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語 雙收音發音的歷史 以前是不是都發音的?為什麼必須要讀其中一個,兩個收音都讀豈不是更容易記嗎?
以及變音問題 我覺得 很多音 根本沒必要變啊。 ?? 不移位能死嗎?
還有 同化 不同化能死嗎?如果這兩個取消 我相信韓語會更完美 更簡單。創造人的初衷是為了簡單,但是大家改良的很複雜。佔用腦細胞!
@王贇 Maigo@王雯
上周問了教授後一直沒得空來知乎,抱歉拖延了……
先回答問題:韓語雙收音的發音從來就只讀一個音。
然後教授的解釋:在韓國創造文字以前,是沒有單、雙收音的區別的;而創造文字之後,記載之時需要一些規範來區分詞義的不同,於是創造了雙收音。如果沒有雙收音,對日常生活是沒有太大影響的,但以記載文字的角度來看雙收音就必不可少了。詢問過教授後比較好理解了,從甲骨文之後數千年間中國的文字都是與讀音同步發展與演變的,到了近代才發明了我們正在使用的拼音;而韓語的讀音歷史雖久,文字發明卻寥寥數百年,以至文字的變化往往需要符合讀音的要求。
例如韓語的??和??,除了讀音長短,兩者的發音完全相同,說話時根據語境可以判斷意指為何,但記載時離開了語境,就會造成理解混亂了。如果按照韓語的模式想想中文,會是怎樣呢?同樣一個tong的音,卻有同,通,痛,桶,統等等等等的記載方式,外國人也是很凌亂的。而如果簡化文字的表現形式,統一記做「同」,便會出現很多例如「統一」和「同一」這樣的誤解。結:
1. 韓語發明雙收音僅僅為了記載,而非自古發音不同(雙收音經過演變成為單收音的說法不成立)。2. 即使發音相近的音,韓國人發音之時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 ?]和??[??]。3. 中文與韓語不同,但即使有長久的文化沉澱,也仍然需要在文字上區分字義的不同,這點比之韓語更甚。----------------------------------------------------------------------
然後扯扯小問題:??這個詞不連讀不會死的啦,最初學習的幾年一直按非連讀方式表達,生活中沒有造成任何困擾。同化在很多語言中出現,不僅僅是韓語,題主認為沒有這些同化學起來會更簡單,但需要明白:語言的發明最初不是為了外國人來學習,而是為了傳遞本國人交流時的「信息」的,這些連音和同化現象對本國人來說可算是一種便利的演變呢^^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最基本的形成規則,而這種規則是任憑如何演變與進化都很難改變的,一般所說某種語言的難易,應該也是指其內涵的規則吧。比如韓語,無論怎樣困難比起中文來說確都是小兒科,但中文無論怎樣發展也不會簡化到韓語的地步。也正是如此,中文更會顯得「博大精深」了。無論是接觸或是學習,亦或是使用一門外語是,更需要站在他國的立場揣度這門語言,僅僅以外國人的立場來評判其他語言的「難易」,就會造成像題主這樣的誤解了:)從訓民正音時起,朝鮮語就只有8個終聲:k、t、p、ng、n、m、l、s,沒有其他形式的音節末尾單輔音,也沒有雙輔音。到了現在終聲s消失,變成7個音節末輔音k、t、p、ng、n、m、l。
至於文字上的其他終聲以及雙終聲,不代表真實的發音,僅僅是一種文字設計。
朝鮮語當中有些詞素不是以上述的輔音結尾的,而是以其他的輔音結尾的,比如j等,有的是以兩個輔音結尾的。這些詞素的形態僅僅是從實際的辭彙當中歸納出來的,並不是說實際的音節末尾就真的存在k、t、p、ng、n、m、l以外的輔音或者雙輔音。在很多語言當中詞素僅僅是個抽象的歸納形式,不是實際語言當中出現的聲音形式。
漢語的構詞過程中,單字的發音跟任何組成的詞的發音相同(如果不考慮聲調變調問題)只有極少數比如輕讀例外。
朝鮮語是不一樣的,上述的那些詞素,在其後面不同的語音情況下,以不同的實際形態出現:
如果上述這種詞素不跟任何成分,或後面緊跟一個輔音開頭的音節時,那麼詞素末尾的輔音在實際音節中就表現為相應的單輔音k、t、p、ng、n、m、l。
