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音為什麼給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安排的這麼密集?
前提,五月天也是相音股東,相信音樂除了他們還有劉若英、丁當我們熟知,其他的還沒有一些選秀節目的選手有熱度:
第一,五大爺不是流量明星。
娛樂圈現在最賺錢的是流量明星吧,那些小鮮肉小花的微博轉發量基本都10W起步,而且評論里都是統一刷的規範宣傳,感覺比通稿還規範。
反觀大爺們的微博(不算fb),評論也只有阿信會破萬,接著是瑪莎怪獸保持在三千左右,定哥哥和石跋就更少了。每次五迷們期待被翻牌都是一場小作文大戰,評論都真實而有意思~
他們場場爆滿但是在微博上也不怎麼出現熱搜,最近還是被約談那個,根本沒有那種一句話或者一個舉動就上熱搜那種,當然,大爺們也不屑於炒作。
而且他們真的蠻節儉的,會撞到瑪莎參加今年參加金曲獎掂著西裝去打車,怪獸去錄音室也基本打車,阿信機場被拍也總是那套衣服。有些心酸我有時候看到怪獸買一把心愛的吉他還像小朋友一樣發個狀態炫耀,冠佑當初捲入臟車事件也是為了省錢。
第二,演唱會要保本,公司還要運營,畢竟255良心票不多了。
演唱會只靠門票肯定不行的,如果只靠門票,那通常都是虧本的,更何況大爺們的票價比同咖位的要低。主辦方要賺錢,就得拉冠名贊助,現場廣告贊助等等,但五月天的演唱會舞美燈光又是有目共睹,不斷地更新換代突破極限。從3月起航的人生無限公司基本上每周一次的頻率,器材的物流,團隊的住行,公司一大票人需要養活,都是很大的消耗。
不是說他們不賺錢,而是沒有那麼多。前兩天我想看洛陽場前排,連黃牛都在說五月天行情不好,雖然我很不樂意聽到,但是同票位換成TF的話可能翻幾倍吧。
第二, 他們愛音樂,活在live里~
我之前是路人粉,知道他們的流傳曲目,還不是最搖滾那幾首。但就在去看了一次演唱會,變成了藍色潮汐中的一員,身在其中那種包裹感,是之前看演唱會不曾有過的,阿信唱歌很賣力,很撕裂,就是一種燃燒生命的感覺,其他四人也是。笑容與眼淚,隱秘與偉大,每一次live都感覺自己重新活過一次。
我覺得他們也是盡其所能地給我們多唱幾場吧,大爺們的體力和活力比著20歲肯定不能同日而語了,連石跋都調侃自己眼睛開始花了。他們會照顧好自己,有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等專業顧問,可是五十歲的他們會怎樣,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只想追隨著腳步多看幾場。
《後青》之後,他們上綜藝就更少了,重心基本都在音樂上。記得有次bose採訪的時候是大陸導師選秀節目剛剛風行,問阿信他們有沒有被邀請都無疾而終了。(做評委我只搜到「百事群音」那一期~)。
有時候覺得除了發行專輯和演唱會他們就跟消失了一樣,但我也慶幸他們沒有去接真人秀、脫口秀等等綜藝,而是堅持初心,小九的問世我覺得就是很好的答卷,《後青》開始在青春上拉扯現實,《第二人生》的上帝視角讓你震撼這五個人的腦海里裝了多大的宇宙,《自傳》又再次回歸原點,在看到結婚證、水電單、三方協議的生活瑣事時候心中仍然有自己的面對。
最後想說的是,有機會真的可以多看幾場哦,絕對不會後悔噠~
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如初,他們做到了。四十歲在錄音室里依舊熬夜車輪戰,一個小節的旋律還是會反覆編排。我每次看到別家歌手都是在一兩萬的場子,而大爺們場場三四萬售罄,我就覺得粉很牛逼的人哈哈。
突然想增加一些答案
五月天現在開這麼多演唱會說白了都是為了掙錢,但其實他們這麼多年掙得錢自己用完全夠花,現在掙得錢都是為了別人,舉辦了這麼多年的犀利趴幾乎全是五月天在掏錢,辦了多少屆就賠了多少屆,其中還有其他樂團來找他們借錢,舉個例子吧,八三夭就問阿信借了很多錢來製作專輯(目前不知道還沒還),可以說現在台灣樂團大部分都接受過五月天的幫助(瑪莎就特別喜歡幫助台灣地下樂團),所以說為什麼要開這麼多場演唱會,都是為了錢啊。
以下是原答案
----------------------先回答為什麼相信音樂要給五月天安排這麼多場演唱會吧。因為底下有一堆人要養。相信音樂的藝人:白安,鼓鼓,李劍青,嚴爵等等,還有相信音樂台北的工作人員,北京分公司的工作人員,上海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等等。
以上這些人,幾乎全部都要靠五月天來養。雖然同公司的丁當,劉若英能夠讓相信音樂不虧本,但賺的錢,肯定沒有五月天來的多。五月天怎麼養這些人呢,只靠專輯根本掙不了多少錢,所以只能靠演唱會。
