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年歌手越來越多,但好歌卻跟00年代井噴期差太多,為什麼?難道港台歌壇才是華語樂壇的主力軍嗎?
謝邀。
不可以忽略的重要一點就是【人的審美閾值在不斷的升高】。
其次,很多創作人被快節奏的生活影響的略微浮躁。2000年代網路剛剛興起不久,網路音樂蠢蠢欲動,那個年代很多人有想法,想要發表之前,都會好好修改斟酌一番。生怕被別人聽到笑話自己太業餘。那時候的創作人是真的想要創作出一首好聽的歌曲,一首音樂。 而現在,首先,有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都能出來搖身一變,出一首單曲都被稱之為歌手;更有很多跨界過來唱歌的,也被稱之為歌手。【歌手】的圈子已經被各路人馬占的龍蛇混雜。而寫歌的人,在一首一首好作品都被不用心的對待了之後,也逐漸喪失了用心創作的動力,能糊弄事兒的就糊弄過去了。
尤其是在現在,唱10首新歌不如去參加XX綜藝節目火的快。在這個利益當頭的娛樂圈,除非做到像周杰倫、林俊傑、王力宏這種已經不缺錢,並且個人獨立的程度後,可能才能耐得下心來好好做音樂吧。
昨夜我隨手點開了QQ音樂首推的一首某歌手的某某歌曲,拋開作詞與演唱功力而言,單說作曲,可以說,感覺完全就是【一遍過】式的作曲,隨隨便便寫一下然後就丟給了編曲去弄,編曲師編成時下不會太Low的RB中國風,,然後歌手過來錄一下就完事兒了。這種歌曲不說明年,估計今年下半年就不會有人再聽了。而像《江南》、《一千年以後》、《菊花台》這些歌曲到現在都會在任何時候隨口哼出來,差距就在這裡。當然,不是說大陸歌手就沒有好好做音樂的。
有,但是杯水車薪。
看看大陸現在的娛樂環境,唉,,我等製作人員怕是等不到那個春天的到來了。
首先說一下,華語樂壇最好的時候是在00年至08年,這幾年華語樂壇市場很好的。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造就了一大批優秀華語歌手,並對華語樂壇有著深刻的影響和貢獻。比如說周杰倫 林俊傑 王力宏 陶喆 FIR 潘瑋柏等人 為什麼說是到08年呢?因為從05年左右,網路音樂就已經開始侵佔傳統音樂了,不要錢,不發CD照樣可以聽,要知道那些年歌手賺錢最主要的就是兩個渠道:一個是演唱會另一個就是CD了 而網路歌手的存在直接打擊了傳統音樂。 後來又有了一些選秀歌手,我們現在聽的一些歌手都是選秀節目出來的,一些混的不錯,另一些已經不幹了。歌手的難做讓一些人望而卻步,現在的一些歌手並不能算是歌手,稱為明星更合適,當歌手,你要寫歌,寫歌是很難的,寫有質量的歌更難。寫不出來怎麼辦?過氣。 可過氣怎麼能有錢?於是就有了公司包裝,營銷,跑綜藝,接電視劇,電影。寫歌是不可能得,也只有接幾個綜藝節目,電視,維持一下生計。照樣美滋滋。這就是一些為什麼現在的歌曲根本無法跟以前比的原因。
哦,最讓我想笑的是某歌手,說自己想紅,稱紅了以後會好好寫歌,然而最近推出的歌曲真是粗糙不堪,寫歌是要靠天賦和水平的,天賦要比水平更重要,很明顯,他二者都沒有。期待的他再度過氣。這裡再補充一下,為什麼說期待二度過氣呢,很簡單歌曲乏味,單一,一直說要好好做音樂,交的答卷卻是搞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還有,港台地區的音樂真是要比內地強很多,從2000年來就是,現在依然是。
假裝有分割線(哈哈)
好久沒上知乎了,看了一些評論,他們是要笑死我,好繼承我的購物車。
一些人真的不是來混助攻的嗎?當歌手跟寫歌確實沒多大關係,畢竟一些歌手不寫歌,照樣是優秀一線歌手,但是,這是因人而異的,一個創作歌手跟寫歌沒關係嗎?嗯,始於顏值,終於才華,沒毛病。還有人說我酸,我行我上什麼的,我酸他幹嘛??酸他演員如果收費能掙一個億?? 還說什麼我行我上,我去餐廳吃飯,飯做的不行,我還不能說了?難道要我去做飯,給我自己吃?嗯?這邏輯也是可以的。這屆聽眾不行...說真的 有市場才能存在 就像小鮮肉火過老戲骨..
