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只是圍繞文明展開,但是對於那些低級別的物種來說,他們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三體中地球的毀滅與否,文明的延續,這一切的一切似乎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沒有半毛錢關係,站在它們的角度,是應該感到悲哀還是慶幸呢?
達爾文之後,人們對進化論的認識的一個重要進步是,物種的進化單位不是個體,而是種群:通常來說,單個個體不足以完成繁殖的全部要求,而進化出的新性狀,只有在種群中基因頻率的提高才有進化上的意義。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目光放到宇宙當中的時候,人類是地球生物圈孕育的,在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時,也必將帶著一個生物圈前行。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對共同生存的其他生物的進一步馴化和改造;有理由相信,當人類終於步入太空時,也必須得攜帶著一個生物圈的基因庫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換句大白話:我都能到太空遨遊了,你和我說再也吃不到各種葷的素的好吃的?那我還要上太空幹什麼!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玩過《孢子》——已經是快十年前的老遊戲了。
在《孢子》的太空階段,有一些任務是完善特定行星的生態系統。根據生態系統的完善程度,每顆行星分為T0~T3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首先要求溫度和大氣調整到合適區間(階段越高,區間越窄),然後需要在該行星上投放大中小各一種植物,兩種食草動物以及一種食肉動物,這些動植物需要玩家從別的星球採集樣本然後投放過來(以上是最低要求,可以多投放)。
當行星至少達到T1階段之後,玩家可以購買「石碑」投放到星球上有動物的地方(致敬《2001太空漫遊》),「石碑」會幫助附近的動物加速進化到部落、城市甚至進入太空(進入太空階段後與該物種交流會自動加友善分)。
行星的生態系統完善程度還影響到文明的發展程度,每提高一個階段,能夠安置的城市數量也加1。
購買星系或者徹底摧毀行星上的殖民地並重建之後,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不會受到影響,只有開創出文明的物種會受到影響。就像題主說的那樣,它們與文明的延續無關。
但是反過來,它們又是文明的基石。生態系統不完善的行星,根本進化不出文明;生態系統受創的行星,文明的發展也將受到限制。
「"目標編號:1033715,絕對目視星等:3.5,演化階段:主星序偏上,發現兩顆行星,平均軌道半徑分別為1。 3和4.7個距離單位,在一號行星上發現生命,這是紅69012艦報告。" 碳基聯邦星際艦隊的十萬艘戰艦目前已散布在一條長一萬光年的帶狀區域中,這就是正在建立的隔離帶。工程剛剛開始,只是試驗性地摧毀了五千顆恆星,其中帶有行星的只有137顆,而行星上有生命的這是第一顆。
"第一旋臂真是個荒涼的地方啊。"最高執政官感嘆到。他的智能場振動了一下,用全息圖隱去了腳下的旗艦和上方的星空,使他、艦隊統帥和參議員懸浮於無際的黑色虛空中。接著,他調出了探測器發回的圖象:虛空出現了一個發著藍光的火球,最高執政管的智能場產生了一個白色的方框,那方框調整大小,圈住了這顆恆星並把它的圖象隱去了,他們於是又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但這黑暗中有一個小小的黃色光點,圖象的焦距開始大幅度調整,行星的圖象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推向前來,很快佔滿了半個虛空,三個人都沉浸在它反射的橙黃色光芒中。
這是一顆被濃密大氣包裹著的行星,在它那橙黃色的氣體海洋上,洶湧的大氣運動描繪出了極端複雜的不斷變幻的線條。行星圖象繼續移向前來,直到佔據了整個宇宙,三個人被橙黃色的氣體海洋吞沒了。探測器帶著他們在這濃霧中穿行,很快霧氣稀薄了一些,他們看到了這顆行星上的生命。 那是一群在濃密大氣上層飄浮的氣球狀生物,表面有著美麗的花紋,那花紋不停在變幻著色彩和形狀,時而呈條紋狀,時而呈斑點狀,不知這是不是一種可視語言。每個氣球都有一條長尾,那長尾的尾端不時眩目地閃爍一下,光沿著長尾傳到氣球上,化為一片瀰漫的熒光。 "開始四維掃描!"紅69012艦上的一名上尉值勤軍官說。 一束極細的波束開始從上至下飛快地掃描那群氣球。這束波只有幾個原子粗細,但它的波管內的空間維度比外部宇宙多一維。 