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儀式感重要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朋友圈齊刷刷的『』母親節快樂『』 、「媽媽我愛你」 以及各種曬照。想來,無論是什麼節日朋友圈總有一翻如此景象,而大家總是忽略了平時的行動卻在某個特定日子做我們本應做的事。這大概是儀式感使然。說到底,儀式感真的重要嗎?


謝邀。

話說我一直不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人,覺得太虛,不如來點實在實際的。但是我知道,儀式感在生活中還是十分重要的,古人總是把「禮」放在第一位,,也可以說明儀式感的重要性。最近讀了一篇微信上的文章,覺得恰好能回答這個問題。

作者:肖觀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微信號:zzdshg)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喝牛奶時,你特意替我擦掉嘴邊的白泡沫,是儀式。

出門時,你特意把我的領帶給調整好,是儀式。

走路時,你特意蹲下來幫我系好鞋帶,是儀式。

逛街時,你特意記得我喜歡的衣服買來送給我,是儀式。

別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儀式,拆掉新書的塑料包裝也是儀式。

其實儀式就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

儀式是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

一、婚姻里的儀式感

普華永道的老總唐徽,她曾說結婚十幾年了,她雷打不動的規定就是每周五和先生約會。

她老公是一個喜歡吃義大利餐的美國男人,所以他們每周五晚餐都會坐在高檔的義大利餐廳享受美食。

她說儀式感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為它會時時刻刻提醒夫妻倆人,必須認真、敬畏得去經營婚姻。

朋友A是一個婚姻心理諮詢師,他和說曾說過一個案例。

丈夫和妻子結婚8年多了,每次遇到重要的節日時,丈夫提議出去慶祝一下,而妻子每次都說要花多少多少錢,要節省錢就不去了,結婚8年竟然難忘的日子沒有幾個。

後來他們離婚了,丈夫遇到節日都會歡歡喜喜和新的伴侶出去慶祝,在新的婚姻里如魚得水。

可是這時,前妻卻無法釋懷了,生活一直過得不好,常常跑心理諮詢室解決心理問題。

儀式感是獲得安全感的源泉之一。

很多女孩子描述戀愛細節都會這樣說:我記得那天我生日,他特地來看我,陪我在哪裡做了什麼,送了我什麼禮物,對我說了什麼話,他對我很用心,我覺得很幸福。

從感性的角度,在某事某刻特別用心做某事,帶有儀式感,讓人刻骨銘心。

很多女孩子都嚮往一場浪漫的婚禮,很多細節都會有特別的要求,在那個儀式上彼此說著愛的誓言,一生中記憶最深的莫過於此吧。

因為有儀式感,你才記得那天的陽光和白雲,還有他身旁的微風和眼中的光芒。

二、生活里的儀式感

記得一個牛津大學畢業的著名學者說過他上學的事情:在他上高中的時候,父親每次接他、送他的前一天,都會認真去洗一次車,而且要洗得非常乾淨。

父親的洗車讓他覺得上學有了儀式感,也特別用心。

在我家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家人吃飯必須圍著桌子一起吃飯,不能看電視,不能一個個東奔西跑。

母親常說:民以食為天,對於食物我們應該懷有敬畏心理,人家老外吃飯前還要禱告咧,家的意思不就是一家人常常在一起吃飯么!

家裡不管是哪個人過生日,父母必將準備豐盛的菜肴,一家人都要穿上最好的衣服,來慶祝這個特別的節日,像是參加一個重大的儀式。

母親還有一個歪理:連吃飯都不能好好聚在一起的家庭,走不遠。

於是我開始觀察了幾個街坊鄰居,居然還真的是母親說的那樣。

就拿我家的鄰居來說吧,婦女做完飯就會端著飯跑到外面去和別人聊天,子女端著飯邊看電視看吃,丈夫端著飯坐在門口台階上。

果然,沒幾日婦女就和別的男人跑了,過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

於是野男人和家裡的男人引發了戰爭,女兒寫信給母親要斷絕母女關係。

從此這個家庭一地雞毛,狼狽不堪,爭吵的響聲常常傳到我家裡。

一家人一起認真吃飯,這是我們家裡的儀式感,每當我想家的時候,出現最多的畫面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飯的場景。