的我的看法覺得原因有幾個,都跟網際網路的快速起飛有關
1. 平台太多、資訊太多導至分眾變細,公司(是指有心做音樂的)養不出大明星,沒有大明星養不起音樂人(前題是版權制度長時間不完善,公司無法靠版稅產生收益得靠明星養音樂)2. 由於上一點導至公司ㄧ間接一間的縮編(還沒倒算是幸運)往下導至音樂作品沒人把關,作品可以輕易的在網路發表,亂七八糟的東西到處流竄造成聽眾素養長時間未獲得提升,漸漸對作品標準放低但最終其實是原自於音樂教育始終未獲得正視,要不然亂七八糟的東西應該不會有生存空間,市場機制應該還是能讓好的作品浮上檯面,但.......這天還沒到來。
以上是我的潛見因為現在的歌手靜不下心來寫歌。
大家想的不是寫歌,是賺錢。
歌是出名的方式,出了名之後趕緊轉型進娛樂圈賺錢才是大方向。不然為什麼那麼多新銳歌手會去上各種綜藝節目?花的腦子少,賺錢塊。何樂而不為?新的歌手要在歌壇大出風頭,要跨過前面太多的大山,周杰倫,林俊傑,都還沒老到不能唱歌呢,一個新歌手拿不出和他倆相提並論的資本,只能選擇借著唱歌賺波錢,然後該幹嘛幹嘛去,大多都成了七七八八的綜藝節目的常客。讓他們寫點好歌?不存在的。當然還有個更重要的,就是如何評判一首歌是不是「好歌」。
你覺得好的歌,別人並不一定覺得好,別人覺得好的,你又不一定喜歡。現在歌壇百家齊放,網易雲音樂每天的歌單不停地刷新,聽一天都聽不過來啊。裡面算的上是好歌的還是有的,但是絕大多數知名度都不高啊,大多數都要靠安利。其實,最佳歌手的頭銜,大致上,有了人選。首先是環境變了,大家都很浮躁,以前唱歌賺錢是很難的,有多難?張國榮都堅持了5~6年才大紅大紫,現在呢?找個有顏的,炒作一下,包裝一下,隨便出個專輯就出道了,然後趁熱上綜藝節目,之後拍電影一路發發發。唱歌都已經成了不重要的附屬品了,這樣就導致了好的作品不在是衡量的唯一標準,李宗盛的《山丘》寫了十來年,可是除了他以為誰有這個本事這首歌用十來年?你不需要生活么?再說了你能確定10來年寫的歌能紅的發紫么?
第二是現在的人審美都已經越來越個性化了,以前沒什麼市場,鄧麗君,梅艷芳這些老前輩幾乎承包了所有中國人的胃口,後來周杰倫也很強,但那時候大家已經有了林俊傑,羅志祥、王力宏等等更多樣選擇,周杰倫也沒有鄧麗君那樣隻手遮天的時代了。這無可厚非,邁克爾傑克遜辣么屌也擋不住鮑勃迪倫的光輝,神壇上的鮑勃迪倫也搶不走賈斯丁座無虛席的演唱會。中國以後只能越來越分的細,這樣市場才會越來越大嘛
第三就是現在做音樂的門檻越來越低,大家都吵著做音樂,導致整體水平層次不齊,現在不是流行民謠和小眾嘛,有諸如趙雷,李志這樣高水平的民謠音樂人,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歌手混水摸魚,當然他們是有心無力還是乘火打劫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樣一來也導致了圈子裡浮躁的氣氛更浮躁
第四就是市場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現在的唱片公司也是不知道該幹什麼,你說唱片公司,不就是靠歌手掙錢的么?可是一個歌手的收入,實體專輯的路被堵死了,開演唱會那得有人氣,人氣怎麼來?上綜藝節目,炒作,可是上粽子節目以後就可以試試拍電影了,成功了那可是比開演唱會賺的多多了,還省時省力。這樣一來又回到了起點——歌已經不重要了,畢竟有更賺錢的方式這幾年好歌還是不少的,但是爛歌更多,所以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歌壇水平下降。
但講真,港台樂壇真的是華語樂壇的主力軍。身份:Eason粉,眾多歌手路人粉
