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記事之前的語言能力很容易喪失嗎?

我的導師此刻正在實驗室教自己的兒子學習英語。

我好奇的是:她兒子是出生在英國,長在牛津校園,不到五歲隨媽媽回國。現在國內上小學二年級,但是看起來學習英語還是很吃力,幾乎和重新學習一樣。

所以想問,小朋友在記事之前的語言能力很容易喪失嗎?


謝 @小葵 邀。最近關於兒童雙語教育的話題好像比較熱,我不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只是在讀自己專業(二語習得)的過程中會順便看到很多關於雙語習得的討論。就我的知識水平,討論一下這個現象吧。

題主說:「她兒子是出生在英國,長在牛津校園,不到五歲隨媽媽回國。現在國內上小學二年級,但是看起來學習英語還是很吃力,幾乎和重新學習一樣。」

這又是一個特例。再分析這個特例之前,我先說另一個特例。

最近一篇文章轉發量很大《不恰當的雙語啟蒙,可能毀掉孩子一生的思維和表達》。這篇文章最近轉發量過大,在我知識範圍內,表達一下個人觀點。------大家千萬不要被這樣極端的個例帶歪了。

首先,文中的凱在出現言語混亂時,並不是code-mixing(中日英三語混亂),而是說了一些所有人都聽不懂的詞。如果多語環境造成的,孩子也應該是三語互相混亂,無法擇人而語。而孩子無法表達自己、思維混亂,是言語障礙的表現,而言語障礙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語言輸入量不夠導致語言水平不夠,也可能是因為自閉症、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心理問題等等原因導致。關於語言障礙的問題,(有哪些線索意味著孩子很可能患有「語言障礙」,需要及早治療干預? - 教育)

其次,就算是多語環境造成孩子語無倫次,那也是語言水平的問題,和是不是建立了強勢思維沒有必然聯繫。文中的小凱在成長過程和頻繁的換語言環境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接受良好的「語文教育」,缺乏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這也是可能導致他思維混亂、表達不清的原因,更有可能是跨文化環境、身份認同危機導致了社交障礙、心理問題。我們現在都能見到說話說半天不知道ta說啥的中國人,邏輯一塌糊塗,你能說ta中文思維不好嗎?有的大孩子經歷一次轉學,都能對心靈造成莫大的傷害,更何況3歲的小孩?

最後,作者所說的強思維、淺思維毫無根據,很多赴美的大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都是讀英文、用英文溝通學術、用英文發paper得了諾獎,英文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你能說他們用英文是用了淺思維?

那麼凱為什麼會出現作者提到的那種現象呢? 凱的現象會不會發生在進行雙語啟蒙的家庭中呢?

我的結論是:會的,凱雖然是一個比較少見的案例,但是這個故事也許並不假。

Cummins(1976)針對雙語現象提出兩個概念,疊加性雙語(additive bilingualism),即,:當第一語言(L1)達到熟練程度後添加了第二語言(L2),也就是說,兩種語言能力依然並列進行著,只是有個疊加的效果,例如大部分學英文的中國人。替換雙語者(subtractive bilingualism),先獲得的L1a完全被另一個L1b替換了,而之前的L1a完全不用了,如文章中的凱那樣,日語完全不用,換成了英語,而母語中文始終是一個L2的角色(因為凱的媽媽被作者稱為「沒什麼文化」,我認為只是母親沒有與孩子過多的用母語中文交流)。那麼原文作者說的最後出現的認知混亂,很有可能成立,趙元任先生在1968年的一個會議上也提出「如果一個小孩必須從一種語言「改變」到另一種語言,那就難免智力發展遲鈍,不過要是加上第二語言,則無甚壞處,而第一語言同時起作用。」那麼為什麼替換性雙語現象會帶來問題呢?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對於凱來說,因為之前日語作為母語所建立的符號和概念的對應突然消失了,又出現了一個英語符號和生活中的概念做對應,而彼時的他已經四歲了,開始重新用一種語言符號英語進入生活,從語言表達上體現:凱比同齡人的認知水平低了四年。這四年的差距使得他從語言交流、身份認同、認知水平、社交層面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於最後到底是哪一個因素導致十歲的他「不會說話」很難確定,應該是所有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並不是原文作者所說的,「沒有建立強勢母語思維」。

