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說《北京故事》?


電影很感人,小說更深刻。

大概是因為電影篇幅有限,刪去了一些內容。比如說陳捍東北勸藍宇去看心理醫生,又比如說藍宇勸陳捍東給劉征放人情債。

電影更傾向於講愛情的細膩美好,而小說則更兼顧時代背景以及二人的成長。

看完小說我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都說北京故事是有原型的。我也相信這個說法。小說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藍宇的死似乎很突兀又好像是有預謀的。他在離開前任性地要陳捍東陪他,加上那天早上反常的索吻。我更傾向於真實的結局是捍東確實被藍宇的所作所為感動到了,卻還是無法完全不顧世俗來正視這段感情。藍宇想要的,陳捍東給不了,所以藍宇跟他的同學在一起了。(也就是小說中一直提到的陳捍東結婚後,藍宇的朋友。"新來的研究生,他對我很好""陳捍東發現藍宇也不時常去北歐,陳捍東不過去的時候,他一直呆在學校。""他對我很好,我已經很對不起他了。"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描寫,只是因為故事是陳捍東的視角,所以描寫的比較隱晦。)

他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離開,與最深沉的愛情告別。因為他知道也了解,陳捍東不是他,他有家庭,有事業,有自己的圈子,他在乎別人的目光,也有太多東西放不下。

在陳捍東的眼裡,藍宇的離開,也意味著當初的藍宇已經死去,從此無所聯繫,何嘗不是一種結束呢?陳捍東希望再續前緣,希望他有一天能像開頭的夢裡一樣,再次遇到深深依戀他的美好而堅強的藍宇,既然今生已成定局,那便乞求虛無縹緲的來世來慰藉自己。若有來生,即使我們不是生處在和平寬容的年代,即使還有許多坎坷,我也希望來世的我不再懦弱,能像藍宇你一樣勇敢去愛。望來世與君攜手。

ps 我一直覺得藍宇是比陳捍東自我的一個人,電影中的藍宇雖然也很好很符合電影人設,但與小說中的那個藍宇還是有出入。小說中的藍宇更有魅力,雖細膩敏感卻也堅強勇敢。(文中藍宇對那個花花公子叫宏永還是什麼的?勇敢的拒絕我非常欣賞。藍宇後來又與別人上了床,其實他本來就是個男生,沒有什麼貞操觀念的。他只是那時候深愛著陳捍東,打心底里不想與其他人發生關係,他就可以那麼地不畏強權去拒絕宏永。足可見其勇氣。)

總結一下,藍宇就是一個憂鬱敏感,同理心強,極重情義,寬容大度,自我意識強烈,自制力強並且勇氣可嘉的人。他不是依附著陳捍東的小女生!他所做的一切妥協是因為愛,深愛。他的離開是因為他聰明,看得透。