前一陣我媽說她覺得流行歌歌詞都很low,我十分震驚,然而她舉的例子是《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所以也就不奇怪了,我記得當時趙大格在好聲音翻唱這首歌的時候我就說怎麼唱這麼好但卻選這樣莫名其妙的歌。現在的歌確實很大一部分市場化、口水化,上檔次的不多,90後的非主流也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我記得有次買了張鹿晗的EP裡面幾乎每首歌都是重複的「I got that good good」,雖然這句話很火但真的沒啥內容。還有就是《PPAP》這種低俗作品的火和sunshine這種通過審丑而無厘頭的火,真的讓人對樂壇表示擔憂。
然而,作為一個常聽粵語早已跪倒在夕爺和Wyman詞下的人,真的不敢歌壇無人這類言論苟同。雖然我覺得05年到10年之間好歌更多一些(當然95-00更多),但現在還不能說好歌少。
首先說詞,甚至坊間都有「香港只有詞壇沒有歌壇」的言論,雖然作為醫生粉我不會贊同後半句(手動笑哭),但這也足以看出香港詞壇舉足輕重的地位了。香港開放,詞也寫得好,也有一些很大膽的比如描寫同性戀的詞。林夕黃偉文之後,還有小克林若寧,不必擔心無人繼承。內地的詞大概寫的好的大都是情歌(薛之謙的歌寫的實在是太好了),但我覺得只有李榮浩的詞比較有深度,很多反應了大眾的生活狀態,雖然也有人說榮浩的詞不好,但我很欣賞。
然後是曲,最近超級粉澤日生啊!!澤日生總共25首曲,無不是經典。前一陣澤日生跟日本幾個人合作把他的幾首曲翻成了日文版,之前我可能關注唱腔和詞更多一些,但現在就一下聽出來旋律的好聽了。推薦一首《任我行》日語版《蝸牛》,這曲貌似是13年發布的,還不算很早。
歌手有Eason啊!現在香港歌壇的中流砥柱,不多言。不過這兩年好的粵語歌也確實少了,上一張我認為好的專輯是《The Key》,13年發布,但貌似內地沒審過。歌手太多不一一列了。
而且還有很多歌手詞曲唱一人全攬,簡直不知道多厲害。前些年大概也就周董一人擔得起來,現在蠻多,吳青峰汪峰薛之謙李榮浩張敬軒都是這類。
可是為什麼這麼多好歌被埋沒,這麼多歌手被埋沒呢?或者說,為什麼他們沒有像想像中那樣大放異彩?
首先,市場化嚴重。
也就是說,爛歌太多。廣告歌、口水歌層出不窮,為掙錢而唱的歌不勝枚舉,這類歌在一些著名的歌手身上也很常見,大都沒什麼內容,空占內存。最致命的問題是,好的歌手唱什麼歌都會好聽,即使沒內容的歌也大都聽起來還好,所以就造成市面上大多的歌都沒什麼內容。這方面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是薛之謙,我是要掙錢,但我是寫段子掙錢開火鍋店掙錢拍真人秀掙錢,做音樂我永遠是認真做的。其次,歌手唱歌過於迎合觀眾。
舉個例子,鄧紫棋版《夜空中最亮的星》,她的改編唱出來是很好聽,尤其是在現場的音效很能調動氣氛,但是這首歌的意境就完全毀了,完全見不到原唱那種在漫漫黑夜裡摸索的感覺,但沒有辦法,這樣的歌這樣唱出來大家會喜歡,沒有幾個人會像欣賞散文一樣欣賞一首歌,聽歌就只圖享受了。(P.S.現在連欣賞散文的人都不多了啊)我歌裡面韓紅翻唱陳奕迅的《十年》,本身我覺得挺好的,但被噴是在唱ktv…想了想覺得也有一些道理,畢竟這種歌本身是該在安靜的晚上自己聽的,而不是在哄鬧的環境里唱的。
但現在這樣的翻唱層出不窮,各類選秀也比比皆是,大家也都喜聞樂見。有市場才有人唱,大家現在關注的是好玩,誰管歌曲本身的意境。物慾橫流的世界觀自然帶來低俗口水化作品的泛濫,《PPAP》類神曲比很多優秀作品更易爆火,不亦悲乎?林宥嘉出道的時候一首《你是我的眼》紅遍全國,但他卻在訪談中說他不開心,因為這首歌純粹是為了比賽而唱的,唱的不是他自己。(現在這樣有良知的歌手已經不多了啊!)而現在這首歌傳唱度最高的依舊是林宥嘉的版本,原唱蕭煌奇寫歌時的那種奮鬥的痛苦大概也被大家遺忘了很多吧。第三,「跨界」嚴重。
