海中紛擾的念頭,

慢慢的安靜下來,

自己最在乎的事情,最終的目的就會最後剩下來


有的,而且很容易,方法就在你自己手裡握著呢,不要去聽從任何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見。

誰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啊,從喜歡什麼樣的職業、對象,到什麼樣的進步方式是適合自己的。每個人的生活、想法都差別太大了,他們的方法論,對你的人生不一定有指導效果。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聲音,它一直在呼呼著你,去變成理想中的自我。它會告訴你,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我怎麼樣才會開心?我要去做些什麼?這些在你的心裡都有答案。

但是這種理想的自我,是有價格的,而且越好的東西標價越貴,萬物都是如此。有的甚至貴到你掃一眼,就覺得傷及自尊,再也不敢去想的地步。人最擅長做的事就是逃避。迫於自己的懦弱懶惰拖延等,大腦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會自動把這些想法隱藏掩蓋起來,於是這個未知的自我會存在於你的潛意識變成intuition。

但它只是被掩埋起來,你對它避而不見,它從未消失。你會一直受這種潛意識的呼喚甚至折磨,就像是你的天命一樣,它連做夢的時候都不會放過你。因為你內心深處完全明白自己要成為哪樣的人。在嚴重的時候,你甚至會覺得自己現在的人生毫無意義,因為它偏離你潛意識裡的「理想自我」太遠太遠。直到去走上那條道路,即便艱辛,但反而會讓你有一種如沐甘露的感覺。

貼一段喬布斯的話,我認為再經典不過。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與自我良好的相處,這幾乎是一生都要進行的過程。

我很想說,根本上一個人只有懂得了自己是多麼邪惡的,自己是多麼醜陋的,自己是多麼虛假的,根本上理解和超越了這些東西,才會懂得什麼是善什麼美,什麼是真。而很多人根本上連這第一步都沒有踏出去,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往往停留在一種早期教育上,模糊的去遵守一些道德教條去生活。並沒有對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人的各種方向進行過思考和嘗試,哪怕去擁有一個極端的利己的價值觀。這造成了對自己的認識不深刻,對人性的認識不深刻,從而何談和自己和世界相處了。

人有很多的面向,根本上這個世界上你見到的人該有的毛病和邪惡都存在於你的心裡。當完全的明白這些東西才能夠完全的寬容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所有生命,才會升起一種對一切生命的大愛。

去和人發生衝突,和人發生口角,去嘗試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不會有人一出生下來,就順利的大徹大悟的。在衝突和口角,在實現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之中。自己身上的各種慾望和缺點,各種醜陋和美好,各種心理問題,都會一一出現。如此經歷和懂得這一切,就會明白很多的東西。這並不是說要人變壞。而是說這些東西,本身就存在於你的內心,你只是一直隱藏和壓抑,讓她沒有表現出來罷了。沒有拿出來,就不可能去修正。也就失去了認識自己的機會。

不經過人生中的各種事故,是無法明白自己,無法談論人性的。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何來和自己相處呢。


一個我贊同自己,一個我反對自己。然後看他們斗。

然而有時理解的很明白,卻不想去做。比如我這次的失眠。

(玩個梗)

人類是無法相互理解的.jpg

不過樓主你這是具體指什麼?舉個栗子如何?


就這麼說。

你描述的狀況,我從初二之後就沒有過了。

初二之後,我所做的決定選擇。我都知道為什麼,哪怕做錯了,我也直面內心的齷齪。我去接受去承認。為什麼我可以發現,你卻沒發現呢?因為我有一顆想要變得更加強大的心。那是無堅不摧,支持我走到現在的信仰。


問題轉換即----怎麼了解自己的性格。

a推理出b -------------怎麼了解別人的性格。

想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就要學會了解別人的性格。

人與人之間是一面鏡子,你能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能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性格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才能與自己良好的相處。

大多時候,你直接去尋求一個答案,是很難得到直接得到的,必須間接的尋找。

-----------------------------------------------------------------------------------------------------------------------------

靜,靜則生慧,遇到事情不冷靜下來很難做出合理的判斷與行動。

-----------------------------------------------------------------------------------------------------------------------

分析一個人的性格, 可以從他的衣著,喜好,面相,語言, 字跡,等等。

具體分析 比如 衣著--------略

喜好---- 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從而反映什麼。

面相--可以看面相學了解,

語言--- 聲音的大小,音色程度等,反映內向,外向的問題。

字跡--- 字的好壞也可以反映內向的深處的性格

或者直接點,多和不同的人 接觸 ,然後自己總結,這類似於照鏡子,照的多了,自己對自己的面相有了解。接觸的人多了,自然有自己感悟,也能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初心,自己暗藏的性格。

另外多讀書,書也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看有關於了解人的哪類書籍。

人最後了解自己都會隨著閱歷的成長而更加明白,這是後話了。

估計題主,閱歷不多,雖然內心煩雜,但確實是個鍛煉自己的內心的好時機,好好磨練,對以後會有幫助得。

---------------------------------------------------------------------------------------------------------------------------------


坦白說,我一直覺得自己無趣且內心刻薄,所以盡量避免和不相關不可愛的人和事的溝通。討厭任何因「熟悉」而帶來的捆綁,不擅於迎合,討厭聽抱怨,拋下樂趣看一樣的書,聽一樣的歌,陪誰過想要的生活。所以啊,覺得碰到流水高山就會變得快樂又小心翼翼,像是人生饋贈,但卻依然充滿膽怯,好像一不小心就看到不能接受的一面。遇到知一萬畢的人啊,就會敬謝不敏,遠遠觀望,也不想成為別人的困擾。一個人也過的樂趣叢生。但終究沒逃過所有禮節性善意,聽到反智誇獎時依然笑著說謝謝,聽到討厭言論的時候裝作驚訝說真的嗎。從來都不是特別善良的人,可還是啊,想要對自己溫柔。


無論答什麼,至少不能自以為是地主觀臆斷,豬哪裡會知道人的真實想法,呵呵


推薦閱讀:

天真簡單的我 怎麼才能在紛亂複雜的社會簡單的活下去?為什麼現實生活這麼可怕!?
你有哪些「不吐不快」的經歷?
無為到底是一種什麼為?

TAG:思考 | 心理 | 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