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國年輕人是否比中國年輕人過得更為艱難?
美國年輕人整日生活在巨額教育貸款和房屋貸款的壓力下,在國家每況愈下主流文化迷失的擔憂中,而中國年輕人生活在國家崛起、蓬勃發展的自信中,這是否為兩者的生活狀態比較帶來了很多改變?
謝邀。
懶得寫數據,就根據個人的一些經歷做個判斷吧。
先說個人結論:
對年輕人中的「社會精英群體」,其實兩邊都過得很滋潤。相比較而言,可能美國年輕人更開心些。對年輕人中的「中高層收入群體」,個人認為兩邊各有各的苦惱,各有各的幸福。
對年輕人中的「底層收入群體」,個人認為中國的年輕人可能會更開心些。聲明: 本答案只是本人目前的一種想法,可能兩年後來看,又有不同的感悟。如果覺得說得不對……就當我胡說八道吧
人群分層定義:以個人收入為標準,將人分為精英、中高層、底層。(如果需要細化,完全可以參考任何一種界定收入層次的方法)
先說社會精英群體。
定義: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可能從美國藤校等排名頂尖的學校、或者中國的985畢業。他們畢業沒多久就獲得了非常高的收入。生活質量高。他們家庭背景殷實,職場上有長輩資源可以借鑒。其實這些人就是我們所謂的「富二代」、「官二代」。這個群體不管美國還是中國,都是存在的。家庭的資源保證他們能夠接受優秀的教育(如美國可以進入優秀的私立學校,中國能夠進重點),有資源幫助他們在各方面有發展。最後進入兩個國家最優秀的學校。
生活負擔對他們而言都應不是問題。他們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或者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兩者誰更幸福,誰更艱難,應取決於兩個群體精神世界的多樣化和滿足感。
私以為,目前來講,美國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發展更加多樣化。相比於國內更多子承父業等期望,他們又更多自由度在年輕的時候選擇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比如我的某位同學,父親是某投資銀行的高層,但是他在教會學校里任教3-4年。他有自己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另一位她在年輕的時候就休學約6個月,延Appalachian Mountains一路向北,完成後進入MCK工作。
相反,中國的精英家庭雖然也注重孩子的培養,但由我們的發展階段決定了過去大部分時間是資本累積的過程。加上文化的不同,家庭對孩子的期望更多更明確,限定了他們追求自己夢想和愛好的過程。
總體來講,這個階層的年輕人都是幸福的。因為生活的物質負擔不會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家庭的資源和親友決定了他們比同齡人更廣闊的視野。如果一定要比個上下,我更願意說美國這一階層的年輕人更開心。
再說中高層收入群體。
定義:他們接受較好的教育,可能從美國排名靠前的、一個區域內頂尖的學校,或者中國985、211、一本學校畢業。他們畢業沒多久就獲得了較好的收入。生活質量中上,有自由支配的資源。他們有自己「逆襲」的夢想。但是家庭可能有、或者沒有多少可以支持他們夢想的資源。兩個國家這個群體的年輕人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苦惱。
對於這個階層的美國人而言,他們依舊有值得苦惱的問題:
醫療開支:美國高昂的醫保是他們巨大的負擔之一。舉個例子,我們一位校友每年需要支付的家庭醫保開支在15K到20K美金之間。而且有了醫保不代表看病不要錢。如果家裡誰得了大病,還是一份很大的負擔。個人貸款:他們中一部分人會背著巨額的學貸。即使人之中年。以美國高收入群體之一,醫師群體為例,20%的受訪醫生群體到50歲依然有學貸需要償還。(當然和他們的償還方式也有一定關係)Medscape Log In 加上其他諸如房貸、車貸、為子女的貸款。這部分美國人還是會為貸款頭疼一陣子的。子女學費:如果計算一下美國從學齡前班到本科的教育開支,就可以知道對一個中高層收入家庭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如果一對父母對子女有巨大期望的話,他們的開支會立馬飆升……但是,他們也是幸福的:
生存環境:拿中國和美國生存環境來看的話,美國肯定優於中國許多,包括空氣質量、食品安全、服務體驗、對於成功的衡量標準等等。他們業餘的戶外活動選擇也更多。我以前有同事的愛好就是買台老的muscle car,改裝好後到專業的賽車場飈兩圈。或者買個快艇,周末去湖上打打鴨子釣釣魚。這是在國內不能想像的。不同文化條件下的購房負擔:這裡不比較中美的房價!但是基於不同的文化環境,美國人有相對更少的壓力在年輕的時候買房。
總體來講,美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更加寬泛,對於個人的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更多。所以在美國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大叔或者阿姨在一個local的小公司做了一輩子的例子。也可以看到更多家庭婦女的身影。
