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普遍存在、易被忽略而十分危險的兒童安全隱患?如何避免?

現在的孩子們越來越被重視,吃什麼穿什麼喝什麼用什麼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即便如此關於兒童安全問題的事件也屢見報端。生活中有哪些非常普遍的行為,看上去風險不高,其實暗藏著十分危險的兒童安全隱患呢?作為父母又應該如何避免?


橈骨小頭半脫位(又叫「牽拉肘」)——很多很多家長就這麼稀里糊塗把孩子弄脫臼了!!!

值骨科急診班的時候,經常有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拖著孩子來看急診,孩子抱著胳膊肘痛哭不止,鼻涕泡吹老大,就是不會表達,家長一臉焦(meng)急(bi):我就是拉著他上個樓梯/拽了他一把/提溜了一下/穿了個毛衣……他就這麼哭半天,飯也不吃,大夫他這到底怎麼了?

我心中只有苦笑:得,露臉的機會又來了……

先說一下肘關節的解剖。我們的肘關節長這樣(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通常我們說的上臂是指肱骨(藍色箭頭),前臂或者叫小臂包括兩根骨頭——尺骨(紫色箭頭)和橈骨(綠色箭頭),紅色箭頭指的是橈骨環狀韌帶,它像漏斗一樣緊緊包裹住橈骨頭(下圖黑色箭頭),防止橈骨小頭脫出。

成年人的骨骼發育完善、韌帶結實緊密,造就了強大的肘關節,足以負擔我們全身的重量

但是,但是——4歲以下的幼兒,橈骨頭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還不夠強勁當孩子手臂伸直+被強力牽拉扭轉時,環狀韌帶再也無力hold住發育不全的橈骨頭,於是——韌帶撕裂、橈骨小頭脫位——就像這樣(黑色箭頭)

可能有朋友會問了:哪有家長故意這麼大力量把孩子拽脫臼的?

哼哼哼,很多大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從成年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總以為孩子是成年人的縮小版,成年人懂的,孩子教一兩遍也應該懂;成年人吃的葯,掰一半就能給孩子吃;對成年人能做的動作,對孩子也能做。於是——

牽著孩子的手上樓梯,孩子腿短上不去,於是,大人「稍稍用力」抬手一提——走你……

給孩子穿毛衣,孩子淘氣不配合,於是,大人穿過毛衣袖子抓住孩子的手,「稍微快速」往外一扯——走你……

拉著孩子逛街,孩子東張西望走得慢,於是,大人「加快速度」往前一拽——走你……

帶孩子逛遊樂園,孩子撒歡兒猛跑,大人懶得跑兩步抱住孩子,於是,抓住孩子的手「輕輕」往回一拉——走你……

……

……

……

知道為什麼這個病有個醫學專有名詞「牽拉肘」了吧?往往就是孩子最親的人親手造成的!

雖然對於骨科醫生來說,治療這個病挺「露臉」的——來的時候孩子胳膊不敢動、痛哭流涕,家長束手無策,大夫捏住胳膊扭幾下,孩子立刻行動如常、破涕為笑——家長和圍觀群眾往往心悅誠服,大讚醫術高明;

雖然這種脫位如果不是特別嚴重,只要治療及時,往往不會遺留任何後遺症——5歲以後,孩子的肘關節發育完善,基本就很少再出現類似情況了。

但是,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的體驗;而且,如果孩子的韌帶撕裂特別嚴重或者反覆脫位,還有可能遺留後遺症(習慣性脫臼)、甚至需要手術治療——關鍵是這樣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被家長這麼「坑」過,也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即將這樣「坑」孩子。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能更認真、細心地對待自己的孩子。請記住,他們是「孩子」。

————————————————————————————

醫療本就是為大眾服務的,絕不應該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再給大家分享幾個我寫的醫療段子,普及醫療常識的同時也可以側面了解一下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謝謝關注。

知乎專欄:知乎專欄 醫乃仁術

新浪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知乎楊嘉煜

微信公眾號:楊嘉煜

http://weixin.qq.com/r/tDnC2tbENItLrZK592y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你的專業里,有哪些情況外行人聽起來情況很嚴重,而實際上卻沒什麼大不了? - 楊嘉煜的回答

是什麼行為讓你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 - 楊嘉煜的回答

你有哪些大開眼界的經歷? - 楊嘉煜的回答

在你的專業領域,你覺得最悲哀最無奈的事是什麼? - 楊嘉煜的回答

作為醫生,在火車上聽見廣播里說有一名旅客需要診治,你會怎麼做? - 楊嘉煜的回答

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卧槽,這都能裝逼!?」? - 楊嘉煜的回答

有哪些小病不及時治療,發展到最後難以挽救的病例? - 楊嘉煜的回答

你都遇到過哪些披著高大上外衣的騙局? - 楊嘉煜的回答

你看到哪個作者的名字就覺著這是作品質量的保障? - 楊嘉煜的回答

你遇過哪些概率極小的事? - 楊嘉煜的回答

學醫後你覺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 - 楊嘉煜的回答

生活中有哪些普遍存在、易被忽略而十分危險的兒童安全隱患?如何避免? - 楊嘉煜的回答

醫生遇到過哪些「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 - 楊嘉煜的回答

急診室里都遇到過哪些有趣的怪事? - 楊嘉煜的回答

人在身體看起來完全正常的情況下,有什麼可能性在一個小時內突然死亡? - 楊嘉煜的回答

如何看待史學奇才林嘉文同學的離世? - 楊嘉煜的回答

去醫院看病為什麼大夫只看片子不看影像報告? - 楊嘉煜的回答

腰間盤突出片子顯示很嚴重!可是自己的癥狀不是很厲害,還需要治療嗎? - 楊嘉煜的回答

普通人跟職業運動員到底有多大差距? - 楊嘉煜的回答

農藥「百草枯」到底是一種什麼原理,不是應該只是除草嗎?為什麼喝一口就救不過來? - 楊嘉煜的回答

你最尷尬的一次經歷是怎樣的? - 楊嘉煜的回答

卡在喉嚨深處的魚刺過了一夜自己跑出來了,會是蛔蟲乾的好事嗎? - 楊嘉煜的回答


我國北方地區因為天氣寒冷,喜歡把嬰兒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用繩子捆成個蠟燭的形式,又叫「蠟燭包」。

還有一些老人喜歡將嬰兒的腿用繩子綁直,說可以防止「羅圈腿」。

這些做法會導致嬰兒患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風險增加,DDH會讓嬰兒將來出現走路腿疼、甚至跛行,留下終生殘疾。

什麼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嬰幼兒骨骼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嬰兒出生時就存在或者生後繼續發育才表現出來的一系列髖關節異常的總稱,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

髖關節是一種由周圍韌帶連接在一起的球窩關節,其中「球」是股骨頭,「窩」是指髖臼。這樣的結構可以使股骨頭穩穩地深嵌在髖臼窩中(見上圖)。

異常的髖臼會逐漸變淺、呈三角形,導致股骨頭不能深嵌入髖臼,承受的壓力超過正常一倍多,久之造成關節軟骨面磨損、發生退行性病變(見上圖左1)。若髖臼變淺至不能容納股骨頭,股骨頭就會從髖臼中滑出,這就是脫位了(見上圖右1、左2、右2)。

引起DDH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結論。目前臀位妊娠或生產、有DDH家族史或遺傳史(即寶寶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患有DDH)、第一胎、女嬰、羊水過少等都被公認是導致DDH的高危因素。

有給新生兒包「蠟燭包」或者把嬰兒小腿捆綁起來等習慣的區域或者民族中,DDH高發,例如北美的印第安部族、我國北方部分地區等。相反的,在非洲或者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由於天氣炎熱,喜歡把孩子下肢分開來抱的地區,DDH的發病比率明顯低。

圖片來源:國際髖關節發育不良協會

北美印第安部落喜歡用「襁褓船」背嬰兒,會用繩子把嬰兒的雙腿緊緊的捆住。這個習慣導致了北美印第安部落成為全世界DDH發病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圖片來源:貴陽新聞網

我國北方地區喜歡使用的「蠟燭包」,把嬰兒四肢全部拉直,用包被裹住後,外面用繩子捆得緊緊的。「蠟燭包」的使用習慣導致了DDH發病率我國北方地區明顯高於南方。

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下設的兒童髖關節發育異常篩查中心自2009年6月~2010年5月對天津市10262例6個月內嬰兒進行了髖關節篩查。結果顯示生後雙下肢包裹組嬰兒髖關節超聲篩查異常檢出率明顯高於未包裹組(見下表)。

DDH會帶來什麼後果?

在嬰幼兒期的DDH無任何癥狀,也不會出現疼痛,這也是DDH不容易發現的特性。如果只是輕微的發育不良,那常常要在青少年和成人早期才會出現疼痛。如果是嚴重的發育不良(髖關節完全脫位),則在寶寶會走路後發現一瘸一拐或者身體搖擺像鴨子走路。

在國內兒童骨科單位疾病譜中,DDH始終佔據著肢體畸形疾病的第一位,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DDH療效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和恰當的治療。該病如果能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能發育成一個正常的髖關節,如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則難以矯正關節畸形而留下終身殘疾。

如果在新生兒期就發現DDH開始治療,可以完全恢復正常而不留後遺症。若寶寶在18個月大時仍未治癒,則只能採用手術,並且隨著年齡越大,風險越大,手術難度也將越高,治療成效也會越差。

因此,新生兒定期體檢和篩查 DDH,在很多國家已成為新生兒篩查的重要內容。

如何保護嬰兒的髖關節?

當健康的嬰兒出生後,嬰兒的髖關節是屈曲的,像青蛙一樣,不要期望嬰兒的髖關節和成人行走時一樣直。隨著母親在嬰兒體內殘留的激素水平逐漸低,髖關節屈曲位將使髖關節囊變得更加強健、有力。嬰兒將有足夠的時間在他們開始行走前伸展髖關節,這種自然的方法曾在塞爾維亞、日本等地使用,並幫助嬰兒避免髖關節發育不良。

當嬰兒的兩條腿處於外展屈曲體位時,股骨頭會更穩固的嵌在髖臼窩中。在這種情況下,會促進髖臼窩的正常發育(見下圖)。

當嬰兒的兩條腿併攏時,股骨頭可能會從髖臼窩中滑出,臀部肌肉會被往下拉,會給關節軟骨增加壓力,最終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見下圖)。

一些嬰兒用品可能會影響寶寶髖關節的正常發育,如嬰兒背帶、睡袋、安全座椅、衣物、搖籃等。這些用品在使用的時候會無意識地讓寶寶的髖關節處於不健康的體位,會有潛在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風險,特別是一些長期使用的用品。

爸爸媽媽們在給寶寶選擇一些日常用品時,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左圖:這種嬰兒背帶會強迫寶寶的雙腿併攏在一起,可能會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不推薦使用。

右圖:這種嬰兒背帶會支撐寶寶的大腿,讓髖關節處於穩定的狀態,推薦使用。

左圖:寶寶坐在安全座椅上時,兩條腿需要併攏起來,不推薦使用。

右腿:寬鬆的安全座椅讓寶寶的髖關節處於健康的體位,推薦使用。

總之,千萬不要把寶寶包裹的太緊或者綁腿,要給寶寶穿雙下肢能分開的衣服,使用安全座椅或背帶時,要選擇能讓寶寶髖關節處於健康體位的產品,最終目的是讓寶寶下肢可以自由活動,以促進髖關節的健康發育。

如何正確給嬰兒裹襁褓?

