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第三十五屆香港金像獎?


前兩天像往常一樣把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其實每次金像獎的開頭都是一種香港電影的態度,這次的開頭是通過講述金像獎的產生過程來展開的,司儀只有劉青雲一個人,少了往日林家棟幾個人的熱鬧,多了一份嚴肅。

金像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個片子容易多項被提名,並且獲獎,例如之前的一代宗師,黃金時代。當然,大會為了告訴大家並不是某種程度上的關照,所以就在開頭做了這樣的開場白。

很多人都說港人有一種自傲,香港電影亦是如此,但是在我看來,這是有些許原因的,首先就亞洲地域來看,香港電影發展和起步都算早的,曾經盛極一時的時候統治整個東南亞,曾經的台灣電影也是被香港電影擊垮過,類型片中的都市時裝警匪片,武俠片,都是港片特色,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香港導演總是能意識到時代的某些潮流,而進一步的放大,衍生齣電影。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情況有了些變化。

十分同意樓上朋友們的看法,對社會含沙射影並不是從《十年》開始的,之前的《省港旗兵》《籠民》都是例子,但是《十年》確實最薄弱的一次,裡面採用分段敘事,有誇張的意識流,也有普通的敘事,但就視聽語言來看,並沒有做到精緻的程度(甚至用上了國內某些電視台公益廣告的手法),而且符號化的東西太多,信息量冗雜,怎麼說呢,打個比方,就是一個人很想喊出聲,然而卻拿了一個紙糊的大喇叭。當然出於許多方面的影響,我能夠理解香港電影人想要呼喊的態度與聲音,但是問題在於藝術的表達並不是只喊出聲就可以了,如果只是為了發聲而創作,並且大會如此頒獎的話,只會降低其本身的藝術含量,個人覺得對於香港電影金像獎這樣一個地區性大獎來言,也是不合適的。

反觀這幾年的韓國電影,把各種社會問題放到檯面上來說,似乎玩到了極致,讓人覺得就好像「沒有審查」一樣,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所看到的韓國電影依然是故事精彩,節奏明快,在影像上的製作大氣而又精緻,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它首先成為了一部優秀的電影,有了藝術價值,然後無論是圈內人或者圈外人都能意識到裡面所傾訴的問題,然後成為社會話題。如此來講,兼收並蓄,鏗鏘有力。

然而就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十年》來看,只是符號化地叫囂,個人覺得其藝術含量有些空洞,作為電影,如果連藝術含量都無法保證的話,圈內人提不起興趣,圈外人只會抨擊,這樣其本身想要做到的價值,當然就無法實現了。

個人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香港電影,這也是我上藝術類大學的動力之一,這幾年來每期的金像獎我都會下下來品味,坦白地講,這屆沒有黃秋生,還真有點不習慣,但是問題在於,香港電影更適合的是秋生式幽默的表達,而並不是符號化的堆積。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每代香港電影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給他們些時間,定會有所不同。不過得看這個時間,是誰給。

謝謝


這一屆嘉賓比獲獎人表現的更出色。劉德華帶著五個可愛的小朋友很有愛。羅家英林雪田啟文造型出位大膽。鮑起靜任達華溫潤極了。張學友張家輝能不能更搞笑,老中青幼童星齊上陣真是感覺歲月催人老!劉嘉玲的臨床研究更是引爆全場。爾冬陞最後一段話令人深省。

獲獎方面,踏雪尋梅夠厲害,男女配,男女主,新人獎,編劇,攝影。基本上沒太大爭議,只是影帝發言略顯乏味跟雞湯。金燕玲感謝了阿蘇,很勇敢!杜可風說了句那一分鐘已經過了三十年,懂的人覺得很有心。

