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梁王能算一個好皇帝嗎?
01-08
謝邀。
這個問題挺難回答,我就先不說結論了。上一個關於庭生的答案也幫我騙了贊也讓很多人不理解,想借這個說清楚,這篇沒有那麼黑暗。由於原著和電視劇都混在一起了,你們就看看就好。附庭生鏈接:琅琊榜中結局是否暗示了庭生會奪位? - 風木羽林的回答 而且可能這就是最後一個關於琅琊榜的問題了吧,以後我再看什麼很爽或者很現象的電視劇再分享。——————————分——————————割——————————線——————————
還是按照時間順序想到哪說到哪。
梁王前期和梁王后期是不一樣的,但是也有相同點。梁王前期可以指祁王出事之前。文治有言闕代表的言家集團,和後來長大的支持他們的祁王,武功方面北有林家南有穆王府,這時候謝玉是不沾邊的,但謝玉家也是不弱的。而且,這個時候的梁王,年富力強,而且從他小時候和言闕林燮一起長大這事,應該個人素質也很不錯。忠臣良將,主君精明,而且大臣之間也沒有很大的矛盾,應該政事比較清明。梁王后期就是譽王和太子的天下了。我想先說梁王這個人。
梁王這人論個人素質肯定是文不如言闕武不如林燮的,但肯定也高於常人,他們是朋友。在治國上,他一直都沒有主觀的消極怠工,天災會去賑災,人禍他也會想要去懲治。
但是,他毫不猶豫的捨棄祁王和赤焰軍,因為他們威脅了自己,謝玉不過是看透了他利用了他,從某種程度上,他被謝玉吃的死死的。因為他要除掉祁王林燮,順便他也要用謝玉穩固軍隊,因為軍隊總是要有人管的。他還要扶植太子的力量,那畢竟是太子。小說里越貴妃除了寵愛其實沒什麼勢力,遠不如十六歲進宮執掌後宮背後還有言家的言皇后勢力大。【順便說一句,那個裡面的議禮簡直是槽點滿滿,別說皇后和皇帝面子上還挺好,就是皇后失寵也輪不到皇太子在祭禮上越過嫡母去摸生母的裙子】。梁帝最喜歡兩派勢力抗衡,這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並不只是譽王和太子那時候。開始繼位時候的想法,他是滅了一群兄弟才上位的,所以可能自己的政治力量就很薄弱,當年娶了言皇后和後來他對言皇后的態度來看,他基本不是因為愛情……說是為了拉攏言家勢力不為過的,後來又娶林樂瑤,無非是希望言家和林家抗衡——順便拆掉林家和言家的聯合。在梁王心目中,最好是言皇后和林樂瑤各生一名皇子,然後好好培養,然後他就可以制衡他們的勢力。所以言皇后無子,真是打擊了梁帝。所以小棋子就要送去給言皇后養。可惜祁王一個秒倆,不僅景宣和景桓【後來的太子和譽王】加在一起也制衡不了他,他居然還吸引了幾乎所有世家下一代的敬仰【小殊和小殊的迷弟】,而且還培養了小戰神一般的景琰。這樣的梁帝,在後期已經絕對不敢再有一個絕對優秀的兒子了。很簡單,十幾年前的他對朝政還有絕對的控制力,十幾年後的他已經年老,自覺大臣們的二心已經控制不住了。所以,他會繼續有一系列的行為,來確保兩個兒子形成同等實力。
從權謀來說,他是合格的。只可惜,他的帝王權謀,無法保證兩派的大臣都為他所用,只能讓兩派不斷爭鬥,內耗嚴重。一次次的讓資源變成兒子們用於討好大臣的禮物,才會有這一次是譽王的人去做什麼,下一次是太子的人。一個個貪贓枉法,他卻偏偏無能為力。
因為梁帝的心偏了,已經徹底偏了,偏向了自己,放棄了自己的責任。順便再說說靖王上位。
表面上,這一切是因為蘇先生攪弄風雲,政事不穩,太子和譽王相爭,每天吵嚷,梁帝不勝其煩,又不想在後宮聽皇后越貴妃嘮叨,所以開啟了靜妃新世界的大門,然後天天和靜妃一起懷念樂瑤,從而母愛子抱靖王出頭。實際上,這也是梁帝對太子和譽王的態度。畢竟他們倆是碌碌無為之輩,而且他們倆的手伸得太長影響到了梁帝。除卻威脅,梁帝也是承認祁王的才幹的。他對太子的要求中就有「修德政」,靖王做了太子之後他也要求靖王去跟蘇先生學習治國之策,他並不是不重視繼承人才幹的人,所以他會在那個時候想起靜妃,只是因為他失望了,想祁王,所以才會想起樂瑤,才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後來太子倒了,自然就要有下一個牽制譽王的人。相比其他底子很乾凈的兒子,靖王是更容易控制的【他以為】,也是有才能的。他選擇的這三個兒子其實很特別,太子居長卻母族不顯,譽王的身世是硬傷養母卻很給力,靖王戰功赫赫卻曾經和所謂反賊搞在一起。也許這就是梁帝的安全感,但他並沒有考慮他們是否有統治這個國家的仁心。說說蘇哥哥的金手指。