縱觀整個人類的歷史,很多種族的文化都喜歡把嬰兒用襁褓包裹起來,因為認為把嬰兒包裹起來可以模擬在子宮裡那種被緊緊包裹的感覺,可以增加嬰兒的安全感,幫助改善哭泣、腸絞痛和睡眠質量。

這個方法也受到了很多兒科醫生的認可。大名鼎鼎的西爾斯醫生就曾在他的《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書中提出用襁褓來安撫難帶的寶寶。

國際髖關節發育不良協會曾發布了一個視頻,視頻中介紹了三種正確地給寶寶裹襁褓的方法。 下面介紹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截:

1.如果用一塊方布,摺疊其中一角,形成一個平邊。

2.將嬰兒放在布上,肩膀位於方布上方水平。如果使用一塊長方形布,嬰兒肩膀要放在長邊上方水平。

3.將左側手臂放下,用布包裹左側手臂及胸口包裹,並壓在嬰兒身子的右邊。

4.將右側手臂放下,用布包裹右側手臂及胸口,並壓在嬰兒身子的左邊,嬰兒的重量將牢固地固定布料。

5.摺疊布的底部,壓在嬰兒的身下,保證兩條腿可以彎曲。給雙側大腿留下活動空間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

國際髖關節發育不良協會推薦的裹襁褓順序是先左側、再右側、最後底部,而我在網上查到的大多數裹襁褓的方法,是先左側、再底部、最後右側,最早的時候雪球姥姥也是這麼教我的,這種順序,很難給寶寶的雙腿留下足夠的活動空間 ,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正常發育,不推薦。

正確裹襁褓的原則就是「上緊下松」:「上緊」指嬰兒的上半身一定要裹緊,這樣可以避免嬰兒掙脫襁褓,導致毯子或被子覆蓋在嬰兒嘴巴和鼻子上,降低SIDS的風險;「下松」指嬰兒下半身要寬鬆,要保證在襁褓中的嬰兒其髖關節能夠自由屈曲,這樣才不影響髖關節發育。

另外,也可以使用特殊設計的睡袋,把嬰兒的上半身會包裹的很緊,但給嬰兒的腿和腳留有足夠的空間運動(參考下圖)。

我們前面提到的西爾斯醫生,後來也在另外一本書中提到了:給嬰兒打襁褓沒問題,但不要裹的太緊,也不要裹太長時間。

接受兒科訓練時,我(西爾斯醫生)發現加拿大印第安人的DDH發病率很高,因為他們總是把很小的嬰兒用襁褓裹起來,每次裹很長時間。持續裹在襁褓里,尤其是裹著襁褓過夜,會阻礙寶寶球窩髖關節正常成型。雖然襁褓久經考驗,能讓寶寶平靜下來,但我們不鼓勵單次裹襁褓超過幾個小時,尤其是DDH高風險因素的寶寶。

我們在第一版《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提出用襁褓來安撫難帶的寶寶,那本書出版後,曾經教過我的矯形外科教授羅伯斯·索爾特博士(他寫了本關於嬰兒髖關節發育的書)請求我從書中刪去推薦襁褓的章節,因為他擔心父母會過度使用這種方法。我們的底線是:打襁褓沒問題,但不要裹的太緊,也不要裹太長時間。

——《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 2015-08

最後,若嬰兒不哭不鬧,沒有任何不適,則無需給嬰兒裹襁褓。還有睡覺時,襁褓中的嬰兒應該背朝下,面朝上,以減少窒息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格拉夫, 嬰幼兒髖關節超聲波檢查的方法和原理, 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 2011-06

2. 湯喆瀅、王雯雯,兒保醫生體格檢查在發育性髖關節發育異常篩查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婦幼保健,2011-36

3. 陳博昌、吳守義、沈曉明, 發育性髖關節異常的超聲波檢查,臨床小兒外科雜誌, 2003-2(3)

4. 湯喆瀅、王雯雯、潘蕾,天津市10262名嬰兒髖關節超聲篩查結果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1-33

5. 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Baby Carriers, Seats, Other Equipment

6. 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Hip-Healthy Swaddling

7. 威廉·西爾斯、瑪莎·西爾斯等. 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 九州出版社. 2015-08-01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我是2歲小女孩雪球的媽媽,當媽2年來,積攢了一肚子的育兒經驗和教訓,無人分享。所以建立這個微信公眾號,是希望將我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分享給每一位爸爸媽媽。希望你們能喜歡這份傾注心血並且乾貨滿滿的育兒筆記。

有關於育兒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在公眾號里留言,我一定會儘快回復您的。(*^__^*)


下面是原答案,我再補充一個!這是我自己作過的死!

千萬別讓你家孩子吃苦杏仁!!千萬!

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中午上學帶了個杏吃,把那個核掰開了,就嘗了一口啊!!!!一半的一半啊!!!!你們都不知道我那天經歷了什麼?!我真的根本不想說出來好嗎!

大概也就五到十分鐘,我就開始精神恍惚,意識開始衰退,有種想睡覺的感覺,頭暈乏力,嘴唇泛白,當時車上的水滴在我衣服上,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到教室的,應該腿很軟,大喘氣,肚子疼,同學後來跟我描述,說我好像下一秒就要死掉一樣!我那天覺得自己特別像林黛玉!還是快要死了的林黛玉!還是毀了容快要死了的林黛玉!

後來跟老師請的假,回去路上發生了啥都不記得,媽的到家了也是多喝熱水。沒當回事兒就好了。

沒死簡直是命大。

啊啊啊啊啊啊,其實還有個特別那啥的事情我實在是說不出口啊!我還是不說了,反正肚子疼能發生什麼事大家應該也都清楚。你們自己意會,給我留點臉。

總之,千萬不要讓你家孩子作死吃什麼苦杏仁!!知道安陵容怎麼死的嗎!!!!

小孩子說水燙就是水燙!別用你粗糙了二十多年的臉皮來衡量我嬌嫩的肌膚!還用嫌棄的語氣跟我說一點也不燙!

從小時候的到大的洗澡水!我說燙就是燙!少他媽按著老子洗!

我跟你說想起來我想罵人!操!

評論里都是苦孩子。

拒絕轉載。給錢可以。謝謝。

我也開通了值乎。0.0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640320243273728 (二維碼自動識別)


遠房有個阿姨冬天怕小寶寶手冷,自己懶得織手套。於是在某寶找到這個

我記得在新聞上看到過一對粗心的爸媽,替剛出生的女兒戴上護手套,為其保暖以及防止她抓傷臉,隔3天後脫掉手套時發現,女兒小手指被手套脫落的內縫線纏住太久,手指的前端已經變黑壞死,必須截掉手指頭。

告訴阿姨後,立即脫下寶寶手上的手套,果不其然。

當媽的把女兒抱著哭了好久。

包括寶寶的手套襪子,戴手上穿腳上的爹媽都要檢查!!!

PS:圖片不針對具體哪家店哪款產品,如果躺槍,不勝榮幸!

———————————————

不可挽回的傷害,慘痛的教訓!

--------------------------------------------------------我是醜醜的分割線

寫這個答案的初衷是希望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現在看來是的仔細寫寫。有相同經歷的朋友們,我們沒法改變過去,就不要讓下一代受到傷害。我本身沒帶過孩子,以下資料來源於搜狐母嬰。

家長不宜給寶寶戴手套的幾大原因:

1.戴手套不利於寶寶生長發育

1)不利於寶寶觸覺的發育

  0-3歲寶寶的語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需要靠肢體去感知外部環境,用手去抓東西是寶寶感知外界事物的最基本行為,給寶寶戴上手套,會使其手指活動受到限制,不利於手運動的發展以及觸覺的發育。

2)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育

  給寶寶戴上手套勢必會減少寶寶與媽媽的接觸,而皮膚的接觸會促進腦部神經的發育。

3)不利於寶寶情感的發育

  隨著寶寶情感的發育,會通過吃手的方式,尋求自我安慰,獲得滿足。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以致產生暴躁、消沉的負面情緒。

2.給寶寶戴手套存在安全隱患

  1)若手套口束的過緊,會影響寶寶手部的血液循環;

  2)若手套內有線頭,可能會纏在寶寶的手指上,使手指出現缺血,寶寶沒有表述能力,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極易使寶寶手指出現壞死,造成終身遺憾。

  3)易誘發疾病。隨著孩子情感的發育,孩子會出現吃手的現象,但由於手套清潔不到位,容易誘發某些疾病。

  戴手套既然有這麼多的弊端,那麼家長該如何避免寶寶抓傷自己的臉呢?

防寶寶抓傷,家長應避免2大誤區:

1.嚴密監護

  有的父母聽說戴手套不好,就盲目摘掉,採取更加嚴密的監護,一看嬰兒手動,立即用雙手抓著嬰兒的雙手,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

2.給寶寶穿袖子很長的衣服

  給寶寶穿袖子很長的衣服,雖然避免了發生手指缺血的危險,但同樣會影響寶寶手的運動能力,也是不可取的。

經常給新生兒剪指甲是避免抓傷最有效的方法

  防止新生兒抓破皮膚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是經常給新生兒剪指甲。為避免新生兒把臉抓傷,家長可以趁孩子熟睡時小心仔細地修剪,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給嬰兒剪指甲時,家長應該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牢固地握住嬰兒的手指,另一隻手拿指甲刀從指甲邊緣的一端沿著指甲的自然彎曲輕輕地轉動剪刀,將指甲剪下。

  2.不可將剪刀緊貼到指甲尖處把指甲剪得過短,容易損傷甲床。

  3.剪好後要檢查一下指甲邊緣處有無方角或尖刺,若有應及時修整。

  4.如果指甲下方有污垢,不可用銼刀尖或其他銳利的東西清理,應在剪完指甲後用水清洗乾淨,以防引起感染。

  5.應根據新生兒指甲的長短、長得快慢來決定剪指甲的次數,一般每周1~2次。

  6.最好使用嬰兒專用的指甲刀,這樣比較符合嬰兒的指甲形狀,對家長來說也更方便些。

  7.如果誤傷了嬰兒的手指,要儘快用消毒紗布或棉球壓迫傷口直到流血停止為止,再塗一些抗菌素軟膏。

--------------------------------------------6.18更新

來知乎第一個一百贊回答,蟹蟹各位看官,小的有禮了!