如果上述這種詞素後面緊跟一個母音開頭的音節時,
如果這個詞素以1個輔音結尾,那麼這個輔音就和後一個母音開頭的音節連起來,在實際發音中成為後一個音節的一部分
如果這個詞素以2個輔音結尾,那麼前一個輔音就保留在前一個音節當中成為音節末的輔音,後一個輔音跟和後一個母音開頭的音節連起來,在實際發音中成為後一個音節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朝鮮語中以k、t、p、ng、n、m、l以外的輔音或者雙輔音結尾的詞素,只有後面緊跟母音的時候,才會保留完整的形態,否則就會簡化成為以單輔音k、t、p、ng、n、m、l結尾的形式。
朝鮮語這種在構詞法當中的語音變化跟梵語有些相似,不同的是梵語完全使用實際的發音來書寫,而朝鮮語使用了保持詞素一致的方法來書寫。
這種書寫是為了看上去詞素在詞中的形態一致,是為了閱讀的時候方便而設計的,或者說為了使人能更好地把握整個辭彙體系而設計的,並不表示實際的發音。語言演變造成的人幼年學習學講話並不是學習一個詞就能學完這個詞在語言中各種出現場合 所以其實這個詞的每個應用場合是分別出現的所以詞語中有一些音素是隱藏的 並不一定在所有場合都出現,但是仍然在語言中保留了下來 比如*ilk-在後面不接母音時l不出現 讀成ik 接了母音比如e就可以出現了 讀為ilke很可能古代雙收音都是發音的,後來語音簡化演變 造成韻尾向m p n l ng k歸併 雙收音必須切掉一個,但是在某些場合,比如第二收音後拼母音劃入下一音節,第一收音則成為收音合法保留
雙收音問題其實不大,幾條規則就搞定了
這個問題上不能不提法語聯誦,比如法語的詞末輔音字母,在單詞單念一般不發音,後面緊接著一個母音開頭的,可以聯誦的詞的話,詞末必須發音而且和下一個詞緊密結合在一起,有一句笑話說法語高級的句子全部聯誦起來親媽都不認識 比如Que fait-il? fait發/fε/但是後面有il時t必須再發音 這就是一個隱性的t,而且歷史上法語的詞末輔音也確實是本來都發音的。至於語音的同化現象和連讀現象,是很多語言都有的。只不過想漢語泰語這一類講求抑揚頓挫字字清晰的語言,同化和連讀現象比較少。韓語本身是黏著語,各成分要求結合得比較緊密,再加上韓語的無聲母母音並沒有前帶帶一個喉塞音阻止和前一音節韻尾相拼的習慣,所以連讀和同化現象很多。大部分黏著語的母音和諧,其實也是因為同化現象造成的能不能死不是你說了算的,是廣大參與語言改造的勞動人民做主的。
無論連讀還是音變,都是為了讀著方便啊。而雙收音的讀音問題,如果按題主的方法來讀的話,那就沒法正常說話了。雙收音後面如果再接一個輔音,比如「??」這種用法,如果既不進行題主所謂的「同化」,又要把雙收音都讀出來,就需要舌位嘴型連變三次,您可以試試還能順暢地讀出來嗎。當然,您可能會說,沒問題啊,能讀出來呀,但是當把它放入句子里用在日常對話中,再想這麼念就耽誤正常說話了。而且有時候,同樣的單詞可以用不同的讀音加以區分。不說別的,就拿你舉的例子來說吧,??有兩個意思,銀行和銀杏,口語用一般可以分別用連讀和不連讀加以區分。
任何語言都是先有語音,再設計文字來配合語音的。很多語言的拼寫怪異之處,具有區分詞義的作用,不是某個個人說了算的。
我學韓語的時侯從來沒有死記過連讀,因為順其自然就連過去了,你讀快了也會這樣的。
本來連讀等變音產生的原因就是為了發音方便,語音連貫。就拿最簡單的???來說,把 ?變成?發音就方便的多啊
以漢藏語、侗台語、苗耀宇為母語的人群,持有這樣的看法再正常不過了。
我不能理解為什麼要有收音 ,每次看過去我就只看輔音母音然後就讀過去了,我有想過可能收音就是像拼音上面的音調一樣,但是習慣於先看音調的我實在不會想去最後才看到音調然後再改讀音 看來還要花大功夫才行。
推薦閱讀:
※有哪些經典的拉丁語格言?
※在寫作中進行遣詞造句時候怎麼樣安排最合適?
※苗、蒙、藏、壯、維等少數民族語言是否像英語、漢語等使用人數較多的語言具有同等的表達能力?
※用諺文給粵語注音有沒有可行性?
※應該說「一張椅子」還是「一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