掃描數據傳回艦上,在主計算機的內存中,那群氣球被切成了幾億億個薄片,每個薄片的厚度只有一個原子的尺度,在這個薄片上,每個夸克的狀態都被精確地記錄下來。 "開始數據鏡像組合!" 主計算機的內存中,那幾億億個薄片按原有順序疊加起來,很快,組合成一群虛擬氣球,在計算機內部廣漠的數字宇宙中,這個行星上的那群生物體有了精確的複製品。 "開始3C級文明測試!" 在數字宇宙中,計算機敏銳地定位了氣球的思維器官,它是懸在氣球內部錯綜複雜的神經叢中間的一個橢圓體。計算機在瞬間分析了這個大腦的結構,並越過所有低級感官,直接同它建立了高速信息介面。文明測試是從一個龐大的資料庫中任意地選取試題,測試對象如果能答對其中三道,則測試通過;如果頭三道題沒有答對,測試者有兩種選擇:可以認為測試沒有通過,或者繼續測試,題數不限,直到被測試者答對的題數達到三道,這時可認為其通過測試。
"3C文明測試試題1號:請敘述你們已探知的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 "滴滴,嘟嘟嘟,滴滴滴滴。"氣球回答。 "1號試題測試未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2號:你們觀察到物體中熱能的流向有什麼特點?這種流向是否可逆?" "嘟嘟嘟,滴滴,滴滴嘟嘟。"氣球回答。 "2號試題測試未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3號: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之比是多少?" "滴滴滴滴嘟嘟嘟嘟嘟。"氣球回答。 "3號試題測試未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4號...... "到此這止吧,"當測試題數達到10道時,最高執政官說,"我們時間不多。"他轉身對旁邊的艦隊統帥示意了一下。 "發射奇點炸彈!"艦隊統帥命令。奇點炸彈實際上是沒有大小的,它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幾何點,一個原子同它相比都是無窮大,雖然最大的奇點炸彈質量有上百億噸,最小的也有幾千萬噸。但當一顆奇點炸彈沿著長長的導軌從紅69012艦的武器艙中滑出時,卻可以看到一個直徑達幾百米的發著幽幽熒光的球體,這熒光是周圍的太空塵埃被吸入這個微型黑洞時產生的輻射。同那些恆星引力坍縮形成的黑洞不同,這些小黑洞在宇宙創世之初就形成了,它們是大爆炸前的奇點宇宙的微縮模型。碳基聯邦和硅基帝國都有龐大的船隊,游弋在銀河系銀道面外的黑暗荒漠搜集這些微型黑洞,一些海洋行星上的種群把它們戲稱為"遠洋捕魚船隊",而這些船隊帶回的東西,是銀河系中最具威攝力的武器之一,是迄今為止唯一能夠摧毀恆星的武器。
奇點炸彈脫離導軌後,沿一條由母艦發出的力場束加速,直奔目標恆星。過了不長的一段時間,這顆灰塵似的黑洞高速射入了恆星表面火的海洋。想像在太平洋的中部突然出現一個半徑一百公里的深井,就可以大概把握這時的情形。巨量的恆星物質開始被吸入黑洞,那洶湧的物質洪流從所有方向會聚到一點並消失在那裡,物質吸入時產生的輻射在恆星表面產生一團剌目的光球,彷彿恆星戴上了一個光彩奪目的鑽石戒指。隨著黑洞向恆星內部沉下去,光團暗淡下來,可以看到它處於一個直徑達幾百萬公里的大旋渦正中,那巨大的旋渦散射著光團的強光,緩緩轉動著,呈現出飛速變幻的色彩,使恆星從這個方向看去彷彿是一張猙獰的巨臉。很快,光團消失了,旋渦漸漸消失,恆星表面似乎又恢復了它原來的色彩和光度。但這只是毀滅前最後的平靜,隨著黑洞向恆星中心下沉,這個貪婪的饕餐者更瘋狂地吞食周圍密度急劇增高的物質,它在一秒鐘內吸入的恆星物質總量可能有上百個中等行星。黑洞巨量吸入時產生的超強輻射向恆星表面漫延,由於恆星物質的阻滯,只有一小部分到達了表面,但其餘的輻射把它們的能量留在了恆星內部,這能量快速破壞著恆星的每一個細胞,從整體上把它飛快地拉離平衡態。從外部看,恆星的色彩在緩緩變化,由淺紅色變為明黃色,從明黃色變為鮮艷的綠色,從綠色變為如洗的碧藍,從碧藍變為恐怖的紫色。這時,在恆星中心的黑洞產生的輻射能已遠遠大於恆星本身輻射的能量,隨著更多的能量以非可見光形式溢出恆星,這紫色在加深加深,這顆恆星看上去象太空中一個在忍受著超級痛苦的靈魂,這痛苦在急劇增大,紫色已深到了極限,這顆恆星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走完了它未來幾十億年的旅程。 一團似乎吞沒整個宇宙的強光閃起,然後慢慢消失,在原來恆星所在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一個急劇膨漲的薄球層,象一個被吹大的氣球,這是被炸飛的恆星表面。隨著薄球層體積的增大,它變得透明了,可以看到它內部的第二個膨漲的薄球層,然後又可以看到更深處的第三個薄球層......這個爆炸中的恆星,就象宇宙中突然顯現的一個套一個的一組玲籠剔透的縷花玻璃球,其中最深處的一個薄球層的體積也是恆星原來體積的幾十萬倍。 當爆炸的恆星的第一層膨漲外殼穿過那個橙黃色行星時,它立刻被汽化了。