最後,最佳影片,不能說。

這屆金像獎頒獎禮整體來說不錯,市民劉先生當司儀還可以,中間唱歌環節唱的太差,反而鄭中基跟林敏聰的頒獎環節唱的不錯。

這屆總讓我想起霸王別姬的小癩子,自殺前吃完所有的糖葫蘆。


那部不能提的「最佳影片」毫無疑問是最大的槽點。

一部在所有其他獎項上顆粒無收的敏感影片拿到最佳當然不是什麼好的信號,昨晚出資源以後抱著最壞的預期搶在和諧之前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居然比預想的還要無聊」。

我們不談立場。

雖然明知沒有不被政治影響的藝術更沒有不被政治影響的藝術獎項,但這部獲獎作品的平庸程度還是令人感到驚訝:五個學生作業級別的短片串在一起,真是期末展映一般的觀影體驗。不是港人,無法對所謂「港人心態」感同身受,只好認為影片的激進(當缺乏恰當的表現形式時)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媚俗。看起來似乎唯一重要的就是主題本身,就是對「港人心態」的迎合,至於分寸如何拿捏,藝術如何表現,通通都不值得考慮(幾部短片中唯一顯得別緻的是《冬蟬》,同時這也是政治意味相對含蓄的一部),以至於影片對於「香港未來」的表現,旁人看來更像是受迫害妄想症。

說到底不管是金像獎評最佳也好,大陸封殺也好,大概不過是各自表態而已。只是看到一部如此平庸的作品因為電影之外的原因拿到「最佳影片獎」,對於普通影迷來說,真是一件無聊又悲傷的事情。

誰來用「十年後的香港金像獎」做主題拍部電影吧。


關於《十年》,我覺得,金像獎最佳影片,頒給一部政治寓意很濃的電影沒有問題,但是這部電影的質量也要達到優秀的水平,不然這不叫電影,叫政治作業。


這樣的作品獲得最佳影片 會不會給讓新晉導演覺得 題材抓的好 故事弱一點 電影語言幼稚一點 燈光調色聲音處理差一點都沒關係 表演生澀一點也沒關係啊

你是金像獎 不是超女啊 講政治性也得有個藝術標準的底線吧


4月3日,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正式舉行。最終的大贏家果然如預期一樣是去年就大熱的影評人導演翁子光的《踏雪尋梅》,而這部電影的獲獎也真正體現了香港電影在華語電影里的獨特氣質。

說句實在話,這一屆的提名電影里,突出的佳作並不多,也許有人說《哪一天我們會飛》不是挺好嗎,《王家欣》不是很好嗎?你之前也都推薦過啊。是的,我都推薦過,但這並不代表這些片子就足夠代表香港電影和獲得大獎項的肯定。畢竟它們這類片子過於簡單和單一,難以承載到直擊人心的更多內涵。既然談及獲獎。我們就應該摒棄偏見,直面電影本質。

這一屆的金像獎被香港人辦成了一次敏感話題,其原因無非是因為有一部政治傾向和議題敏感的電影《時年》獲得了提名,並且獲得了最佳電影。但實事求是講,從很多的前期資料和外網的評價看,這部不能提的電影並不夠優秀,只是搭上了當前的話題和契合了港人心態才獲得足夠的關注。假如拋開這些不說,《踏雪尋梅》、《陀地驅魔人》《哪一天》等片子或許更值得被多多關注。

在時政話題越來越敏感的時候,我們卻越來越關心那個包涵複雜情感的地方發生的事情,連帶著那裡的電影業一併被關注。從華語電影的承接地到華語電影的第一重鎮再到如今的日漸式微。香港電影的沉浮命運正好印證了香港的命運起伏。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變化使得香港保留了一些傳統文化習俗和印記,又西化的厲害。在很多香港電影里,我們能夠感受到那種東西混合獨屬於香港的市井氣質。近年來伴隨香港電影人北上,香港電影的氣質也在發生著變化,其實這些都是香港文化的特性決定的,務實的香港人既要面子也要麵包。要不然北上撈金,又捧《時年》。這一切其實早就註定了會在今日發生。