最近忙著各種各樣的事,很少刷知乎。評論區也沒怎麼回復,這裡說聲抱歉。


在自然博物館做講解員,說幾個自己見到的~

1.那種露腳趾頭的涼鞋不要給太小的孩子穿。我們館是老館,沒有電梯,見過好多次小朋友們互相追跑著上下樓梯,然後有人一腳踢在樓梯上,腳趾甲都翻起來了……【雖說博物館到處寫著不要追跑打鬧,然並卵啊,大人孩子可能視力都有問題,攤手~

2.人多的時候不要給孩子遞吃的喝的。趕上周末和寒暑假,我們的講解大概會跟著10多個小朋友,每個孩子有1、2個家長隨行,那就是30人左右的大隊伍。有時講到互動的地方,家長剛給遞了個吃的或者餵了口水,孩子急著回答問題,然後就嗆到了……還有冬天遞熱水被周圍人碰撒的,遞給孩子一根烤腸結果簽子扎到人的……總之要吃喝東西就離開人堆找個安靜地方踏實吃~【其實博物館也有寫展廳內禁止吃東西喝飲料,再次然並卵啊~

3.這點純粹個人意見:在去博物館參觀之前最好告訴孩子,如果和爸媽走散了,需要去廣播尋人的話,要播家長的名字,不要報自己的。因為之前聽說有小朋友在公園播報自己的名字,有陌生人過來喊著他的名字一把就給抱走了。雖然不知是真是假,但小心總是沒錯的。碰到這種上來就抱走孩子的,工作人員也不好確定真假不是,還不如報家長的名字,也不說緣由,直接說到廣播處來一下就好了~

最後真的想說希望家長們帶著孩子來博物館時能做到文明參觀啊~博物館一般都會在明顯的地方貼禁止喧嘩、禁止追跑打鬧等等的招貼,就算您之前不知道,進了館裡看到了咱能照著做不?真的做到這些很多傷害事件就避免掉了啊~


贊同 @余歌的回答,同時講個類似的故事。

小時候父母總嫌我自己洗澡洗不幹凈,要來替我搓,拿著毛巾使勁往下褪,特別特別疼,可一旦我叫疼,總會惹來他們不屑的嘲諷「切,嬌氣~」

有時喊疼把他們煩到了,他們就會把毛巾一摔,臉一沉,說「愛洗不洗!出去吧!不用洗了!」當然這時候我要真敢不洗了,那就是一頓竹板燉肉了……所以小時候經常含著淚呲牙咧嘴被搓,還不敢讓父母看到呲牙咧嘴的表情……

因為這個,長期以來我一直很抗拒洗澡,直到上大學後,在學校桑拿房蒸上癮了……這都是後話。

以上是背景。

我長大了,也就不用被搓胡蘿蔔了,倒霉的人就換成我表妹了,小丫頭寒暑假來我家,洗澡的時候我媽就忍不住上手了,於是浴室里就傳來了熟悉的「啊!疼!」和「切!嬌氣~」。

然而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小丫頭從浴室出來的時候,我發現她被搓!出!血!了!

所以說,成年人自己搓自己,挫成紅彤彤一根胡蘿蔔可能還會覺得爽,但你這麼搓孩子的時候,搓下來的可能不僅僅是髒東西和死皮……

在這裡也向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的知友們傳達一個常識,那就是你覺得爽的事情別人可能覺得很難受,孩子沒有義務必須覺得舒服。

當孩子說他很難受時,那就真的是很難受。

評論區各種難友出現……看來大家小時候很多都這樣……


我叫魏文鋒,是老爸評測的創始人。

這個問題我親自來回答,這也是我一直堅持著做這件傻事的初衷。

這次要說的有九個:

包書皮、校園跑道、鉛筆橡皮、文件袋、爬爬墊、小孩印章、彩泥粘土、小黃鴨、兒童驅蚊手環。

這篇回答很長,但這不只是全部。

? 1.包書皮

那時候我還沒有創辦老爸評測,從浙大物理系畢業後就在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做了10年,之後一直在做化學品毒理評估測試的工作,進入了舒適區。

可直到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人生。

到了開學季全國的學校都會要求學生們包書皮,我女兒的每次用的都是學校門口買的塑料包書膜, 這種自粘包書膜有一層塑料材質和一層膠黏劑組成,可以方便地粘貼在課本封面。在文具店和網上均有出售。價格在10-20元之間。

我正好有實驗室的背景,拿到這種包書膜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味道很奇怪,後來看著女兒每一個學期都要買這種包書皮,我實在忍不了了。

為了驗證包書膜到底有沒有危害,我在杭州市街邊的文具店和網上分別採購了幾款各種不同牌號的包書膜,送到泰州國家精細化學品檢驗中心進行檢測。

果然,檢測結果顯示包書膜中含有多環芳烴和增塑劑。

實驗檢測:

委託檢測機構:國家精細化學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泰州市產品質量監督質檢所)

樣品: 自粘包書膜

檢測費:9500元

備註:多環芳烴檢測項目中5號樣品菲含量0.93mg/kg, 6號樣品菲含量0.95mg/kg

危害:

多環芳烴PAHs是最早發現且為數最多的一類化學致癌物。其中的苯並[a]芘物質是特強致癌物。可通過食物、呼吸和皮膚接觸進入人體。

歐盟、美國、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均已出台有關限制和禁止多環芳烴的法令

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常作為增塑劑添加於聚氯乙烯等基質中。鄰苯遷移性高,很容易從產品中釋放,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動物實驗表明DEHP和DBP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嚙齒類動物長期攝入該物質可造成生殖和發育障礙。DEHP是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具有類雌激素效應,孕婦、嬰兒和發育期兒童應遠離DEHP。

美國、歐盟、日本、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均已出台法令禁止鄰苯二甲酸鹽在兒童用品和文具中使用。

檢驗依據:

重金屬,遊離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揮發性有機物質參考《GB21027 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6675-2014 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

鄰苯參考《GB6675-2014 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SN/T2249-2009《塑料及其製品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的測定》,歐盟REACH法規 2005/98/EC1907/2006,美國玩具標準 CPSIA, 日本厚生勞動省法令要求

多環芳烴:《SN/T 1877.2-2007 塑料原料及其製品中多環芳烴的測定方法》,歐盟REACH 法規1907/2006條目50, 德國GS認證標準。

我在2014年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也報告了這個包書皮的問題給「有關部門」,但是然並卵,沒有任何人理睬我。全中國有一個億的小學生,絕大部分都要求包書皮,這能影響太多太多人了,絕不是小事。

我想,我無法改變你們,我只能採取行動 - 自掏腰包去做檢測,厚著臉皮拍紀錄片,壯著膽子上電視新聞,為了改變這個行業的現狀,幾乎能想到的啥事都幹了。終於,一點點改變在慢慢發生。

上海、江蘇的質監局終於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

如果你想了解我們,這個十幾分鐘的視頻是最好的方法:

視頻封面CC講壇第十五期-魏文鋒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2.校園跑道

關於校園的塑膠跑道,不知道平時會有多少人關注?

我國有一個關於塑膠跑道的國家標準 GB/T 14833-2011標準,但是其中要求檢測的化學物質項目很少 - 苯、甲苯和二甲苯、遊離甲苯二異氰酸酯、重金屬(可溶性鉛、可溶性鎘、可溶性鉻、可溶性汞)。是否按照國家標準檢測合格,這個塑膠跑道就是合格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實際情況下,工廠在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到的膠水和溶劑的情況非常複雜,GB/T 14833標準所限制的這幾種有害物質的範圍根本無法覆蓋實際可能用到的化學物質。

通過與實驗室的朋友們討論,成功地用氣相質譜儀頂空進樣的方法揪出了杭州的一個新鋪設的塑膠跑道中的有毒氣體-二硫化碳

危害:

二硫化碳具有神經毒性,吸入過量會損害神經和血管,輕者頭暈,重者昏迷。慢性中毒表現有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中毒性腦病。

檢測依據:

關於二硫化碳的濃度限值,我找不到我國的針對學校、運動場的具體濃度限量要求,只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02》中規定了工作場所(工廠)中的濃度限值。另外可以參考的標準有:我國《TJ36-79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還可以檢索歐盟REACH法規的化學物質註冊資料庫信息。

判定塑膠跑道釋放的二硫化碳的濃度是否對幼兒身體有影響,應考慮以下因素

(1) 幼兒園幼兒體重和成人的區別很大

(2) 幼兒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身體的排毒和新陳代謝功能不如成人

(3) 在運動場上劇烈體育活動時候的呼吸及心跳都會加速

(4) 二硫化碳釋放的速度和天氣條件很有關係,在陽光照射和氣溫上升的情況下,以及無風的情況下,地面濃度都會大幅增加

(5) 二硫化碳相對空氣中較重,一般沿著地面擴散

我們甚至起草了一個塑膠跑道的定性標準:老爸評測塑膠跑道定性標準出爐

正好被央視的新聞周刊注意到,然後讓更多的人注意到這件事情:

視頻封面央視《新聞周刊》2016.09.10魏文鋒:老爸來測評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3.鉛筆橡皮

碰巧有次問女兒:班裡同學有沒有咬筆頭的?女兒說:好多男孩子都咬筆頭的,哪個同學還把橡皮放舌頭上舔。誰誰誰還曾經把「水寶寶」放嘴裡含著,說是用口水養「水寶寶」!

所以我決定從孩子最經常接觸的文具入手。

這次購買的鉛筆和橡皮都是從某知名書店(歷史悠久)和大型的連鎖文具店購買的,全是大品牌的鉛筆和橡皮。可是檢測的結果,卻並沒有因為是購買了大品牌而有保障,一樣被檢測出含有多環芳烴等有毒有害物質。可見,通過看標籤、聞氣味、相信大品牌這些方法都是沒用。

實驗檢測:

委託檢測結構: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

樣品:鉛筆5個,橡皮5個

採購地點:杭州城西某知名書店、某連鎖大型文具店、街邊小文具店

檢測費:9810元

危害:

可參考毒包書皮。

檢測依據:

可參考毒包書皮。

孩子們咬筆頭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果鉛筆和橡皮含有多環芳烴和鄰苯二甲酸酯等有毒有害物質,那麼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問題。我們無法要求每個孩子都不咬筆頭,孩子們無法完全做到。所以,我們必須要求鉛筆和橡皮是環保和安全的,至少不能含有致癌物質吧!

希望儘快更新學生文具用品的標準GB 21027,加強市場監督檢查的力度,以保護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4.文件袋

我們的家長群里有很多的家長都表示現在老師都要求用文件袋。在杭州杭美實驗室技術部工作的羅爸主動提出幫忙檢測文件袋。同是搞檢測的老爸,激動和感謝之情溢於言表。

我們從文體超市和某寶網購買了6款文件袋,1個布的帶塗層的,另外5個是塑料的。等了幾天,只來了4個塑料的1個布的,等不及全部收貨,趕緊先將4個塑料的文件袋交給了羅爸檢測。

幾天後結果出來了,羅爸爸說2個合格2個不合格,不合格的DEHP(鄰苯的一種)超標

結果在家長群里公布了之後,有一位媽媽寄過來的兩個布質的文件袋也到達了杭州。她是之前購買的且正在使用的,於是我們將這兩個布質的和我們自己購買的剩下兩款再次寄給羅爸爸。

於是送檢的文件袋的四個部位檢測增塑劑DEHP鄰苯二甲酸脂全部超標,數值驚人的高,都讓儀器過載了。

實驗檢測:

四個文件袋主體部位都是DEHP超標的,且全部超過10000了,結果使儀器都過載了!

