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有哪些美食?相比《紅樓夢》的美食描寫,誰更好?
《金瓶梅》中也有很多美食的描寫,相比起《紅樓夢》的美食,誰描寫得感覺更好吃?
與《紅樓夢》中的詩意化飲食相比,《金瓶梅》飲食習俗的突出表現是它所反映出來的市井特徵。
賈府飲食重視文化內涵,體現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神,例如「茄鯗」「小荷葉蓮蓬湯」,想來也不過是富貴人家窮極無聊之時,想出的新鮮花樣,渲染奢華的生活,做出來還不知道是什麼味道呢?
相反,西門家飲食則是市井煙火,書中寫的燒豬頭、燉豬蹄、燒麵筋、拌王瓜、餛飩雞等, 皆為居家日常食品, 而餃子、包子、饅頭、稀粥等主食更是北方人家的日常食物。
燒豬頭這道名菜,大家都知道吧,
,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著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
更多的是小火慢燉,又「錫古子扣定」,防止蒸汽外露,頗有現在高壓鍋的味道。所謂「燒」,應該是"隔水干蒸",豬頭的肉香與作料的香味就不會融化在湯里。
下面我說點大家沒有注意的。
第一個當然是武大郎的炊餅,其實就是蒸的麵食,早期稱為「蒸餅」,因為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諱,故又稱為「炊餅」,有點類似現在的饅頭,武松所說「十扇籠炊餅」,可見是用籠屜蒸制的。古代的「饅頭」與現在不同,一般是帶餡的,現在某些地方還有這樣的稱呼,比如上海的南翔小籠原名就是「南翔大饅頭」。
第二個是鰣魚,張愛玲女士曾經說過:人生三恨為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其中的鰣魚似乎和《金瓶梅》有著很大的聯繫。小說雖然寫的是山東的生活,其中的許多飲食卻又江南的特色,尤其是其中的魚類。
第20 回:「紅糟鰣魚」 。
第34 回:「把糟鰣魚蒸了來。」伯爵舉手道:「我還沒謝的哥, 昨日蒙哥送了那兩尾好鰣魚與我。送了一尾與家兄去。剩下一尾, 對房下說,拿刀兒劈開, 送了一段與小女, 余者打成窄窄的塊兒, 拿他原舊紅糟兒培著, 再攪些香油, 安放在一個磁罐內, 留著我一早一晚吃飯兒。或遇有個人客來, 蒸恁一碟兒上去, 也不枉辜負了哥的盛情。」西門慶告訴他, 是劉太監送的「兩包糟鰣魚, 重四十斤」 。
鰣魚美味而難得,所以應伯爵才會如此珍惜。只是此時是八月下旬,想來只能吃「紅糟鰣魚」
到了第52 回的四月廿一日, 「二十三是壬子日, 交芒種五月節」時, 鮮鰣魚就開始上市了。朝廷沒吃的東西,土財主西門慶先嘗嘗,足見其虛榮的本質。何況此魚一年只能新鮮的吃一回,更見珍貴。
黃四送禮來, 有「四尾冰湃的大鰣魚」一盒。餐桌上「兩盤新煎鮮鰣魚」 ......李銘雙手接的, 下邊吃去了。伯爵用箸子又撥了半段鰣魚與他, 說道:`我見你今年還沒食這個哩! 且嘗新著。… …你每那裡曉得, 江南此魚, 一年只過一遭兒, 吃到牙縫裡, 剔出來都是香的。好容易! 公道說, 就是朝廷還沒吃哩! 不是哥這裡, 誰家有?" 」
第三個當然是潘金蓮的「裹餡肉角兒」,武大死了,金蓮思念西門慶,特地蒸了三十個「裹餡肉角兒」,本做了三十個,午覺睡醒後一查,發現只剩下二十九個,因此,用美人的「縴手」掐迎兒的臉,小氣刻薄的市井婦人,彈琵琶唱曲的怨婦,其實都是同樣的手,宛然立體的美人。
這次做的應該是燙麵的蒸餃,為何不是水餃呢?可能蒸出來的餃子皮比較勁道吧。
最後提到西門慶飽含深情的「手揀酥油泡螺」,在西門家中,只有李瓶兒會做,所以李瓶兒去世後,西門慶鬱鬱寡歡,懂事的妓女鄭愛月也做了泡螺送去,西門慶篤物思情,又想到李瓶兒:「前日多謝你泡螺兒。你送了去,倒惹的我心酸了半日。當初止有過世六娘他會揀。他死了,家中再有誰會揀他!」更多的應該是物是人非的感慨吧。
溫秀才考評:「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則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
從幾位書中人物的描述來看似乎類似於現在的奶油裱花西點,故「入口即化」
覺得金瓶梅里的煙火氣重一點,看著看著好像已經嘗到味道了;紅樓夢裡的食物色香俱佳,好像就在眼前,每次看都非常激發食慾,但我幾乎想像不到它們吃起來是什麼樣子。
酥油泡螺
那個誰做的燉豬頭,一根柴火燉的稀爛,看著就想吃!
嘎飯。我一直想知道是什麼高級食物,只有有錢人才吃得起。難道是蓋澆飯?
不知道有人注意西門慶招待胡僧的菜,很多菜都很邪惡,什麼一龍戲二珠湯,這個是以形補形?
推薦閱讀:
※正宗廣式雲吞面做法?
※為什麼邵陽的粉那麼好吃?
※粵語地區的「早茶」的歷史起源是什麼?「早茶」可以算作一種文化嗎?
※在異地吃到不正宗的家鄉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同產地的金槍魚有多大區別,哪裡的金槍魚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