第三季《唐頓莊園》中有一次因為爐子壞了,唐頓第一次放棄了繁文縟節。

他和別人談論此事時,顯得對生活中的儀式感非常著迷。

他說:你厭倦了生活中的格調,就是厭倦了生活。

小時候參加外公的葬禮。

八個穿著黑衣的漢子戴著草帽,在烏烏泱泱的人潮和炮仗齊鳴的響聲中將外公的棺材抬起。

這時一個人悠悠得吹起嗩吶,頓時一種很強烈的儀式感襲來,我想我此刻要正式得和外公告別了。

我們成長、我們畢業、我們離開,我們需要一個個的儀式來對過去的自己告別,然後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王陽明名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一切繁雜里才能照見簡單,一切世俗中才能照見脫俗,一切喧鬧中才能照見寧靜。

在如今缺乏儀式感的國度里,我們會失去很多覺察的機會。

不敬天地,不敬鬼神,覺察自然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覺得儀式感之所以重要,是通過不斷得暗示自己,強化精神,將自己的內心和外在的世界相連接,將外界的物質與我們心中所理解的世界結合起來,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有一種對人生的控制感。

能夠讓我繼續堅持枯燥無聊的生活,熬過艱難頹唐的苦難,能夠在遇到變故或者彷徨無助的時候給予強大的希望。

這裡是桌子的生活觀,謝謝你的閱讀。

若覺可讀,歡迎推薦給朋友,甚幸!

END.

桌子的生活觀:一張有溫度的桌子,可以讀書品茶,亦可圍桌夜話。多篇原創文章被《人民日報》、《新華社》、《洞見》、《思維聚焦》、《慈懷讀書會》、《HUGO》、《悅讀》等300餘家媒體轉載。作者:肖卓

http://weixin.qq.com/r/eT-44KPE--6AreeD92p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I3MzU4Mw==mid=2247484205idx=1sn=6d862f428bd933fa733a69bbd27cc2bescene=1srcid=0727kRsayDtWSHbjrpgiybJRkey=8dcebf9e179c9f3a4bbb67b6c81f199d1684bc3ab2ee89cba6971b780971d8f9c4f3717bfcdf8874f51e7b3d436209f1ascene=0uin=MTgwMjM5Mjk2MQ%3D%3Ddevicetype=iMac+MacBookAir7%2C1+OSX+OSX+10.10.2+build(14C2043)version=11020201pass_ticket=7yi1jG3sLKZN1repXfClhTY7IPOeVotXEPnoigdX7lIpJnBFLDHsd%2FUAflhOjh2R


謝邀,重要

「儀式感」是重要的,讓人反感的不是【儀式】這件事,是千篇一律的【霸屏儀式感】不帶真心的【盲從儀式感】和重在裝逼【綠茶儀式感】

很多時候【儀式】是一個過程,甚至,一個做給旁人看到的的過程。但我認為,【儀式】最終的歸宿是個人心理的小型紀錄片,它承載著一段不輕不重的記憶,穿上或明或暗的糖衣,給人或喜或悲的惦記。

當儀式,不止於『做給別人看』時,它就是非常重要的【儀式】


別跟我提儀式感 真的

每次過節的時候我都在忙

在上海都不敢發定位

擔心朋友會喊我出去玩

我真的沒時間

儀式感在我看來就是交智商稅…

錢要花在刀刃上

時間更是如此


謝邀。

我喜歡認真生活,同時也被認真對待的感覺。

怎麼說呢,我是堅信生活需要一種儀式感的,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我們能將虛幻、抽象的東西實體化,有種 緊緊攥在手裡 的感覺。

這種儀式感可以是起個大早 穿上圍裙 聽著小曲,浪費半個小時只為自己做一頓健康美味的早餐。

也可以是在結婚禮堂他為你套上戒指,親吻你手指的那一刻。

抑或是過母親節,為媽媽準備一份禮物,告訴她自己有多愛她。

總之,有儀式感是一種認真對待生活 對待他人 對待自己的態度。

儀式感並不難獲得,難得的是你認真的心。


儀式感真的很重要,如果當你不在意這些儀式兩個人在一起就會平淡

我男朋友是一個不太注重儀式感的人,每次紀念日他都不太在意,雖然禮物也會送,但是不是想著怎麼讓紀念日過得華麗些。

而我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紀念日前一個星期我會買好禮物,想好那天要吃的餐廳,那一天出去會穿好看的裙子,化一個漂亮的妝。