一直都不知道《跨界歌王》這類節目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大概是讓影視劇里長得帥的美的人多一次亮相機會吧。雖然不得不說有些人唱的確實好,像王祖藍還是英皇的簽約歌手,但那種音效根本就不是去聽唱歌的,評判標準也根本不是唱功。還有就是現在的新生代歌手大都是偶像派,鹿晗吳亦凡都是靠顏值加演技吃飯,歌手出身也不怎麼好好唱歌。以及爭議很大的TF,我個人很喜歡王俊凱的歌,他的聲音還是不錯的,如果聽一下他們出道前的翻唱,其實王俊凱很有唱歌的潛力,王源創作也挺有天分,但他們現在一直在往「全能」發展,開見面會也是邊唱邊跳,現場音響爛的不行根本聽不出來唱功。雖然他們也確實能靠顏值吃飯,王俊凱拍電影被張藝謀讚歎,甚至藝考報的都是北影表演系,但是他們在唱歌上的造詣可能也不會有本該有的那樣深了。還有像我挺關注的tf練習生黃其淋,唱歌還不錯,現在竟然加入原際畫成了2.5次元…所以,大概,還是太不認真了。第四,粵語歌接受度差。
粵語歌手好的太多,但內地人熟知的不多。陳奕迅楊千嬅容祖兒鄭秀文等算名氣大一些的,但傳唱度最廣的還是他們的國語歌。年輕歌手也很多,張敬軒關楚耀謝安琪周柏豪等等都很棒。但有很多人對港樂的印象還留在張學友劉德華的階段,而且說張學友第一反應一定是《吻別》,說劉德華一定是《忘情水》,張國榮一定是《我》,像李克勤那樣《紅日》最火的相當少見。聽粵語歌的人都知道粵語歌手的精華全是粵語歌,但是未涉足的人大概很難輕易嘗試。粵語歌本身也很有味道,這個不必多言,但估計大多數人提起粵語歌也只能想到beyond了。所以…歌壇不是無人,好歌不是沒有。缺乏的是歌手認真做音樂的態度和我們認真欣賞音樂的能力。
這幾年好歌很多。
真的。特別是這幾年
如果……你們聽得懂港樂的話。說些大家可能會打死我的話。什麼時候作者或者歌手的權益得到保障,免費的盜版mp3會得到懲罰,這個現象也就改善了。
歌手作者無法從音樂直接得到利潤是重要的。使得音樂變得商業化,甚至部分風格的好作品只能被迫存活在地下。
反駁隨意。我覺得許嵩的歌就很不錯
答主可以百度一下這兩個人
中島美雪和玉置浩二
貼個別人的回答
為什麼說中島美雪養活了大半個華語音樂圈? - 知乎
某當紅一線創作歌手 紅透半邊天 恨不得一天一首新單曲保持熱讀 各大綜藝混臉熟 哪有心思安靜一年好好寫個新專輯。可惜了一身才氣。你們知道有哪些不出新專輯就好像淡出娛樂圈的歌手嗎?比如許嵩 林俊傑(沉迷dota的孩子) 五月天
這幾年我都有種錯覺,就是這個行當吃的是年輕飯,老人家只能去幕後。
來自吳克羣《我的自傳》
大概能回答這個問題發不了圖咩時代不同了,10年前我上學時候只能在班上唱個周杰倫林俊傑撩妹子,現在的孩子恨不得買身好衣服租個車去酒吧約個pao
不請自來。
————————————————————
1. xxboy有錯嗎?我認為沒有,即使沒有他們,或者他們不再唱歌,但只要那些「大多數人」在,肯定還會出現掏腸boy、吃糞boy等等;2. 「大多數人」有錯嗎?我認為他們沒有什麼大錯,不過是一直以來接受藝術的渠道太窄、喜歡把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全人類,跟新晉民謠粉差不多;3. 以前你喜歡某歌手我們會購買唱片,即使盜版猖獗,我們也會以買到正版為榮,盡自己條件的可能去大城市正規渠道購買,直接受益的是演繹、創作環節的音樂人。而現在呢?我們遭受著信息轟炸,閱覽著看不完的微博與頭條,親歷著評論區的互噴,目睹著所有明星的「私生活」與人設……甚至來不及關心一下自己該怎麼對待自己對待世界聽歌免費,刷微博窺視別人的生活免費,看大明星上真人秀免費。你覺得這一切真的這麼划算么?
對於歌手來講,寫歌不能直接掙錢,唱歌不能直接掙錢,提升藝術水準根本不能掙錢,還眼睜睜地看著亂七八糟的各路人馬自稱「歌手」來搶飯碗,歌手們心裡好受嗎?多少歌手半輩子努力趕不上一個網紅上一次真人秀(嗯我說的就是明明是網紅還非得自稱演員的天使寶貝,可能無關歌壇,但兩邊兒情況幾乎一樣)多少獨立音樂人吃著泡麵堅守自己的夢想,習慣了苦日子的同時卻還僥倖自己的歌能被音樂節目侵權一次。音樂節目免費呀→看的人多啊→廣告啊流量啊就來了啊→我也有腦殘粉了啊→我不寫歌也能一輩子不愁吃穿啦
堅守底線、堅持水準的音樂人被埋沒了,就沒了;而江湖騙子即使倒下了一堆,後面還會有一群!
