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關於恐龍分類的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在果殼上看見的文章,講了最近有學者根據對不同恐龍大量特徵的對比,認為獸腳亞目和鳥臀目關係更近,蜥腳亞目則被單獨分離出來。學者們還認為,恐龍應該起源於北半球而非傳統觀點中的起源於南半球。

請問這項最新研究具體是依據哪些特徵和那些證據提出了與傳統觀點截然不同的對恐龍的分類方法和恐龍起源的地點?如果該分類方案成立,那麼會對現在的主龍類演化樹造成什麼影響?

不知道為什麼粘貼不了鏈接。。。知乎bug?不過各位去果殼之類的地方應該都能找到這條消息。


昨天早上文章出來的時候,被刷屏了是肯定的。但是昨晚才算剛剛讀完論文,自認為這是最近這段時間少數讀的比較仔細的文章,寫這個回答主要是給大家分享下這個文章的觀點和內容,也當作一篇最近的文獻閱讀記錄,這次內容就不接受用作其他用途了。

我會把原文的觀點加粗,不加粗的只是我的一些看法,沒興趣的可以不看。

首先說明下,這個文章主要對大量已發表的恐龍早期屬種進行的系統發育研究,文章的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附在文章後面,裡面有作者用的特徵列表和進行系統發育學研究的過程。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這篇文章是可重複的,即「你拿著他提供的這群特徵也應該可以跑出這個分類觀點來",感興趣的可以試試。

文章主體工作是對『『世界範圍內分布的,自中三疊世到白堊紀的(主要是中三疊世到早侏羅世),不同大小,不同生態位,不同形態的各個類群的恐龍類和恐龍型(可以簡單理解為恐龍類的近親)類,74個類群457個特徵進行了系統發育學分析。""

這項研究的結果是,鳥臀類(Ornithischia)和獸腳類(Theropoda )現在聚在了一起構成了姐妹群。蜥腳型類(Sauropodomorpha)和埃雷拉龍類( Herrerasauridae)構成姐妹群。改變的情況如這張廣泛傳播的圖。

(圖裡如果把埃雷拉龍類標出來就更好了,大約位置在白色兩足恐龍位置。細看果殼這個圖有毒,不太按照原文意思其實,但大致差不多,就不吹毛求疵了)

我同門也畫了個類似的,相對好理解一點。

我們知道,我們永遠也無法完全把握任何一個進化環節的真相,只能接近真相。如果假設這項工作做出的演化關係是最接近真正的進化歷程的,那麼這意味著什麼?

上述百餘年前,是什麼讓我們把獸腳類和蜥腳類這兩個外形差異巨大的類群放到一起呢?如果你之前熟悉一些相關的事情,這可能是個非常普遍的「常識」,腰帶。獸腳類和蜥腳類具有類似現在蜥蜴的腰帶,被稱為蜥臀類,而鳥臀類則代表了類似鳥的一種腰帶。也就是說,我們進行分類的,是一種「鑒定特徵」。

或者,我問你,雞和鴨的區別是什麼?你如何區分?你一定會說,雞沒有腳蹼,而鴨腳上有腳蹼。那我通過一個很簡單的發育生物學實驗,調控一些基因表達,叫雞的腳上長出了腳蹼。那麼,這個東西是雞還是鴨?這個東西實際上是雞,很簡單,雞的胚胎,也沒有改變雞的基因,和其他雞也能繁殖。但當你使用鑒定特徵去看的時候,就會造成迷惑。

系統發育學給了我們新的視角,這種方法結合演化歷史訴諸不同類群的「不一樣」,又不是某幾個「差別」。因此,很多大的類群的分類都有所變化。同樣的事情,前些年也發生下鯨類的分類位置上,有興趣可以去關注下。

--------先更到這,躺到床上把草稿發了,明天去鹹魚之後回來再更-------

明天更關於新分類對恐龍起源到統治問題的影響,和作者提出的一些「精神疾病型」的新定義。

--------------------------我鹹魚回來了,感謝劉看山的福利,不然我就不知道拖到哪裡去了------

文章結果對恐龍幾大類群的分類進行了重新研究,得出的結果如上述:蜥腳型類和埃雷拉龍類聚合成新定義的蜥臀類(Saurischia,詞沒有變),獸腳類和鳥臀類聚合成新定義的鳥腿類(Ornithoscelida)鳥腿類可以算陳年舊賬了,這啥赫胥黎(就是那個)很早之前,用來定義包括美頜龍類,禽龍類,斑龍類和腿龍類的一個類群。這個定義,後來被大眾熟知的蜥臀,鳥臀取代了,因為這個定義只是描述的恐龍研究早期,對僅有的幾個屬種進行的一個簡單聚類,所以後面沒人用了。然而,此次新的分類研究,恰好獸腳類和鳥臀類聚在了一起,而鳥腿類初始的四個屬種正好分屬獸腳類和鳥臀類,於是就直接被拿來定義現在這包含獸腳類和鳥臀類的類群了。

