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殘缺的化石作為滅絕生物的分類依據會不會存在許多謬誤?

比如明明是同種生物,但因為個體差異或骨架的不完整等原因被認作為不同物種,如果人類滅絕,郭敬明和姚明的骨架化石被人類之後的文明被挖出,會不會被認為是不同的物種?


確實是存在這種謬誤的,正如我一個學長 @秦子川 玩的梗,在人類滅亡以後,後起的智慧生物的古生物學家很可能會根據化石認為人類是一種存在時間短暫的樹棲生物,因為發現的人類化石大多跟一大塊木頭在一起,並且在存在的一萬年以後基本就沒人類化石存在了╮(╯▽╰)╭


事實上,這就是科學與迷信的區別:任何基於實驗的科學,都是承認當今理論存在種種謬誤,並且期待後世能夠將之完善的(個別老資格科學家死不認錯是另一回事情,但科學的本質就是不斷推翻前人的結論然後發展的)

於是,不但古生物學,更是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都是如此,謬誤肯定是存在的。但是,目前可以充滿信心的相信,大部分學者(尤其是具有身份的,負責任的學者)給出的結論,都已經是當前的理論與實驗條件下最好的結論了——當然,誰也沒說這個就是對的。


當然會有謬誤,因為化石的保存和發現都具有偶然性,上面的朋友說過了自然科學本身就會有謬誤,並且隨著發現和深入研究逐漸排除這些謬誤的過程。比如早期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就被認為是一種翼龍,三角龍和牛角龍近年才被發現是一種動物,牛角龍只是三角龍的老年形態。和平永川龍現在劃分到中華盜龍科中華盜龍屬,現在就叫和平中華盜龍。恐龍的很多學名逐漸被認為是無效名字。都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所以謬誤難免。


謬誤肯定會有,任何科學都可能會犯錯。具體到題主的假設上邊來,的確,形態特徵可以說是古生物學家鑒定化石最重要的依據。形態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大小和形狀,也就是說大小在鑒定過程當中確實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鑒定過程中,大小和形狀這兩個方面絕大多數時候是相互印證的,也就起說,往往大小有穩定差異的一些化石,形狀上也會有不小的差異,這時候斷定這些化石是屬於不同的種(或不同的屬、亞科、科等)是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如果發現的化石只是形狀上和已經發現的物種(專業來說是形態構造)差一點,但大小基本一致,或大小上差一點,形狀上基本一致,在材料不太多的情況下,可能會被定為親近種等。以上所說只是簡略介紹鑒定物種的一些基本情況,實際鑒定時往往會考慮到更多的一些因素,比如地層層位、化石產地、物種發育的系統關係等,這樣會使鑒定更加可靠。具體到姚和郭的例子(假設人類已經滅絕,現在是另一種智能生物在統治地球,他們從地層中發現了我們的化石),他們倆的體型差距雖然大,但骨骼構造可以設想基本可以肯定會是完全一致的,後者只不過是前者按比例縮小而已,而且由於擁有姚的身高的人更少(與擁有郭的身高的人相比),這樣的話也許姚會被認為是種間的變異,但沒有超過種的範圍,當然這是在那種智慧生物之前就已經發現很多現代人化石、對現代人化石(這麼說總覺得怪怪的)已經有很充分的了解之上的。如果之前沒有發現或發現的化石很少,姚和郭的化石發現地相距又足夠遠(比如分別發現於南極和北極),那麼定為兩個種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確實存在over naming的現象。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幾個物種最後被認為是同個物種不同階段的形態。生物個體之間也有區別。同時也存在以前認為的同一個物種最後被分類成不同物種的情況。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化石及其地層是用來研究已經滅絕的生物的唯一證據。


你居然相信在手機或電腦上打的字真的可以發布到網路上,以致全世界任何角落的人都能看到嗎?人極大程度上對事物的判斷是基於直覺和感性,熟悉的東西,再離奇他也不覺得奇怪,不熟悉的東西再合理他也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對科學的不熟悉,很多人寧可相信上帝。


首先我要聲明,化石資料是分類的根本依據,所有分類資料必須以化石為準。其次,題主在進行自認為合理的假設,其實完全站不住腳,你應該了解對化石的分析不僅僅是簡單的比較,且不提使用高端的分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就是任何有分類基礎的科學家都會把姚明和郭敬明的化石歸為智人一類。懷疑是好事,但要在了解基礎上進行。


所有的科學不就是不斷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嗎?只有宗教才會確立一個全知全能,不會犯錯誤的神


例如發現過大小各異千奇百怪的恐龍化石,起初科學家把它們各自分類,比如近似三角龍的化石(有的大個子頭上長角、有的小個子頭上只長了肉盾、有的中個子頭上開始長骨刺),起初把這些大小各異的化石分為不同類別。

後來通過大膽猜想和假設,科學家們發現有不少的看似不同的化石其實是同一種恐龍的不同生長階段甚至可能是雌雄異型。

ted演講有一課就是談及這個的(但我忘了哪一集)

比如說:文明斷層若干年後,新的智慧生物挖掘出: 蛤蟆和蝌蚪的化石,無角幼鹿/雌鹿與有角雄鹿的化石。

他們會如何分類呢?


古人類學考古就出現許多分歧,當然許多情況下是政治,但是化石也有關係,因為單單靠化石不能夠完成整個圖譜,而且非常不精確,所以需要基因來補全


推薦閱讀:

距今15.6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為什麼是「大型碳質膜化石」?這個發現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科學家是如何分辨出恐龍足跡與坑的區別?
這是什麼石頭,是草化石嗎,有沒有價值?
現在市面上有法螺天珠出售,說是海螺化石玉華的礦石加工而成,請問海螺玉華真的是外觀這樣嗎,價值是多少?
沒有硬體的生物如何留下化石?

TAG:自然科學 | 生物學 | 化石 | 恐龍 | 古生物學 |