危害:

DEHP,2-乙基己醇,鄰苯的一種。其對人體有害是顯而易見的,在人體代謝的中間產物扮演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對於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影響很大,危害生殖系統的發育。同時在人體的肝臟和腎臟有毒害作用,過量容易誘發病變,致癌。

目前可知的DEHP傳播途徑主要是攝入經皮滲入到人體裡面。文件袋我們肯定不會去吃的,但是也要注意使用之後去洗手,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另外就是經皮進入人體。所以這裡就要考慮累積量,如果長時間反覆接觸,以及大量使用該類產品就存在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可能。

?5.爬爬墊

央視7月份有一期「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曝光了兒童爬爬墊的問題。

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兒童安全地墊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中顯示,120款兒童地墊中,超過四成樣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指標存在安全隱患。

甲醯胺含量超出限量值,有20批次樣品溶劑殘留超出限量值,佔比達16.7%。

危害:

孩子在爬爬墊上玩耍、爬行、翻滾等一些行為,會使他的皮膚接觸到爬爬墊,另外他呼吸會離爬爬墊很近。如果這個爬爬墊中含有甲醯胺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時候,它就會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另外甲醯胺遇到高溫的環境下會釋放出氨氣,對眼睛、皮膚粘膜也是有傷害的。更危險的是低年齡的孩子會去舔和咬墊子。

甲醯胺是一種溶劑,常被用作還原劑和工業化學品。在泡沫塑料製品中加入甲醯胺,能夠使塑料發泡、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塑料產品的柔韌性,使其不易斷裂。其揮發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通常兒童會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使用爬爬墊,並且玩耍時間較長,因此爬爬墊中緩慢釋放出來的甲醯胺會被兒童不斷地吸入體內。

甲醯胺的毒理學研究證實,該物質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黏膜吸收進入體內;動物試驗表明,動物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和肝臟均受到不同程度損傷,降低動物生殖能力及幼仔成活率。此外,甲醯胺遇到高溫就會釋放出氨氣。依據歐盟法規EC No.1272/2008的條款,甲醯胺被歸為1B類生殖毒性物質,其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為了減少甲醯胺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台灣地區CNS 15493-2012《拼接塑料地墊之安全要求》、法國EINC1417419A法令都對甲醯胺的限值做出了要求。江蘇省質監局所抽查的爬爬墊中檢出量最高的一個,是1860mg/kg!

檢測依據:

1、參照台灣地區CNS 15493-2012《拼接塑料地墊之安全要求》、法國EINC1417419A法令,檢出甲醯胺含量超出限量值。

解讀: 地墊中的甲醯胺主要來自發泡環節中使用的偶氮二甲醯胺(AC)發泡劑,其在高溫條件下分解重組後生成甲醯胺。國家目前尚無地墊產品標準,一些生產企業大量使用發泡劑,添加量越多,發泡越多質越輕,可以節省不少成本,但同時殘留的甲醯胺含量也會相應的增多。

2、參照QB/T 2929-2008《溶劑型油墨溶劑殘留量限量及其測定方法》,有20批次樣品溶劑殘留超出限量值,佔比達16.7%。

解讀:溶劑殘留一般指在工藝過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機揮發性化合物,表現為使用過程中揮發的刺激性氣味。地墊中溶劑殘留主要源於基材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的有機溶劑,或表層油墨染料所殘留。

?6.小孩印章

我女兒小時候就是經常帶著章回家,舉起手臂和我炫耀,又被老師表揚。有多少爸爸媽媽和我一樣,看到孩子這樣回家會覺得喜悅自豪,身上的一個個印章代表著在學校優秀的表現。但是殊不知這樣的印章對小孩子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但在孩子蓋的橡皮印章和印章油中,發現了致癌物多環芳烴中的萘超標!還有具有生殖毒性的鄰苯二甲酸增塑劑DEHP更是超標233倍!

實驗檢測:

檢測項目:可遷移元素、鄰苯二甲酸酯、多環芳烴

檢測實驗室:杭美檢測實驗室

檢測費:3075元

檢測結果顯示,印章油中鄰苯二甲酸酯嚴重超標!!!233倍!(數據見下圖)

橡皮印章和印油均檢出多環芳烴中的萘超標!!!(數據見下圖)

危害:

多環芳烴是一類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環境污染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美國環保部(EPA)、歐洲化學品局(ECHA)等機構均證實過,吸入高濃度萘蒸汽或粉塵時,出現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濁、頭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腰痛、尿頻、尿中出現蛋白及紅白細胞。亦可發生視神經炎和視網膜炎。重者可發生中毒性腦病和肝損害。反覆接觸萘蒸氣,可引起頭痛、乏力、噁心、嘔吐和血液系統損害。可引起白內障、視神經炎和視網膜病變。皮膚接觸可引起皮炎。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萘的分類為2B類致癌物。

其實印章的場合很多,做志願者、出門遊玩,甚至門票也印在手上了。

年紀小的孩子尤其不能抵擋它的魅力,喜歡在紙上印個不停,手上都是色彩。

?7.彩泥粘土

我女兒讀小學上美術課會有「彩泥」製作課。

那麼這些顏色鮮艷的粘土彩泥玩具是否也含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呢?會不會對孩子的身體有不良影響呢?

近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委託台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進行了彩泥市場產品質量監測,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實體店購買50批,電商平台購買50批,一共100個彩泥產品

鏈接:江蘇省人民政府

概念與種類解讀:

很多家長分不清彩泥和粘土,其實粘土是新型彩泥中的一種,彩泥的前身,大家都知道,已經退休了的橡皮泥。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彩泥主要有兩種材質:一種是由麵粉、防腐粉、香精、食用油、色素、鹽、保濕劑、水、顏料或染料按比例混合攪拌製成的傳統彩泥,也就是麵糰;另一種是運用紙漿或高分子材料發泡粉進行發泡,再與聚己醇、膠黏劑、甘油、顏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製成的塑性粘土。

實驗檢測:

為了節約檢測經費(檢測費用很貴,要把錢用到刀刃上),我這次就沒有去杭州市場採購彩泥送樣檢測。江蘇局從線上和線下買了100個批次彩泥樣品進行檢測,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感謝江蘇質監局和泰州實驗室做的市場監測,情況不容樂觀。

我就直接送檢了一款10色可塑粘土和另外一款8色麵糰彩泥產品。檢測放在上海華測檢測實驗室。

結果,二分之一的概率,就被我發現了麵糰型彩泥防腐劑超標。而可塑粘土檢測全部合格,所含化學物質未超過EN71歐盟玩具標準的要求,檢測報告附上!

檢測機構:華測檢測上海實驗室

檢測費用:10,402 元人民幣

危害:

彩泥的主要問題是可遷移元素和防腐劑超標。

彩泥中的重金屬超出人體每日最大攝入量以後可能會積存在人體器官中,損害人體器官,最終導致病變產生。而長期接觸或誤食含有防腐劑超標的彩泥,會引發過敏,極易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比如彩泥製作過程中加入的顏料或染料中的硼元素,主要用來增加膠黏劑的黏度性,孩子們在玩彩泥的過程中可以隨意相互黏在一起,方便造型。但是,硼雖然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的硼對人體無害,過量的硼卻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等危害。

檢測依據:

GB 21027-2007《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EN71-3:2013 歐盟《玩具安全—第3部分 元素的遷移》

EN71-9:2007 歐盟《玩具安全—第9部分有機化合物限值要求》

GB/T 23495-2009《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鈉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8.小黃鴨

小黃鴨不知道什麼時候風靡了全世界,女兒非要在泡澡的時候玩。小黃鴨本身的造型就很可愛,加上各種賣點:小孩子洗澡專用、食品級硅膠材質、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寶爸寶媽們基本都沖著這些字眼來買的,可是....

我們隨機購買的7款小黃鴨中,兩款鄰苯超標,1款超標8倍,1款竟超標210倍!

實驗檢測:

委託檢測機構:杭州杭美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送檢日期:2017年3月6日-2017年3月15日

檢測費:5700元

2號與7號小黃鴨的鄰苯二甲酸酯分別超標了210倍和8倍。

性能評測僅1款合格

小物件竟是大隱患!

這裡所說的小物件是指小黃鴨底部的哨片。按照小物件測試參考歐盟玩具安全標準EN 71《Safety of toys-Part 1: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要求,7款小黃鴨+1款笑臉玩具中,除去3款因沒有發聲塞,底部無哨片的小黃鴨外,餘下5款,只有1款檢測合格!

危害:

不要小看這一點點的部件。

底部白色發聲塞就是我們常說的哨片,小黃鴨底部的哨片過小,如果脫落,容易被寶寶吞咽,引起器官阻塞。如果哨片阻塞小器官,患兒將長期咳嗽、發燒、間隔一段時間後出現反覆肺炎、肺膿腫;如果哨片堵塞大氣管,短時間內就可以因為窒息而死亡。

不是沒有過先例。在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有近3000名。

檢測依據:

鄰苯參考歐盟REACH法規2005/98/EC1907/2006

歐盟玩具安全標準EN 71《Safety of toys-Part 1: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我國的標準GB 6675《玩具安全》

?9.兒童驅蚊手環

從X貓旗艦店和某寶C店分別買了同品牌的驅蚊手環,價格、顏色、包裝都不相同,沒想到檢測結果竟是一致的!兩款驅蚊手環都檢出了有機氯農藥成分——六六六和滴滴涕。關鍵是國家很多年前已經禁用了!!

實驗檢測:

檢測樣品:X貓旗艦店購買黑色款,某寶C店購買白色款

檢測時間:2017.08.07

檢測機構:GBIO

檢測費+樣品費:3111.4元

經檢測,兩款驅蚊手環都檢出了禁用的有機氯農藥成分——六六六和滴滴涕。

危害:

β-六六六主要用於60~70年代、棉花作物,在30多年前被禁止使用了,但土壤和水中仍然有痕量存在。具有神經毒性,引起氧化應激,損傷大腦。研究表明和帕金森氏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存在關聯。

滴滴涕能夠打開昆蟲神經元中的鈉離子通道,導致昆蟲痙攣並最終死亡,是作用於神經的農藥,所以對人的毒性也一樣很強。二戰時期滴滴涕被用於預防歐洲和南太平洋戰區昆蟲導致的傷寒和登革熱、瘧疾。後來被用於農業殺蟲劑。

六六六和滴滴涕都是已經禁止使用的有機氯農藥,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並通過各種環境介質能夠長距離遷移,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旨在全球範圍內禁止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全球遷移特性的有毒化學品的使用,而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斯德哥爾摩公約》中被列入POPs 持續性有機污染物。

很諷刺的是,這種禁用了將近30年的農藥再次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用品當中,而且是孩子身邊用的所謂「安全無害」的兒童驅蚊手環!

檢測依據:

《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限定要求為六六六:5μg/L,林丹:2μg/L,滴滴涕:1μg/L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量》:滴滴涕和六六六的ADI分別為0.01mg/kg和0.005mg/kg bw

六六六和滴滴涕曾經作為農業殺蟲劑在我國大面積廣泛使用,既然土壤可以達到低於10ug/kg(0.01mg/kg), 那麼驅蚊手環可以排除非故意引入的可能,唯一的解釋是商家為了增強驅蚊效果而蓄意的添加使用

最後的話:

有人說我做的事情很傻,中國這麼多的有毒有害產品,這麼多的無良商家,你搞的完嘛?你有那麼多錢嘛?你能支撐的下去嘛?保護女兒是這麼保護的嘛?