香港金像獎一度是華語電影最重要的電影風向標,其多元包容和貼近普通人心聲的風格和金馬、金雞有著很大的不同。如今金雞落魄、金像獎也在這些年不斷的被吐槽,除了參加的電影本身質量平平之外,更重要的是電影獎項的參加和評選機制被人詬病,在倡導自由的香港,一向自信滿滿的香港電影人要靠著大陸土豪的投資才能開工拍片,這對於很多香港電影人的內心來說其實是拒絕的。

金像獎的今日敏感其實也是它自己的選擇,政治正確和殘存的電影尊嚴在互相對決中,香港電影人選擇了一直不能徹底拋棄的香港品質。那是一種對極端的適應和默默抵抗。其實最佳影片的最佳不是片子的故事和技法牛逼,在這裡指的可能也就是勇氣最佳,港人這些年的複雜情感被這部《時年》以一種並不高明但直白的方式展現出來,這種勇氣獲得了大多數港人的認可和關注,香港電影人自然順水推舟,而且這也能反向引起更多人關注。

香港電影走過的日子,其實真心不短了。在如今的互聯網大潮下,在時代轉換秒速計算的時代。香港亞視的關閉只是剛剛開始,未來的香港文娛產業和大陸的關係會更密切,更同化。這雖然不好聽,卻是事實。不信你看《葉問3》背後的金主就知道啦。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在以後過於把香港電影當作一個太特殊的存在,它也是華語電影的一部分,隨著三地融合的加速,文娛消費的習慣慢慢接近,陸港之間的這種文化衝突會逐漸消弭,久而久之,改善的是我們看待事情的一種態度。不必過於驚嘆這一次的金像獎。因為,呈現事實不止於影像,內心有想法的人不必看這種敏感電影也可以知曉一二。

我們真正應該注意的是未來會怎樣,畢竟如今真的不太隨便講話。

完整名單如下(不寫的你懂的)

獎項

得主

影片

最佳導演

徐克

《智取威虎山》

最佳編劇

翁子光

《踏血尋梅》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踏血尋梅》

最佳女主角

春夏

《踏血尋梅》

最佳男配角

白只

《踏血尋梅》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踏血尋梅》

最佳新演員

白只

《踏血尋梅》

最佳攝影

杜可風

《踏血尋梅》

最佳剪接

張嘉輝

《葉問3》

最佳美術指導

張叔平、邱偉明

《華麗上班族》

最佳服裝造型

奚仲文

《捉妖記》

最佳動作設計

李忠志

《殺破狼2》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羅大佑、陳輝陽

《華麗上班族》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黃淑蔓、陳心遙、戴偉

《哪一天我們會飛》

最佳音響效果

曾景祥、李耀強、姚俊軒

《智取威虎山》

最佳視覺效果

Jason Snell、潘國瑜、湯冰冰

《捉妖記》

新晉導演

許誠毅

《捉妖記》

兩岸華語電影

侯孝賢

《刺客聶隱娘》

專業精神獎

周永光

終身成就獎

李麗華

電影,是一場奇異的旅行

電影Mook,不止電影


30年前,有一部電影叫A Better Tomorrow,影片後半段有一處童聲合唱:明天會更好。主角曾說:原來香港的夜色這麼美……這麼美的東西這麼快就沒有了,真不甘心!

19年前,有一部電影叫Too many ways to be No.1,影片結尾說:這兩個星期一定有人找你做生意,不是一宗,而是兩宗,去大陸,還是去台灣;老實說,這是一個關口,你可能花開富貴,也可能全軍盡墨,過不了這一關你就死定了,過得了的話連樣子都不一樣,達到另一個境界;問題不在於去大陸還是去台灣,問題在於你的心,你的氣色亂七八糟的,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富貴失敗在於你能否找回自己,明白嗎?