寫在這裡,雖然這個問題關注者很少,希望有人被這部小說打動到搜索這個問題時,可以看到我的回答。


這本小說好,因為它基於真正的經歷之上,故事緩緩鋪開的過程中,你很少感受到作者寫小說的匠心。

程潛死了之後,嚴爭鳴想要打開扶搖山,讓師傅和小潛的靈魂回歸故土。

沈姿完死了之後,蘇方宜撫摸著鏡子,說「他在天上飛,飛累了總會看我一眼。」痛徹心扉之際,脫口而出的是「大哥,我們到江南啦!」

十二年前雪似楊花,賀敏之走後楊花似雪。

蘇小缺看著新發的花枝,想:「那年的花枝,再也沒有了。」

我記得北京故事裡也有死的情節,一段直接的描述,沒有任何修辭渲染——

恰如我們自己失去最親最愛的人,淚水永遠在詩情畫意之前。

敘述人對這段感情的痛惜,超過了表演成分,本想尋找點刺激、看男主互撩的讀者也不由得正色,把一個真實的自己代入其中。

《北京故事》也保留了那個時代真實的風物和人情。

其實《弟弟》也做過相同的嘗試,把學潮的歷史放進廣播里作為這段感情的背景。

《十年》寫得最好,很多人喜歡《十年》大概是因為看到了那個冷眼旁觀又自暴自棄,死纏爛打又容易灰心的掙扎的自己。

但唯有真實,是怎麼都做不出來的。

好比窮人家的小孩看到漂亮的新衣服,衣服自然是不會說話、不會調情的,小孩看了依然想哭。

午夜兩點,北京城的闌珊夜色里常晃蕩著外來務工人員,三里屯想早走的人帶著殘妝,凝望著來來去去的計程車,而蘭桂坊的熱鬧要天快亮的時候才散去。

人群之中,疏忽一眼,藍宇彷彿就在那裡。


至今仍記得那是一個暑假的午後拉著窗帘蹲著地上看完北京故事,眼淚止不住的流,後來整整兩個月都不能釋懷,把北京故事又重新反反覆復得看

肉慾又美好的故事,藍宇的每一個一舉一動都讓我心疼和憐惜


只能說是一個讓人內心震撼,可能有肉慾的東西,但是感覺裡面的情感要更勝一籌。

首先,從這段感情中,有慾望、有迷戀、有背叛、有偏執,也有自尊。藍宇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對陳的愛純粹、任性,這可能與他的家庭有關,家庭沒有給他帶來羈絆,他應該是從母親教育中獲得了更多感性的東西;陳有著自己的慾望和世俗的偏見,他沉溺於這種同性關係,卻以玩世不恭的態度來緩解其內心的恐懼感(更多的是源於其家庭,陳的家庭是一個普通且幸福的家庭,有嚴厲的父親,慈愛的母親和兩個妹妹),於是他喜歡將一切關係給予一定的價值,房子、車子、以及為他的玩們辦一些事情,這樣可以說服自己並非感情畸形,只是一種時興的「潮流」,他甚至對藍宇也是以這種金錢交換的方式來獲得內心的安全,可能這樣可以說服自己並不是「感情畸形」,他甚至認為到自己「有病」,他可能為了否定他愛藍宇的事實,於是去結婚。

其次,從小說的細節上,藍宇真的是一個非常細膩和敏感的人,他迷戀陳又害怕失去,渴望陳的忠誠,卻不得不為了挽留他,容忍他與其他人的關係。正像小說說的,他不談過去,不談未來。可能這是他保護感情,保護自己的特有方式。他和陳在一起時,絕對忠誠,和「新朋友」在一起時,仍然忘不了陳,他覺得他的「新朋友」挺好,甚至覺得在情感上虧欠。和陳重逢之後,也維持著和他的關係,並且也毫無保留或者帶有怨氣的告訴陳。他在感情上不層虧欠於陳,卻虧欠了那個「新朋友」。或許,新朋友是他的藍宇也不一定,他應該更懂「新朋友」的感受吧!

最後,藍宇死後,陳去了溫哥華,小說中他信了基督教。這個可能別人沒有怎麼注意吧,小說最後是他的一段禱告。我相信信基督教的朋友看了一定會有所感觸,我接觸到的基督教徒,尤其是牧師們,我能明顯感受到她們都同性戀的排斥,他們反對一切不符合《聖經》的感情狀態。但是,陳卻通過宗教找到了可以和藍宇繼續聯繫的途徑。基督教說,凡是不信的都要下地獄,可是陳卻矛盾,他覺得藍宇善良,勇敢,沒做過壞事,應該會在天國,他渴望在天國與他相遇;同時,為與藍宇相遇,他也不畏懼地獄,如果藍宇在地獄,他也請求上帝讓他去監獄。我覺得這裡面或多或少有宗教給人的困惑(不願多講)。

PS:小說的最後禱告給我印象很深,人在宗教里到底要怎麼活,是否定世間的一切,單純的信仰,只仰慕天上的東西嗎?我老是覺得宗教應該是教人向善,而不是讓人內心一直矛盾(陳就內心矛盾,基督教應當是渴慕上帝,天國,而他卻只看重他與藍宇的相遇),處於糾結的狀態。其實小說中藍宇也有一段關於宗教(非傳統意義上的宗教,更像是民間的信仰或者神鬼傳說),他說」「我活著不是人,死後也變不成鬼」。可能這就是傳統的民間信仰對他造成的困惑與痛苦,我也不懂,可是看到之後便覺震撼。


推薦閱讀:

第一次去gaybar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性成為 Gay?
gay如何學會獨處?
gay怎麼回答為什麼不找女朋友?
這樣的老公是個gay嗎?

TAG:小說 | 耽美小說 | 男同性戀 | 藍宇電影 | 北京故事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