於是,我們看到了:
音樂節目的曲目只有老歌,無休止地炒冷飯。例如,一首完全不尊重原唱寫下此歌時的心情與意境的《喜歡你》,竟然可以抓住億萬人的耳朵。音樂類節目對老歌的改編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標配(越來越格式化,先抑後揚加點高音來點無病呻吟裝作自己很用心),那些無知的人「鑒賞藝術」的標配,這些人會在任何快歌時都比出搖滾的手勢(其實他們比成蜘蛛俠了),也會在節奏一慢下來直接流出深情的眼淚;身邊的同學同事對象,竟然喜歡守著電視看一群明星玩遊戲,翻來覆去地恬不知恥地臭不要臉地玩各種遊戲,我操你媽的!還是身邊的同學同事,居然可以用那些明星的微博人設或是真人秀的「真情流露」來定義xxx真好呀、xxx心機婊。我操你媽的!就這樣,好歌手越來越少→成為好歌手越來越沒水準線and有些好歌手或者可以成為好歌手的人沒了底線→「大多數人」依然麻木→資本不再對藝術抱有希望→混娛樂圈只要流量→在微博拼個人設穩賺不賠→上個真人秀夠吃幾年→後面怎麼寫交給知友們啦
我不知道我是在罵「大多數人」還是在罵「歌手」,我也知道我的認知其實非常淺薄。
按照我上面的回答,我們是不是已經走上絕路了?我看未必,李志給了我們答案。——————————————通讀了一遍,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本次回答貌似沒有表達出我的中心思想(深夜話嘮症?(′°????????ω°????????`)。白天再來完善完善。數字音樂時代始終無法複製唱片時代華語樂壇的輝煌,很殘酷卻又不可逆,事實就是如此。音樂人出專輯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賺錢,實體版權的利潤空間遠高於數字版權,有的人肯定會站出來反駁說唱片的成本也高啊,但純利潤更高。歌手發專輯賺不到錢了,作品自然就少了,作品少了,好作品也就鳳毛麟角了,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1,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好歌是什麼標準?00年代,歌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因為唱片市場太好,什麼人都跑來分一杯羹。現在做音樂不賺錢了,留下來的都是對音樂有真愛的人,我覺得好歌也不少,甚至更多了。我不知道題主的年齡是多大,可能隨著年紀增長,欣賞口味發生了變化。而主流的音樂工業主要迎合的還是青少年市場。
2,00年代的時候,大多數歌手是不會自己寫歌的。那個時候一般是唱片公司把歌手作詞作曲編曲組織起來,達到一種最優組合。今天的歌手,普遍需要自己創作。一個人創作跟一群人創作,精品的數量會少一些。
3,過去港台歌壇是主力,但是現在大陸的人才也多了起來,大陸人多錢多市場大,港台的人才也往大陸跑,港台歌壇反而有些頹勢
不缺有才華的人 只是他們沒認真寫 不知道在幹些什麼下面點個名:薛之謙 李榮浩 許嵩也有非常認真又有才的:梁博 民謠轉型而來的 陳粒但是還是非常年輕 需要時間 另外我們在討論整個樂壇普遍現象時要注意忽略周杰倫 因為他可遇不可求如今來看 排除了周杰倫的話 現在比2000年也就稍微差一點點吧 但是林俊傑王力宏都不是中國人啊
娛樂圈是娛樂圈,還想聽音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不可能沒好歌,只是聽不到,因為不出名,因為太小眾。誰造就了娛樂圈,不是明星,不是團隊,本質上是我們自己,喜歡吃瓜,喜歡評判,那還聽什麼歌,還看什麼演技,還講什麼科學,進了娛樂圈就已經是演員了,他們演戲,我們看戲。他們賺錢,我們笑哈哈。你想聽歌,不該來這裡。
推薦閱讀:
※2015年,你認為中國目前有哪些歌手或樂隊在未來會崛起(火)?
※歌曲發行後,歌手、詞曲作者、編曲人、製作人、樂手、錄音師、混音師,理論上分別可以獲得哪些權利和收入?
※從製作和錄音的角度說,所謂的現場歌手和錄音室歌手,有什麼區別,分別被要求有哪些特質?
※有哪些歌手的live比錄音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