我很喜歡一個小故事。

漲潮過後,小男孩在沙灘上把小魚放回大海,別人問他說:這個沙灘上成千上萬的魚,你救的完嘛?小男孩一邊埋頭繼續一邊說:你看這條魚,它就活了,還有這條…還有這條…

很幸運我做了17年的實驗室檢測工作和化學品毒理評估。

到了現在,我在40歲可以讓我知道我這一生到底應該為了什麼事業而奮鬥。

我們不收企業的錢,不收任何人的廣告費,只用檢測結果來說話,希望能給各位朋友一點生活上的幫助。

為了生存,我們有個老爸商城,每個上架的商品都經過實驗室檢測,並帶有檢測報告。但還是有人質疑我們,他們以為我們的檢測費用加上團隊費用都是天上刮來的。

希望我們能不忘初心,一直做下去,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哪怕再多困難。

感謝你們看到最後。

點擊下面的鏈接可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我們會繼續做很多的橫向評測,也會給大家曝光更多虛假宣傳、無良產品、行業內幕:

老爸評測DADDYLAB .

peace~


偏題了,就是不吐不快,總覺得現在有些人養孩子很矛盾,大概是因為中西文化碰撞導致的吧,舉幾個例子:

1、給小孩子吃的飯菜各種注意綠色啊有機啊,西藥各種不敢吃因為是葯三分毒啊,但同時又會聽信一些所謂的偏方吃不清楚到底副作用如何的補藥,或者喝中藥調理…

2、明明怕磕著怕碰著,天天講誰家孩子摔跟頭被梳子扎了,誰家孩子又吞了小東西,不能爬高爬低的,但是出門坐車不坐安全座椅,甚至騎電動車帶老婆孩子大馬路上亂鑽。

3、一邊對兒童性教育避如蛇蠍,一邊從小就讓孩子公共場合眾目睽睽之下隨便脫褲子暴露孩子的隱私。

4、各種花錢上早教生怕輸在起跑線,各種關注幼兒園小學中學劃片分配搬學區房,然後拚命加班出差出國掙錢,但是孩子留給保姆或者老人,平均一天大概都見不到父母一小時。


小時候大約七八歲,和表弟去湖邊玩,遇到一個老頭,告訴我們他是來採藥的,我們就跟著他到湖邊的山裡去了。他摸了表弟下面,也摸了我的,估計年紀比較大了沒有硬起來,然後他剁了一種草藥,要我和表弟幫他擦下面。我們說去湖邊洗手,趁機跑掉了。儘管如此,當時的年紀,還覺得自己做了壞事,把老人家一個人留下山裡。直到我們走到湖邊人多的小賣部那裡,店裡的阿姨問我們,你們爺爺呢?我們說那不是爺爺。她說,那個人是人販子也說不定。

這件事後來回家就忘了,直到很久以後突然想起來,覺得後怕。不管是遇上人販子還是孌童癖,我們當時真是算幸運的。重點是,那個年紀,居然根本連危險也不知道。

後來和老公聊起這個話題。老公也和我講了他的經歷。

他7歲時候和家人去親戚家度假,他和弟弟去海邊玩。也是遇到怪老頭,開始摸他們。這個怪老頭是親戚家鄰居。老公說,在法國其實在幼兒園老師就拿玩具解釋過什麼事Sex,所以他感覺到這個老頭不好,就拉著弟弟回去了。

另一次是在自己家,父母的朋友,父母外出了。他說那個叔叔要玩一個脫褲子的遊戲,他不願意玩,叔叔就拉著他弟弟玩。他後來就拉著弟弟說不玩。

在法國家庭每天吃飯時間是溝通時間,全家人會把自己每天發生的事都分享。這兩次事件老公都和父母說了,他父母說他做的很對,並且一次是開始在他們去海邊時陪在身邊,另一次是和他們的那個朋友直接斷交。

而我這邊這件事,雖然當時沒有意識對不對,但我和表弟都很有默契地沒有告訴家裡(大概小孩子的本能知道這不是好事)。我們的性教育來的很晚,大概到初中生理課才大概知道有這麼回事。

後來在國外久了,關於性的話題倒是沒有避諱了。我和一些國內的朋友,聊起過這些事。出乎意料的是,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或多或少遇到過!雖然真正形成性侵的極少,但是涉及到猥褻的,未遂的居多。

並且,越來越發現一個規律:做這些事情的,陌生人還是少數,最多的,盡然是熟人。親戚,學校老師,父母的朋友,身邊的人,你遠遠不知道他們面具後躲藏著什麼。

而大多數人也都是和當時的我一樣,沒有安全意識,對SEX幾乎不懂,也不會告訴父母。

交流的多了,我才意識到,我們能夠順利安全地長大,真的完全是運氣而已。有時候看知乎,很多兒時遭遇性侵的人都是這樣的情況。

如果以後有自己的孩子,會去做到以下:

1.小時候給予必要的性知識。告訴他什麼是性(你是怎麼來的 這個問題,請認真回答,不要敷衍),哪些是隱私部位,哪些舉動或觸碰有性聯繫,需要避免或自我保護。

2.保留通暢的溝通渠道。這大概是最難的。國人普遍的壓抑來自原生家庭,父母與子女之間哄騙瞞壓為主要手段,很少有平等而真誠的交流。如果小孩子開始在你面前沉默,家長基本上應該開始反思了。

3.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類似事件,請第一時間支持。「你做的很對!」這句話不難說出口。一個擁抱也是莫大的安慰。而後你必須採取行動,如果是陌生人,那麼下次你的孩子要去同樣的地方,陪你的孩子一起去。如果是熟人,請主動斷聯,並告訴你的孩子我們家和這個叔叔/阿姨不再往來。


千萬不要以他還小為借口而破壞公共秩序

以後長大了十有八九會進監獄

因為裡面不安全所以我說說


說起來真是奇怪了。

我夏天不給孩子穿襪子路上都會有一群老阿姨指教(ze)我,一轉眼老阿姨的老伴們就用助動車載著第三輩去上學了。

話說有不少電動助力車騎手即不把自己當機動車也不把自己當非機動車,更不管紅綠燈左右拐逆行順行。時而人行道上飛馳,時而與機動車互別。

前幾天我看到一老爺叔載著孫女連別兩輛轎車變道左轉飛馳而去,後輪幾乎貼到人的引擎蓋。還好轎車司機車速不快,不然必定要出人命了。然而以這位老年騎士的風格,出事是大概率事件。

繼續說穿衣。今天我家娃出門穿的短袖短褲。路上大部分都比我家穿的多,基本單長袖長褲為主。

然而,我們在動物園遇到一個娃,半躺童車裡,蓋著,大棉被。。真真的我冬天才會用的大棉被子。臉紅撲撲撲撲紅的。。

零食篇:太逗了,一群人大喊我不給孩子吃化學的xx的,然後買了旺仔牛奶,冰紅茶,果凍給娃。

其他:防晒霜?化學的,不要!驅蚊液?化學的,不要!我們的囡囡還 這麼小!然後他們拿出了富含酒精包治百病的花露水。。


簡直太多了。我記得我們家娃出生後,每次體檢醫生都會發一張圖文並茂的安全須知,家庭助產士也每次家訪都會檢查一遍反覆說反覆說。在歐美國家如果家長不注意這些須知導致兒童發生意外,是要承擔責任的。

新生兒的話,第一條國內就少有人做到:穿睡袋,不能蓋被子,床上不能放枕頭、毯子和大的毛絨布藝玩具,不能用護床棉圈……助產士每次都會檢查,看到就扔出去。要堅持至少到6個月大。原因:防止新生兒猝死綜合症。這個病症雖然是個極低的概率,但萬一小孩有這個問題,明明可以通過安全措施來預防而未做到,何必出事才後悔莫及。國內每年冬天父母發瘋一樣抱著全身早青了的新生兒來醫院搶救的例子太多了,都是同床同被睡死了沒發現。

產後三天出醫院時,必須提籃給護士看才能放行——所謂提籃就是提個嬰兒安全座椅。兒童坐車不坐安全座椅是違法的。貌似安全座椅與增高椅墊至少要用到12歲。國內有太多堅信抱在手裡最安全,結果一出車禍立馬把小孩當安全氣囊給自己續命的,還有個母親坐副駕駛車禍時直接把牙磕進孩子顱骨致死的,這都不是意志和母愛就能剋制的。

換尿布,國外都用尿布台,大概1米高吧,父母不需要彎腰,對護腰很好。但是安全手冊上明確標明,換尿布必須全程在嬰兒身邊,至少有一隻手和嬰兒身體接觸。因為這個高度,他扭一下摔下來,是會摔出問題的。即使有人打電話、按門鈴、想起廚房火沒關……也不能把孩子獨自留在尿布台上心想我就離開幾秒……真有急事,把娃抱著。

防止墜落傷害,同理還有嚴禁把嬰兒獨自放在床上、沙發上,哪怕你覺得他還不會翻身。可是有一天人家就突然學會翻身了。當孩子會攀扶站立後,務必把小床降低到接近地面的高度。和床齊平的高度,能讓他輕易從床沿翻出去摔地上。

同樣不允許「我就離開幾秒」的還有把嬰幼兒獨自留在浴室或其他有水的地方。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他們就能把自己搞溺水窒息而且不知道抬一下頭就可以活命,即使水只有幾厘米高。洗澡的時候由其危險,絕對不能離開。國內有個家長給娃洗澡時順便管了一下遊戲,然後娃沒了,老婆也離了。這個問題一直要注意到孩子至少5歲。

同理孩子會爬後馬桶蓋子必須鎖起來,不然就鎖廁所。親眼見過小小孩試圖把頭塞馬桶里的。

還有嚴禁佩戴項鏈,嚴禁讓嬰幼兒獨自接觸25cm以上的繩狀、帶狀物,嚴禁穿有繩帶(特別是領口)的衣物。國外小孩的衣服褲子上兩條裝飾用的小帶子都只有5cm長,根本沒法抽緊,真的只是裝飾用的。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小孩意外自掛東南枝。

再大一點,熊孩子會吃飯了,會跑會跳跟個小大人似的,我們還是隨時有辦法整死他——給他吃花生。異物窒息致死的風險可以一直持續到7歲。所有這類硬的不好咬碎的特別還圓的食物都不能給小孩吃,瓜子也得遠離。小尺寸的玩具,硬幣,筆套……所有他能塞嘴裡又嚼不爛的,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嚼得爛的也不能輕視,比如果凍大魔王,手裡也有無數小孩的冤魂了。

對了他都有移動能力了,就得把家裡所有窗戶都安裝上鎖,不要以為他爬不上打不開,人家潛力無限。我們家是直接把窗把都卸下來,需要通風的時候再插進去轉。通風時務必全程派人盯梢小孩,不然分分鐘就上窗檯看風景去了。陽台的門,更是重點防禦部位,實在不行,務必安裝安全柵欄門,不要相信紗窗紗門的牢固度。國外房子帶樓梯的,樓梯上下都得裝柵欄。

同理,廚房門口最好也按裝安全柵欄,不然務必把所有有銳器的抽屜都鎖起來。家裡所有放不安全物品(比如洗滌劑,消毒劑,洗衣服)的抽屜櫥櫃全部鎖起來。

插座都要安裝兒童安全保護。

最後,嚴禁讓兒童脫離視線,無論在獨自外玩耍還是獨自留在家中,哪怕你就想下樓倒個垃圾都不行。當然上個廁所之類的不能避免,但最好也開門+把孩子放在小床或兒童柵欄里。

最後再說一條關於嬰兒,比較新的安全知識:嚴禁大力搖晃!不管你是覺得他搖搖才能睡著,還是大哭不止讓你覺得他無情無義無理取鬧讓你情不自禁進入瓊瑤劇男主角角色,都不能去搖晃嬰兒,非常容易引起腦震蕩。那些把孩子搖暈過去還自以為哄睡成功的,就跟給孩子吃含硃砂的中藥使其神經鎮定還自以為驅鬼安神了一樣愚蠢。

以上這些,其實都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是國內知道並能堅持做到每一點的家庭真的太少了。


在車上不要吃烤腸羊肉串之類帶扦子的食物,一個急剎車。。。。


剛看到孫大剩的答案要氣死了,他講的旋轉門有危險是對的,但他竟然被家長罵了。這種家長又自私又無知,孩子走在你前面,你沒看住,讓孩子被門夾了,關前面走的旁人什麼事啊?人家好好推門走路中,突然背後有個孩子哭了,然後就被家長罵了。。。照這邏輯,孩子掉到河裡了怪河?孩子從樓梯上掉下來怪樓?孩子在馬路上亂跑被車撞了,全世界退化到步行好吧?