14年前,有一部電影叫Infernal Affairs,兩位主角都陷入自我身份的迷失,一位主角說「明明說好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另一位主角說「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同時期,還有一部電影,叫金雞,結尾處,主角跑啊跑,響起了陳百強的《一生何求》: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而其續作設定在回歸50年後,結尾處,劉德華髮出一系列囈語,說「香港繁榮了50年」,全靠大家努力,所謂「人善天不欺,做人腳踏實地」。鼓勵大家,獅子山下,共譜「不朽的香江名曲」。經過了十幾年,再去灌雞湯,很顯然,沒人信的,於是個別電影人乾脆撕破臉皮,告訴香港人,「香港的明天不會更好」。

香港的電影一直都有映射,不過有的如省港旗兵、國產凌凌漆那般直白,有的則如和平飯店、暗花這般隱晦,不是從《十年》才開始的。香港的明天不會更好,很早很早就有人意識到了,但那時還不敢肯定,或者不忍心戳破這些人的「香港夢」,現在《十年》擺明了而已。現在香港要做的是,如何擺正心態,接受現實,其實,早在25年前,就有人看透了:

若做大國公民祗須身有錢

.


坦率地說,作為一個非影迷關注這個問題,確實是因為最佳影片。

在YouTube上看了預告片,覺得電影在講故事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是得了這個最重要的獎,無疑是承認態度和聲音在評獎中的比例和重要性要超過電影質量本身。

奧斯卡有沒有態度和聲音?有的;但是至少電影的基礎質量需要過關啊。

當然,不知道金像獎本身的決定機制是怎樣的,也許最佳影片的誕生,只是小幅度勝出卻贏了全部的結果。

說點跟電影不相關的:

爾冬陞導演講到唯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我都不敢在FB下寫出我對於該電影的觀點和看法,這是不是另外一種恐懼呢?


得獎的《十年》和發瘋的特朗普,為什麼香港人美國人集體撒嬌?

如果沒有獲獎以及因此引發的一系列風波,單從影片本身來看,我會認為《十年》是一部1984式的批判現實主義佳作。而正因為它作為一部嚴肅獨立影片,卻罕見地擊敗各路商業大片斬獲香港金像獎最為矚目的最佳電影,我反而會惋惜於它成了一部代表激進反對派立場的政治宣傳片。

時間撥回到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三日,陳可辛的《甜蜜蜜》在那屆金像獎上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在內的九項大獎。《甜蜜蜜》公映於一九九六年,那時正值香港回歸前夕,影片內容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黎明飾演的天津小伙黎小軍一身的鄉土氣,他坐火車一路顛簸來到香港,在麥當勞里偶遇收銀台後的張曼玉——一個同樣背井離鄉的廣州籍少女。在鄧麗君甜美的歌聲中,兩人上演了一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那時候的香港人絕對想不到,十九年後的今天,奪得金像獎最高榮譽的又是一部有關於「強國人」的電影,只是這次頒出的《十年》不再「甜蜜蜜」,它的色調陰森恐怖,到處是無可救藥的絕望和隱忍著的歇斯底里。

作為一個賈樟柯的鐵粉,我不得不承認,《十年》實在很適合我的個人口味。五個分片段的結構很像《天註定》,鏡頭語言、隱喻手法和節奏把控也與賈導十分相似,甚至「小武」王宏偉還在《十年》中出演了一個角色。幾個分片段中的故事雖然是對2025年香港社會的一種想像,但難能可貴也最令人不安的一點是,這些想像中的情景確實是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北京對香港群眾情緒的操控、普通話強製取代粵語、更大規模的反抗運動,以及文革式的文化審查。第二段的《冬蟬》讓我想起王小帥的《冬春》,也是孤絕陰翳的一對男女,他們最後打算把自己的身體做成標本,神經質的女人、吊扇陰暗的投影、斧頭砸牆的末世感,頗有安東尼奧尼現代主義的影子;第三段的《方言》很像《計程車司機》,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計程車司機的視角,不斷地審視著這個城市的墮落,只是這個計程車司機只有十幾分鐘的片長,否則指不定會像羅伯特德尼羅那樣奮身而起,槍殺總統;第四段的《自焚者》倒很難類比什麼經典電影,因為它太近於現實,只能讓人聯想到一年前的「雨傘」和二十七年前的「坦克」,而這也是該片被大陸封殺的最重要原因。