蘇哥哥的金手指有三個。江左盟【琅琊閣】,群臣,皇帝。江左盟琅琊閣真正做的就是提供信息,出頭露面的事情做的很少。有趣的就是群臣,靖王的鐵杆迷弟大臣們支持靖王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他正直他們也正直,靖王身上有他們迷戀的愛民如子的特質。他們是純潔的,既沒有把柄也沒有利益,靖王正直是他們怎麼看出來的?是因為靖王是祁王帶大的,並且在十數年的冷待之後始終如一的堅持自我。而出手除掉奸臣的人是誰?是皇帝。所以梁帝一直是擁有對皇權的主觀上的控制的,雖然有時候他的決定會被左右。蘇兄能影響譽王的決定,讓他不要去救那個人害哪個人,但最終決定除掉那個大臣的,還是皇帝。為何?這個皇帝還有良心,可惜,這僅存的良心,亦不足信……曾經的祁王威望可以達到在十幾年後亦可感召群臣,所以不反也只是不願罷了。林殊這十幾年,也就是在煎熬中懂得了梁帝的不足信。蘇哥哥說,陛下被至尊之位迷惑,失了本心。
梁帝說,林燮輔佐朕十年,你母親晉陽是朕的妹妹,朕抱過你,陪你放過風箏。其實我想,他也有過陪祁王靖王放風箏的時候吧。只是曾經的梁帝是個年輕人,能做好一個舅舅,一個父親,一個皇帝;後來他只想做一個皇帝,所以連自己都做不好了。謝邀,絕對是,而且比靖王強,不要以為皇帝英明神武是什麼好事,秦皇漢武,乾隆什麼的,都是害自己被滅國的罪人,窮兵黷武把國家都給打空了,至於明朝沒什麼明君,居然也苟延殘喘這麼久,你就知道,一人大權獨攬,在有智慧也不是什麼好事,政治講究動態平衡的,如果翻兩件冤案,打兩句嘴炮就是好皇帝的話,
你幹嘛不讓包拯宋慈去當皇帝,你工作了以後就懂了
就說個題外話。某個答主說,「明朝沒什麼明君」,簡直瞎了我的眼,太祖、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孝宗都是昏君是吧?到底是明朝沒有明君,還是你有眼無珠?
算。
前期有可能是,但中後期絕對不是,先不提赤焰舊案,在朝廷管理上,雖然勤勤墾墾的,但都是為鞏固自己的權力,第一看中的還是皇家顏面,太子德行不濟,出了私炮房之案,皇帝心裡覺得沒有什麼很大的事,但礙於如果不做任何處理,會民生沸起的問題,也就是幽禁東宮,放任太子和譽王,
好皇帝的好,應該是心懷天下,心懷百姓,而他已被帝位,手裡的權利迷失了赤子之心,所以總的來說,他不算是。。他,角色的設定有點像嘉靖,但他沒有嘉靖那般的智慧,也沒有嘉靖的心境(這有點虛,自己體會)修改一下,好皇帝的好是在於他在朝的政績,有沒有安定社會,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很好的發展和恢復,社會風氣、科技發展等等。劇中有提:社會風氣趨向於勾心鬥角,兩位皇子為爭奪皇位,不是靠自己對社會發展的決策起到什麼積極正面影響,而是拉攏臣子,猜測聖心為第一要務,而皇上則是維護自己的權力,不斷的創造兩皇子之間的矛盾。。努力的把兩皇子的重心控制在太子之位的爭奪與維護。群臣們也紛紛效仿。當朝無事,畢竟前幾朝的根基還是有的。但之後的弊端會越來越明顯,嘉靖皇帝就是個例子。。我認為算,因為畢竟是一位皇帝,他的身份註定了就需要承擔別人更多的壓力。在劇中,梁王的確做了一些錯事,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還有,他如此嚴重的猜疑之心也是因為他是皇帝,這個我可以諒解。
推薦閱讀:
※歷史上,當一個新朝代建立時,其命名是如何決定的?
※日本為絕對漢字為主的國家,為何部分國人並不知曉?
※為什麼燕國子之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如何理解「薄伐獫狁,至於太原」中的「太原」的地理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