但是當我覺得儀式感重要的時候我男朋友不配合我,這些儀式就變得很做作,也顯得我很華而不實。

我的生日我想擁有一個蛋糕,想要一個可以吹蠟燭的機會,但是我男朋友並沒有為我準備這些,以至於我感覺自己沒有過生日的感覺。

言辭很片面,只是個人觀念。


之前有一篇文章,是說生活中不能少了儀式感,如果什麼節都不過,什麼都不慶祝,生活就像乾巴巴的沙漠,沒了盼頭,也沒了趣味。作為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也許你覺得一把年紀了還整什麼花頭啊,花里胡哨的婚禮那都是年輕人玩的,自己每天工作、家務、帶孩子,忙的四腳朝天,兩人都灰頭土臉、身材臃腫,哪有什麼心思搞這些洋玩意兒?

其實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平淡、太重複、太庸常,才需要用儀式感來激活我們平凡的人生。年輕時的你和他,一看到對方就怦然心跳,小小分別就牽腸掛肚,現在也變成了像自己左手摸右手的無感。曾經浪漫的海誓山盟你儂我儂,早已在生活的細碎繁瑣中消耗殆盡。你看我不再帶著欣賞,我看你只覺得厭煩,回想起當年戀愛時,哪一天不是好得蜜裡調油。

如果你們覺得婚姻已經太平淡無味,或者想要彌補當年的某種遺憾,或者只因想再穿上美美的禮服拍照,那麼再辦一次婚禮,翻新你們愛的誓言,也不失為一種美妙的嘗試。

反正米粒媽已經和閨蜜們約好了,等到我們大概結婚20周年紀念的時候,帶上各自的家屬一起去某個海島辦一場盛大的party,慶祝我們越活越年輕的人生,越走越堅定的愛情。


分享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和沒儀式感的家庭二十年的發展變化吧

我爸的原生家庭是個沒啥儀式感的家庭,過年過節基本上就是簡單吃個飯就過了,因為家人都不在一塊,爺爺去世的早,親戚之間關係就越來越淡薄

二十年過去了,奶奶年紀大了,過年也就跟著姑姑或者我爸一邊一年,平時一個人呆在老家,跟誰都待不慣會鬧著回老家

我媽的原生家庭又是個超級有儀式感的家庭,不管什麼節日,從很小開始,姥姥就會組織我們小朋友給過生日的人寫卡片(對的,我姥姥就是幼師),然後大家在一塊給壽星唱歌,小朋友要表演節目^_^很美好的回憶

以至於現在雖然家人都不在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但天天在家裡的微信群分享趣事,侄兒侄女的照片視頻,過的熱熱鬧鬧

每年到年中就會開始聊今年去誰家的城市過年,要怎麼過這個年

現在的姥姥姥爺還每天打打鬧鬧,拌拌小嘴

沒有人會擔心兩老會有負擔,都想和他們住在一起

家人也並沒有因為距離疏遠,反而會牽掛

溫暖 真好

儀式感對於我們,其實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維護


重要

儀式感是成功者的衝鋒號,是失敗者的遮羞布

同樣儀式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自我平衡的支撐點,比如你會說:你看那個大明星,也是和我一樣愛媽媽(?°3°?)


我過任何一個節假日、哪怕一天的休息,都要提前一兩天做個書面計劃(至少是寫在手邊便箋紙上),好讓這個休息充分體現出與平時的不同。比如寫上上午去圖書館還書、然後去逛家居店,然後中午預計在哪些地方吃飯,然後下午去哪裡哪裡,等等。儀式感讓我們對休息日更加尊敬,不會在刷手機、看綜藝、睡懶覺中虛度。


第一次有人邀答呢,潛水這麼久,居然被人發現了呢。謝邀哈。 ??我覺得對特別的人,儀式感真的很重要!注意是特別的人喲。其實有時候是儀式感讓我們距離更加接近。比如大多時老人只有生日時,才能把孩子們都聚到一起,這種儀式感給這種孤獨一個圓滿。比如婚禮,這就不多說了,都懂,即使裸婚,我覺得雙方也得有個屬於自己的特別儀式吧,這樣才特別啊,特別當然就難忘了啊。 ?? 儀式感並不是說要你搞得那麼隆重,而是給對方一份安全感,讓他感覺自己也是重要的吧。 為啥領導一來你就要整理各種東西 ,你拿他工資,對他就得有這種禮儀,這種儀式。對你更重要的人,當然也要有了呀。 儀式是一份心意,一份你讓我感到世界有你真好的珍貴 感。 手機純打,無序見諒。謝邀