可惜的是,以更高的水準來審視,《十年》在幾個主題上的表現都有些淺嘗輒止,同時又因為太急於表達,很多台詞顯得不夠剋制,一些關鍵節點缺乏高度概括的鏡頭語言。尤其是最後那句「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就是最早的時候」,如果是作為一部革命宣傳片,這句台詞對鷹派人士的確是既有保家救國之熱血,又有正義盎然之感動,但作為一個文藝作品,這樣的結尾顯得指向性太明顯,畢竟牛逼的電影往往不太會自己得出什麼口號式的結論。

《十年》獲獎之後,爭論也由之而來,有人說其代表了香港電影人的勇氣,也有人說是政治綁架了金像獎。從我的角度看,兩個觀點並不矛盾,一方面我人為《十年》從現實意義上來是說堪稱偉大,另一方面,我也堅持認為《十年》得獎是金像獎的一場兒戲。也許《十年》會得到戛納、威尼斯的青睞,但它不符合香港文化圈的主流審美趣味。在香港這樣一個娛樂工業如此發達的地區,假若放在往年,一部《十年》這樣的獨立電影恐怕很難得獎,但在當下的特殊環境下,香港人太需要向全世界展示這樣一部片子了,他們需要藉此向全世界訴說他們的擔憂和彷徨。

也就是說,這樣的一屆金像獎,變成了香港人一次任性撒嬌的工具。我就意氣用事,怎麼了?我就要表明立場,越極端越好,你能拿我怎樣?對,這就是香港人的態度。對於一貫以理性、成熟著稱的香港人來說,這多少顯得有點不可思議。

很巧合的是,《十年》讓我想起了大洋彼岸的另一個高光人物——唐納德特朗普。如果說《十年》獲獎是香港人的一次集體撒嬌的話,那麼「川普」在共和黨初選中的節節勝利也是美國人的一次集體撒嬌。「川普」那些匪夷所思的言論和政策主張無需贅言,比如罵墨西哥人全是強姦犯,全面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等等,比起《十年》得獎,「川普」的一路挺進顯得詭異和瘋狂得多,他的支持者迅速從底層白人擴展到各階級人群,大家都在問美國人到底怎麼了!

實際上道理相似,瘋子「川普」或許很難最終入主白宮,但由他掀起的驚濤駭浪仍然不容忽視,這是當下美國人對於自身處境的一次非理性表達,太多的外來移民擠壓了生存空間,中產階級比例大幅下降,執政黨日益刻板的話語體系,這些鬱悶積壓於胸,終於隨著「川普」的到來集中爆發了出來,因此正像《十年》之於香港人的意義,「川普」也是美國激進派急需推出的一個代言人。

「川普」聲稱,如果他當了總統,將會在美國和墨西哥國境線上建立一堵長牆,同時加強國境軍力,以拒絕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而反觀香港這邊,他們擔心北京的進一步滲透,其本質也是與大陸的隔絕,大陸迅猛的經濟增長和一貫的粗暴形象,開始讓港人坐立不安,於是他們在心裡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牆。

有人說,當今世界的政治模式,不管是偏於集權制的國家還是偏於分權制的國家,似乎都暫時卡住了,運轉不暢,大家都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調試。腰包決定一切,在經歷了一次巨大的經濟危機後,全世界彷彿都進入了相互排斥的階段,香港人對大陸的排斥,美國人對外來種族的排斥,西歐人對中東難民的排斥,無不如此。歷史發展總是循環式上升,從十五世紀哥倫布的船隊抵達北美開始,這個世界逐漸被連接為一體,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牆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樂此不疲。

而我們和香港人的故事,總是充滿著黑色幽默。正當香港人在《十年》里擔心過度的文化審查的同時,《十年》這部片子本身首先被「審查」掉了。在此,我不得不講一個子虛烏有的網路段子:

「烏克蘭提議取消俄羅斯的一票否決權,被俄羅斯一票否決。」

博君一笑。

------------------------------------------------------

我是

全國反雞湯協會會長

非典型90後

重度社交恐懼症患者

關注「北野武的貓」

音樂、文學、電影、足球辛辣點評

不定期更新中

微信公眾號:beiyewudemao

http://weixin.qq.com/r/dzp_Zh3E9ECLrVkF929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希望可以把所有獎都給《十年》,好讓我從內心接受,香港電影已死這件事情。現在這樣,總還有一絲幻想。


內地人永遠也不會理解香港人在頒獎禮上的那種自豪,也理解不了為什麼把最佳影片頒給《十年》,當然更理解不了《十年》所表現的近乎絕望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對某種體驗會突然失去的焦慮,內地沒體驗過所以不了解。

香港人也不了解內地,從最佳影片的內容來看,那是一種近乎荒誕的描述。港人總是一種先進文明的姿態看內地,所以這種"自豪或者說自由一旦失去是港人所接受不了的。

所以出現了一個荒誕的結果,橫掃金像獎的《踏雪尋梅》居然輸給了只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十年》,這一次藝術輸給了政治。

然而更加荒誕的是大陸媒體在報道金像獎時居然集體忽視最佳影片獎,還有一個報道說最佳影片獎空缺。這就像你有一個眾所周知壞了蛋卻不解釋清楚壞了蛋有什麼壞處,還一個勁兒藏起來非逼得別人找一樣,簡直成了這部電影的神助攻。相比較而言之前《環球時報》的評論反而更加聰明。

我無法告訴你這一屆金像獎到底好不好,我只覺得又一扇陸港交流理解的大門又關上了。(一點在陸港生淺談,請輕噴)


我本來是想準備幾片長影評來答這個題的,但是點進來大家都在說政治。當一個藝術獎已經不純粹的時候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就這樣。


我覺得這兩張圖真的更適合對香港人民說吧

整部電影就跟學生微電影作品一樣就不多說了,真的是全靠「政治正確」拿獎,中間很多腦殘YY真的讓人想說一句「媽的智障」

講真,你們港獨真的要提高一下姿勢水平,這麼多年了還是too yonug也是不容易


《十年》,我知道對某部分人來說比看av還要高潮,但我也有理由相信很多香港人在看這部電影時會感到無比的噁心與尷尬。

黑子,先抓住你一些有的來黑(嚴格來說這不叫黑,這叫陳述事實),然後就會添油加醋,各種莫須有,正式成為黑子。然而見了那麼多黑子,大家都知道,越是黑他,越是自黑。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是這樣。表面是在黑大陸,但又何嘗不是對香港自身的高級黑。

香港人對大陸人:不要人云亦云,要動動腦子。

大陸人對香港人:要動動腦子,不要人云亦云。

誰對誰錯,何真何假,大家都自以為是掌握真相的一方。

香港人:你們有牆,你們不了解真相。

大陸人:那好吧,我翻牆過去看看吧。咦,跟你說的好像有點出入啊。

香港人:你翻牆看到的也不是真相,只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而已。

大陸人:wtf


也許我們註定孤獨。 港台也好,內地也罷,很多人已經忘了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了。 歷史和未來在等待著我們的回答。《十年》,是這幾年文藝上最具代表性的意見分裂,也是這些年內外策略互動下的結果。 不是所有有中華血統的都是我們的同胞,且行且珍惜吧。 香港能平心靜氣的討論他的地位怎麼來的?怎麼失去的嗎?最終都會回到自己本來的位置上。可以肯定的是香港明天不會更好。