生活中有哪些看上去非常普遍實則十分危險的兒童安全隱患?如何避免? - 孫大剩的回答

我曾經在普及兒童安全工作時與很多無知的家長爭辯過,有些家長真的認為:

1.我家孩子不會出事,出事也是因為別人傷害到了他。

2.我不可能時時刻刻盯住孩子,所以社會要提高兒童保護認識。

第一種觀念就是孫大剩遇到的情況。家長想: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旋轉門危險,那你總知道吧?為什麼開門時不回頭看清楚後面有沒有孩子跟著?

那是誰的孩子呀?你作為家長才是第一監護人好嗎?什麼時候你孩子的安全要由旁人承擔首要責任,那他怎麼不叫我爸爸?

第二種更厲害,把家長責任安到全社會頭上,大家捆綁在一起。實際上社會承擔了它的責任,像我們和機構合作宣傳兒童安全防護,就是盡一份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作為不相干的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並不表示我們替你承擔了你的責任。

兒童安全防護是社會進步到一定文明程度後的具體表現,與此同時,它更是家庭責任的一部分,是父母作為監護人的重大義務。對那些邏輯混亂蠻不講理的家長,要見一個教訓一個。至於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安全隱患我已經回答過了,這裡不再贅述。謝謝邀請~

春節期間,有哪些易發生的兒童安全隱患?如何避免? - 長敗娘的回答


嬰兒捂得太嚴實。

不知道是不是農耕社會遺留下來的習俗,國內很多父母習慣里三層外三層的把嬰兒裹起來,哪怕是六月三伏天也得用毯子被子包著,唯恐孩子凍著,然而他們就不怕孩子熱著。

一位兒科醫生講過一個故事,一次他在門診值班的時候,有一對年輕父母和一個年長一些的婦女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來看病,當時是九月份,孩子的父母都穿著短袖,但是孩子卻裹著一層毛毯,一層棉被,還有一層毛巾被。打開襁褓嬰兒已經不行了,馬上搶救也沒搶救過來,死因就是中暑。還有一個故事是一位產科醫生講的,他在巡視病房的時候看到一個新生兒,身上蓋著一床厚厚的棉被,還蓋著一條毯子,那時候是盛夏最熱的時候,他看見就把孩子身上的棉被揭了下來,蓋了條床單。沒想到轉了一圈回來,孩子的祖母又把棉被給蓋上了。

事實上嬰幼兒比成年人更加怕熱,因為嬰兒的汗腺發育不全,身體的散熱功能比成年人差很多,環境溫度過高而無法有效散熱時,嬰兒存在生命危險。另外,對於已經能下地走路的幼兒來說,由於幼兒往往活動量比較大,很容易出汗,穿得太多也不好。


家裡老人或者父母強行給孩子餵食,明明已經吃不下了還要喂,甚至有母親歇斯底里地把勺子筷子夾著菜硬塞進孩子嘴裡,說實話喂多了吐了都還是小事,這種行為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陰影

上次回國,媽非要給我削個梨,我並不想吃,她就削好了硬往我嘴裡塞,我心中的無名火一下子就燃了起來,拿出梨子啪的一下摔在外面。說實話,這不大像一個成年的人有的反應,但那時候我明白了,有些東西已經刻在了我的內心最深處,平時結了疤看不出來,但是一碰就會疼的令人發瘋


轉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吧。八十多年前的文章,到今天仍然適用,不可謂不觸目驚心。

《抱孫》

難怪王老太太盼孫子呀;不為抱孫子,娶兒媳婦幹嗎?也不能怪兒媳婦成天著急;本來嗎,不是不努力生養呀,可是生下來不活,或是不活著生下來,有什麼法兒呢!就拿頭一胎說吧:自從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兒媳婦有任何操作,夜裡睡覺都不許翻身。難道這還算不小心?哪裡知道,到了五個多月,兒媳婦大概是因為多眨巴了兩次眼睛,小產了!還是個男胎;活該就結了!

再說第二胎吧,兒媳婦連眨巴眼都拿著尺寸;打哈欠的時候有兩個丫環在左右扶著。果然小心謹慎沒錯處,生了個大白胖小子。可是沒活了五天,小孩不知為了什麼,竟自一聲沒出,神不知鬼不覺的與世長辭了。那是十一月天氣,產房裡大小放著四個火爐,窗戶連個針尖大的窟窿也沒有,不要說是風,就是風神,想進來是怪不容易的。況且小孩還蓋著四床被,五條毛毯,按說夠溫暖的了吧?哼,他竟自死了。命該如此!

現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驚人,看著頗象軋馬路的石碾。看著這個肚子,王老太太心裡彷彿長出兩隻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發笑的。這麼豐滿體面的肚子,要不是雙胎才怪呢!子孫娘娘有靈,賞給一對白胖小子吧!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禱告燒香呀,兒媳婦要吃活人腦子,老太太也不駁回。半夜三更還給兒媳婦送肘子湯,雞絲挂面……兒媳婦也真作臉,越躺著越餓,點心點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餅:吃得順著枕頭往下流油,被窩的深處能掃出一大碗什錦來。孕婦不多吃怎麼生胖小子呢?婆婆兒媳對於此點完全同意。

婆婆這樣,娘家媽也不能落後啊。她是七趟八趟來「催生」,每次至少帶來八個食盒。兩親家,按著哲學上說,永遠應當是對仇人。娘家媽帶來的東西越多,婆婆越覺得這是有意羞辱人;婆婆越加緊張羅吃食,娘家媽越覺得女兒的嘴虧。這樣一競爭,少奶奶可得其所哉,連嘴犄角都吃爛了。收生婆已經守了七天七夜,壓根兒生不下來。偏方兒,丸藥,子孫娘娘的香灰,吃多了;全不靈驗。

到第八天頭上,少奶奶連雞湯都顧不得喝了,疼得滿地打滾。王老太太急得給子孫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媽把天仙庵的尼姑接來念催生咒;還是不中用。一直鬧到半夜,小孩算是露出頭髮來。收生婆施展了絕技,除了把少奶奶的下部全抓破了別無成績。小孩一定不肯出來。長似一年的一分鐘,竟自過了五六十來分,還是只見頭髮不見孩子。

有人說,少奶奶得上醫院。上醫院?王老太太不能這麼辦。好嗎,上醫院去開腸破肚不自自然然的產出來,硬由肚子里往外掏!洋鬼子,二毛子,能那麼辦;王家要「養」下來的孫子,不要「掏」出來的。娘家媽也發了言,養小孩還能快了嗎?小雞生個蛋也得到了時候呀!況且催生咒還沒念完,忙什麼?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

又耗了一點鐘,孩子依然很固執。少奶奶直翻白眼。王老太太眼中含著老淚,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媳婦死了,再娶一個;孩子更要緊。她翻白眼呀,正好一狠心把孩子拉出來。找奶媽養著一樣的好,假如媳婦死了的話。告訴了收生婆,拉!娘家媽可不幹了呢,眼看著女兒翻了兩點鐘的白眼!孫子算老幾,女兒是女兒。上醫院吧,別等念完催生咒了;誰知道尼姑們念的是什麼呢,假如不是催生咒,豈不壞了事?把尼姑打發了。婆婆還是不答應;「掏」,行不開!婆婆不贊成,娘家媽還真沒主意。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活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鬼呀。兩親家彼此瞪著,恨不能咬下誰一塊肉才解氣。

又過了半點多鐘,孩子依然不動聲色,乾脆就是不肯出來。收生婆見事不好,抓了一個空兒溜了。她一溜,王老太太有點拿不住勁兒了。娘家媽的話立刻增加了許多分量:「收生婆都跑了,不上醫院還等什麼呢?等小孩死在胎里哪!」「死」和「小孩」並舉,打動了王太太的心。可是「掏」到底是行不開的。

「上醫院去生產的多了,不是個個都掏。」娘家媽力爭,雖然不一定信自己的話。

王老太太當然不信這個;上醫院沒有不掏的。

幸而娘家爹也趕到了。娘家媽的聲勢立刻浩大起來。娘家爹也主張上醫院。他既然也這樣說,只好去吧。無論怎說,他到底是個男人。雖然生小孩是女人的事,可是在這生死關頭,男人的主意多少有些力量。

兩親家,王少奶奶,和只露著頭髮的孫子,一同坐汽車上了醫院。剛露了頭髮就坐汽車,真可憐的慌,兩親家不住的落淚。

一到醫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煙。怎麼,還得挂號?什麼叫挂號呀?生小孩子來了,又不是買官米打粥,按哪門子號頭呀?王老太太氣壞了,孫子可以不要了,不能掛這個號。可是繼而一看,若是不挂號,人家大有不叫進去的意思。這口氣難咽,可是還得咽;為孫子什麼也得忍受。設若自己的老爺還活著,不立刻把醫院拆個土平才怪;寡婦不行,有錢也得受人家的欺侮。沒工夫細想心中的委屈,趕快把孫子請出來要緊。掛了號,人家要預收五十塊錢。王老太太可抓住了:「五十?五百也行,老太太有錢!乾脆要錢就結了,掛哪門子浪號,你當我的孫子是封信呢!」

醫生來了。一見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煙,男大夫!男醫生當收生婆?我的兒媳婦不能叫男子大漢給接生。這一陣還沒炸完,又出來兩個大漢,抬起兒媳婦就往床上放。老太太連耳朵都哆嗦開了!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個年青青的孕婦,怎麼一群大漢來動手腳的?「放下,你們這兒有懂人事的沒有?

要是有的話,叫幾個女的來!不然,我們走!」恰巧遇上個頂和氣的醫生,他發了話:「放下,叫她們走吧!」

王老太太咽了口涼氣,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熱的,要不是為孫子,至少得打大夫幾個最響的嘴巴!現官不如現管,誰叫孫子故意鬧脾氣呢。抬吧,不用說廢話。兩個大漢剛把兒媳婦放在帆布床上,看!大夫用兩隻手在她肚子上這一陣按!王老太太閉上了眼,心中罵親家母:你的女兒,叫男子這麼按,你連一聲也不發,德行!剛要罵出來,想起孫子;十來個月的沒受過一點委屈,現在被大夫用手亂杵,嫩皮嫩骨的,受得住嗎?她睜開了眼,想警告大夫。哪知道大夫反倒先問下來了:「孕婦凈吃什麼來著?這麼大的肚子!你們這些人沒辦法,什麼也給孕婦吃,吃得小孩這麼肥大。平日也不來檢驗,產不下來才找我們!」他沒等王老太太回答,向兩個大漢說:「抬走!」

王老太太一輩子沒受過這個。「老太太」到哪兒不是聖人,今天竟自聽了一頓教訓!這還不提,話總得說得近情近理呀;孕婦不多吃點滋養品,怎能生小孩呢,小孩怎會生長呢?難道大夫在胎里的時候專喝西北風?西醫全是二毛子!不便和二毛子辯駁;拿娘家媽殺氣吧,瞪著她!娘家媽沒有意思挨瞪,跟著女兒就往裡走。王老太太一看,也忙趕上前去。那位和氣生財的大夫轉過身來:「這兒等著!」

兩親家的眼都紅了。怎麼著,不叫進去看看?我們知道你把兒媳婦抬到哪兒去啊?是殺了,還是剮了啊?大夫走了。王老太太把一肚子邪氣全照顧了娘家媽:「你說不掏,看,連進去看看都不行!掏?還許大切八塊呢!宰了你的女兒活該!萬一要把我的孫子——我的老命不要了。跟你拚了吧!」