愚見。

過幾天男票生日,我提醒他吃蛋糕一定要記得許願噢。他淡淡的說:我不信這個。

他也不止一次告訴我,覺得儀式感沒什麼必要,平淡是真。站在尊重與理解的角度,我接受了他不跟我度過聖誕、跨年,不過100天紀念日......但是我認真的開始思考,為什麼我一直以來都習慣性的進行各種儀式感行為,為什麼它很重要呢。

我一直覺得自己從小就是個很有情趣的孩子,在我爸爸的影響下。從小學到初中的每個三八婦女節、母親節,我都會奔走於花店。買好送給媽媽的,外婆的,奶奶的花。爸媽結婚紀念日或者情人節的時候一定會給媽媽買兩朵玫瑰,代我爸給一份。

後來談了男朋友,也會記住每個關鍵時間,在那天精心準備各種驚喜送給他們。會把老友們的生日牢記於心,那天一定會編輯長文章表達我對他們的愛。我好像,習慣了,儀式感充斥著我的生活。

會每次聖誕節刷真愛至上,過生日時認真閉眼許願,每年春節堅持在電視上看春節聯歡晚會,雖然現在真的越來越難看了.......

這些儀式,不是強迫症式的必須去達成,而是已然變成一種習慣,發揮著加強那些時間點紮根在我記憶里的作用,令那些平凡的日子變得閃閃發光。今天是2018了,我認真回憶一下,那些被我寫了一整年的已經逝去的數字,好像僅僅是數字而已。回想起2017,喜怒哀樂多的數不清,隨著年紀增長,再也沒辦法像以前一樣記住更多的細枝末節。

於是我翻開日記本,看到那些被我長篇大論贅述的篇章,都是那些重要的進行「儀式感」的日子。於是那些記憶,一下子小跑著回到腦海里,於是感覺到了,自己是認認真真活著的。

每天堅持踏實地做一件小事,比如堅持長跑三個月,然後在三個月的那天,打個卡給自己一個獎勵,這也是儀式感呀。再回想的時候,你不會記得那三個月每天跑步聽的什麼歌,流了多少汗。但是你會記得,三個月的那天,你做到了。那一天因為儀式感被賦予了意義,那份快樂被儲存下來放到了你的記憶里。就像我,現在也會記得小時候送花的這個行為。

儀式感,也是一種幸福感,抱著對生活的熱忱、懷著對所愛人或事的激情。所以我才會在看完《尋夢環遊記》之後感同身受,哭的像個孩子。愛我的人啊,請用一個個儀式感 remember me.


儀式感當然重要

古代的儀式主要是祭祀的作用

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它能帶來神的庇護

而後它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常態

它能帶來榮譽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這三點是一個人能在集體中幸福生活的前提

至於你說的那種情況

那個不叫儀式感,那個叫刻奇


我覺得對目前的我不重要,一個自己生日記不住的人還能怎樣?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我認為前一天,和明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該吃的飯還要吃,該睡的覺還要睡。

不僅如此,對於大家都過的節日,情人節、聖誕節各種節,因為我知道大多是商業噱頭,比如現在慈祥的聖誕老人是可口可樂創造出來的,而情人節光是名字就讓我渾身不舒服。

儀式感這個東西,我覺得是因人而異的


我是一個特別看重儀式感的人,我想大多數中國人也一樣,任何事情都希望以一個儀式來開始或是結束…暗戀很久的女孩子,為了她拒絕了好多別人介紹的對象,雖然僅僅是見過兩面,因為我有一段時間狀態特別不好,所以當親戚要給我介紹她時,我選擇沉默,然後我選擇給她寫封信當做一個儀式,信寄出後,無論她是否回信,我會開始考慮接受開始一段新感情了!試著追求的女孩,摩羯座,總是愛理不理,在她生日的當天我給她發了一個生日快樂歌曲鏈接後,當做一段沒有開始的感情的結束,雖然準備了生日禮物,請她吃飯當做表白…我會選擇很多儀式,有型的,無型的,內心的,外在的,無非是給自己一個下定決心的機會或借口,和過去說再見,讓往事翻篇,心軟的人才會有儀式感的需要吧


重要,廣東人出去吃飯前都會洗筷子,其實洗不掉啥,但這就是儀式。


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如今的社會中,儀式感是否必要?
如何高冷地答應男朋友的求婚?
「儀式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TAG:儀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