陳奕迅後,王祖藍絕對算是香港娛樂圈的傑出代表了。

這足以說明這些年香港娛樂圈的水平,也足以說明了香港金像獎在大陸人心中的地位。


真的不知道,在一個藝術連百發齊放都做不到的國家,卻有這麼多人嘲笑港片沒落,輝煌不在。

醒醒吧! 想想這個應該代表這個國家藝術文化最高水平的春晚結果是什麼樣子,擁有最高名氣的明星楊冪黃曉明之流拍出的作品又是什麼樣子。

當你拿著iphone,在大城市享受著便捷基礎設施,方便的快遞,打車軟體,外賣並嘲笑著香港台灣的無知和落後的時候,又可意識到你已經是這個國家前10%的人了,但如果你是一個苦逼的打工仔,被房價,空氣污染,教育醫療問題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又可曾想到和你在同一階級在香港台灣生活的人,卻活的有尊嚴多了,他們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爭取自己的權利。

之前中港問題,什麼奶粉,旺角小孩隨地小便,強國人,香港人是狗,蝗蟲,這些都屬於正常的地域摩擦,類似於河南人之類的矛盾。真正撕裂兩邊關係的關鍵詞,是白皮書,國教,普選,也許還有更早的地震捐款被挪用。

我並沒有欣賞這部電影,但是我極度擔心,當他們追殺我的時候,就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最後引用公元1874的一段話:

TVB電視劇《天與地》里有一段對白: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說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說一百種不同的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我覺得銅鑼灣的那一幕就是我喜歡香港的原因:它足夠和諧,足夠包容。

我不掩飾自己對於香港的喜歡,因為在這座城市裡,我感受到了足夠多元的文化,以及足夠多元的包容性。它是個彈丸之地,也就比北京的通州大一點,但誕生出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吳宇森的警匪片、周星馳的喜劇、黃家駒的《海闊天空》、金庸的武俠小說、麥兜和春田花花幼兒園的小朋友……我喜歡這座城市的文化,喜歡他們拍的電影和唱的歌。

對了,再加上一個王家衛。

------------------------------------------------------------------

回複評論:我承認港片和以前的比輝煌不再,但是我不希望大環境變成和內地一樣,這樣和以前的輝煌相比,更顯得悲劇


只想知道為什麼高票回答全都不見了?


說個槽點~

杜可風領獎時在台上足足折騰了四分鐘,到後來氣氛已十分凝固……

這大概是我所見過的最冗長的獲獎感言,老杜很激動,個人揣測是因為香港這幾年電影人才太少了,他自己也說這個行業需要更多年青的攝影師,以及女性攝影師。


未曾在香港生活過,平時也沒有特別關注那邊的新聞,不敢完全確定這些影響具體是什麼,但偶爾接收到的信息讓我認為是國民經濟上的,收入趕不上物價,工作不好找。聽起來有點空泛是吧?因為身在內地的我們早已習慣了GDP高速增長、生活水平提高、加薪跳槽工資水漲船高,然而大多數香港人恐怕感受到的是相反的東西,我們理解不了他們那種恐懼和絕望。

這時他們開始思考,這鍋應該誰背?不,不是你們想的中國政府甚至內地遊客,這鍋當然該統領全局的特區政府背。遠在2012年689上台前,他們就希望有一個英明神武的、能代表全體香港人利益的特首上台,組建高效廉潔的新一屆特區政府,接替毫無作為的曾蔭權政府,誰知道這次選舉更離譜,梁振英居然以笑柄般的689票當選,這還是選舉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發生的。

於是香港民眾的懊惱和擔憂進一步升級,經過幾年一系列事件的醞釀,終於升級到佔中遊行,一次,兩次,三次……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無不以失敗告終……


推薦閱讀:

你喜歡威震天還是擎天柱又或是其他?為什麼?
如何評價管虎?
杜琪峰的《黑社會》兩部曲與劉偉強、麥兆輝知道的《無間道》前兩部,哪一個更出色?
追兇者也最後警察為什麼要殺張譯 他是不是參與了其中!?
為什麼傑克·尼科爾森要在美版《無間道》中露生殖器?

TAG:電影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