娘家媽心中打了鼓,真要把女兒切了,可怎辦?大切八塊不是沒有的事呀,那回醫學堂開會不是大玻璃箱里裝著人腿人腔子嗎?沒辦法!事已至此,跟女兒的婆婆干吧!「你倒怨我?是誰一天到晚填我的女兒來著?沒聽大夫說嗎?老叫兒媳婦的嘴不閑著,吃出毛病來沒有?我見人見多了,就沒看見一個象你這樣的婆婆!」

「我給她吃?她在你們家的時候吃過飽飯嗎?」王太太反攻。

「在我們家裡沒吃過飽飯,所以每次看女兒去得帶八個食盒!」

「可是呀,八個食盒,我填她,你沒有?」

兩親家混戰一番,全不示弱,罵得也很具風格。

大夫又回來了。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術。手術二字雖聽著耳生,可是猜也猜著了,手要是豎起來,還不是開刀問斬?大夫說:用手術,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險。小孩已經誤了三小時,而且決不能產下來,孩子太大。不過,要施手術,得有親族的簽字。王老太太一個字沒聽見。掏是行不開的。

「怎樣?快決定!」大夫十分的著急。

「掏是行不開的!」

「願意簽字不?快著!」大夫又緊了一板。

「我的孫子得養出來!」

娘家媽急了:「我簽字行不行?」

王老太太對親家母的話似乎特別的注意:「我的兒媳婦!你算哪道?」

大夫真急了,在王老太太的耳根子上扯開脖子喊:「這可是兩條人命的關係!」

「掏是不行的!」

「那麼你不要孫子了?」大夫想用孫子打動她。

果然有效,她半天沒言語。她的眼前來了許多鬼影,全似乎是向她說:「我們要個接續香煙的,掏出來的也行!」她投降了。祖宗當然是願要孫子;掏吧!「可有一樣,掏出來得是活的!」她既是聽了祖宗的話,允許大夫給掏孫子,當然得說明了——要活的。掏出個死的來幹嗎用?只要掏出活孫子來,兒媳婦就是死了也沒大關係。

娘家媽可是不放心女兒:「准能保大小都活著嗎?」「少說話!」王老太太教訓親家太太。

「我相信沒危險,」大夫急得直流汗,「可是小孩已經耽誤了半天,難保沒個意外;要不然請你簽字幹嗎?」「不保准呀?乘早不用費這道手!」老太太對祖宗非常的負責任;好嗎,掏了半天都再不會活著,對的起誰!「好吧,」大夫都氣暈了,「請把她拉回去吧!你可記住了,兩條人命!」

「兩條三條吧,你又不保准,這不是瞎扯!」

大夫一聲沒出,抹頭就走。

王老太太想起來了,試試也好。要不是大夫要走,她決想不起這一招兒來。「大夫,大夫!你回來呀,試試吧!」

大夫氣得不知是哭好還是笑好。把單子念給她聽,她畫了個十字兒。

兩親家等了不曉得多麼大的時候,眼看就天亮了,才掏了出來,好大的孫子,足分量十三磅!王老太太不曉得怎麼笑好了,拉住親家母的手一邊笑一邊刷刷的落淚。親家母已不是仇人了,變成了老姐姐。大夫也不是二毛子了,是王家的恩人,馬上賞給他一百塊錢才合適。假如不是這一掏,叫這麼胖的大孫子生生的憋死,怎對祖宗呀?恨不能跪下就磕一陣頭,可惜醫院裡沒供著子孫娘娘。

胖孫子已被洗好,放在小兒室內。兩位老太太要進去看看。不只是看看,要用一夜沒洗過的老手指去摸摸孫子的胖臉蛋。看護不準兩親家進去,只能隔著玻璃窗看著。眼看著自己的孫子在裡面,自己的孫子,連摸摸都不準!娘家媽摸出個紅封套來——本是預備賞給收生婆的——遞給看護;給點運動費,還不準進去?事情都來得邪,看護居然不收。王老太太揉了揉眼,細端詳了看護一番,心裡說:「不象洋鬼子妞呀,怎麼給賞錢都不接著呢?也許是面生,不好意思的?有了,先跟她閑扯幾句,打開了生臉就好辦了。」指著屋裡的一排小籃說:「這些孩子都是掏出來的吧?」

「只是你們這個,其餘的都是好好養下來的。」「沒那個事,」王老太太心裡說,「上醫院來的都得掏。」

「給孕婦大油大肉吃才掏呢,」看護有點愛說話。「不吃,孩子怎能長這麼大呢!」娘家媽已和王老太太立在同一戰線上。

「掏出來的胖寶貝總比養下來的瘦猴兒強!」王老太太有點覺得不掏出來的孩子沒有住醫院的資格。「上醫院來『養』,脫了褲子放屁,費什麼兩道手!」

無論怎說,兩親家乾瞪眼進不去。

王老太太有了主意,「丫環,」她叫那個看護,「把孩子給我,我們家去。還得趕緊去預備洗三請客呢!」「我既不是丫環,也不能把小孩給你,」看護也夠和氣的。

「我的孫子,你敢不給我嗎?醫院裡能請客辦事嗎?」

「用手術取出來的,大人一時不能給小孩奶吃,我們得給他奶吃。」

「你會,我們不會?我這快六十的人了,生過兒養過女,不比你懂得多;你養過小孩嗎?」老太太也說不清看護是姑娘,還是媳婦,誰知道這頭戴小白盔的是什麼呢。

「沒大夫的話,反正小孩不能交給你!」

「去把大夫叫來好了,我跟他說;還不願意跟你費話呢!」「大夫還沒完事呢,割開肚子還得縫上呢。」

看護說到這裡,娘家媽想起來女兒。王老太太似乎還想不起兒媳婦是誰。孫子沒生下來的時候,一想起孫子便也想到媳婦;孫子生下來了,似乎把媳婦忘了也沒什麼。娘家媽可是要看看女兒,誰知道女兒的肚子上開了多大一個洞呢?割病室不許閑人進去,沒法,只好陪著王老太太瞭望著胖小子吧。

好容易看見大夫出來了。王老太太趕緊去交涉。

「用手術取小孩,頂好在院里住一個月,」大夫說。「那麼三天滿月怎麼辦呢?」王老太太問。

「是命要緊,還是辦三天要緊呢?產婦的肚子沒長上,怎能去應酬客人呢?」大夫反問。

王老太太確是以為辦三天比人命要緊,可是不便於說出來,因為娘家媽在旁邊聽著呢。至於肚子沒長好,怎能招待客人,那有辦法:「叫她躺著招待,不必起來就是了。」大夫還是不答應。王老太太悟出一條理來:「住院不是為要錢嗎?好,我給你錢,叫我們娘們走吧,這還不行?」「你自己看看去,她能走不能?」大夫說。

兩親家反都不敢去了。萬一兒媳婦肚子上還有個盆大的洞,多麼嚇人?還是娘家媽愛女兒的心重,大著膽子想去看看。王老太太也不好意思不跟著。

到了病房,兒媳婦在床上放著的一張卧椅上躺著呢,臉就象一張白紙。娘家媽哭得放了聲,不知道女兒是活還是死。王老太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個淚,緊跟著炸了煙:「怎麼不叫她平平正正的躺下呢?這是受什麼洋刑罰呢?」「直著呀,肚子上縫的線就綳了,明白沒有?」大夫說。「那麼不會用膠粘上點嗎?」王老太太總覺得大夫沒有什麼高明主意。

娘家媽想和女兒說幾句話,大夫也不允許。兩親家似乎看出來,大夫不定使了什麼壞招兒,把產婦弄成這個樣。無論怎說吧,大概一時是不能出院。好吧。先把孫子抱走,回家好辦三天呀。

大夫也不答應,王老太太急了。「醫院裡洗三不洗?要是洗的話,我把親友全請到這兒來;要是不洗的話,再叫我抱走;頭大的孫子,洗三不請客辦事,還有什麼臉得活著?」「誰給小孩奶吃呢?」大夫問。

「雇奶媽子!」王老太太完全勝利。

到底把孫子抱出來了。王老太太抱著孫子上了汽車,一上車就打嚏噴,一直打到家,每個嚏噴都是照準了孫子的臉射去的。到了家,趕緊派人去找奶媽子,孫子還在懷中抱著,以便接收嚏噴。不錯,王老太太知道自己是著了涼;可是至死也不能放下孫子。到了晌午,孫子接了至少有二百多個嚏噴,身上慢慢的熱起來。王老太太更不肯撒手了。到了下午三點來鍾,孫子燒得象塊火炭了。到了夜裡,奶媽子已雇妥了兩個,可是孫子死了,一口奶也沒有吃。

王老太太只哭了一大陣;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圓了:「掏出來的!掏出來的能活嗎?跟醫院打官司!那麼沉重的孫子會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全是醫院的壞,二毛子們!」

王老太太約上親家母,上醫院去鬧。娘家媽也想把女兒趕緊接出來,醫院是靠不住的!

把兒媳婦接出來了;不接出來怎好打官司呢?接出來不久,兒媳婦的肚子裂了縫,貼上「產後回春膏」也沒什麼用,她也不言不語的死了。好吧,兩案歸一,王老太太把醫院告了下來。老命不要了,不能不給孫子和媳婦報仇!


難道沒人想到 最該拋棄的 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 開襠褲嗎?首先不衛生,害人害己,其次從小就帶壞了小孩。再窮也要買尿不濕不要用開襠褲,當然,淘寶上賣的成年女生穿的開襠褲不算,,,你懂的


行業相關,談談玩具安全隱患問題

通俗一點講,根據國家玩具的安全標準,大部分玩具標註年齡都是3+,而3歲以下的玩具對於安全性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很多玩具即便可以被3歲以下兒童使用,但廠家為了通過檢驗,依然標記3+。

在我們多年的玩具售後工作經驗中,遇到過很多奇怪的的事故發生。

比如積木。

木質積木是孩子們小時候都會玩的,不過三角形的積木塊卻是一個隱患很容易被忽視。在玩的時候積木全部灑在地上,然而熊孩子很可能玩著玩著就起身跑跑跳跳了。踩到一塊積木然後滑倒,摔下去的時候頭部正對地上一塊三角形的積木,這不是我危言聳聽,這個事故我已經遇到過不下10例。因此,如果給幼兒玩木質積木,建議拿掉三角形的

木質玩具和塑料玩具

很多人都知道說塑料有毒,什麼毒塑料,回收塑料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孩子喜歡吃嘴裡。所以很多人去買木質玩具。木頭的東西環保,沒錯,木頭的東西確實是環保的,可這不代表木質玩具是否一定合格,木製玩具的部件拼接要用木工膠水。這個膠水是否安全?對於用了大量膠水膠合而成的木質玩具,盡量要謹慎購買。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隨著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膠水會有變化的可能,熊孩子在放嘴裡的時候也會沾到膠水。

同理,木質玩具上的油漆也是一大問題,理論上說,木質玩具的漆必須是符合ROHS等高標準的水性漆。擁有超強的附著力。常態下不會輕易掉色脫落,不過說實話國內的一些國產木質玩具用的漆,我只能用呵呵來評判。因此如果你要給幼兒使用木質玩具的話,選擇少拼接的,原木無漆的玩具,那一定是安全的。儘可能的避免給幼兒購買夾板MDF類的材料膠合板材料。