對這個階層的中國人而言,他們的苦惱問題也有很多:
房貸:大城市現在這個房價,你懂得……不多說單一的成功標準:個人的感覺是國內對於成功的定義更加單一。由於普世的價值觀,決定了年青一代必須投入更多在下一代上,教育支出也會是巨大的開支。贍養責任:年青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婚後更是面臨兩人贍養4位老人,1-2位子女,甚至若干祖輩的責任。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結構不單佔用他們的物質資源,也將極大佔用他們的精力和時間資源。資產增值的壓力:這兩年來看中國並沒有很好的理財產品幫助年青一代的資產增值。加上前一段時間理財產品的收益和支付利息的錯配,導致各產品回報率的走低。如何保證手裡的資產不貶值是很大的挑戰。他們相比美國人也是幸福的:
醫療開支:估計很多人不信。但是中國比起美國的醫療開支真的!真的!!真的!!!很便宜,很便捷!(如果有人要噴的話先想想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你願意等10個小時但是今天能看到,還是願意等2個月人家給你美好的就醫體驗?)生活成本:無論是日常的食物,還是出行,還是煙、酒。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生活成本高於同樣條件的中國的城市。舉個我不久前做過比較的例子:Baltimore,美國某二線城市,綜合生活成本要高於北京20%左右。(以購買力為評價標準)
更大、更容易實現的夢想:中國年輕一代依然可以享受教育帶來的紅利:你一個一本畢業的本科生依然可以證明你的優秀。但是美國的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決定了學歷的貶值。舉個例子,去年年底在Waffle House(類似於真功夫這類連鎖餐廳)吃早飯,偶遇他們的區域人力經理。在得知我在附近某個大學畢業後,邀請我面試他們的店長培養計劃,說:相信我,你如果成功可以3年內拿到5-6W美金的年薪。但是放在國內,你一個985、211 的畢業生會去做一個連鎖餐飲店的店長么?
不管你願意承認與否,中國目前開放的創業氛圍給予了年輕人更大的平台和做夢的機會。(雖然死掉的也多)。但是這種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社會階級是看得見的。所以這個階層的中國留學生可以看到兩種分化:如果一個人有更大的夢想,他們往往會畢業後回國;如果一個人更愛美國的生存環境,他們更傾向於留在美國。
再說低收入群體。
定義:他們接受一般,甚至較差的教育,可能從美國排名靠後的、社區大學,或者中國二本、三本學校畢業。他們甚至沒有本科學歷。他們收入較低,多以時間來計量他們的工資。生活質量中下,可自由支配的資源有限。物質生活的負擔是對他們的重壓,他們對社會有諸多抱怨。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年輕人生活更艱難些。
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主要基於幾個社會現象:
1. 美國底層群體可能需要打多份工來養活自己。而中國基層收入群體至少有不少包吃住的工作機會,不需要打多份工。2. 美國低收入群體有一部分都沒有買醫療保險。他們如果得病了……他們真的是不會去醫院的。國內的低收入群體來講也會有這個情況,有點小病自己熬一熬就過去了。但是目前醫療的價格他們真的付不起嗎?我覺得要打一個問好,可能更多是處於省錢的考慮。3. 社會階層的固化和一些」可笑而無奈的「現實。美國低收入群體他們真的不想逆襲嘛?不是。但是他們不能,如果你了解一下美國的教育體制就知道,美國小初高都是學區制的。如果你沒有錢,買不到學區房,那你只好一代又一代在很差的公立學校里接受教育。加上他們"tenure"的教師體制,教師很容易沒有動力去培養優秀的學生。這個和國內有所不同。我甚至聽到過一個可笑又無奈的故事。有些黑人社區裡面有很多孩子是處女座和天秤座的。原因是——他們用不起暖氣(請自行腦補吧)。這種現象至少10年前還存在,現在還有沒有,我不知道。總結來說,美國年青一代並沒有重大的變化,也並不會總體上相比中國的年輕人生活更加艱難,更加不幸福。中國的年青一代也有自己的苦惱。所以很難用一套標準去做比較。
艱不艱難我不知道,但是當我找到工作後,中國人問我「掙得多嗎」,美國人問我「Do you like it」
我想他們應該過得比我們快樂吧美國孩子確實艱難,沒有父母拿養老金買房付首付,沒有父母通關係找工作,沒有父母給錢娶老婆,沒有父母給你養小孩,你只要負責生出來就好,沒有父母替你的人生掌舵。美國的孩子就像沒有燈塔指引的航船,靠自己,很艱難。
推薦閱讀:
※美國阿米什人的教育究竟是怎麼的?
※現在中國和美國相比,民用品物美價廉;而高精尖和軍事科技「落後30年」。這是否類似美蘇廚房辯論的情況?
※為什麼中國家長都喜歡讓孩子越早上學越好,而美國家長剛好相反?
※中國現在的軍力和國防工業實力整體上和美帝多少年前相當?
※美國是否也存在「地方政府競爭」?和中國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