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事實生活中,這樣的極端案例比較小,因為大部分人的母語最終可能成功的擔當第一語言的角色,成為我們的主要語言(dominant language),成為我們進入社會、認識世界、進行交際的重要工具。但對有可能遊學海外、去海外工作的父母在孩子雙語啟蒙過程中也應有所警醒,不要出現第一語言替換的情況。

而除去以上所說的特殊情況,雙語或多語教育並無害處。

在康奈爾大學的一項報告中(報告來源:http://www.human.cornell.edu/hd/outreach-extension/upload/lust.pdf)已經明確指出:多語教育和處於多語環境中的兒童並不會出現認知缺陷、發音遲緩或者語音混亂的情況,而單語教育下的兒童和雙語教育下的兒童出現認知障礙和語言障礙的概率是一樣的。關於雙語教育和雙語環境會不會導致語言障礙和認知混亂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個回答:如果幼兒被置於 20 種語言的環境,他仍然能分別學習 20 種母語嗎? - 語言文化

在多語言環境,嬰兒學習語言是否會有障礙? - 安時的回答

因此,有條件的父母還是可以幫助孩子把握語言關鍵期,因為關鍵期是一個可以事半功倍的捷徑。當然,長到十幾歲再學,甚至到了成人期學二語,也是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實現很高的二語水平的,不用太過焦慮於把握二語習得關鍵期。但是,孩子有自己為自己努力的執著,但把握關鍵期是父母作為父母的選擇和努力。那麼也會有很多父母問,那麼如何給自己的小孩展開多語或者雙語教育呢?可以關注一下這個話題下面的回答:

如何在多語環境下教會孩子三到四門語言? - 青格樂的回答

再回到題主的導師的小孩兒的問題,其實現象很好解釋,也有答主說了,就是因為儘管生活在牛津校園裡,但是輸入不夠,根本沒有建立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或者第二語言的輸入量,那麼回到中國,英語就是依然是一門外語。

關於」小朋友在記事之前的語言能力很容易喪失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回答,如果說記事的年齡是5歲的話,也要看這個語言能力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1. 如果如凱的情況,5歲之前使用的母語或者第一語言徹底不用了,換了一種語言,那麼他發生的就不只是語言能力喪失的問題,而是會出現認知錯亂;

2. 如果是5歲之前作為第二語言習得,就是說,還一直有第一語言或者母語始終在使用。這種情況又分為兩種:

2.1 5歲之前如果這種第二語言形成很好的語言能力,那麼不持續和不暴露會出現language attrition的情況,但是不會快速退化甚至喪失。因為語言的輸入對大腦還是形成了印記。但是如果此生再也不用了,大腦的神經元細胞是不斷再生和消亡的,那麼也還是會出現永久忘記的情況。--這是我的猜測,但是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朋友出生到5歲都在美國長大,他後來甚至不太記得自己在美國住過。然後就回了台灣,和所有台灣小孩兒一樣正常上學,初中高中才開始學英文,但是他的英文明顯比周圍的人好,而且他後來研究生去美國的時候,美國人會覺得他的英文沒有口音。

2.2 如果這種第二語言只是簡單的出現,孩子本來也沒學的多好,只是多讀了幾本繪本,會說幾句簡單的話,那麼5歲之後不接觸的話,勢必會快速喪失。因為這門語言對於兒童的大腦來說,本來就沒有形成印記。


我沒有數據,也沒有研究結論,但從經驗來看,一種語言的習得與學習人的年齡關係不算最大,最大的是他對語言的敏感度。

很多人說學外語靠天分,我是完全同意的。語言敏感度跟天生的聽覺是有很大關係的。外語學得快的人往往唱歌也不錯,這都是因為大腦對聲音的辨析和模仿能力強。所以題中的孩子不一定是因為小,很有可能是因為本身聽的能力不強,就是讓他在北大長大5歲出國,搞不好也是要重新學漢語的。