另外,新的分類導致了系列定義的變化,我翻譯了下,簡述如下(我一向不習慣使用科以上分類單位,望諒解^0^):

恐龍類(新):麻雀、三角龍和梁龍的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包含三者的最小包容支)

鳥腿類(新):麻雀和三角龍的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包含二者的最小包容支)

蜥臀類(新):包括梁龍類但不包括鳥腿類的最大包容支(恐龍類-鳥腿類)

獸腳類,鳥臀類,蜥腳型類和埃雷拉龍類沒有重要的變化。

注意,最近有很多人認為新分類裡面蜥腳類就分到恐龍類外面去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新分類的恐龍的定義和老分類是不同的,新老混用是毫無意義的,一套分類「套娃關係」只適合一種樹的形態,你不能說老的樹開新花。

最後部分,實際上是我最關心的部分,關於新分類對早期恐龍起源,逐漸征服陸地的新認識。

畢竟搞個大新聞,做個新的樹,新的分類是一個事情,用這個新的分類框架去討論什麼問題,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原文作者使用這種分類框架主要討論了早期恐龍各大類群主要的相似結構特徵和食性,以及這些特徵與恐龍崛起的關係。

我記得我之前有回答提到過,相對於恐龍怎麼滅絕,恐龍怎麼崛起才真正是個「難題「。恐龍能在晚三疊世崛起,是奇怪的,類似主角光環的一個事情。詳細過程,可以看我關於對鱷魚和恐龍的一個回答。

基於新的分類框架,作者發現幾大恐龍類群較為原始的類群,都是相對較小並且兩足行走的。無論是蜥腳型類,獸腳類,鳥臀類等,同時,它們都具有可以掌心向上的,不支撐體重的「抓取型「前肢。這個結構,很可能是恐龍在晚三疊世激烈的競爭中逐漸勝利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是,根據新的分類,各個類群最原始的恐龍可能都是雜食性的,這指示恐龍的早期類群可能都是雜食性的,而後期獸腳類的近乎完全肉食,和鳥臀類蜥腳類的素食,是後期適應的結果。而恐龍的近親們,相對比較接近恐龍的一些屬種多為嚴格植食的,但同時作者也說明了恐龍型類一些分支的早期類型也有完全食肉的。總之,早期恐龍的進食策略應該是雜食為主,與同時期其他競爭對手有明顯的不同。結合上面的結構差異,這樣的食性也有可能是它們在三疊-侏羅滅絕之後佔據世界的一個原因。

最後一個內容是,根據新的分類,最原始的恐龍類群應該起源於勞亞古陸,而不是岡瓦納古陸。

不過我覺得這個是可以隨著化石發現改變的,不多討論。

結束,謝謝大家。我略去了所有關於形態描述的內容,因為放上來你們會打我。

日常賣萌,^0^


這個結論還有很大爭議。

研究者們在互相爭論。不過他們的爭論也只是車軲轆話來回說,批評字元不清楚和重複等等的,回復說皮薩羅龍沒保存頭骨和股骨怎麼分析長度比例等等的。都是沒什麼用的廢話。

題外話,按最早的定義,恐龍為包含巨齒龍和禽龍的最小包容性分支。按這個新研究,蜥腳形類就不是恐龍了唄。他們現在改定義絕對是文化影響科學研究,既然冥王星可以不是八大行星,誰規定小腦袋長脖子幾十噸的東西必須是恐龍的?


我也去看了果殼。意思就是蜥臀和鳥臀將爭奪恐龍這個名號。曾經經典的恐龍霸王龍迷惑龍都是蜥臀目的,後來科學家們決定將鳥臀目定義為恐龍,給蜥臀目改個名字?

霸王龍:我叛變了,我要當恐龍。

梁龍:再見!學者的觀點只是剛剛提出,還並沒有被正式採用嘛。也不是很懂生物的分類的標準,是不是都常常以某一個身體部位的特徵來給動物的目、科、屬做劃分或者命名。。


推薦閱讀:

國外有哪些頂級的恐龍博物館?
這是我在石頭台階上看到的,很神奇,我想知道這種古生物遺跡是怎麼形成的,這種生物是菊石嗎,它算是化石嗎?
石炭紀有適合人類食用的水果嗎,如果人呆在石炭紀會不會因為氧氣過多而死?
上古生物專業需要在哪些課程上做準備?
為什麼在判斷生物進化次序時,牙齒形態會佔特別大的權重,甚至超過其他更明顯的外觀變化?

TAG:史前生物 | 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