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藝品都是空心的,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一個圓形的陶瓷,只有一個小孔,中間都是空的。中空好像可以防止燒裂,但想不明白是怎麼做到的。


過去是分開做,裡面一層,外面一層,分成兩個坯,然後用泥漿粘起來,再上釉燒 ,比如孔明碗。

現在用石膏模具,可以一次成型。


陶瓷的模具成型和工業生產上的鑄造很相似,都是把具有流動性的原材料灌到模具裡頭,然後把模具拿掉。但是陶瓷成型和工業鑄造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鑄造有外模和內模,而陶瓷成型只有外模,沒有內模。在鑄造空心產品時,流動的金屬熔液填滿內模和外模之間的空隙,冷卻之後除去內外模,就得到了工件。但陶瓷成型沒有內模,是如何形成空心器物的呢?

這要歸功於陶瓷作品的模具材質:石膏。

石膏有個很大的特性:吸水性強。假如,我們要做一個花瓶,先用石膏開出一個內部空腔為花瓶形狀的模具,然後把泥漿灌到這個模具的空腔裡頭。此時,空腔裡頭是一個實心的花瓶形狀。由於石膏的吸水特性,與模具直接接觸的最外層泥漿會最先固化,而此時中間部分的泥漿還是液態,這時,把中間部分的泥漿倒出來,而與模具貼合的最外層泥漿由於固化,已經形成了一個空心花瓶的形狀。然後把這個花瓶靜置晾乾,拿掉模具,空心花瓶的泥坯就誕生了。

很神奇是吧。空心的人物、動物、各種複雜造型的陶瓷雕塑,大部分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劣質紫砂壺裡頭最低劣的一種叫「灌漿壺」,也是利用這個原理做出來的。顯而易見,這個方法比起傳統方式來輕鬆太多了,只需要來回倒倒泥漿就做出壺身來。一天做出幾十個上百個都沒問題。

所以灌漿壺的生產效率很高,成本低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而某寶和某博上,有不少人拿著這種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壺,賣到上千元,甚至更高。

瓷器也是一樣,用傳統的分段拉坯方式做個花瓶,那費了老勁了。而用石膏模具,成批量地輕鬆搞定。


推薦看篇關於轉心瓶的介紹你就大概了解啦!

http://qr.weibo.cn/g/3wexi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有兩種,拉坯成型和注漿翻模成型。拉坯成型藉助於拉坯機,可手工拉制出各種同心圓的東西。注漿翻模成型就是先用石膏車出圓形,然後翻制模具,將泥漿注入翻制好的模具,待其凝固成型。所有就有了翻模品和手工藝品。


這種工藝叫注漿,樓主說的應該是球形吧。用一個球形的石膏模,把土打成漿,然後倒入石膏模中,計算一定時間後,將裡面的漿倒出來,再經過烘乾後,將模具拆開,就可以得到一個球形的土胚了。


因為實心的會炸窯


推薦閱讀:

現在的中國陶瓷,因為缺了什麼而領先不起來呢?
傳統陶瓷和3D列印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之間誰會被淘汰?
青瓷、影青、粉青、汝瓷是不是只是對釉色而言的?

TAG:陶瓷 | 瓷器 | 傳統陶瓷 | 陶瓷行業 | 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