演唱會的行程是相信音樂安排的,但是五月天他們五個人也都接受了這麼多的場次。
陳信宏對自己其實還是蠻自信的,如果他的嗓子唱不了這些場次,他們完全是可以取消一些小場子。其實不止陳信宏的嗓子,怪獸和石頭彈吉他的手,瑪莎彈貝斯的手,冠佑打鼓的手,一整場演唱會下來,對於體力的考驗真的很驚人。但是他們現在如果不多增加一些場次來開演唱會掙錢,過了幾年,誰還記得他們(對於路人粉來說),而且過幾年的體力肯定也不會有現在這麼好(雖然現在五個人也都不年輕了),但是總的來說,如果你喜歡五月天,就去演唱會給他們送錢吧,不然你以後想送,他們也不一定再開演唱會了。
陳信宏是個很聰明的人,雖然他不一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是他一定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有點亂,但是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em....恕我直言
密集的演唱會很大的原因是背後的商業操作雖然有五月天團隊的情感因素在裡面(想讓更多的人看演唱會)但是可能連這點都是有他流行音樂運作的道理在裡面的。藝術表演市場里,固定成本是藝術表演的封裝費用(裝配成本),如布景、服裝、道具、演員排練工資、導演基本報酬、舞台租金、管理費用、初期宣傳費用、財務費用等。
也就是必應爸爸那一套巨屌的舞台設計,五位叔叔們的服裝,甚至於出專輯的費用等。可變成本是演出的營業費用,從開始支出,每場支出額基本相同,包括演員出場費、管理者/後台人員工資、宣傳費用等。
固定成本FC+可變成本VC=總成本TC,各自除以演出場次即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AVC與平均總成本ATC。
FC固定,故AFC隨場次增加而下降;VC不受場次量影響;TC=FC+VC,故AFC隨場次增加而下降,且開始時快隨後逐漸減慢趨於平緩。
總的說來,藝術表演行業是成本遞減行業,也就是說,越多的演唱會可以使每一場的平均成本越低。
這應該是演唱會之多之密集最主要的原因。其二,還有一些打造五月天這個演唱會之王的品牌宣傳因素,每個人每個團隊的營銷方式不同。五月天一直被冠名the king of the concert 所以他們用演唱會這種live的最直接的方式把音樂傳遞給大家。
還有你看微博上不總有博主發 人生一定要去看場五月天的演唱會么,我覺得這就是他們團隊的核心宣傳理念了。不停地用演唱會的方式來讓大家持續關注。挺好的,live最能讓人接受一個人或一種音樂了。哎呀,拿著上學期剛學過的知識來裝了一次,好心虛,有說錯的地方麻煩毫不留情的指出,謝謝各位!因為五月天是最真誠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歌手不再只是歌手,演員不再只是演員。
現在所謂藝人都是朝「全能」發展的,無論你是不是全能藝人。不會演戲的歌手不是好藝人。現在的明星演戲,演戲之後還要唱歌,唱歌之後還要做綜藝。哪怕有的人演戲好唱歌難聽,或者有的人唱歌好演戲差,甚至有的人唱歌演戲都不行,但是長的帥就可以了。反正只要有錢掙,不管做的好不好都會去做。而五月天不一樣。
之前有記者問過是否有他們演戲的打算,五個人明確表示演技不好,不會去演戲。
而現在流行的關於歌手評審的比如XX好聲音之類的。我看到過報道,關於五個人為什麼不做評審。阿信大致的意思是,之前參加過一個評審,看到被淘汰的人很傷心很難受的樣子,他很害怕因為自己的一個選擇而讓別人放棄自己的夢想,所以五月天也沒有當評審。而說到綜藝節目,五月天在二十多歲的時候真的是參加了一大堆綜藝節目。那時候參加綜藝一是為了宣傳新專輯,二是增加曝光度。阿信之前說過,不明白為什麼去宣傳新專輯要去吃一大堆吃到吐的東西。有的綜藝節目為了博觀眾一笑,確實很莫名其妙吧。而現在五月天幾乎沒有人沒聽過吧。新專輯不用宣傳,演唱會也不用宣傳。在現在可以選擇的時間裡,或許不參加綜藝,用更多的時間做好音樂,更有意義吧。作為五月天的粉絲,其實很高興他們可以選擇做想做的事,雖然除了演唱會幾乎不能看到他們。以上,不演戲不做評審不參加綜藝,只是單純的做音樂,就是五月天――一個樂團而已。
回到話題,在前幾年還有唱片行,娛樂業還沒這麼發達的時候,歌手就依靠自己的唱片銷量獲得收入。而現在娛樂業和科技都如此發達。除了粉絲,不會在有那種感覺這張唱片還不錯買回家聽一下的人。因為打開手機上的app就可以聽到大多數歌曲了。
不演戲不做綜藝不做評審的五月天,一個二十年的樂團,憑著自己的影響力去開演唱會,讓更多人感受到他們的魅力,讓更多人傾聽他們的聲音,真的是很棒很棒的一件事。
要說演唱會密集,那麼一星期一期的綜藝節目不是更密集嗎?