另外,不是說他學不了外語,而是學得慢。拋開外語,只談學說話。別的孩子5歲可能已經可以熟練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可能還停留在模仿的階段,所以一換了環境,本來就沒有完全習得的語言就會喪失使用的能力。


聽母上說小時候被姥姥帶大,幼兒園之前是標準的鄉村土話,說的很溜來著~~~~~~幼兒園之後被掰成普通話了。。。現在20了完全不記得方言怎麼說。。。聽都聽不溜。。。


這個我認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會有一種傳導機制使日常接受到的信息轉變成自己的能力。或許和生物學上的條件反射類似。

在之前的一項數學實驗上發現,幼兒數學天賦高超的並不是在大腦皮層反應出來,而是在海馬回。也就意味著,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力是主導因素。而在幼兒教育上,孩子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興趣差異較小,這就意味著他們並不會去挑剔自己所學習的新知識。這點和高等動物(脊椎動物,頭足剛動物等)的神經條件反射形成過程有類似的傳導。

刺激→記憶形成→相關神經增生→條件反射弧形成→學習性行為功能區形成

所以說,所有的學習性行為都由反覆刺激開始,從而構建起學習性行為,形成相應的反射群。

語言初期的繁雜輸入(無序且輸入密度隨機或低於神經反射形成閾值)對學習語言有一定的傷害。(實例 我本科綜合英語考試的孩子在多種語言環境下並沒有快速掌握多種語言,而開口說第一語言的時間也較晚)

而在其它東南亞國家或者歐洲,由於多種語言的頻繁輸入,孩子們大多會說多種語言。

綜上,任何學習的起始都是來源於記憶。記憶反覆次數增多,學習性行為就得以建立。

樓主不妨嘗試一下,如果樓主的數學和我一樣慘不忍睹,耐下心每日重複訓練之後,看看自己數學能力會不會有顯著提高。

補充,由於大腦發育受多種因素影響,故學習性行為的形成及維持有差異。對於成人教育,如果他還是可以像孩子一樣去主動激活記憶傳導鏈,他在該項學習上就會比較出色。

(例 在本科學習過程中,我帶了三個小徒弟。。。你懂外國語學院多醜的男生都能找到幾個女生 更何況我。。。沒那麼丑。。。告訴他們從現在開始到三個月後,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用英語,三個月後英語能力較其他學生及空白對照有較大提升。他們從開始的見什麼問什麼[類似孩子學習語言問題多多]到後來能夠相對流利表達的這一過程,對以上假說提供了比較有力的 證據。)

最後,謝謝樓主的邀請,我真的一點都不激動呢!。。。對於這個假說也是有待生物,心理語言學等學科考證。

祝好

August


以前通常認為是大腦某區域發展不完善,沒有記憶力。因為幼兒時沒有語言,使得孩子只能認出現在眼前的東西,無法表述過去的事,但不代表她們沒有記憶能力。一個實驗,通過讓她們模仿一系列的動作,發現幾個月後,嬰幼兒仍舊能夠做出後續動作。這說明她們至少有記憶動作的能力,至於記憶語言,需要以學會語言為前提。既然有記憶力,那麼為何她們沒法在成年後回想起來童年的時呢?

因為童年的編碼方式,和成年後的解碼方式不同,比如你2歲時把『『蘋果』』定義為⊙▽⊙,把桔子定義為^O^/,把檸檬定義為≥﹏≤,4歲時你把桔子歸類為水果,圓的,黃的,比蘋果小,比檸檬甜的,編碼方式已發生改變。回憶其實是一個檢索過程,試問,你如何通過成年後慣用的文字去檢索童年時慣用的符號?

在這其中語言確實影響了很多,比如內在邏輯,組織,框架的構建等等。

——————————

呀,我發現我看錯題了,以為是問小孩子是否有記憶力。算了……不改了,裡面內容做參考吧


謝邀!

