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與權威媒體機構合作標記假新聞,能否改善社交媒體信息質量和環境?

Facebook打擊假新聞:與新聞機構合作 用戶標記更便捷


整個過濾機制如下:

? 用戶舉報:現行每則貼文右上方下拉式選單當中的「舉報文章」步驟一「發生了什麼事?」,最下方加入「這是假新聞」選項,點選「繼續」之後,步驟二「你要怎麼處理」,加入「將這則文章標示為假新聞」。?

? 演算法判斷:動態牆演算法會根據幾個標準判斷該怎麼處理,包括被大量舉報為假新聞、病毒式擴散、點擊與分享不成比例,如果是,就提交內部研究小組。

? 內部人為判斷:Facebook內部的研究小組會檢查這則文章來源個人還是來自新聞媒體、是真的新聞媒體還是網址刻意混淆用戶的假新聞媒體,如果來源不是個人,就將網址提交給外部查證。?

? 第三方查證:Facebook目前與4個機構合作,包括ABC News、Snopes、PolitiFact、 http://FactCheck.org。它們全都加入新聞專業網站Poynter的國際事實查證網路成員條約(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fact-checkers』 code of principles)。Facebook為第三方查證者建立專用界面,查證者確認Facebook提交的網址為假新聞後,除了標示為假新聞,還必須提出正確的新聞來源網址。提交的查證量會考慮第三方人力,Facebook不會支付第三方查證者費用。

? 用戶端警告:經第三方查證為假新聞後,用戶在動態牆上會看到文章下方的紅色三角形警告標誌,點擊後會出現「已由第三方提出質疑」的方塊,如果用戶執意要點進去,就按「繼續」,不然就按「取消」。?

? 懲罰:被標示為假新聞的文章,會被演算法壓低曝光優先權,也不能以付費廣告方式擴散,讓大量生產垃圾文的網站得不到流量,砍斷假新聞的經濟鏈。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上假新聞過濾機制還是有些值得質疑的地方。

首先,用戶舉報就是問題。川粉可以動員把CNN所有文章都標示為假新聞,希粉也可以對右翼網站Breitbart同樣處理。只要有舉報機制,就一定會濫用。

其次,Facebook的機制還是只在單一文章的層面,卻無法整治假新聞網站,如果碰到像是仿冒http://TechCrunch.com的http://TechCrunch.co這種明顯刻意量產假新聞、魚目混珠誤導用戶的假媒體,Facebook其實完全可以使大招,直接關掉專頁,但這不在機制之中。

說到底Facebook這次推出的假新聞過濾機制,符合扎克伯格「Facebook不是真相仲裁者」的一貫政策,保障了用戶的言論自由,又不必大量投入人力、經費。有了初步解決方案,產品的品質暫時維持了,品牌形象也維持了。整個看下來,所費不多,實惠不少,令人不得不佩服,這真是一家聰明絕頂的企業。

至於假新聞問題可不可能解決呢?我不那麼樂觀,也許最後假新聞被迫隱藏在角落裡,但只要有任何渠道跳至讀者眼前,依然有其效力。


對於互聯網世界,比照百度莆田廣告的事情,我們希望還是不要麻煩他們標記新聞事件的真偽。

關鍵詞critical thinking.

對於互聯網我們要有一個根本性的認識,就是虛虛假假真真實實,不能全部相信,不能替代個人的思考和輿論的互動和發酵。一個東西是不是真的需要我們去了解去詢問去探索,如果依賴於第三方告訴我們這個一定是真的,這個一定是假的,會產生一個後果,就是我們普通人喪失了判斷真偽的能力,到時候出現了新聞,我們只要記住這些第三方就可以輕輕鬆鬆知道實際情況。

但是,問題是,這些第三方口中的真實he虛假是真的么?

何況是所謂的權威?什麼能讓他們成為權威,又如何保證權威不變質呢?

需要大眾的思考研究和監督吧。

因為我們如果養成了信賴的習慣,會削弱我們自己思考的能力,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蘋果是不是真的蘋果,我們沒有親自去咬一口。媒體說,這是梨子,大家恍然大悟,哦哦,原來是梨子啊!

比如莆田醫院為標註明顯廣告字樣,至少大家看到了它會想一下或者問問身邊人,可靠么?如何?

因為互聯網的信息永遠不能保證千真萬確。

今天我們需要很多的聲音來知道事情的真偽,而不是幾家權威的言之鑿鑿。

不僅僅是國內的聲音,還有國外的聲音,不僅是男人的視覺,還有女人的看法,不僅僅是權威媒體的報道,還有小路消息的傳播,不僅僅是互聯網的信息,還有口耳相傳的要義,不僅僅大人的話語,還有小孩的想法。

我們也期待著真真假假的世界,雖然有風險,但是大家想辦法去減少風險,不會喪失critical thinking.不會迷信於表面的新聞本身。


不能,先佔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0%A3%E8%A8%8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umor


這個過濾系統要是再遲幾個月啟動,默克爾就大勢已去了


假新聞能起作用,不在於假,而在於看的人缺乏常識,權威道德淪喪。在這種情況下,由以逐利為第一目的的商業公司來定義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估計草根會更難發聲,維基解密之類的更難獲得關注,重回精英媒體集團話是的時代。


希望是有的,但是真實後果還是要看FB和媒體具體怎麼推進。

1.雖然有很多人「只看立場不看客觀與否」,但是大部分吃瓜群眾很多時候只是懶得多想,也就是說真的有人做出有足夠說服力的闢謠的話還是能對信息環境做出改善的。

別的不說,知乎上、微博上揭穿謠言和騙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2.但是做出有足夠說服力的闢謠是個成本很高的事,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要有耐心和策略,現在還不清楚FB和媒體能不能做到這點。

所以暫時只能說:「先看看吧。」


你知道今年大選有多少無知人士拿著各種不值一駁的fact check噁心人嗎?

對於真相,始終存在查證成本和真實度的平衡問題

對於個人來說是這樣,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也是這樣——

如果很多人看到一個平台,覺得好像它的「真實度」好高啊,然後就不付出查證成本的話,那麼這個這些人組成的圈子裡,事件的「真實度」反而會降低。

因為一小撮人造假糊弄人的成本也變低了。


推薦閱讀:

假如有一天,Facebook 如同曾經的雅虎一樣衰落了,那麼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Facebook 的產品立項流程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caffe作者賈揚清加入Facebook?
Google 和 Facebook 的程序員在上班的時候喜歡用什麼操作系統?為什麼?

TAG:Facebook | 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社交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