在我看來,五月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剛剛好。
所以相信音樂給五月天安排的演唱會場次,如果把其他藝人的電視劇 歌曲 綜藝等加在一起,那麼一定比五位大爺的多得多的多。
所以五月天時間都在做音樂和演唱會,真的只是剛剛好而已。他們只是做音樂,然後 和大家一起聽音樂。真的 都是剛剛好。我倒是覺得很慶幸。
這次『人生無限公司』巡演場次和規模都超前,而且真的是三四十場JRI巡演剛結束立馬開始新一輪的巡演。很多歌迷都會心疼,畢竟在這種高消耗下,每場我們肉耳可見地感覺到阿信嗓子在燃燒。然而我依舊覺得很慶幸,覺得選擇高密度大規模巡演是真的選對了方向。
這裡我不談賺錢的問題,不論發唱片開巡演還是做綜藝都是他們的工作,工作的第一要義是賺錢,只有賺錢了才能談情懷談理想,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很多人提到了五月天演唱會門票價格相對同類演唱會較低的情況,這就是公司採取的『薄利多銷』形式吧。
五月天最重要的『賣點』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就是演唱會,就是現場。
如果不開演唱會,可能周杰倫林俊傑這些創作歌手還是會火,依託網路的許嵩薛之謙也會火,但五月天真的不一定會火。作為一個樂團,現場是絕對不可能被替代的,脫離了現場表演,簡直就沒了靈魂。
五月天出道要早於周杰倫和林俊傑,然而到2004、2005年前後,杰倫已經在大陸火的一塌糊塗了,03年才出道的JJ也已經展露頭角了,但是五月天,雖然有幾首較為流傳的歌,但是給人最深的印象應該還是『一個台灣本土樂團』而已。04、05包括06年,他們在大陸跑了很多酒吧LiveHouse、校園行活動、簽售以及各種中小型現場活動,那段時候他們真的幾乎是什麼商演都接,甚至很多時候都要自掏腰包飛來飛去。在我的印象里,他們真正在大陸大火起來,應該是2008年《後青春的詩》這張專輯前後吧。然而他們之前的專輯,無論是《人生海海》還是《愛情萬歲》還是其他,都不亞於這一張。我個人覺得,是他們那幾年辛苦地各種地方跑Live奠下了很好的基礎。
杰倫也是台灣歌手,但是他自出道起就很少被人打上『台灣本土』這樣的標籤;而早期的五月天,『台灣本土』真的就是非常顯著的標籤。原因就在於,五月天真的無法脫離Live。如果大家再仔細想一想,可能會發現,五月天貌似是從一二線大城市先火起來的,因為他們在大陸的名氣還不那麼大的時候,一二線城市是對台灣娛樂訊息接受較為便捷的地方,他們最開始各地跑show,也主要在一二線大城市,然後才慢慢輻射到其他地方(我自己來自內陸N線城市,問過很多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五月天路人的同學,發現一二線城市和三四五六線城市對五月天的認識確實有這麼一個時間差)。直到現在,其實大家也會發現,五月天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演唱會賣得並不是特別好。
一些知名歌手開演唱會已經屬於『收割』模式了,就是說『因為名氣大所以開演唱會賺錢』;而五月天開演唱會,在我看來尚處於『播種』模式,就是說『因為演唱會好所以名氣大』。在這種情況下,演唱會當然是越多越好,價格越便宜越好,這不僅僅是『圈錢』,其實是和當年他們到處跑LiveHouse一樣,是一種積累。
其實幾萬人的大型演唱會聽的大部分都是純路人,很多觀眾並不是誰的歌迷,而是想聽演唱會的人。票價越低,願意來的路人就越多,就有越多人能喜歡上他們——恕我直言,我覺得聽過五月天演唱會的路人幾乎沒有不轉粉的。我的另一個愛豆張學友,今年56歲了,最新的巡演安排了差不多200場,幾乎是走基層的形式排遍了中國各一二三四線城市。杰倫雖然沒有排這麼多,但是我相信,他要是想開的話,也能走基層地毯式地排滿中國各種四五六線城市。而五月天,說實話,我覺得真的還做不到。他們還是需要從一二線到三線慢慢輻射,他們還沒有到可以『收割』成果的階段。