其實在這整個爆炸的壯麗場景中根本就看不到它,同那膨漲的恆星外殼相比,它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其大小甚至不能成為那幾層縷花玻璃球上的一個小點。 "你們感到消沉?"艦隊統帥問,他看到最高執政官和參議員的智能場暗下來了。 "又一個生命世界毀滅了,象烈日下的露珠。" "那您就想想偉大的第二旋臂戰役,當兩千多顆超新星被引爆時,有十二萬個這樣的世界同碳硅雙方的艦隊一起化為蒸汽。 閣下,時至今日,我們應該超越這種無謂的多愁善感了。"」 ——節選自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螞蟻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在三體構劃的宇宙文明坐標系中,地球的人類在智慧級別上只不過是悲哀的蟲子,更何況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呢?在高等外星人看來,無論是地球上的人類,還是地球上的其他低級別物種,都是低級到毫無價值的物種,甚至沒有進一步區別細分的必要。在一個弱肉強食,盛行黑暗森林法則的零道德的宇宙中,人類作為一個能感受到悲哀的情感物種,可能還真不如一條沒有情感的蟲子。所以,答案可能是值得慶幸的。當然,人類實際上無法站在蟲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它們是見證者。
你可記得那墓碑上的螞蟻和那生態球里的魚兒?
死地起始,生處終結。
這或許是大劉無心創造的絕妙對稱。慶幸,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也就無從經歷絕望
人們發現美洲大陸五百多年,大陸上曾最強大的帝國已經滅亡,人口大幅銳減。文明斷裂,被同化。可羊駝卻成了風靡全球的表情包。
在漫長的科學發展史上,物理學家門用加速器撞擊過多少質子?又撞擊過多少中子和電子?每一次撞擊,對那個微觀宇宙中的智慧或文明都可能是毀滅性的。……您不會為此多愁善感起來吧?
題主,如果不脫里《三體》,您應該記得「黑暗森林」主要指智慧生物(文明),討論的也是因為怕你造反,提前滅你的終極宇宙規則故事。
而如果跳出三體,不如看看老莊的「天人合一」,如果沒記錯的話,各個階層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命運,而已。
最後,無論科幻還是現實,引用《大宅門》三爺的演員吳佩琪的話:
把自個的事當事,別把自個當事。沒覺得人類就偉大到可以俯視其他「低等物種」的高度吧?
引用《銀河漫遊指南》,地球的主宰可是老鼠。在銀河系空間中飄蕩著一顆單獨的氫原子,銀河系中的文明的興衰和它沒有半毛錢關係,站在它的角度來看,會不會覺得悲哀或者慶幸呢?
有種說法是生物只是能量載體熵增的推動者,走向熱寂
事實上我們無法對此做出有意義的評判,我們不得不受到生物學上給我們的限制,而無可避免的出現某種思維傾嚮導致不能真正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正因為我們也只是生物而已。如果強行做出解釋的話,可能會接近一種泛神論,而這又會表現出博弈性使得問題更為迷惑。 但我們可以相信,生命的出現才使得萬事萬物有了不同於其本身的意義,儘管這並不必要,但從她出現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改變,改變已成歷史,而歷史不斷的在告訴我們,影響這我們的並不是真相本身而是它的體現。 再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情況就很明了了。我們不需要追根刨底的問這些所謂的低等生物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因為它們的存在的本身已經是一種不可思議美妙。
類似於魚缸里的魚,只有發展自己,跳出魚缸到大海,才能生存,要不就在魚缸里耗盡資源,混吃等死。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意義的話,就是作為備選神級文明的存在,俗稱替補
物種的多樣性是生命的基礎,生命是文明的基礎,『三體』告訴我們,只有強大的文明才有在宇宙立足的資本,而強大的文明的基石依舊是所有的生物。
你們是蟲子
你有時候覺得自己過的很開心,因為在你的維度、在你的世界裡存在你看不到的危險,所以好好活在當下把。
推薦閱讀:
※人類歷史發展至今,最根本的生產力是什麼?
※「地理大發現」前,世界各地都使用十進位嗎?
※人類的哪些生物性特質已經成為影響人類文明繼續前進的障礙?
※人類因智慧而成為萬物之靈,進而統治這個星球,為何卻普遍崇拜明星、運動員、武夫這些在智慧上相對低下的人群?
※日本人對人類文明發展有哪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