12歲以前,兒童處於語言發展關鍵期,在關鍵期內我們大腦的左右半球同時起作用,而關鍵期後語言側化完成,又有一側大腦處理儲存語言信息。

另本人曾採用浸入式教學法教過完全不懂漢語的外國幼兒,一年的期間,幼兒從完全聽不懂到最後可以用漢語頂嘴。

你們導師的小孩出現這種情況及有可能是他們沒有給小孩創設英語的小語言環境,換句話說,還是輸入的不夠。


在英國出生和長大,竟然沒有把英語練成第二母語。我很無語。

語言里足夠的輸入,必然可以導致足夠的輸出。


謝邀。簡單點說吧,年齡太小,輸入不夠,講真我所讀過、聽過的個例有很多類似情況,多語教育其實也是跟孩子的認知發展有關係的,因人而異。


不是吧,我表姐生在中國出生的,4歲隨我舅舅出國讀博士後8歲回國的,英語一直很棒啊,不怎麼用學啊,帶我出國玩,就是因為出色的英語在德國一個水晶飾品店讓店長主動給刷了VVIP卡省了一千多啊。不只是口語她英語考試也還不錯的啊4級673六級623吧,平時不怎麼學都這樣子,讓我艷羨了好久,一直以為小孩子還沒有記事時候學習外語應該和母語差不多的感覺這樣子就是終生都會那種無意識的記得的啊。在美帝的幾年怕她忘記母語在家一直是中文交流,出門就是英文的,就是那種混雜的雙語隨機模式,而且舅媽本身就是北師大中文系畢業在一個大學教中文,所以回國幾年姐姐的中文也沒有落下。我一直覺得這個對於小孩子是終生的財富啊


我家孩子快四歲,我認為由於我們夫妻還有孩子外公外婆平常和孩子語言交流很多,看書(講故事)量很大,因此目前和其他同齡孩子比起來,語言駕馭能力和辭彙量明顯遠超其他孩子。看其他孩子說中文的水平,我嚴重懷疑,讓這些孩子去學雙語,結果就是英語沒學多好,中文反而更爛了。


身邊中英雙語的孩子很多。從我的觀察來看,孩子語言「能力」不會喪失,但是雙語的孩子長時間不用一種語言,具體一種語言的辭彙量會下降,語感會變差,如果孩子再比較害羞,就會發生開不了口的現象。不過在適當的環境,克服心理障礙以後,他們撿起來、開始說也很快,而且發音更準確。

上面說的是「說話」。至於說學習語法和寫作,即使只學習一種語言,語法也不一定天然就容易,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總結規律、舉一反三的能力還不一定夠。如果中英文語法同時講,而英語環境不夠,時態人稱搞得更加糊塗是很可能的。


厄......除了小孩遺忘的特性外,國內英語的應試教育的確會讓人學起來很吃力啊


語言不能突然"消失"

學習第二種語言的時候不是代替母語而是應該與母語並行


應該大多數人的早起童年經歷都是模糊的吧,除非有重大事件…因為小時候大腦發育不成熟,長時記憶還沒好好發展起來啊…


我只想說我們大胡建很多人都會兩種以上地方方言和普通話


......記事了又如何……雖然確實是有critical age的說法,但是你隨便找個學英文十幾年的大人試試看啊,四五年內一句英文都不說,你看她/他/她他能記得多少......像我這種人三個月不說就一堆記不起來了。

結論是同意大家的,此事跟小孩沒關係,跟記事沒關係,只跟輸入量及連續輸入時間有關……

當然,在適應上孩子相對好些,在邏輯上大人相對好些,然並卵......


我有一個表妹3、4歲前一直在西藏,和藏族小朋友玩,也會用藏語頂嘴,然而回老家後現在8、9歲,也是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媽說我小時候被奶奶帶,回來一口的老家土話,然而我現在30幾歲不但不會說,聽著都吃力。


沒什麼幫助。


推薦閱讀:

怎麼學好英式英語的發音?
怎樣看待《China Daily》上的用詞語法等等?與英語國家的媒體文章有可比性嗎?
如何唱英文歌?
上海VIPABC好嗎?價格貴不貴?
語速很快的情況下,20th century應該如何發音?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口語 | 語言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