很多人都嘲笑五月天粉絲年齡層低,然而這卻是我對我團最大的信心。其實五月天的國民度是隨著歷次巡演規模越來越大而逐漸上升的,當他們第一次站在鳥巢連開兩場十萬人巡演時,在我心裡,應該就是『台灣本土』這個標籤被徹底撕下的時候(當然,論國民度台灣還是要高於大陸)。這也是為什麼鳥巢是五月天永遠繞不開的一站,也是他們《自傳》中最具重要的icon之一。
這次巡迴排這麼密這麼緊,我想是因為看到了JustRockIt的效果和甜頭了吧。所以他們才會都不喘息一段時間直接趁著新專和巡演熱度還沒降下去就排下一個巡演,一個更密集規模更大的巡演。
辛苦嗎?當然辛苦,絕對辛苦。然而當年他們飛來飛去跑商演自掏腰包跑LiveHouse就不辛苦嗎?那時同樣辛苦,甚至可能更辛苦——因為那時他們面對的前途更加迷茫。他們應該是不怕辛苦的,但是任何人都怕沒有希望看不到未來。至少現在,他們看得到希望,看得到未來。在他們還唱得動的時候,我希望他們能跑儘可能多的巡迴吧,讓更多人認識他們,聽到他們,喜歡他們。
不是商業賺錢之類。
為了不妥協音樂這件事相音不上市,玩出一個上市的必應,本來已經就是一件牛掰的事。錢不嫌多,但缺不缺這件事,不想討論。私以為,出新專輯,完成密集的live。是事業,是20年Mayday的秘籍,是與歌迷的溝通方式。雖然我也不希望大叔們天天熬夜,唱到沙啞,登機出關入關比回家次數多,但是,但是那是他們選擇自己完成自己要做的事的方式。就像麻麻老是和你說多穿一件,不要忘記吃飯。我們也是用我們的方式在解讀他們的決定。你沒有去過突尼西亞,你沒在麥迪遜開過演唱會,你沒拿過金曲獎,你,我,我們,都沒法完全站在他們的鞋裡思考。八月PTT上怪獸說,其實有休息,休息也會覺得無聊,更想要和團員在一起,不要老是叫我們休息了。當然,還是希望大叔們健康平安。不記得是哪一次巡演了,大爺們說過,會努力走更多的地方,讓每個地方的歌迷都能有機會來看到現場。我想,這可能也是他們一直的初衷吧。畢竟現在演唱會幾乎是我們唯一能和他們交流的機會了。
合肥場的時候,阿信一開口就哭了,嗓子太啞太啞了,但是還是那麼用力的唱完了,後來的那麼多場。大爺們一直都說,要唱到80歲。不能做其他的更多了,就只能陪著他們一起唱到80歲吧。即使唱不動了也沒關係,就讓我們一起坐在那裡,聊聊這幾十年來,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吧。就讓我們陪在你們身邊,聽你們傾訴餘生漫長。說實話,這場大巡的行程是排得緊了點,但有條件又有想法要看五月天演唱會的話,趕快去了吧,這架勢你指望他們下一場大巡可能猴年馬月了,就跟傳說中最後一張專輯一樣。
有,我相信他們都這麼說了,肯定是要出的,但問題是這個時間就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了,這世界太多變數,有時候也不是他們能控制的。而且,你看他們做自傳的氣質,我是相信只有十張專輯的,十張也已經很完滿了~等再過很多年,他們已經徹底過氣,又手癢想做巡演,就來個livehouse,哇!我就終於可以在livehouse這麼近的距離看他們表演了!ps 最近看了他們在無名高地的演出,心痛到無法呼吸…………五月天並不是最近才安排有那麼多的演唱會。上一張《第二人生》發行的時候,先後舉辦了諾亞方舟起航和返航兩次大型巡迴演出,也是平均每一到兩個周就會有,小巨蛋更是連開七天,巡演下來一共有40+場(具體數據網上有出入)。
