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眾籌方式對已有物業收購(商業物業如商鋪、公寓、廠房等),其中對投資標的物的分析思路是?
主要從兩個角度:1、租金回報率。2、物業的增值空間。物業增值這個事情見仁見智了,很難標準化判斷。租金回報率可以參加下國外的:
美國商業地產的整體出租凈回報率在4%~5%左右:銀行在5%左右,麥當勞在4.5%左右,肯德基7%到8%,CVS、Walgreens、Rite Aid這樣的藥店可能會到10%左右。By星條置業。
美國住宅的租金回報率德克薩斯州居首,為10%至15%,若剔除稅費等將近4%至5%的各項支出,該區域房屋的租金凈回報率通常可達6%-8%;而在加州,房子出租後的毛租金回報率一般可達7%-9%,扣掉持有成本和管理成本,凈回報率平均在4%-6%;奧蘭多的房產凈租金回報率大概是6%。(來源:【權威解讀】投資美國房產多久能收回成本?)
由此可見,美國的商業地產和住宅的租金回報率差不多了多少,但商業地產的租期更長,相對物業升值的速度會慢些,但穩定性會高於住宅。
國內的商業地產的凈租金回報率在3%到10%左右,大部分在5左右(舉例:【動態】上海市奉賢區綠地智尊A325寫字樓已出租,凈租金回報率4.8%)。比較租金回報率已經低於2%的住宅來說,國內的商業地產還是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感覺現在在一二線買房的都是接盤俠,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先來個比喻幫助理解:假設房產就是一塊貝殼,然后角色A是央行,角色B是購買貝殼的人,角色CDE也都是貝殼購買人。其實ABCDE後面還有很多,就是80後,90後,未來的00後。
好了,那麼,今天出了一個貝殼,B很喜歡,於是就花1元錢買了,剛剛開始房產比較少,於是C也要,於是就和B說,我2元給你買,然後B就賣給C了,然後D也想要,但是D的錢不夠,於是A對D說,我借錢給你,我借你5元,你4元你去買來,其中1元算利息。然後D就很高興從C那裡買了這個貝殼。
突然BC等人發現這個貝殼價格不斷上漲,於是他們紛紛找A借錢,於是A就把錢都借給他們了,A是有借錢的權力的,只要任何人信用好,承諾還款都可以向他借,於是這個貝殼就是經過多輪終於到了天價,但是這個貝殼這麼天價要有人來接盤啊,因為實際價值沒有那麼多的,於是這個時候政府就打出去庫存的口號,其實就是讓無知民眾充當接盤俠,為一個本沒有那麼高價的貝殼賣命一輩子。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貝殼抬高價了,很多民眾無力接盤,就是想接盤也接不了。
哈哈,現在就是這樣了,房價到天上去了,接盤俠卻沒有收入去接盤。之所以一二線房價還在往上沖,因為是A繼續貸款給EFGH...。但是真正需要貝殼的人卻會成為苦逼,為什麼是苦逼,打個比方,我現在廈門。廈門的房價都已經過4萬了,於是隨便一套80平米的房子首付100左右,月供都是1.5萬左右20年,那麼廈門的工薪族收入會有一個月1.5萬?哈哈!房價到天了。
再說房價到天的副作用,長期效果會使生育率不斷下降,因為現在丈母娘綁架了房子了,那麼人口一下降,中華民族的競爭力很快就會下降,國家也將迅速老齡化,影響很深遠,可以簡單歸納一下,高房價毀滅國家的未來。那麼近期的效果是什麼呢?那就是人才外流,對於部分高房價城市將失去人才引力,無法聚合人才,從而導致經濟失去活力,從而直接拉低一二線城市競爭力,也間接拉低了國家的競爭力。看看最新的龍崗的華為搬遷到東莞的新聞就知道了。
讓我們看一下某些高凈值的人怎麼對付高房價,我想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李嘉誠已經把在大陸的物業都賣完了,然後產業都轉移到歐洲去了。那麼其實有些人或者也有這個看法吧,具體不知。
那麼接下來,8090後以及未來的00後,如果買房,本質上就是接盤俠。除非央行繼續放水,繼續把房價炒到宇宙高度,那麼可以先買著,未來可以漲起來。話又說回來,日本失去的輝煌以及國家的老齡化或許和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瘋狂房價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日本已經失去昨日的輝煌了,本質上我認為是房價摧毀了日本的前程,現在的新經濟要麼美國,要麼中國,而中國已經走上日本的老路了。
這裡來說說為什麼美國沒有人炒房,因為美國購房是有成本的,我們中國買了房子沒有各種稅收,而在美國買了房子,那麼根據房子的大小,每年都要交錢給政府的,當然美國的房產是永久的,前提你要交的起持有稅。而中國是70年的,但是一旦持有了就沒有任何其他費用了,頂多就是物業,水電這些。所以在中國炒房成本較低。而美國的房產制度就是不能炒房,成本太大。而導致美國成為一個人才的全球集中地。
如果從房產角度來看,那麼對於未來的發展潛力,看好美國,看衰中國。中國夢不持久。美國夢卻是持久的。
可能我的觀念比較窄,各位別噴哈。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