所以這麼說來,實際上在你無法判斷好壞的前提下,木質玩具還真不如塑料玩具。凡是有品牌的塑料玩具,現在已經基本不會用回料來製造塑料玩具的。除去一些顯然的劣質垃圾玩具。

不要忽視那些小部件

玩具上的小部件是非常致命的,比如木製玩具中為了形象卡通畫 使用膠水來拼接一些小部件,例如小狗的耳朵,小豬的鼻子之類,然而這些小部件其實很容易被折下來,又例如釣魚玩具的魚和魚竿,拖拉玩具上的那根繩子,這繩子的長短實際上有著非常重要的講究,比如像日本皇室的拖拉狗,繩子不到40厘米。這是非常注重安全問題的,然而很多父母不當回事,最好繩子越長越好,最好再接一段,這就是非常的愚蠢。繩子,是兒童安全隱患中的大忌,僅次於塑料袋。

聲光問題

為了吸引孩子,廠家不可謂絞盡腦汁,千方百計。你知道為什麼國外的玩具聲音很輕,國內的電動玩具卻是聲音響亮。我們遇到過很多售後說玩具聲音輕,不好。實際上輕才是對的。當玩具始終在寶寶耳邊的時候它對於聲音的感知和大人的感知是不同的,這些聲音的大小對於幼兒來說完全的足夠。很多爺爺奶奶,逗家裡6個月不到的孩子,拿了個金屬大搖鈴,就KTV里那種,在熊孩子面前死命搖。你知道這對於熊孩子來說是遭多大的罪。它聽到你那一串攝魂鈴,那真是攝魂……就像我在你面前放鞭炮一樣。同樣的還有光,七彩的燈光效果,在熊孩子眼前晃啊死命的晃。很多電動玩具現在那燈光吧,做的跟氙氣大燈似的。就要爽,就要效果。還放著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這樣的勁爆DJ舞曲。這就是現狀。還賣的特火爆。


從三年前開始,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從事幼兒教育的相關工作,目前加拿大BC省幼兒教育資格證、嬰幼兒教育證書和兒童急救證書。

之所以想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聽說了太多發生在國內的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故。

我想強調一句:請一定給孩子配備安全座椅,以及騎自行車時的小頭盔。

有好些國內的父母,把孩子的安全座椅當成是擺設,或者沒有要求孩子系好安全帶,直接帶著孩子開車上了高速公路,最後發生車禍,釀成了慘痛的苦果。

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案例。

2015年4月,一輛鄂A牌照的小轎車因為輪胎爆胎和操作不當而撞上了公路護欄。本來不是什麼大事故,司機和乘客都只是輕傷,但當時車上有一名一歲半的兒童坐在副駕駛座母親的懷裡。由於沒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當事故發生時,孩子像枚炮彈一般直接從母親懷中飛到了車外,頭部受重傷,經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類似的案例還有年輕的媽媽不使用嬰兒座椅,只是抱著嬰兒坐在后座上。車輛相撞發生事故時,嬰兒瞬間從媽媽手臂中飛出,撞上車子的擋風玻璃,當場身亡。

這些血淋淋的事故很慘痛,而最慘的部分莫過於,以上的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嚴格執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原則,並提醒車上所有的成員系好安全帶,這些悲劇根本就不會發生。

幾年前,曾有人出於調研目的對國內城市的私家車司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用來分析私家車司機的對孩子的安全保護意識。結果顯示,帶孩子出行時選擇「讓家人將孩子抱在手中」「讓孩子坐在后座乘客腿上」的駕駛員,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29%26.8%,其次是「讓孩子坐在副駕駛座」,占被調查人數的27.2%

這個調查結果簡直讓人「出離憤怒」了有木有?三種選擇的結果都等同於置兒童安全於不顧,將自己孩子的安全寄托在「我車技好」、「我開得慢」、「從沒出過事」這類的僥倖心理之上。

這類安全意識薄弱的駕駛員家長,竟高達統計數據的83%,說明只有17%的家長的安全意識是合格的,想起來真是可怕。

不過,這個調研已經幾年之前的事了。希望現在情況有所改善。

我就不明白了,很多中國父母願意在孩子身上花費大量金錢和無數心血,在孩子年紀小小時就送去學芭蕾、繪畫、鋼琴……等孩子稍大,家長又肯花大好大力氣,想辦法把孩子送進國內甚至國外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父母既然對孩子這般關愛,怎麼就不肯稍稍花些時間,全方位的為孩子提供人生安全教育呢?從目前情況看來,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及成年人的)自行車頭盔、為孩子隨身攜帶的急救包等安全常識都仍是「重災區」。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身邊有娃的親朋好友,多少人的車子里安裝了質量合格的安全座椅?

多少國內的父母仍堅持以「抱著孩子坐是最安全的」為由對安全座椅嗤之以鼻?

又有多少父母明明安裝了安全座椅,當孩子哭鬧著不肯坐好的時候,照樣心一軟就妥協了,由得孩子不系安全帶坐在后座上?

對於自行車頭盔的問題,多少國內的長輩會不在意的擺擺手:「小孩子騎個車騎得慢,戴頭盔幹啥,那麼熱」(關鍵是成年人騎車也不見他們戴頭盔啊)

還有多少人在談到急救包時,目瞪口呆的說「啥?那是啥?」

所幸的是,現在隨著中國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於兒童安全的認知也愈加趨向理性和國際化。在國內的大城市,相信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的安裝使用已經相當普及了。在國內其他的地區,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努力去推進對於兒童安全的保護。

因此,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加拿大的工作體驗,以及加拿大人對於兒童安全的保護措施。在這一方面,他們做得很到位,主要體現在將兒童安全的保護條例寫進法律、高度普及兒童安全座椅、自行車頭盔、護膝和兒童急救包的使用。

首先,提到前面講到的兒童安全座椅的問題。我專門查詢了加拿大BC省的針對兒童乘客的法律 (BC Laws for Child Passengers),僅供國內的讀者參考。

對於安全座椅的使用規格,加拿大BC省是這樣規定的:

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司機必須確保所有16歲以下的孩子在乘車時正確使用安全裝置。

應該使用哪種兒童安全座椅取決於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

第一階段:年滿一歲且體重達9公斤之前

孩子年滿一歲且體重達9公斤之前,您必須使用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

不要急於給孩子換成前向式安全座椅,這些指南只是最低要求。只要孩子的體重還處於兒童安全座椅規定的限度之內,就可以繼續使用後向式座椅。

對孩子來說,後向式兒童座椅是最為安全的選擇,因為它對孩子頭部和頸部的支撐更佳。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於車后座中間的位置。

切勿將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置於配有安全氣囊的前座上,安全氣囊彈出時可能使孩子受傷。

第二階段:一歲以上,且體重在9公斤至18公斤之間

究竟要使用前向式還是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取決於孩子的體重。只要孩子的體重還處於兒童安全座椅廠家規定的限度之內,應儘可能讓孩子使用後向安全座椅。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於車后座。

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必須與固定環扣帶一起使用。

第三階段:體重超過18公斤、年滿9歲或身高達1.45米

在孩子年滿9周歲或身高達1.45米之前,應使用加高座椅。

如果孩子的體重仍在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製造商所允許的限度之內,他/她可以仍然使用前向式安全座椅。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於車后座。

加高座椅是與腰/肩式安全帶一起使用的。不要將加高座椅與兩點式(lap only)安全帶一起使用。

將腰部安全帶置於髖部,肩部安全帶通過肩部上方斜跨胸前。

第四階段:超過9歲,或身高超過1.45米

到了這個階段,您可以讓孩子使用安全帶了。務必確保安全帶調整妥當,可通過孩子肩部上方,斜跨胸前。

理想的放置位置:

建議12歲及以下的孩子始終坐在后座上。

如果有讀者有興趣了解更詳細信息,可以瀏覽加拿大交通部(Transport Canada)的網站,對於安全座椅的使用方法有詳細的圖示說明。而且,他們的網站有中文簡體版和繁體版的選項

這裡也許很多家長都想問一個問題:

「我的孩子討厭坐在後向式的安全座椅里,一上車就哭,怎麼破?」

好吧,答案在這裡:

即使討厭安全座椅,該坐的還是要坐。和交通意外帶來的傷害相比,安全座椅上的一點不適微不足道。而且,我一向贊成家長用中立而冷靜的態度對待小孩——該滿足的要滿足,該拒絕的也要溫和堅定的拒絕。

中國父母為什麼這麼累?因為時刻在和自己較勁,孩子一哭立馬開始自責檢討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問題是,孩子哭了並不是世界末日。人生根本就不可能事事肆意妄為,小孩和成年人一樣,不應該每時每刻無限制的得到滿足。如果真的事事都滿足他/她,引發的後果將遠遠比小孩哭鬧更糟糕。

然後,還有一個好用的「如何訓練寶寶乘坐安全座椅」的小技巧,由心理學家和許多父母驗證過,親測有效:

首先,用一種冷靜超然的態度面對孩子在安全座椅上的哭鬧。

給孩子準備一樣他/她非常喜愛的點心,並確保他/她只能在乘坐安全座椅的時候享用(其它任何時候都不提供)。

當孩子將「乘坐不舒服的椅子」和「吃美味點心」這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希望他/她對於安全座椅的抵觸情緒會降低。一旦他/她表現得有進步,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言語和肢體語言的讚賞(「哇!寶寶今天願意主動坐進去椅子里了,真勇敢!」),並繼續用美味點心作為積極反饋。

長時間在行為上保持一致性,在情緒上保持冷靜。很快孩子對於安全座椅的不安和焦慮感就會消失了。

大多數人發現這一個「刺激—強化」的心理學小技巧在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非常有用。教育心理學上也有一條已被證實正確的理論:

積極的強化作用(給予)永遠比消極的懲罰作用(剝奪)更有效。

講完兒童安全座椅,我們再來講講兒童自行車頭盔的作用。頭盔主要在於在兒童騎車發生事故時,有效保護孩子的頭部和頸部,避免頭部受撞擊造成腦震蕩、或者頸部受重傷的情況。

同理,佩戴自行車護膝則可以保護膝蓋,防止嚴重的腿部骨折。

為了讓孩子對於戴頭盔這件事情不加抵觸,北美的很多兒童頭盔都做得童趣十足。頭盔長得這麼可愛,連我都想買來戴啊!

這又一次驗證了上面的理論:通過積極強化(用美麗可愛的形象來吸引小朋友爭相戴上頭盔)而非消極懲罰(家長通過責罵、威脅等強制手段,強迫哭哭啼啼的孩子戴上丑到爆的頭盔)來確保兒童安全。

在加拿大,不僅僅是孩子騎車時要求戴上保護頭盔,成年人在戶外騎行時也會自覺的全副武裝,一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二是在無形中把這類需要嚴格遵守的安全常識傳遞給孩子:「生命很寶貴,你我都要珍惜」。

因此,希望大家在給自己的孩子準備第一輛兒童自行車的驚喜的同時,至少能給孩子配備合格的自行車安全頭盔和護膝!

大家如果關注兒童安全問題,我下次再寫一個關於兒童急救的回答。

============================

我是陳棉棉,加拿大的兒童教師,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

每周定期分析我的工作趣聞和育兒經驗~


推薦閱讀:

潛水時迎面遇到密集魚群該如何應對?
窮是違法的合理理由嗎?
作為平民,為應對恐怖襲擊,未發生時、發生時、發生後,我可以做些什麼?
在豈安科技(BIGSEC)工作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天然氣管道爆炸一般有哪些原因?應該如何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

TAG:教育 | 調查類問題 | 兒童教育 | 安全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