在新專輯問世的空白期還舉行了「just love it」、「just rock it」、「犀利趴」等一系列的演出。這一次《自傳》巡演的節奏和《第二人生》一樣,安排的也很緊密,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1、五月天的音樂態度:五月天總是在用音樂影響著各種各樣的人,我們也總能在阿信的歌詞和歌聲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用音樂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態度,引起人們對生活的思考。為了和更多的人接觸,所以要安排更多的演唱會。
2、經費問題:很多知友提到了五月天還養著鄉音。五月天的門票是同等價位來說相對較低的。比如說399和355的差距,可能對個人來說額外負擔40塊錢來看一場演唱會並不是難事,特別是對在vvvip區域1000+門票錢的人來說,40塊錢所佔的費用比例更小。但對五月天來說,一場巡演下來,如果有一百萬人次的話,四千萬也是很可觀的一筆收入。就像黃渤在串場電影裡面講的:「拯救世界不要錢啊?」,華麗炫目的效果花費不菲,慈善需要捐款,舉辦趴體要錢。正所謂「薄利多銷」,更低的價位,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自然也有了更多的場次。
假設把355的價格提高到499,有人會因此卻步,有人依然會買。那麼當提高價格帶來的收益與減少人數帶來的損失相互抵消的時候,五月天就可以不用安排那麼多的演出,他們也不會那麼辛苦。可見在音樂夢想和賺錢現實的天平中,五月天傾向了前者。
加入五月天,永遠不算遲。為了打破12年諾亞方舟巡迴演唱會的人次記錄。。。
莫名心疼五月天,有好多人需要養活(周杰倫的傑威爾也是這樣)
不知為何這麼密集,天氣炎熱還一周一場……總之還是希望他們能好好休息啦,不用這麼拼,兩周一場五迷們也會滿足的
大陸巡演里最佳場次無疑,除了當年無名高地和一次慈善演出,他們辦的巡演每次的北京場我都在,諾亞方舟那次給100分是因為做到了100分,這次也給100分是因為滿分只有100,光影舞檯布置和MV串聯值得安排這麼多場次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粉絲 去年just rock it本來只打算辦個幾場的 但是粉絲呼聲太高 開成了巡迴
大概他們五個想再用力燃燒自己吧,只有被火燒過,才能出現鳳凰
他們其實真的沒有多少錢
舞台後的他們
其實和每個生活中的你我都一樣他們也會在街頭的夜市上買一杯檸檬愛玉他們一件衣服也會穿個一年一年又一年他們買到了喜歡很久的吉他也會急著發微博炫耀他們不把自己塑造成流量明星 他們不上綜藝 不上真人秀 他們也不拍影視劇 所以他們賺不到錢
可是鄉音能打的也就他們了 加上sr粗粗一算也有那麼幾千人等著他們發工資養家糊口了那他們能怎麼辦啊?接代言!賣專輯!又能補多大的洞嘞,還是開演唱會吧!就這樣一場一場又一場!可是就算開演唱會,他們能賺到也就同等級歌手的1/6(五個人+大雞腿)!那唱個100場可能夠了吧,大概大家都可以捧著年終獎笑了吧!那一年能唱完一百多場的巡演嗎?能啊,打開嗓針就行那他們吃得消嘛?當然吃不消他們身上背負了太多
太多人的夢想
有八三夭的(阿信借錢給他們發片)有那些地下樂隊的(瑪莎借錢幫助他們)有喜歡五月天的每個你的(來到你的城市 唱歌給你聽)還有他們自己的太多人的詆毀(td)
可是當他們變成強者 他們依舊願意傾聽弱者的恐懼
可是當他們富裕時 他們仍然願意扶持更多有需要的至於那些莫名其妙地詆毀
我想說一句黑貓白貓會抓老鼠不就是好貓嘛更何況他們不藍不綠因為相音缺錢了。。。
推薦閱讀:
※草東沒有派對能否如第 28 屆金曲獎頒獎詞說的那樣,開創新的時代?
※電影《志明與春嬌》和五月天的《志明與春嬌》有什麼聯繫么? 志明與春嬌到底是誰啊?
※如何看待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巡迴演唱會?
※對五月天2017演唱會「人生無限公司」有什麼評價?
※參加2016五月天上海演唱會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